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專題:關注數字貨幣、新基建、可信經濟三大投資機會

2020-12-25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區塊鏈重塑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適合用於解決跨利益主體之間的 互信問題。區塊鏈按開發者可以分為由開源社區主導的公有鏈,及大型 IT 或金融企業主 導的聯盟鏈。

公有鏈:公有鏈的優點是協議公開,信息透明度高,全部數據均可以被公開訪問1。 缺點是很難在滿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同時支持很高的交易量。目前,主要的公有 鏈有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現金等。目前公有鏈主要的應用包括 1)加密資產(比 特幣、USDT 等穩定幣、比特幣現金),2)基於區塊鏈的融資(ICO),3)MakerDAO 等基於加密資產的借貸服務。

聯盟鏈:聯盟鏈是半公開性質的區塊鏈網絡,需預先指定節點作為記帳人,區塊的 生成由所有記帳人協同決定。聯盟鏈的優點是網絡性能高,運作成本較低,但其透 明度較公有鏈低2。目前主要的聯盟鏈框架有 Hyperledger Fabric 等。阿里巴巴、騰訊、 華為、平安等中國主要 IT 企業都積極參與聯盟鏈,但大多數聯盟鏈現仍處於概念驗 證階段。

2009 年,比特幣的出現使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產生初步概念。隨後,在加密資產市場,以 太幣、瑞波幣、EOS 等各種加密資產不斷湧現,同時礦機、礦池、礦工等產業鏈環節逐 步成型。在種類繁多的加密資產中,穩定幣在保留了加密貨幣清結算流程簡單、匿名性 強等優點的同時,避免了比特幣存在的價格相對法幣波動過大的問題,我們認為其有潛 力成為加密資產行業主要的價值尺度和主流支付工具。

Facebook 將穩定幣技術與其龐大用戶基礎結合而推出的 Libra,對各國的貨幣主權形成了 挑戰。Libra 進一步刺激了全球央行加速數字貨幣研究和商業落地。近來,區塊鏈技術已 經不僅局限於加密資產行業,其在清結算、支付、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等 領域開始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主要的區塊鏈開源架構有 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 等,螞蟻金服、平安、騰訊、萬向等則是主要的區塊鏈平臺服務提供商。

具體來看,目前區塊鏈產業分為基礎層、服務層、應用層三個層次:

基礎層提供底層區塊鏈或分布式帳本技術框架,主要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 R3 Corda、FISCO BCOS 等;

服務層是指 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臺,國內主要的 BaaS 平臺有螞蟻區塊 鏈 BaaS 平臺、騰訊雲 TBaaS、平安壹帳鏈 BaaS 平臺等;

應用層是指區塊鏈的終端使用者或服務供應商,現在區塊鏈的主要應用場景有跨境 支付、防偽溯源、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電子票據、ABS 等。

加密資產逐漸納入各國監管框架,有利市場長期良性發展。近一年來,我們看到全球對 加密貨幣監管政策進展較快,德國、印度、韓國、法國等國家的相關監管機構或法律機 構都對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做出進一步明確,且整體較為友好:

1)德國、法國將加密貨幣歸類為金融資產;

2)印度、韓國將加密貨幣交易視為合法;

3)國際證監會組織、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等國際組織也對 USDT 等穩定幣監管 提出了政策建議。

我們認為,監管的逐漸到位有利於加密市場的規範化,在長期中為加密資產投資活動創 造了良好的環境。

全球數字貨幣三強格局初具雛形

貨幣是區塊鏈誕生之初的應用場景。2008 年,署名為「中本聰」的匿名人士發表論文《比 特幣:對等網絡電子現金系統》,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時至今日,數字貨幣已發展出多 種技術形態,典型代表包括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Libra 為代表的法幣抵押穩定幣,以及 各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個得到廣泛使用的加密資產,目前仍然是市值和交易 量最大的加密資產。其總量有限,目前其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扮演著「數字黃金」的 角色。

Libra:穩定幣 Libra 的出現是科技巨頭進軍金融行業的一個裡程碑事件。Facebook 超過 27 億的龐大用戶基礎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戰跨境匯款、移 動支付等領域的現有格局。目前,Libra 面臨許多監管難題,但其長期影響不可低估。

