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數字貨幣的本質 評《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

2020-12-11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1日電  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衣錫群和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聯袂為龍白滔博士的新書《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簡稱《數字貨幣》)作序。本書已於2020年4月上市,圖書的問世可謂恰逢其時。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加密資產歷經跌宕,從比特幣等發展到巨型科技公司主導的全球穩定幣Libra 和各國爭相研發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數字貨幣正在迅速進入主流視野並成為監管和金融機構的優先事項。2020 年初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意外地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

 

 

  朱嘉明認為,「唯有引進新的思想資源」,「方可得以深入探討」數字貨幣。王巍認為:「數字貨幣可能如潘多拉魔盒一樣釋放太多能量……之前所有金融認知幾乎全面被淘汰,需要重新學習和理解」。衣錫群認為:「本書最大的價值和最鮮明的特點在於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橋接了傳統貨幣金融理論與數字貨幣創新實踐。」

  深入剖析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為貨幣金融、央行和數字貨幣等理論領域較為前沿的學術思想進行了總結,描述了商業銀行「貸款創造貨幣」的機制和基於這項事實央行和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書中呈現的理論準確反映了銀行業運行實質,並且可以準確解釋加密資產交易所的金融本質和重大系統風險來源,也能準確解釋各個發達經濟體央行對CBDC 不同的態度和穩定幣與CBDC 的經濟影響。該書還對數字貨幣國際學術領域和央行界的成果有豐富體現,例如數字貨幣帶來傳統貨幣競爭範式的轉變,影響未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關鍵的概念「數字貨幣區」,CBDC 的原理、分類、設計原則和宏觀經濟影響等。

  針對主要的數字貨幣金融現象,該書分析了其金融和經濟學本質,以及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指出通證兼具貨幣和證券的雙重屬性,並且提出了修訂規則以防止通證被用作金融騙局。書中分析指出加密資產交易所其實是憑空創造資產(或貨幣)的商業銀行,但缺乏行業自律和中央監管,極高的槓桿比率是其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來源。相比較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穩定幣具有相對法幣穩定的價值,因此可能實際地充當法幣等價物。但是全球穩定幣在洗錢/恐怖主義融資/非法融資、法律確定性、健全的治理架構、數據隱私、消費者保護等方面帶來了挑戰,對公平競爭、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金融穩定性等也帶來額外的公共政策挑戰。本書也討論了批發和零售CBDC 對現有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性、銀行中介行為的影響、潛在風險和應對措施。

  極具全球視野

  《數字貨幣》素材、內容和觀點極具全球視野,是一本完成度極高的數字貨幣金融理論嚴肅之作。

 

 

  基於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和國際標準制定機構主導的貨幣制度,書中有關數字貨幣的分析,不僅體現了G20 央行針對全球穩定幣帶來的法律、監管和公共政策的挑戰形成的共識,也分析了主要三大經濟體在CBDC 方面的共識與分裂,以及造成分裂的相關思考。本書跟蹤並分析了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歐元區國家央行、國際清算銀行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高級官員在過去半年期間就加密資產、穩定幣、CBDC、支付、普惠金融、數位化、金融主權、大型科技公司、超主權貨幣、歐洲一體化等熱點題目的發言或工作報告。

  本書也預示了在網絡空間正在爆發的國際數字貨幣競爭,參與者是私人數字美元Libra對陣公共數字人民幣DC/EP。《數字貨幣》暢想了人民幣國際化在貨幣數位化浪潮中將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機遇,做出了一些戰略性的思考。巧合的是,世界著名數字貨幣思想領袖David Birch的新書《貨幣冷戰》與《數字貨幣》分享了同樣的政治經濟學框架來分析數字貨幣問題並且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貨幣冷戰》將於5月28日倫敦出版,而《數字貨幣》已經於4月初上市。《數字貨幣》的出版,證明在數字貨幣思想領域,中國也存在世界級的智慧。

  本書理論體系完備、邏輯自洽、學術嚴謹、文字精煉感人、編輯百密無疏、設計低調內涵,體現了作者縱貫古今的歷史觀和橫貫東西的全球視野,以及考古、人類學、政治、金融和科技等學科的交叉縱橫和跨界思考。作者深厚的清華理工背景賦予本書行文流暢、邏輯嚴密、獨特寫作風格,頗有閱讀愉悅感。(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姜煜  

