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賣飲料」似乎成為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
前不久,號稱「水中茅臺」的農夫山泉港交所上市,公司實控人鍾睒睒一度成為中國首富,風光無限;而另一端,現象級網紅飲料品牌元氣森林也在急速擴張之中,2020年前五月售出1.9億瓶,公司估值9個月內飆升3.5倍至140億元……
隨著元氣森林的爆紅,伴隨而來的爭議和話題也不少,包括其涉嫌「偽日系」宣傳,是否真無糖又健康等。爭議的同時,競品也在不斷入場。
元氣森林還能火多久,目前仍難見分曉。
爆紅與爭議齊飛
2016年,元氣森林橫空出世,其一大創新,就是把無味的蘇打水變成沒有糖份卻帶有甜味的飲品。「0糖0脂0卡」的理念正好切中了當代年輕人「想吃,怕胖」的消費心理。
但成也無糖,敗也無糖。「好喝不胖」的代糖,並不意味著它不會影響健康。
元氣森林氣泡水主要靠三氯蔗糖和赤蘚糖醇來營造甜味口感,兩者不屬於糖類物質,不參與人體代謝,符合無糖定義,卻被指出暗含其他健康風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吃著甜但糖沒來,如此反覆騙身體,不排除會出現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以及糖代謝紊亂的問題,從而導致更胖;以及喝這種飲料會讓人心理鬆弛,隨意吃喝,總熱量攝入反而更高。」
與此同時,日系風格包裝也讓元氣森林陷入「偽日貨」的爭議中。其產品包裝上不乏有「気」「濃」、「沢等日文商標,瓶身上寫著「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気森林監製」的字樣,給不少消費者造成了日本產品的錯覺。
此外,元氣森林外包裝的設計也被質疑「抄襲」日本食品品牌。其乳茶包裝被指抄襲日本零食品牌不二家,其茶葉新品設計感和日本著名茶葉品牌LUPICIA如出一轍。
競品入場,城池失守?
儘管元氣森林備受質疑,但它在市場上的矚目表現也激活了無糖氣泡水這一小眾品類的的市場。
早前,喜茶正式推出子品牌「喜小茶」,正式入局「0糖0脂」的瓶裝汽水行業,相似的日系包裝,同樣採用赤蘚糖醇作為甜味劑,售價5.5元,與元氣森林定位相同,價位相似。這被外界解讀為兩家網紅品牌「正面剛」。
此外,農夫山泉的TOT氣泡水,伊利的伊然氣泡水,健力寶的微泡水、青島啤酒輕零氣泡水等眾多品牌的紛紛入局,也暴露出氣泡水行業門檻低的事實,進一步說明元氣森林的潛在競爭者不在少數。
據尼爾森全渠道銷售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風味氣泡水的年零售額為24.5億美元。結合元氣森林2019年的不到10億的銷售額,在風味氣泡水這一市場,其佔有率約為5%左右。而隨著氣泡水市場上湧入的玩家數量增多,元氣森林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還是個未知數。
棄「輕」從「重」,布局全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元氣森林生產模式主要以代工生產的「輕資產」模式運營,其產品均由常熟東洋、健力寶、統一、奧瑞金等代工廠負責生產。過度依賴的代工模式也備受消費者詬病。
隨著滁州第一家自建工廠的誕生,標誌著元氣森林正在撕下「代工」的標籤,並踏上了自有生產的「重資產運營」道路。
據了解,元氣森林一期工廠佔地100畝,建有3條高速生產線,可生產燃茶、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元氣森林乳茶、功能性飲料等飲品,年產量將在4.5億瓶以上。此外,元氣森林已經或準備啟動在華東、華南等地布局建廠。
可以看出,當下的飲料行業,產品迭代升級速度很快,而產品本身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在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元氣森林並沒有建立自身護城河。
對此,元氣森林方面表示,建設自有工廠的好處,在於有利於擴大產能,並對企業創新提供支持,通過自有工廠可以更好地進行產品測試和工藝優化。
但是,「重資產化」後的元氣森林無可避免面臨新的考驗:一旦現有運營模式運轉不暢,工廠的產能和運營成本將會成為元氣森林新的壓力。
元氣森林未來的成長前景如何?知食君將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