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提出的「貨幣競爭理論」是數字貨幣的鼻祖?

2020-12-25 區塊鏈藍海

每個聽說過區塊鏈的人,都聽說過這樣一本書,也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

雖然它是在哈耶克獲獎兩年之後推出的,但其實並沒有在當時的經濟學界引起什麼反響。四十年後,本書在 2007 年由國內出版社翻譯發行,可惜由於銷量太低,在數字貨幣的支持者找到了這本書作為理論歸宿的時候,該書甚至已經絕版。

不過得益於人人都在談的比特幣,這本書的影印版已經在各大網站泛濫了。

實際上,連很多號稱是數字貨幣信仰者的人,都沒有認真讀過這本書。

因為你一旦讀過,就會發現現在市場上的數字貨幣和哈耶克所設想的貨幣競爭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是兩個概念。

與其說這是一本知識含量極高的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哈耶克本人貨幣競爭理論的一個描述。哈耶克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種貨幣競爭理論,這種理論主張由多個私人機構發行貨幣進行競爭,由貨幣的持有者用腳進行投票來限制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以此來取代原先的國家壟斷貨幣發行的現狀。

這裡面主要是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述國家壟斷貨幣發行的缺點,第二部分則是論證整個貨幣競爭理論的合理性。

實際上,我認為這本書裡面最重要的是第一部分,它提示我們,一些我們自以為是常識的東西很可能是錯誤的。而第二部分由於缺乏細緻的研究和數據,僅僅只能作為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下面我將會結合一些實際的情況和案例,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被奉為區塊鏈經典的書籍,裡面到底講了什麼。

在這裡我想先講一個例子。如果你的朋友馬上就要餓死,來跟你借 1000 塊錢去買一袋大米,並且約定一個月之後還給你,最終你借給他了。結果還沒到還錢的時候,這 1000 塊錢突然貶值了,基本和廢紙沒有什麼區別。

不要以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根據相關的記載,抗戰勝利之後,在國民黨治下,單月的通貨膨脹率就曾經高達 302%。重新回到這個例子上來,這個時候,你的朋友應該還給你一袋大米還是 1000 元現金?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我當初借給朋友的到底是 1000 元現金還是 1000 元現金所代表的購買力,也就是那一袋大米。借現金還現金,這種事情大家可能習以為常。

但是如果深究一下,現金作為交換的中介,尤其是在現有的信用本位制下,現金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價值的。你借出去的,是 1000 元現金所代表的的購買力。但是在現有法律、經濟體系下,你拿回來的卻是0。

哈耶克認為,現有的經濟體制過於強調了貨幣這種中介,甚至衍生出了專門的貨幣政策,也就是通過調整貨幣的供給來試圖熨平經濟周期的波動。但是這種由各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並運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周期的行為實際上是本末倒置。

其實正是這種貨幣制度幹擾了經濟的正常運轉,引發了不必要的波動。政府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起到熨平經濟周期的作用,反而是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他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現有的貨幣壟斷體制雖然並不是絕對的壟斷,它向市場做出了一定的妥協,但仍然對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幹擾。幹擾主要表現在,本身貨幣壟斷體制創造的通貨膨脹使價格難以預測,影響了價格的穩定性。而政府為減緩通貨膨脹採取的措施,更是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主要原因。

首先,一個政府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起碼要保證一定的穩定性,實際中也是如此,不可能上午剛剛降準,下午又提高了準備金率。但是商品的價格卻是無時不刻的在變動。其次,政府的政策有滯後性,政策發揮作用也需要時間。從降準到流動性進入市場,這裡面需要一段時間。

