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代人是越來越大膽了,只要遇見長得合眼緣的,上去就是:「小姐姐(小哥哥),加個微信唄?」這要讓保守的古人聽到,估計要「嚇死」。
但古人要真遇到真愛,也會特別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愛意,比如這首情詩,全詩28個字,就是在問對方——「約不約」?關鍵主人公還是個女生,她寫了啥?為何如此大膽?
湖州竹枝詞 (元)張雨臨湖門外是儂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靠著湖的那邊就是我的家,如果公子你有空,就來我家喝喝茶。我的家是黃土牆,屋頂蓋著茅草,並且門前還有一棵開滿紫荊花的樹。
整首詩非常通俗易懂,顯然是一位懷春少女正在邀請自己的心上人來家中喝茶,並且非常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家的位置和樣子,以當時的建築來說,肯定很好找到。不難看出,這位少女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對方快點來自己家裡喝茶了,要是她活在現代,估計得直接說:「約不約?」
詩中出現了「紫荊花」一詞,它乃「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徵,這裡也是在表達這位姑娘對今後生活的美好嚮往,意思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對於古代女子而言,能把話說到這份上,簡直不可思議。
從側面可以知道,這個姑娘並沒有被封建思想束縛,生活得比較自由,所以才敢大膽地邀請心上人來家裡坐坐。對比其他到結婚前才能看到自己丈夫的大戶人家小姐,這個姑娘實在太幸運了,同時她絲毫不避諱自己家的簡陋,雖然是土牆茅屋,但門口有花有湖,這風景也算得上是風雅!就算心上人來她家喝茶,也不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所以這位姑娘既大膽又灑脫,相信收到這封「情書」的男子,一定會早早登門拜訪,或許不久之後兩個人就會組成新的家庭。
再看本詩作者張雨,他是元代著名的詩文家、書畫家,同時還是一位茅山派道士,性情特別瀟灑,不拘小節,但他又經常在詩中哀嘆韶華易逝,顯得格外多愁善感,在這種矛盾的情感下,反而誕生出了別具一格的詩句。
那麼為何他會讓文中的女子邀請心上人「喝茶」而不是出去遊玩呢?其實這裡面又有講究,蘇東坡曾說:「從來佳茗似佳人。」他將好茶比成了佳人,品嘗它的時候就如同在品味美人,其中滋味只有細細喝下去才懂,就跟他寫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古代女子邀請男子喝茶,既是品茗,也是品人。這麼一解釋,真是讓人紅了臉。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這首古詩,是不是比「加個微信唄?」「約不約?」要更加大膽坦蕩?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大膽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相信這位姑娘最後會成功約到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