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同歸於盡:眼看要遭瓜分滅國,土耳其一番狠話便降服英國

2020-12-17 眾說

說起小國的生存智慧,二戰時東南亞的泰國簡直將其演繹到了極致:日軍打來時,泰國不但主動與其「結盟」,還依仗著著別人的強悍去公然招惹周邊國家,甚至敢對法國的殖民地下手;總之一句話:打得過就硬吃,打不過就耍賴,來來回回撈了不少好處。到了二戰中後期,泰國人一看局勢不太對頭,立馬全員當起了牆頭草。甚至到了戰後清算時,泰國還倒打一耙咬定自己遭到了日軍「侵略」,在美國的關照下,最終還撈了一筆戰爭賠款。

對許多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國家而言,所謂「面子」看不見也摸不著,哪怕是犧牲尊嚴換取一些切實利益,這樣的買賣穩賺不虧。人們常說「弱國無外交」,難道小國就當真沒有辦法既保全顏面又穩住尊嚴嗎?事實上,只要把對方的點拿捏好,即便手裡沒幾個籌碼也有機會一舉翻盤。

二戰時的歐洲有個跟泰國處境十分接近的國家——土耳其,當德軍在歐洲大陸上快刀斬亂麻時,土耳其也十分積極地尋求德國的庇護。不過有些不同的是,倘若翻看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咱們便會發現,土耳其這樣做是有原因的。20世紀初期,曾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淪為列強口中的「歐洲病夫」,如其國名「Turkey」(火雞)一樣,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兒了。相比於其他國家的貪婪,德國顯然要克製得多——德國人似乎並不饞奧斯曼帝國臃腫的身子,而是更急於借道打通一條連南波斯和西歐的通路,對德國而言,這種戰略價值要比錢和土地珍貴得多。為此,德國表示願意同奧斯曼帝國結盟。

在大國博弈的舞臺上哪有真心朋友?不料土耳其人就很吃這一套,不但如此,這種「友善」一直延續到了二戰時期。戰爭初期,土耳其宣布為「中立國」,但暗中明顯趨向於投靠軸心國集團;1942年,尤其是當隆美爾所部在北非戰場對英軍作戰獲得巨大成功之時,土耳其曾計劃親自參戰,動手為德軍打開通向中東的通道。當然了,這種情況是英國不希望看到的。

事實上,從20世紀初期到二戰結束這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英國對土耳其的態度反反覆覆,還做了不少缺德事兒。當初在從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身上撈好處的時候,英國最為積極。不僅如此,不但好處吃進嘴裡,英國人還百般羞辱對方,塑造了許多醜化土耳其人形象。可以說,近代奧斯曼帝國「歐洲病夫」外號的由來,很大程度上是英國人的「功勞」。奧斯曼帝國解體後,地盤縮小了幾倍的土耳其暫時淡出了大英帝國的視野,但令後者沒有想到的是,得益於「地利」,二戰爆發後,土耳其再次成了英國的心腹大患。

正如我們剛剛所說,土耳其對德國頗有好感,在立場上趨向於軸心國。然而,土國在奧斯曼帝國時代末期與歐洲勢力抗爭時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此在做決定時也十分慎重。眼下軸心國是強,英法美也不是吃素的;況且軸心國就那麼幾個,敵人卻是人多地盤大,最終誰贏誰輸還真不好說。倘若站錯了隊,後果可不是鬧著玩的,土耳其因此選擇了折中辦法:表面上宣布獨立,先穩住局勢再說,暗地裡卻在跟德國搞得不清不楚的同時又儘量討好英國。

