五大養豬公司Q3生產性生物資產對比:新希望最猛,溫氏也發力了

2021-01-13 西米衣谷

我們先來看五家公司三季度末生產性生物資產,以及和2019年末相比的增幅:

需要注意的是,溫氏股份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還包括雞、鴨、鴿、奶牛等,但豬佔比最高;新希望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也包括了雞、鴨等,但增量顯然主要是來自於豬。

就相比2019年末的增幅而言,增速最猛的是新希望,暴增了338.33%,其次是天邦股份,增幅達215%,被疫情錘得最慘的溫氏股份也已實現了倍增。而豬界靚仔正邦科技因發力較早,2019年末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已經十分可觀,因此2020年以來的增速反而較低。

根據各家公司不定期披露的信息,溫氏股份預計到2020年末能繁母豬數量可達到170萬頭;牧原股份的目標是年底能繁母豬達到256萬頭;正邦科技預計年底種豬數量200萬頭左右,能繁約120萬,後備約80萬;新希望則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種豬存欄超過250萬頭,其中能繁母豬預計超150萬頭 ,後備母豬達到100萬頭;天邦股份表示年底有望超額完成原先制定的40萬頭能繁母豬目標,力爭達到50萬頭。

我們再分別來看下各家公司2018年以來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變化情況。

先來看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整個2019年到2020年一季度末,生產性生物資產都增長乏力,這也已經反映在其截止2020年9月悲慘的出欄量上。從2020年二季度開始,公司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40%以上,也開始發力了。

再來看牧原股份:

牧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在2019年一季度末出現下滑後迅速恢復,2019年三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持續保持著20%以上的環比高速增長,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環比增幅略微放緩。

再來看正邦科技:

正邦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在2019年四季度出現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又開始加速增長。

再來看新希望:

新希望的生產性生物資產自2019年二季度以來均保持著環比高速增長,其中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二季度環比增幅均超100%。

最後來看下天邦股份:

天邦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發力,隨後一直到2020年三季節,各季度均保持著50%上下的環比高速增長。

小結:

由於各家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成本法計入,自繁種豬和外購種豬之間顯然具有巨大的成本差,因此新希望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總量雖然最高,也是唯一一家超百億的,但種豬數量未必是最多的。

各家巨頭的種豬數量及質量如何,2021年的出欄量將給出答案。

西米衣谷公眾號養殖系列文章:

