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這家創立於2016年的飲料品牌在2020年驟然爆發,半年時間,元氣森林銷售額就達到了6.6億,幾乎是去年全年的銷售額,估值也隨之暴漲,2019年11月,估值為40億,而到今年7月,估值已高達大約140億。
甜美的、甜蜜的東西一直是人類努力追求的,眼下,元氣森林在資本眼中就是特別的「甜美」,甚至甜的發膩,投資機構瘋搶喜茶的一幕正在元氣森林身上上演。
元氣森林為什麼這麼「甜」,因為無糖。
從地球上出現單細胞生物開始,糖就是生命「燃料」的最主要來源。甜味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基本的感官感受之一。攝糖在很多時候給人們帶來味覺上的安慰,包括緩解焦慮、愉悅情緒等。這是因為糖會刺激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這種快樂容易上癮。
當人體痴迷於糖帶來的快樂時,就會加大攝入量,這導致大腦自然分泌的多巴胺減少,腦細胞對其依賴性提高,使得細胞中的多巴胺受體減少,只有更多的糖分,才能產生和原來相同的快感。
資料顯示,500年前,糖還只是歐洲貴族的消遣對象。而在18世紀,英國人均糖消費量翻了四倍,在19世紀則再翻四倍。同時期的美國,糖消費量達16倍。200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人均一年吃掉19.6公斤的糖,與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
為了獲得糖,人類曾經無所不用其極,在地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住民的家園被摧毀,甚至發動了一場
但攝入過多的糖,人體是難以承受的,過量的糖會導致熱量散發不出去,容易肥胖,伴隨而來的可能還會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脂異常等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持續關注,控糖運動愈演愈烈,在飲料行業,近年來,零卡、低糖、無糖概念成為熱門,不少消費者認為其更為健康,但真的健康麼?
無糖意味著健康,似乎正在成為公認的事實,據智研諮詢《2020—2024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隨著無糖飲料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其增長率以及遠高於飲料總體增長率。
在市場上,無論是新興企業,還是老牌飲料巨頭,都在爭相推出相關產品。
如何做到無糖還能甜呢,這就要用一種可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質代替糖分,即代糖。
代糖的安全性雖然目前還沒有科學定論,但一些研究機構卻陸續發出了警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6日報導稱,周一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飲用添加人造甜味劑的無糖飲料與患心血管疾病存在關聯。該研究第一作者、巴黎第十三大學的埃洛伊·查澤拉博士表示,雖然無糖飲料能夠幫助人們減重,但這種人造甜味飲料可能並非含糖飲料的理想替代品。
2019年,《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布研究表明,每日軟飲料的飲用量與死亡風險存在一定關聯關係,相比每天飲用軟飲料不到1杯的人群,每天飲用2杯軟飲料的人死亡風險更高,不論軟飲料含有的是糖還是人造甜味劑。
知名科技作家陳根表示,從嗜糖到無糖,健康和快樂是每個消費者的期望,卻從來都難兼得。而從本質來說,今天市面上所有的「0」糖仍是一個「概念」 故事。無論有糖還是無糖飲料,它們的走紅與成功,它們對糖的認知與價值觀的輸出,無疑都體現了品牌基於消費者心理與時代洞察的綜合判斷,因此才會借勢而上。
「真正厲害的創業者,要尋求時代的大趨勢,而不是指望自己的牛逼。創業的時候要多想想時代。」這是元氣森林奇蹟締造者唐彬森的經驗之談。
正如上文所說,元氣森林看看準了時代趨勢,順勢而起。當然元氣森林的營銷策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圖:網絡
在最初,元氣森林曾因為包裝上的文字「気」和「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監製」的字樣,有報導稱,他們在日本註冊了一家公司,以日本元氣森林的名義,監製中國的元氣森林,讓人以為這是一款純正的日本飲料。
此前,元氣森林的市場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早前我們主打日系品牌,是因為年輕人的偏好在那裡。年輕人喜歡B站、二次元、日系文化,但現在他們的喜好更多元,我們也會進一步調整策略。」
當然,現在元氣森林的「気」已經改成了「氣」,可能是由於這個「気」因為一些大家都明白的原因讓一些人很生氣。
我們中國人有一種本事,哪個行業賺錢,就很快能讓它從藍海市場變成紅海市場,元氣森林火了,競爭者也瘋狂了,自二月起,伊利上市了伊然乳礦氣泡水;統一推出「茶霸」茶飲料新品;雀巢旗下子品牌「優活」推出氣泡水新品;娃哈哈的飲料品牌KellyOne也推出了一款名為「生氣啵啵」的蘇打氣泡水。此外,銀鷺、康師傅、農夫山泉等飲品企業都相繼推出了無糖新產品。
雖然元氣森林有先發優勢,但這並不是不能逾越的壁壘,早在1963年可口可樂就推出了第一款無糖汽水Tab,該品牌流行了幾十年,但在來自其它無糖汽水的競爭中逐漸衰落,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可口可樂公司當地時間16日宣布,到今年年底將淘汰Tab。
有分析認為,從之前產品爆火的底層邏輯來看,公司並沒有建立什麼難以逾越的行業壁壘,不管是代糖產品的研發還是營銷手段的利用都是可以輕易複製的。比如元氣森林,除了氣泡水與燃茶之外,功能飲料品牌外星人和酸奶品牌北海牧場等都未取得之前的效果。
無糖的飲料行業很「甜」,這誘惑很大,就像前人可以為糖大打出手一樣,今天的商人也能為了這「甜」你爭我奪。
對於能帶來健康的,人是不惜金錢的,對於不健康的,人是棄之如敝履的,這個行業的命脈在健康。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