1940年夏,急於在德國面前自我表現的墨索裡尼派兵入侵巴爾幹半島,在影響戰爭局勢的同時,此舉也直接催生了另一個後果。原來,土耳其雖弱但卻十分精明,深知軸心國集團內部也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內耗。為避免本國淪為軸心國集團內部勢力鬥爭的犧牲品,土耳其高層決心先給自己留好後路。為此,土國政府頗為高調地同英國搭上了話,聲稱打算購買一批軍火;如果對方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價錢好商量。這一手來得十分及時:當時英國人就害怕土耳其徹底倒向軸心國呢,偏偏這時候提出要求要搞合作,這分明就是在示好嘛!於是英國方面也來了個痛快:你只要錢給夠,我不但武器給你配足,連技術人員也一塊幫你免費培訓了。

根據協定,土耳其找來一條名叫「繁榮」號的貨輪,負責把人員先送到埃及,剩下的則由英國處理。這次任務的難度一點兒也不大,不料此事卻鬧了一個大烏龍。

1941年6月23日22時30分左右,當「繁榮」號駛入賽普勒斯以東約19公裡處海域時,一枚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射過來的魚雷正中船體。貨輪壓根就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出,再加上這艘船當時超員嚴重,船體受損時以極快的速度下沉,根本來不及反應。最終,全船200人僅有32人倖存。這件事真相如何,史家至今也沒有標準答案,當時,此事引起了巨大的國際反響,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說當時義大利海軍的「溫蒂尼」號潛艇正在附近海域巡邏,誤把「繁榮」號當成了盟軍貨船,想學德國人搞偷襲,不料打錯了人;也有人認為是維希法國的潛艇幹的,以為對方是自由法國的船。雖然說法諸多,但土耳其政府卻只相信一種可能——從接下那單軍火買賣、提出幫忙訓練技術人員到慘劇發生,這一切都是英國人蓄謀已久自導自然的一場把戲。

在土耳其看來,為何英國人偏偏針對他們呢?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正如我們剛剛所說,英國人向來看不上土耳其,兩國有宿仇;其次,土耳其佔據敏感的地理位置,一旦土國加入軸心國勢力,為德國提供交通上的便利,那麼德國便可直通南北,到時局勢將對英國更加不利;更為關鍵的一點:當時土耳其同德國籤下了互不侵犯條約,雖然土耳其方面聲稱此舉是為了維護自己「中立國」的立場,但在英國人看來,這明顯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掩飾罷了。而英國人襲擊「繁榮」號的目的也很深:這樣的打擊不但可以嚇唬土耳其人,更是可以對其他立場不清不楚的國家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假設土國高層的猜測是對的,英國人也自然不會承認,但這個局最終起到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土耳其偷偷給德國送了不少資源,實際上也算是半個軸心國了。隨著戰局的扭轉,當英國人能夠抽出一隻手來收拾那些不聽話的國家時,土耳其首當其衝。

其實,在那個時間點上,土耳其面臨的局勢要比想像中糟糕得多。眼看軸心國大勢已去,土國頻頻向美英示好,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但此前也曾表示要嚴懲二五仔;而邱吉爾則直接放話:跟土耳其這種毫無價值的五流小國結盟,我們大英帝國還沒淪落到這份上吧?除此之外,一直覬覦土耳其海峽的蘇聯也盯上土國,況且沙俄曾在奧斯曼帝國那兒吃過虧,舊仇新帳一塊算,咋看土耳其都逃不過被大國瓜分的悲慘命運。眼看以討好的方式自救無望,被逼急的土耳其終於來了招狠的。

1945年1月25日,土耳其政府在其官媒《黎明報》的頭版頭條刊了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地鼓吹了一番土耳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功績。他們聲稱在1941年~1942年那會兒,正是土國的不屈不撓才使得敘利亞、埃及和伊拉克等國免遭納粹侵襲,因此,將土耳其歸為抵抗法西斯勢力的中流砥柱都不過分。在自吹的同時,土國又不忘話鋒一轉,把英國也捧上了天:「如果它(土耳其)摒棄英國的友誼和支持,它就將喪失它的獨立。」圖窮匕首見,在進行了大量的鋪墊之後,土耳其人終於亮出了他們的底線。