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中央銀行為應對無現金社會發展的新型解 決方案,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在於打破私人企業對於電子支付的壟斷、擴大普 惠金融,以及有助於提升貨幣政策操作的準確性。按類型來分,批髮型 CBDC 僅用 於銀行間結算系統,主要面向機構;零售型 CBDC 則會替代部分 M0,面向民眾和一 般企業。

全球數字貨幣三強格局初具雛形。Facebook 2019 年 5 月發布 Libra 白皮書以來,全球數 字貨幣出現加速發展趨勢。目前逐漸形成 1)美國企業 Facebook 主導的 Libra,2)中國 人民銀行牽頭的 DC/EP,3)瑞典、法國等歐洲各國央行推動的 CBDC 的三強格局。

在抗疫過程中,各國認識到數字貨幣在助力無接觸社會發展,以及精準貨幣投放等方面 的優勢。我們認為,1)本國數字貨幣的推廣是各國增加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2)數 字貨幣和 5G、人工智慧、雲計算一樣將成為助推科技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影響:加速無現金社會發展,提高貨幣投放效率,人民幣國際化

綜合 IMF、BIS、英國央行、瑞典央行等機構的研究,我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將具有以下 作用:

適應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打破支付壁壘。隨著智慧型手機、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等 技術的發展,現金在日常生活中的佔比不斷下降。例如,中國現金(M0)佔 M1 的 比例從 2013 年 18%下降到 2018 年的 13%,瑞典等北歐國家的 M0/M1 比例甚至已經 降到了 5%以下。目前,中國線下非現金支付主要通過微信錢包、支付寶等第三方機 構,或者銀聯信用卡等進行。由於 CBDC 具有高於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 用等級,我們認為 CBDC 可能會打破支付行業的行業壟斷。

創新貨幣政策,提高貨幣投放效率:通過對每單位貨幣的精準追蹤,央行數字貨幣 或幫助央行對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流通速度、貨幣乘數、時空分布等方面的測算 更為精確,從而提升貨幣政策操作的準確性、前瞻性、及時性。未來通過智能合約 能夠實現精準定向貨幣發行,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準確性。(具體參見《央行數字貨 幣會帶來什麼改變?》)我們看到,在抗疫過程中,各國對數字貨幣在精準貨幣投放 方面的應用潛力逐漸形成共識。1)中國:我國央行數字貨幣 DC/EP 穩步推進,2020 年 4 月起陸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開展試點工作,並且蘇州嘗試將部分 交通補貼通過 DC/EP 的形式發放。2)美國:2020 年 5 月,埃森哲和美元 CBDC 基金 會聯合發布「數字美元計劃」白皮書,旨在促進美國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探索。央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認為,數字美元的主要戰略意圖包括高效的「直升機撒錢」 工具,以及進一步鞏固美元霸權。3)歐洲:歐洲央行支付司長發表的工作論文5中 提到,「在公眾普遍擁有央行數字貨幣帳戶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可輕易地實現『直升 機撒錢』」,但文章也指出這項優勢尚存在爭議。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應對 Libra 挑戰: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採用帳戶鬆耦合形式、 減少了交易環節對帳戶的依賴度,由此帶來和現金一樣的流通性和可控匿名屬性, 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在更廣範圍內的流通使用。同時,由於 Facebook Libra 的抵押貨幣 將人民幣排除在外,其在全球的大規模流行將可能擠出人民幣份額,而 DC/EP 的推出將有助於應對 Libra 等私人貨幣的挑戰。

攪動支付行業競爭格局,料將帶來銀行機構核心系統升級需求:央行數字貨幣的引 入對貨幣投放運營機構的數位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除了商業銀行之外, 頭部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支付寶、財付通)也可能參與運營。我們預計數字貨幣投 放運營機構需要對自身系統進行改造、建立銀行庫和保存數字貨幣,其中安全加密、 身份認證、分布式記帳、大數據分析、安全晶片、可信雲計算和隱私保護等技術的 應用需求較為突出。我們認為央行 DC/EP 的發行對當前電子支付體系的衝擊較小, 但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商業機構之間的分化加劇,推動行業集中度的進 一步提升,以及為相關金融 IT 企業帶來業務機會。