相關焦點

  • 彭文生:從數字經濟到數字貨幣
    規模經濟從供給端看,數字經濟能實現零邊際成本。經濟學教科書講規模經濟,規模越大,單位成本反而下降,效率越高。數字經濟尤其特殊。當然傳統經濟活動也有規模經濟,比如一家汽車製造廠,從年生產10萬輛車到年生產100萬輛車,分攤到每輛車的固定成本可能會下降。
  • 王永利:「數字貨幣」的本質與脈絡
    來源:經濟觀察報王永利/文 眼下,呼之欲出的數字貨幣再次成為各界輿論關注之焦點。其發軔於2009年初,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網絡「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橫空出世,隨後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各種「數字貨幣」的概念風起雲湧,從純粹的網絡內生數字幣,到與單一或一攬子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再到多國央行研發設計「法定數字貨幣」等,花樣不斷翻新,甚至成為國家之間相互競爭的金融熱點。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周君芝 博士 廣發宏觀郭磊團隊 報告摘要 第一,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就是電子化的現金
  • 淺談疫情對數字貨幣的影響:數字貨幣如何推動社會協作和價值交換
    這篇文章就是對在疫情如何影響數字貨幣的本質的分析,以及如何理解比特幣的長期價值的構建,最後我們還會討論央行的數字貨幣政策是否會受到影響。最近關於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成為了經濟學界的重要課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疫情之中的各位市場參與者一些冷靜的思考,相信關於市場經濟規律和本質的討論有助於大家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
  •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展新機遇
    數字貨幣是數字時代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強國呼喚數字貨幣的誕生。據統計,我國數字經濟規模2019年已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數字經濟大國。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必將催生法定數字貨幣,而法定數字貨幣又將賦能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 新經濟「發動機」數字貨幣對傳統金融是衝擊還是機遇?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數字貨幣:新經濟的「發動機」黃震指出,央行推出數字貨幣,不僅是順應貨幣演進規律的必然選擇,數字貨幣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它會成為一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作為新經濟的「發動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皇冠,那麼數字貨幣就是數字金融皇冠上的明珠。黃震認為,當前中國整體的數位化推進非常快,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佔比已經超出了30%。
  • 多國探路數字貨幣
    編者按 專家表示,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貨幣將是未來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金融科技已經推動數字貨幣、支付清算體系內生發展。中央銀行不會在未來的數字經濟中缺席,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加速研發將是中央銀行理解並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
  • 數字貨幣的元年會是什麼時候
    誰會最早推出法定數字貨幣 作為數字貨幣專家,文武對於全球各國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展十分熟悉,與中國人民銀行、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等幾十個國家央行都有過深入溝通。比如,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定數字貨幣如何方便的流通,需要制定什麼樣的安全及通信標準。」文武表示。 「這有點像網際網路,有參與者一致認同的統一協議。未來,全球數字貨幣也要通過各國央行、一流的科研機構和相關商業公司來推動。」文武認為。 不看好超主權貨幣 文武並不看好目前業內所謂的「超主權貨幣」。在他看來,任何創新不能忽略法律、地理和經濟的差異性。
  • 數字貨幣的世界
    幣時代數年來,人民幣的發行,自研發到面世,都受到了眾人的追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至今,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但是,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更新,虛擬幣也慢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火鏈科技研究院:CBDC是數字經濟時代貨幣發展的新形態
    隨著Libra的提出,以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的加速推進,全球各國以及國際組織關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討論、計劃和落地也在不同程度地開展。12月9日,北京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了關於DCEP的專題研討會,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這種新趨勢在法學界可能會引發的新研究課題和方向。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如今,在數位化浪潮下,貨幣同樣與時俱進,「數字貨幣」應運而生。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分析:金融維度與技術維度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理念及技術架構設計理念 央行數字貨幣的金融本質:人民幣現鈔一致。1、M0 的替代。根據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的專利信 息,區塊鏈技術被用於數字貨幣錢包地址的管理、交易信息的監管以及數字票據的交易監管。錢包地址在每次交易後會進行更新,新的地址可 以追蹤到上一個地址,做到交易可追溯,但無法得到交易方的隱私信息。 公私鑰加密算法用於用戶信息保護,交易信息對無關第三方保密。
  • 劉曉春: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不應混為一談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上海金融數位化研究中心主任,浙商銀行原行長出席會議並發表關於「數字貨幣:從概念到現實「為主題的演講。劉曉春認為,要把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貨幣本身兩個東西分開,不要把技術就當做貨幣。數字貨幣技術,不僅僅用於數字貨幣,而應有更廣闊的應用範圍。
  • 淺談央行數字貨幣的運營體系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數字經濟時代,貨幣數位化已成為一種趨勢,中國人民銀行也在加快研究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的發行,不僅將改變普通人的日常支付方式,也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將從數字貨幣定義、運營體系以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進行分析。什麼是數字貨幣定義央行數字貨幣(DC/EP),首先要從貨幣的起源和定義說起。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招兵買馬」 備戰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 未名湖畔數字貨幣猜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數字貨幣到底會不會重構貨幣體系,包括中國的貨幣體系,以至於全球的貨幣體系?1月13日,晨光掛滿枝椏,未名湖冰面由寂靜到喧囂,不遠處的北大國發院(朗潤園)萬眾樓二層正進行著一場「數字貨幣未來」研討會。
  • 蔡維德: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數字代幣是洗錢的工具,也是許多國家反對數字代幣的重要原因,但是數字法幣的功能正好相反,是反洗錢監管利器,國家監管單位應該予以大力支持。文中還提到包括英國央行的一些研究報告結果,這些報告指出數字法幣可以在實體經濟上助力發展。
  • 數字經濟五十年:從「奇點」到 「大爆炸」
    中美貿易摩擦,本質是中國優勢是傳統產業;而美國優勢是數字經濟。中國傳統產業的順差可以通過擴大每個數字經濟產品抵消。但是,數字經濟更多的是與智慧財產權緊密結合的。因此,美國將智慧財產權置於極為重要地位。從長遠看,中美貿易的平衡,最終是要尋求兩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平衡。除此之外,數字經濟改變了貨幣體系和資本市場。
  • 數字貨幣五連問
    數字貨幣是啥?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以前用金屬當做流通貨幣,近代用紙張當做流通貨幣,未來用 用照片來比喻最合適不過,以前照片存在交卷上,現在數字照片取代了交卷照片,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