其一,「如果英國中斷了它同土耳其的緊密友好關係,它就將失去其在中東的地位」;其二,「土耳其準備一如既往,以同樣堅強不屈的精神來抵抗目前威脅地中海地區的蘇維埃運動。面臨這種危險,英國和土耳其必須同生死、共存亡。」

對英國人來說,這兩點招招致命。眾所周知,二戰並非英法霸權體系的真正結尾,彼時的英國在中東地區還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同時也仍自認為是世界的領導者之一。在蘇聯和美國勢力都在快速擴張的局勢下,英國人根本承擔不起自身勢力範圍的任何一點損失,況且就當時而言,中東還算英國的「主場」。更為重要的是,戰後蘇聯肯定又要對外輸出革命,而通過一場戰爭,蘇維埃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體現,紅色勢力在歐洲各國都有發展,甚至保不準整個西歐都可能染紅。出於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這對英國而言是絕對致命的。土耳其倒好,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所謂「同生死共存亡」,換句話說就是「你不讓我高興,我就把你拉下水」。

毫無疑問,就綜合國力而言,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國家;但土耳其也牢牢抓住了英國的軟肋,深知對方國力衰退得厲害,已經無法承受大折騰了。果然,在一番權衡之下,英國做出了讓步。1945年2月20日,英國高層放話:只要是在3月1日前對軸心國宣戰的國家,都可被視為同盟國成員。3天後,土耳其宣布加入同盟國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在經歷了生死攸關後還迎來了「後福」:隨著蘇聯陣營的擴張,土耳其成了對抗紅色勢力滲透的橋頭堡之一,在西方國家中的戰略地位陡然提升,受到了重點照顧,還獲準加入了「馬歇爾計劃」。不僅如此,美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將土耳其培養成自己的「鐵桿盟友」,大把送票子,還在1952年2月18日將其拉進了北約。這樣一來,蘇聯就再也不敢明目張胆地打土耳其的主意了。作為一個小國,土耳其既能保全本國尊嚴,又能在大國的縫隙中狠賺一筆,相比於有些國家如跳梁小丑般的左右逢源,這才是真正頂級的小國生存智慧。