各國央行數字貨幣進展加快,中國、瑞典較為領先

Facebook 2019 年 5 月發布 Libra 白皮書以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加速發展趨勢。2020 年 4 月 3 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了 2020 年全國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6, 會議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顯示出我國央行對 CBDC 投入的決心。事實上,2020 年 1 月 10 日,中國央行官方公眾號表示,已經基本完 成法定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4 月起,我國 DC/EP 已陸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披露的專利信息來看,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經提交了 80 餘 項數字貨幣相關的專利,此外 2020 年 2 月起支付寶也密集申請了 5 項央行數字貨幣相關專利,工商銀行也有較多相關專利。從這些專利中,我們認為中國 DC/EP 的可能動向有:

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有可能會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和運營:支付寶的專 利範圍包括有數字貨幣投放、交易、帳戶控制、數字錢包等方面;

DC/EP 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尚未有定論:工行分別掌握有採用區塊鏈和非區塊鏈方 案的雙離線支付專利。

DC/EP 可能會有相配套的硬體設備:相關專利表明,在央行至運營機構的環節可能 有專用的加密硬體設備,且在用戶端可能有晶片卡等硬體設備。 與此同時,除中國之外我們看到近期包括瑞典、法國、英國、韓國等在內的更多國家開 始公布其央行數字貨幣測試計劃或方案。其中,瑞典電子克朗 E-krona 已經開始測試。

Libra 積極擁抱監管,但阻力依然存在

Libra 2.0 新增單幣種穩定幣,紓解貨幣主權擔憂。正如我們在《區塊鏈與數字貨幣》中 所述,2019 年提出的 Libra 1.0 被質疑最多的問題,是其採取了一種掛鈎一籃子貨幣的機 制。貨幣籃子的成分和比例,以及各國貨幣對一籃子貨幣出現貶值或升值時,是否會衝 擊各國貨幣主權都是經常被提到的問題。2020 年 4 月 16 日,Libra v2.0 版本白皮書發布, 新增了錨定美元、歐元、英鎊、新加坡元等四種單一法幣的穩定幣(與 2019/9 公布的貨 幣籃子相比,缺少了日元),同時調整多幣種穩定幣LBR 的發行機制為基於以上四種單 幣種穩定幣的固定權重組合。

積極回應合規要求,導入分層監管和準備金機制,放棄向公有鏈過渡。在新版白皮書中, Libra 新增一種全面的合規框架,以滿足 FSB 以及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提 出的反洗錢(AML)、反恐融資(CFT)等要求。主要變化包括:1)Libra 將放棄向非許可 系統過渡;2)Libra 網絡參與者分為四類進行分層級的監管,其中 Libra 協會本身正在向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申請支付牌照,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如果想獲 得更高的權限需要在 FATF 成員管轄區內申請註冊許可(受監管的 VASP),乃至接受 Libra 協會的合規認證(已認證的 VASP);3)Libra 導入準備金機制,以應對貨幣價格大幅波動、 大幅贖回等極端情況,Libra 儲備將持有超短期、低信用風險、高流動性的資產。

單一貨幣穩定幣推出難度較小,但超主權穩定幣發行仍面臨諸多問題。我們認為,單幣 種穩定幣和目前已發行的 USDT、USDC 非常類似,只要能滿足 G20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等機構的最新監管意見,推行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礙較小。然而,LBR 中貨幣權重的確定 方法,基於非區塊鏈技術的 CBDC 如何接入LBR 的智能合約,以及如何避免多幣種穩定 幣LBR 在未被包含在一籃子貨幣中的國家(如中國)使用時,對當地主權貨幣(如人民 幣)的衝擊等問題都依然存在,我們認為短期內 Facebook 仍將面臨較大阻力。

區塊鏈新基建的發展機會

區塊鏈作為創造信任的信息基礎設施被列為「新基建」,蘊含 389 億元潛在市場。區塊鏈 是一種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帳技術,其核心技術包括分布式帳本(DLT)、密碼學、共識 機制等 7。本質上,區塊鏈技術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徵的數據存儲方式, 適合用於解決跨利益主體之間的互信問題,因而成為支撐不同主體間交互、協作的重要 信息基礎設施。在發改委的「新基建」定義中,區塊鏈被列為與人工智慧、雲計算並列 的「新技術基礎設施」,政府層面對區塊鏈給予了高度重視,根據互鏈脈搏研究院(IPRI)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各省的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已經達到 35 家(含在建)。 據人民網報導,我國區塊鏈產業規模 2025 年將達 389 億元人民幣。