最後,政府政策具有無規律性。比如說大家都不知道美聯儲這個月會不會加息,都在猜測加息會怎麼樣,會加多少。不加息又會怎麼樣,這些都會對經濟造成幹擾。

而貨幣壟斷對市場妥協的具體表現就是中央銀行作為流動性的創造者,而商業銀行承擔起了流動性的分發者這一角色。這一體制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為什麼之前一段時間,央行連續降準,並且很多時針對中小企業的定向降準,但市場上還是出現流動性不足?中小企業還是借不到錢?這是因為雖然央行試圖通過增加流動性刺激經濟,但是流動性基本都被商業銀行截留下來了。

因為商業銀行作為一個市場的個體,它看到當前中小企業的風險那麼高,寧願把錢留在自己的體系內也不想讓放出去的流動性變成壞帳。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流動性已經被釋放出來,雖然還停留在商業銀行的體系內,但是最終還是會進入到流通中。也就是說這種貨幣政策沒有起到它本應有的作用,也就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但它卻讓人們產生了放水的預期,當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上升的時候,經濟資源的配置結構就被扭曲了。

第二,相比於通脹稅,貨幣壟斷對資源配置結構的影響更為嚴重。很多經濟學家說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增長。但哈耶克認為這只是一種藉口,實際上任何與經濟規模不符合的貨幣變動都是有害的。

只有大家預期不到的通脹才會帶來短期的刺激,任何人民可以預期到的通脹,都只會帶來資源錯配。大家都知道,市場起到的作用就是通過價格進行資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地方出價最高,因此資源會向效率最高的地方自動流轉。但是貨幣政策幹擾的恰恰就是價格。

比如說在中國,一旦大家有了放水的預期,大家都會第一反應就是房價要漲,要去買房子。這其實就是一種資源錯配。房地產的效率比很多高新技術產業效率高嗎?不高!但是為什麼資源會流向房地產?

首先,高槓桿投資房產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高槓桿投資實業的人並不多。其次,每個買房子的人向銀行借了一袋大米,但是 30 年裡基本只還回去了一堆紙。當然,事實並非如此誇張,但是在長期的貨幣刺激政策下,高槓桿的房地產在價格上漲中收益最高,它對資源的出價已經超過了其他行業。

尤其是當 A 股上市公司一年經營利潤不夠買一套房的事情出現之後,在大家的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個觀念,房地產是抗通脹的,投資實業不如買房子。就這樣,貨幣政策完成了對資源配置結構的扭曲。

第三,談起貨幣政策,必然不能不提財政政策。這個對於資源錯配的影響更為嚴重。一方面,就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問題。貨幣發行權被濫用歷史上早就有很多的記載。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央行直接為財政赤字融資的現象,引發了惡性的通貨膨脹。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各主要發達國家都以立法的形式確保了央行的獨立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的美國、德國等國的通脹水平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

但是實際上央行的獨立性真的可以保證嗎?前不久受美元進入加息進程的影響,川普還多次炮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這只是其一。

其二由於美股大幅下跌受到損失的人,不會攻擊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嗎?另一方面,就是不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中,都會不可避免的偏向那些哭聲最大,議價能力最強的群體。很多時候都會出現所謂「大而不能倒」的現象。

再比如,2008 年金融危機,為何雷曼兄弟破產倒閉,而美國國際集團卻可以得到美聯儲 850 億美元的注資?

基於以上的一些弊端,哈耶克認為:自利比慈善更易產生好的結果。指望政府自發地限制自己的通脹稅收入,不如依靠私人發行貨幣機構自利的衝動。因為一旦這家私人機構超發貨幣,那麼貨幣持有者就會用腳投票,持有其他貨幣。