相關焦點

  • 史上數度遭瓜分滅國的波蘭,如今軍事實力水平如何?
    歷史上它曾數度遭領土瓜分或滅國,遭受外族統治。直到二戰結束以後,它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冷戰時期,它是社會主義陣營的一份子,過著「身不由己」,看蘇聯臉色行事的日子。 這樣加起來,整個波蘭三軍兵力已超過13萬人,接近德國、英國的兵力水平。 積極參與海外維和 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始,波軍派遣作戰機動反應大隊與美軍「海豹」突擊隊一起執行奪取烏姆卡斯爾港及法奧半島的石油管道的任務。在完成伊拉克部署任務後,波蘭軍地又來到了阿富汗,在國際安全部隊統一指揮下執行訓練阿富汗國民軍等任務。
  • 八國聯軍要求瓜分中國 有一個國家不同意?
    有人提出,八國聯軍要求瓜分中國,只有一個國家不同意,所以中國免於滅國的災難。其實這是赤裸裸的漢奸言論!首先這種說法太低估了八國聯軍的勢力,認為有一個國家死保中國,中國就可以不亡國。這是要把八國聯軍當成恩人來拜祭啊!他們所指的這個拯救中國的救世主國家,正是美國。
  • 臺刑警被殺案續:警察如此向黑道竹聯幫撂狠話稱「交人,否則別做...
    據知情人披露,感覺被戲耍的警方已經怒向黑道放話,「先交人,否則生意全做不下去」!並對竹聯幫和堂撂下「滅堂」狠話,隨即對臺北市主要夜店及酒店展開大規模臨檢。竹聯幫為對抗外來勢力瓜分利益,約在5年前成立「中山聯盟」,只要是外來堂口或幫派想入侵,「中山聯盟」就會群起圍攻,保證地盤不被搶走。有警界人士表示,信義區向來是幫派「必爭之地」,有衝突很正常,但這回竟然連刑警都當眾擊殺,如果黑白兩道沒有辦法「協調」出一個「可以接受的說法」,未來治安肯定會崩盤。
  • 浪漫土耳其,星月之國誕生記
    讀懂土耳其公元前7000年,在安納託利亞(小亞細亞半島),便開始有人居住。土耳其民族在中國的史書上稱為「突厥」,最早始見於公元542年的中國史籍之中。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在與隋朝戰爭中失敗後,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東西突厥分裂成為以蒙古為中心的東突厥,和包括中亞在內以七河流域為中心的西突厥。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 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 剛過完年,土耳其又要動手了?這次是為了剛叼到的奶酪
    去年7月,賽普勒斯、希臘、以色列、埃及、約旦、義大利和巴勒斯坦發起了一個「東地中海天然氣論壇」,而土耳其成了「局外人」。於是,「你若不仁,我便不義」,不願「出局」的土耳其便與利比亞在去年11月籤署了一份海上劃界協議,擴大了土耳其在東地中海上的專屬經濟區,使其與利比亞的專屬經濟區直接相連。由於這樣的安排切斷了以色列、埃及、賽普勒斯、巴勒斯坦與希臘、義大利的聯繫,各方指責土利兩國「私下瓜分海域」。
  • 土耳其博覽 | 李秉忠: 轉型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和英帝國在中東的角力...
    本文通過英國和土耳其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統治時期以及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相互碰撞的比較,探求兩大帝國對於世界秩序的不同認知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論及英帝國在現代土耳其的遺產。關於哈米德二世時期的討論主要聚焦於英帝國對賽普勒斯和埃及的佔領,由此加速了奧斯曼帝國的解體。
  • 波蘭做過些什麼,以致被周邊各國屢屢瓜分?
    1772年,俄國、普魯士、奧地利密議,通過瓜分波蘭的協議,奪去波蘭1/3土地和人口;距此只隔20年,波蘭被又一次瓜分,領土只剩下20萬平方公裡,人口僅餘400萬,成為沙俄衛星國。兩年後巨頭們再次決定,將波蘭從地圖上徹底抹去,促成波蘭第一次滅國。
  • 《在劫難逃》第一把團滅 第二把同歸於盡 鹿晗是個狼滅
    在和平大廈頂樓,趙彬彬給張海峰兩個選擇,是要救前妻還是救自己的同事們,結果前妻一個「頂頭」張海峰被撞墜樓,墜樓時開搶擊中張海峰,而裝有炸彈的電梯也爆炸了,趙彬彬一波帶走,這把是團滅的節奏,而張海峰其實是懵逼的,因為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張海峰不明白趙彬彬是誰,為什麼要針對自己,他和女兒朵朵的死有什麼關係,而第二把接著開始了。
  • 這是要瓜分月球?美國率領10國準備登月計劃,就是不邀請中俄
    2020年10月13日,在NASA的牽頭下,美國、意大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盧森堡、阿聯、英國8個國家籤訂《阿爾忒彌斯協定》。而在11月,烏克蘭也加入了該協定。加上巴西,加入該協定的國家正式增加至10國。
  • 八國聯軍入侵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大清,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實際上,高曉松說的,我們根本就不用聲嘶力竭地去反駁,看看最近的兩國關係就清楚了。哪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利益面前,黑白是可以顛倒的。