《發改委10月第3周數據:養豬一頭賺1013元,養雞虧幅再擴大》

《農業部數據:10月第3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出爐,已連跌六周》

《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前九月養豬數據對比:溫氏被錘成老四》

相關焦點

  • 2020年頭兩月五大養豬公司業績對比:牧原等3家亮眼,溫氏等2家刺眼
    隨著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的月報數據均已披露,我們今天來看看五家公司2020年頭兩月的業績對比情況。 首先看生豬出欄量:
  • 五大養豬公司2020年一季度數據對比:誰會是村裡最靚的仔?
    來源:雪球我們先來看生豬出欄量數據:一季度五大公司中出欄量最高的是牧原股份,以256.4萬頭力壓行業老大溫氏股份,坐上頭把交椅。增幅方面,唯一正增長的還是基數較小的養豬新貴新希望。再來看生豬銷售收入數據:在生豬銷售收入上,溫氏股份依然是老大,但增速最低。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均實現翻倍增長。商品豬單價方面,溫氏連續三個月都是最高,其次是正邦科技,新希望和牧原股份比較低。
  • 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等五家公司前十一月賣豬數據對比
    我們先來看五大公司2020年11月生豬銷量:(其中溫氏股份統計口徑為毛豬和鮮品;其它四家公司包括肥豬、仔豬和種豬) 11月,在生豬銷量上的幾大突破包括:牧原股份首次實現月度銷量超200萬頭;新希望月度銷量大超正邦科技,首次坐上月度二當家的位置;溫氏股份則是2020年來首次實現月度銷量正增長
  • 豬肉跌價壓力測試:龍頭三甲溫氏、牧原、正邦誰更能扛壓?
    對於養豬企業而言,其存貨無外乎主要就是豬場裡尚未出欄的生豬,但在會計層面,這些生豬需要分兩部分入帳:如果是未來打算用來出售的肉豬,在會計層面應記入消耗性生物資產;如果是未來打算用於繁育的種豬或母豬,則應該記入生產性生物資產——只有消耗性生物資產才會進入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科目,而生產性生物資產則需要在非流動資產中單列。
  • 牧原股份實控人躋身中國第四大富豪,「養豬一哥」能否延續高成長性?
    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的經營模式分別為自繁自養、「公司+農戶」。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就是由公司自行承擔或委託給農戶承擔生豬的育肥環節。正邦科技、新希望則具備這兩類模式。西部證券稱,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公司+農戶」的輕資產模式,對資金要求低,容易快速擴張,風險防範能力一般。
  • 五大養豬公司一季度數據大比拼,帶你看看誰是真正的二師兄!
    即使生豬的銷量同比還是有所下滑,但是在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仍在延續。從五大上市公司的營銷速數據就可見一斑。一季度五大公司中出欄量領先的是牧原股份,以256.4萬頭生豬產量力壓行業老大溫氏股份,坐上頭把交椅。而在增幅方面,唯一正增長的還是基數相對較小的養豬界的新貴-新希望。
  • 誰是養豬一哥?!牧原、溫氏、新希望三大巨頭11月生豬簡報出爐!
    新希望六和2020年11月銷售生豬138.52萬頭,收入為36.18億元,商品豬銷售均價28.19元/公斤。2020年11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26.32元/公斤,比2020年10月份下降4.81%。 2020 年 11 月份上、中旬整體呈現震蕩走勢,下旬豬價呈現上漲趨勢。
  • 新農開發(600359.SH)子公司擬購買生產性生物奶牛資產 進一步提升...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1月19日丨新農開發(600359.SH)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阿拉爾新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新農乳業」)擬購買阿拉爾合眾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合眾國資公司」)、阿拉爾市託峰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託峰國資公司
  • 牧原、新希望、正邦、溫氏、唐人神大豬企誰是真正的養豬一哥?
    牧原第一當之無愧,新希望升到第二牧原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養豬一哥」,11月出欄207.6萬頭,較10月份的151.6 萬頭,大增了56萬頭,增幅達到了36.9%。新希望六和11月出欄生豬138.52萬頭,較10月份的91.15萬頭增長了47.37萬頭,11月出欄量第二的位置。第三名正邦科技本月出欄生豬105.32萬頭,較上個月遞減14.73%,另外一家遞減的企業是金新農,減幅達到了19.69%。
  • 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六和等上市公司養豬策略不同:養大豬...
    隨著各大上市公司9月份生豬銷售簡報的陸續出爐,若南整理了一下1-9月份各大上市公司的生豬銷售數據,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六和、天邦、大北農、金新農、傲農1-9月份銷售生豬數量和收入見下表。  溫氏股份,8、9月份生豬出欄數量降幅比較明顯,前五個月每月出欄平均200萬頭,而8月份出欄114萬頭,9月份只有88萬頭,從公告上看,溫氏減少出欄,其原因為:第一是從三元雜商品豬中挑選優秀母豬留作種源
  • 溫氏上半年淨利或超70億!「公司+農戶」火爆:雛鷹、天邦、海大...
    」溫氏模式「的巨大成功也在業內引爆了一股「公司+農戶」熱潮,新希望、海大、揚翔、正邦、天邦、雛鷹等眾多農牧業巨頭也加碼「公司+」模式,加快擴張。  忽如一夜春風來,「公司+農戶」又成為了養豬業的熱詞。毫無疑問,「公司+農戶」代表者溫氏的巨大成功是一個極好的示範效應。但是能引來新希望、海大、揚翔、正邦、天邦、雛鷹等眾多農牧業巨頭紛紛嘗試。
  • 【養豬MBA名師】陳興:溫氏養豬成本控制與數據分析
    本文是陳興老師就溫氏種豬成本控制方法答記者問的精彩語錄,供廣大養殖戶開胃,更多詳細獨家內容,敬請留意第二期華南獸醫養豬MBA《豬場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課程。 在飼料等養殖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溫氏是怎麼做到的?在其發言後的互動環節,現場5名聽眾連提7個問題,對溫氏的成本控制秘訣饒有興趣……...
  • 溫氏股份、立華股份上半年養雞數據解讀:溫氏大步跑,立華小步走
    我們先來看溫氏股份和立華股份2020年上半年各月肉雞銷量數據對比:上半年,溫氏各月的肉雞銷量增速均高於立華股份。6月,溫氏單月肉雞銷量0.93億隻,為2020年以來各月最高。溫氏股份整個上半年肉雞銷量累計增速達20.27%,和2019年取得突破性增長的23.66%接近,具體如下:立華股份上半年肉雞銷量累計增速則要遜色很多,為5.34%,公司近三年及2020年上半年銷量情況如下:再來看一下兩家公司各月銷售收入對比
  • 溫氏、中糧、新希望、大北農、正邦、雙匯、唐人神、嘉吉、金新農...
    溫氏股份:擬以7.3億元向三項目增資  2016年2月23日,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將根據項目進度以分期撥付的形式將超募資金及節餘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72,751.88萬元向北票溫氏農牧有限公司、肥東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及連州溫氏乳業有限公司三個投資項目的實施主體增加註冊資本及資本公積。
  • 新年首月豬企排名新變化!正邦躍居國內第三,僅次牧原溫氏!
    2020年各大養豬上市公司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尤其是12月,為完成年度出欄目標瘋狂提升出欄量!新的一年已經到來,2021年2月,各大養豬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21年1月份養豬數據,為完成年度上市目標瘋狂出欄後,2021年1月已經基本趨於正常,國內十大養豬企業排名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 農戶養豬該如何選擇與養殖企業公司合作?
    所以很多人都想往養豬進行發展,但是由於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散戶基本是很難去單獨養殖的,基本都是與大公司(有養殖牌照和完整的一套養豬技術方案)進行「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那麼該如何跟這些公司進行合作呢?首先我們先大概了解下這幾方面:一、什麼是「公司+農戶」模式?
  • 溫氏股份值得你持有一輩子
    在股市,很多人不敢投養殖產業公司,認為受「天災人禍」因素太大,不好評估風險。例如獐子島等屢被見諸報端的奇事。不過養殖大戶溫氏卻在行業樹立較好口碑。公司財務狀況良好。2019年期末資產總額為663.74億元,較期初增長22.63%。
  • 萬科養豬究竟為了啥?養豬的地產商遠不止一家
    可以對比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上市豬企中,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的出欄量都是200多萬頭。所以,25萬頭並不能算多,但這也許只是首期規模。中新社記者 林浩 攝除了房地產,網際網路企業也頻頻跨界養豬。其中,最有名當屬網易老闆丁磊。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味央,號稱要用科技的手段養豬。丁磊曾經表示,希望用網際網路思維差異化養豬,為中國農業帶來新氣象。截至2019年底,網易已經在浙江安吉、江西高安、浙江紹興建設了三家養豬場。另外,阿里巴巴、京東金融也分別在2018年6月和11月發布了各自的智能養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