這種貨幣的衡量基準是以一籃子商品的購買力作為基準,最好是可以採用一些必須的原材料,這樣可以通過市場間的自動定價,追求一種穩定的價格水平。

但是實際上,哈耶克的理論還有一些缺陷。

第一,市場並非萬能的,市場競爭的結果有很大的可能是走向壟斷。一旦出現了私人壟斷,這種情況可能比國家壟斷更加糟糕。

第二,貨幣發行的市場上並非是沒有壁壘的。從發行貨幣到建立一個完善的貨幣分發網絡,這都限制了可能進入者的數量。

第三,這只是哈耶克提出的一種理想的均衡狀態,雖然他對如何實現後續的運轉作了大量的論證。但是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同一經濟體中多種貨幣的流通會不會造成效率的損失?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市場未必是有效的。一家私人機構超發貨幣,長期來看是肯定會被發現的。只要市場夠大,輕微的注入流動性,可能並不會被市場所發現。在實行上,哈耶克甚至建議一次性而不是逐漸實行新制度。如果他見識到經過休克療法後的俄羅斯,大概他就不會這麼想了。

即使哈耶克本人也承認,「這種方案也留下很多有待解決的難題,而我並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哈耶克從另一個全新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解決現有問題的可能。

如果連哈耶克的理論都沒有看過,只是單純的認為這是與政府作對,政府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就簡單的否定了哈耶克的思考成果,那也就太簡單粗暴了。

回到區塊鏈上來,現在的數字貨幣更多的是在「碰瓷」,給自己身上披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理論的外衣,增加一點炒作的資本。

首先說比特幣,金本位製作為一種已經被拋棄的貨幣制度,當大家鼓吹比特幣像黃金一樣的時候就已經給它的貨幣屬性判了死刑。2100 萬枚的上限其實相當於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從另一個方向導致了不公平。

拿我們最開始的例子就是借錢的人只借了一袋大米,在通縮緊縮的情況下,一個月之後卻要還兩袋大米。而哈耶克反對的不僅是通貨膨脹,還有通貨緊縮。他反對一切與需求規模不相適應的貨幣變動。

可能有人會說,比特幣可以無限細分。那麼細分到什麼情況可以符合當前經濟規模水平的需要?目前來看,沒有市場的參與,任何劃分方式不是導致過多,就是過少。

貨幣的數量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決定適當的貨幣數量這一過程。因此沒有一個恰當的貨幣數量決定機制的數字貨幣,都是在披著「自由」的外衣,內裡究竟是什麼,就需要廣大投資者扒下來看看了。

可能有人會說,區塊鏈還有穩定幣,穩定幣可以實現價值的穩定。穩定幣目前來看主要有三種,一種跟法幣掛鈎,一種跟另一種加密貨幣掛鈎,還有一種使用算法跟法幣掛鈎。第一種回到了金本位的老路子上,以法幣作為抵押品,法幣的通脹和通縮會同步傳遞到穩定幣上。

第二種跟加密貨幣掛鈎,加密貨幣劇烈的波動也會傳遞到穩定幣上。第三種目前有一些數字貨幣提出未來將會與一籃子商品掛鈎,但還處在白皮書的程度上,只是一個概念。

所以總體來看,哈耶克提出來的貨幣競爭理論是希望通過市場競爭,完成貨幣數量和經濟規模的匹配,這樣一是可以減少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幹擾,二是可以使人民免受通脹稅的困擾。

