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年輕人,似乎提早產生了中年危機,各種"佛系養生"接踵而至。
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夜宵吃火鍋,吃完喝普洱;熬夜泡夜店,然後去夜跑……可謂一邊作死一邊自救。
"0糖0脂0卡"的氣泡水這一概念,正是戳中了年輕人又想健康又想爽的心思,各大品牌也紛紛下場。 這些飲料,真的可以像水一樣毫無負擔地喝麼?
一款甜甜的碳酸飲料,是怎麼做到"0糖0脂0卡"的?
「0糖0卡」主要依靠代糖實現,而"0脂"更多是湊數,普通碳酸飲料也可以做到零脂肪。
代糖的來源大致可以分3種:
植物來源 天然來源人工再制 人共合成
我們找了市面上的4款0卡氣泡水飲料,它們全部都使用了赤蘚糖醇,屬於第種,由葡萄糖發酵轉化精製而得。
雀巢優活多了一種甜菊糖苷,屬於第種,它是從甜葉菊中提取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
元氣森林多了三氯蔗糖,屬於第種。三氯蔗糖是目前口味最好的代糖,甜味很正,甜度超高,是蔗糖的600倍。
三氯蔗糖的熱量為0,甜菊糖苷的熱量大約是蔗糖的1/3000,可以忽略不計,而糖醇其實並非0熱量,所以嚴格來說元氣森林並不是真的0卡。
不過確實卡路裡是很低很低,赤蘚糖醇提供的能量只有蔗糖的5%,但卻有蔗糖的70%的甜度。
·1g蔗糖=4kcal
·1g赤蘚糖醇=0.2kcal
"神仙哥哥"李健,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曾提到,自己把起床後黑杯咖啡的習慣改成了喝氣泡水,因為據說可以"中和胃酸",能養胃。
但很多人在嘗試了天然氣泡水之後的反應是:這真的不是世界上最難喝的水嗎?
代糖的出現,似乎滿足了人們「充分享受甜蜜又不用擔心發胖」的願望,但世上真有那麼好的事情嗎?
與傳統碳酸飲料相比較,0糖0卡氣泡水對減肥人群還是比較友好的。但體重變化這一點,不能只看代糖。
有很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用代糖與較高的體重相關[1]。換句話說,喝減肥可樂的人反而長胖更多。
2019年一項研究顯示,喝代糖飲料和普通含糖飲料的人群相比,體重並沒有明顯減少[2]。這項實驗為期3個月,真糖組每天喝的糖水有四五百大卡,而代糖組喝的"糖水"不到5kcal。
點擊播放 GIF 0.6M
四五百大卡,大概是3罐可樂的熱量
減肥關鍵還是消耗量>攝入量,代糖的確比普通糖熱量更低,可以幫你製造熱量差;但別指望它能讓你直接掉肉。
至於"氣泡水含氣泡,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減肥「之類的鬼話,我就問:肥宅快樂水沒氣泡嗎?你會因為肚子飽了停下往嘴裡塞東西嗎?
對大量攝入代糖是否會影響血糖,還存在爭議。
這方面,動物實驗、人體試驗中都已經看到,大劑量吃代糖會影響血糖控制能力[4]。換句話說,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的風險。
但適量食用是可以的。美國糖尿病協會發布的糖尿病診療指南也表示,習慣吃甜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用甜味劑,替代蔗糖、蜂蜜、糖漿這些糖[3]。
但別偷換概念:代糖並不能控制血糖,它只能幫你減少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很多使用代糖的產品,如糕點,本身就含會升血糖的碳水化合物。
可能有人會覺得,既然有隱患,我還是吃真正的糖吧。
如果你一時半會兒戒不了甜,代糖是個不那麼差的選擇;普通人也不必對代糖太過戒備。
點擊播放 GIF 0.5M
相比糖的危害,代糖是個不差的選擇。
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的權威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歐盟食品安全局等對代糖的評估結論是:按照相關法規標準使用甜味劑(代糖),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歐盟和美國都批准了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6種人工合成代糖,以及甜菊糖苷、赤蘚糖醇等天然代糖。
我國也有相關的標準法規,對允許使用的代糖品種、使用範圍、最高用量都有規定。也就是說,你能買到的使用代糖的食品、飲料,能通過審批上市,都不用太擔心它的安全性。
以三氯蔗糖為例。假設一罐330ml裝的汽水用三氯蔗糖作為甜味來源,並且按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的最大限量0.25g/kg添加;換算下來,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一天要喝11罐這種汽水才會達到每日允許攝入量。
"適量使用",意味著它被歸在最安全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中。
所以,按標準使用、適量喝,代糖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0糖0卡0脂的氣泡水不是壞東西,適當喝一點沒什麼。普通飲料而已,別指望促進血液循環啊降糖減脂的鬼話了。
也別把0糖當作放心大吃的藉口。如果看到「無糖」倆字就覺得放心了,大吃炸雞甜點,那誰也救不了你。
點擊播放 GIF 1.2M
參考資料
[1]Sylvetsky A C, Rother K I.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in Weight Management and Chronic Disease: A Review. Obesity, 2018, 26(4):635-640.
[2]Higgins KA, Mattes R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ntrasting the effects of 4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sucrose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m J Clin Nutr. 2019;109(5):1288-1301. doi:10.1093/ajcn/nqy381
[3]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Diabetes Care 2018;41(Suppl. 1):S1–S2 | https://doi.org/10.2337/dc18-SINT01
[4]Alonso R R, Carlos A A, Griselda X B, et al. Sucralose De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Am J Clin Nutr., 2018, 108(3):485-491
[5]《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http://www.chinafic.org/html/huati/3415.html
撰文 | 火龍果
設計 |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