  • 3次滅國又3次復國,在歐洲人人喊打,波蘭為何被周邊國家仇視?
    國家地位有高有低,而且總是根據國際形勢不斷變化,古代中國、近代英國,都曾憑藉強大的國家實力稱霸世界,但是隨著科技和社會發展,也逐漸沒落,地位大不如前。在歐洲就有這麼一個國家,曾經在歐洲稱王稱霸,但現在卻人人喊打,被譽為「歐洲最慘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波蘭。
  • 瓜分世界:是誰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按常理說,當個君主並不總是有趣的。但如果非要準確指出統治生涯中令人興奮的巔峰時刻,那無疑和蜿蜒的第聶伯河(Dniepr)有關。1787年,葉卡捷琳娜大帝登上甲板,開始了她壯麗輝煌的南方之旅,她迫不及待要去巡視剛奪取的克裡米亞的疆土。
  •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在歷史的車輪中,記載著波蘭的滅亡次數一共是三次,而這三次中基本上每一次都有俄國和德國的影子,而即便是在對待世仇法國的問題上,德國也沒有徹底的攻佔巴黎,瓜分法國,那麼俄國究竟和波蘭有著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能使其分波蘭而食之呢?第一次的瓜分波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國要求瓜分中國領土,為何美國卻不同意?
    但這就徹底惹惱了這些列強,於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就這樣打響,北京城不費吹灰之力就被八國聯軍拿下。不過這次他們不想再慢慢啃食中國這塊肥肉了,除了美國其他七個國家提出直接瓜分中國,但為什麼美國不同意呢?
  • 斡旋卡達危機 土耳其總統與多國領導人通電話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海外網6月6日電 近日,利比亞、馬爾地夫、埃及、沙特、阿聯、巴林、葉門、模里西斯八國先後宣布與卡達斷交,事後,土耳其總統與多國領導人通話,試圖幫助解決卡達危機據英國路透社6月6日報導,消息人士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經與卡達、俄羅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人通電話,試圖斡旋涉及卡達的外交風波。消息人士在聲明中稱,埃爾多安在通話中強調了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提出,要用對話的方式降低當前緊張局勢,解決外交問題。
  • 二戰時,復國20年的波蘭為何孤立無援第一個被滅?看它曾經多可恨
    17世紀以後波蘭就飽受戰亂之苦,1654年沙俄吞併了烏克蘭,1655年跟瑞典一戰中波蘭有丟失了部分領土, 1722年,俄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國一起瓜分波蘭。 在三次瓜分下波蘭滅國將近123年,直到拿破崙時期,波蘭才成為法蘭西帝國的一個屬國。
  • 5次滅族,56次滅國,卻永遠滅不掉的大中華(深度好文)
    至於古巴比倫,今已不存。所有的古文明都已滅絕。古巴比倫公元前729年滅於亞述帝國。古埃及公元前343年滅于波斯帝國。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滅於雅利安蠻族,古印度人淪為第四種姓,即今之賤民。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亡過國。南北朝五胡亂華已可算作亡國。其後孱弱的宋朝一直遭契丹、女真和蒙古的燒殺奸掠,上百萬平民慘死於屠刀之下,或成為軍糧。元軍南下,一路屠城,士兵業餘體育活動是比誰砍的人頭多。
  • 幾番滅族滅國,卻永遠滅不掉的大中華!一篇讓囯人潸然淚下的文章……
    至於古巴比倫,今已不存。所有的古文明都已滅絕。古巴比倫公元前729年滅於亞述帝國。古埃及公元前343年滅于波斯帝國。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滅於雅利安蠻族,古印度人淪為第四種姓,即今之賤民。它們滅絕至今均已超過2000年,所以在史書上它們前面都要加一個「古」字。
  • 去了浪漫的土耳其,有五種誘人的街頭小吃不容錯過
    有一句歌詞曾經感動了很多的妹子,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說到土耳其,確實是比較好玩的。這是一個橫跨亞歐的國家,雖然只是一個小國,卻有著不一樣的風景。去土耳其玩兒,這五種誘人的街頭小吃不容錯過哦!旋轉烤肉土耳其人是將烤肉吃出了水平的,這個旋轉烤肉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應該算是最為有名的了,使用的多為牛羊肉或者是雞肉。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門店,不過很難做到正宗土耳其烤肉的那個味兒。吃的時候都是將上面的肉片下來,然後加工成其他的烤肉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