而區塊鏈領域內現在的數字貨幣,九成九都是發行數量遠大於實際需求的。說的嚴重一點,現在對數字貨幣的所有投資,實際上都在承受著比法幣更加高的通貨膨脹。

管清友:著名經濟學家,代表作品:《新常態經濟》,《後天有多遠》,《刀鋒上起舞》,《石油的邏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新貨幣理論與錨定物價指數的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科學決定並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建議以物價指數作為人民幣之錨」為張五常多年的倡議,並獲弗裡德曼認可。本文認為:貨幣具有支付、儲值兩種基本功能,貨幣的更迭主要圍繞其展開。
  • 深入剖析數字貨幣的本質 評《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
    深入剖析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為貨幣金融、央行和數字貨幣等理論領域較為前沿的學術思想進行了總結,描述了商業銀行「貸款創造貨幣」的機制和基於這項事實央行和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書中呈現的理論準確反映了銀行業運行實質,並且可以準確解釋加密資產交易所的金融本質和重大系統風險來源,也能準確解釋各個發達經濟體央行對CBDC 不同的態度和穩定幣與CBDC 的經濟影響。該書還對數字貨幣國際學術領域和央行界的成果有豐富體現,例如數字貨幣帶來傳統貨幣競爭範式的轉變,影響未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關鍵的概念「數字貨幣區」,CBDC 的原理、分類、設計原則和宏觀經濟影響等。
  • 央行盛松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
    實際上,比特幣所體現的貨幣非國家化理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所提出,但實踐已經證明,這一理念也只是一種經濟烏託邦思想而已。  一、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商品交換媒介  在眾多貨幣定義理論中,對貨幣職能的概括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這種觀點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
  • 數字貨幣或成國際金融競爭新高地 央行數字貨幣可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中國經營網黃益平:數字貨幣或成國際金融競爭新高地 央行數字貨幣可發揮更大作用文/陳玉琪「將來數字貨幣很可能是一家獨大、贏者通吃的故事。」9月19日,在《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戰略合作的北大國發院公開課之「北大國發院EMBA論壇」系列直播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最終決定因素不是軍事力量,而是金融力量,將來金融的競爭會集中在數字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是我們將來金融競爭的終極場所」。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凱恩斯的理論,包括通貨膨脹理論、就業不足理論的想法,在其《貨幣論》裡已經可以看到。哈耶克主要在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Economica)雜誌上先後分兩個部分發表了文章來批評凱恩斯的《貨幣論》。第一篇凱恩斯看到以後很生氣,因為他根本不理解哈耶克在講什麼。但他與哈耶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通訊往來,做了徒勞無功的交流。
  • 靳毅:數字貨幣30年
    此時,自由主義貨幣理論和政策興起,弗裡德曼強調穩定貨幣的重要性,提出單一貨幣規則,並提高央行獨立性以穩定貨幣供給。而哈耶克則提出更加激進的路線,即放棄法幣,實行「貨幣非國家化」,由私人發行貨幣,通過競爭形成市場內生的貨幣體系。在此背景下,以密碼學家為代表的學者開啟了數字貨幣的創造徵程。
  • 靳毅:數字貨幣30年!
    3)現代貨幣體系的反思。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金本位制崩潰後,世界各國開始使用信用本位制度,貨幣供應量不再取決於國家黃金存儲量,而是取決於政府針對經濟發展而制訂的貨幣政策。為防範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政策盛行,這帶來了持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干預過多等問題。此時,自由主義貨幣理論和政策興起,弗裡德曼強調穩定貨幣的重要性,提出單一貨幣規則,並提高央行獨立性以穩定貨幣供給。
  • 數字貨幣丨Coinbase競爭對手來了!加拿大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square...
    加拿大知名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square已經宣布正式啟動IPO,希望能夠通過在多倫多股票交易所(TSX)上市融資1.5億加元(約合1.2億美元)。Coinsquare希望利用這筆資金提昇平臺實力,並且與Coinbase展開直接競爭。
  • 區塊鏈數字貨幣屬於受法律保護的財產嗎?
    從該條規定來看,數字貨幣屬於受法律保護的新型權益。那麼, 此處的數字貨幣是否包括比特幣、以太幣、USDT等區塊鏈虛擬貨幣呢,還是說僅僅指涉央行未來將要發行的人民幣數字貨幣?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可能會一頭霧水?這些名詞到底都是啥?在進入正式討論以前,筆者先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這些名詞概念。因為筆者並非區塊鏈從業者,理解比較淺顯,如有錯誤,也請方家指正。
  • 影響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網際網路巨頭要發行數字貨幣
