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ibra的提出,以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的加速推進,全球各國以及國際組織關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討論、計劃和落地也在不同程度地開展。12月9日,北京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了關於DCEP的專題研討會,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這種新趨勢在法學界可能會引發的新研究課題和方向。
火鏈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慧受邀進行《DCEP的發展演進和現狀》主題分享,從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基本原理與核心特徵出發,分析和闡述了中國數字貨幣DCEP的技術架構、總體規劃以及當前發展的現狀,並討論其對中國以及全球的影響。
北京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張真理、副所長王潔等參與了本次研討會,並對包括在數位化的世界裡如何保護個人用戶隱私、如何完成數字資產權屬確認和轉移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 5G 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技術革新和數位化經濟的全面興起,讓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轉變成驅動金融變革的中堅力量。而DCEP 可以滿足數位化時代更低成本、零摩擦、可無限分割、安全和民眾隱私保護的訴求。
數字貨幣的優勢有目共睹,貨幣數位化趨勢正在鋪開,央行數字貨幣的時代正悄然來臨。據公開資料介紹,中國在DCEP的試點區域已完成約20億元數字人民幣試點交易,蘇州也啟動了約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的測試活動。
李慧認為,DCEP是中國步入數字經濟新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金融基礎設施,目前中國也在大力推進DCEP的試點和研發工作。實際上,中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14 年;2016年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今年,DCEP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四地一場景」的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除工、農、中、建幾大國有商業銀行外,還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等非銀行機構也共同參與試點。
除了中國大力推進DCEP的研發和試點,全球其他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並加快推進CBDC的研究和試點工作。很多國際性有影響力的金融類組織也加入了關於CBDC的研究,並展開聯合研究共同推進。
展望未來,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深入融合與改造,將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而DCEP 是人民幣發展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形態,是對現有金融系統和支付系統一種很好的補充和創新,也必將助力數字經濟走得更快,走得更遠。」李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