    另外,默克爾最擔心的還是美國對數字經濟的壟斷。那麼大家假設一下,本來就已經非常強大的美元,如果再通過美國的數字經濟,建立新的全球性貨幣霸權體系,會是什麼樣子?其實不用想了,這樣的時代馬上就要來了。擁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使用規模的美國社交巨頭Facebook將在明年推出數字貨幣。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有助於解決貨幣超發問題?
    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2019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透露,央行數字貨幣DC/EP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
  • 淺談央行數字貨幣的運營體系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貨幣的起源。人們每天都會有交易活動發生,交易是通過各類支付方式完成的,比如現金、行動支付,這些支付方式本質上是實現了貨幣的轉移,貨幣只是以紙鈔、電子信息為載體。追根溯源,貨幣是人類社會天然就有的嗎?貨幣的起源是什麼?奧地利經濟學家門格爾在《論貨幣的起源》(On the origins of money)中提出一個觀點,貨幣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人們覺得他有用。
  • Facebook數字貨幣即將發布,或幫助數字貨幣合法化
    降低門檻不過,Facebook進入數字貨幣市場的一個副作用是,對普通人來說,購買數字貨幣將變得更容易。目前,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可以在Coinbase或Gemini等交易所購買,也可以通過Square Cash和Robinhoud等消費金融應用程式購買。最大的痛點之一是如何將美元或其他全球貨幣轉換為數字資產。
  • 王永利:「數字貨幣」的本質與脈絡
    其發軔於2009年初,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網絡「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橫空出世,隨後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各種「數字貨幣」的概念風起雲湧,從純粹的網絡內生數字幣,到與單一或一攬子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再到多國央行研發設計「法定數字貨幣」等,花樣不斷翻新,甚至成為國家之間相互競爭的金融熱點。
  • 貨幣可能是一隻「灰天鵝」-虎嗅網
    休謨提出了最早的貨幣數量論。他認為,貨幣數量決定商品的價格,人為的增加貨幣的數量,對一國並無好處。貨幣增加,並不會導致財富增加。奧地利學派哈耶克將這種理論概括為「貨幣中性」。休謨,可謂是貨幣中性理論的最早最完整的表述者。
  • 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影響:2020年10月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
    由於視野擴大,我們分析的場景比IMF描述的場景更加複雜,並提出不同的觀點和建議。不論是CBDC或是GSC,還是數字代幣的地下模式都是基於網絡的,這些互相影響的「貨幣」在網絡上是直接競爭。而地下經濟則力求規避監管,方便實現各國互通,這些都將直接決定現在各國提出監管策略是否有效。
  • 楊濤:釐清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
    數字人民幣概念自提出後熱度不斷,憑藉著其天然具備的顛覆基因和廣闊的應用場景,它必將在支付等諸多產業掀起新一輪革命浪潮。在全球央行熱誠關注這一全新領域的大背景下,我國央行率先加速推進數字貨幣的試點,不禁讓我們驚呼,數字貨幣真的來了。然而,理想和現實如何統一?
  • 如何成為未來世界儲備貨幣?——新宏觀經濟學出現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和國際宏觀經濟學。5新數字貨幣理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者提出,數字貨幣帶來新的思想框架,和傳統貨幣思想大相逕庭。貨幣三個功能在不同場景下有不同的意義,因此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條件也不同。
  • 保建雲:主權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兼論數字...
    中國需要充分利用當代金融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推動以人民幣為基準的主權數字貨幣構建,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為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因此,從理論與政策角度系統研究主權數字貨幣與金融科技創新之間的關聯性、國際貨幣體系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可能路徑及政策措施是中國學術界和決策層共同面臨的緊迫課題。
  • 未名湖畔數字貨幣猜想
    此前亦有學者提出,貨幣就是貨幣,金融就是金融,其他都是賦能,不能改變其本質,科技只能賦能,與其說出數字貨幣,不如說貨幣數位化。李禮輝把數字貨幣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法定數字貨幣,也稱央行數字貨幣,是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國家主權背書、具有發行責任主體的數字貨幣;第二類是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幣,有的也把它稱為某種資產;第三類為可信任機構的數字貨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衍生,可能派生出全球性數字貨幣。本文重點論述第一類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