雲端:區塊鏈 IaaS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多種區塊鏈框架並存,各企業依託自身雲服務資源提供 BaaS 平臺。大多數企業採用 開源區塊鏈框架為底層協議開發自己的區塊鏈項目,目前主流的框架包括基於公有鏈的 以太坊、以及基於聯盟鏈的 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BCOS 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依 託自身雲服務的各類基礎設施和功能組件,搭建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區塊鏈部署平臺。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有望整合各方雲計算資源和區塊鏈框架,打造公共的信息基礎 設施。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 Service Network)由國家信息中心、中移動、銀聯、 紅棗科技等共同開發,整合了不同雲服務商的雲計算資源和不同的區塊鏈底層框架,旨 在向開發者提供低成本的部署和運行區塊鏈的網絡基礎設施。BSN 網絡已於 4 月 25 日投 入商用,目前已部署了 128 個城市節點,含海外 8 個節點,根據 BSN 官網披露,預計 2020 年內城市節點達到 200 個。具體來說,BSN 網絡的各參與方發揮作用如下:

雲服務商如三大運營商、百度雲、金山雲、亞馬遜 AWS 等,在 BSN 平臺上提供、管 理和銷售各城市節點數據中心的雲計算資源;

框架商為 BSN 網絡上的開發者提供不同類型的區塊鏈底層框架,BSN 網絡目前已經 適配和引入 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百度 XuperChain、京東 Chain 等框架;

紅棗科技負責 BSN 網絡的網關開發、身份管理、節點通信、鏈間互通等功能,為開 發者提供預置的各類 SDK/API 開發包,以及整個網絡的運維服務;中國銀聯負責 BSN 網絡內涉及支付、清算等金融協議的規範設計與開發。

我們認為,像 BSN 這樣通過政府部門、電信企業及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模式打造公共的區 塊鏈網絡,將有助於區塊鏈從目前相互孤立的網絡實現跨雲、跨框架的互聯互通,使區 塊鏈規模化、普惠化,因而有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

終端:AIoT 晶片助力實物資產上鏈

資產上鏈是區塊鏈行業應用的難點,AIoT 有望幫助區塊鏈解決上鏈信息真實性問題。區 塊鏈的不可篡改屬性只針對鏈上數據,但無法保證上鏈之前數據的真實準確。我們認為 AI、物聯網技術與區塊鏈相結合有望在部分場景下,解決上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例如 京東數科使用 IoT 設備、圖像特徵提取算法、RFID 及區塊鏈技術,實現普洱茶的防偽溯 源。在普洱茶的種植生產環節,經緯度、海拔、溫溼度等數據直接由 IoT 設備記錄;生 產加工為茶餅後,由於每塊茶餅的表面紋路是不同的,藉助 AI 技術對生產完成的茶餅進 行圖像特徵提取,然後生成全球唯一的 RFID 編號,寫入區塊鏈;最後,進入後續流轉銷 售、倉儲物流環節。

實物資產的數據化、通證化,物聯網晶片或成為突破口。我們認為,通過在晶片層面添 加可信執行環境 TEE、根信任等安全能力,在固件中整合符合安全認證要求的區塊鏈應用 框架,或將成為物聯網設備的「一鍵上鏈」的可行解。例如,紫光展銳開發的春藤 8910DM Cat.1 bis 物聯網晶片支持區塊鏈技術,廣和通在其基礎上引入了摩聯科技的 BoAT 區塊鏈 應用框架,研製出全球首款 Cat.1 區塊鏈模組 L610,該產品可應用於智慧農業、車聯網 等行業。

區塊鏈助力可信經濟發展

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協同能發揮巨大價值。據萬得統計,截止 2019 年底全球 數字產業上市公司佔總市值比例從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 12.2%上升到 2020 年 5 月的 29.0%,超越了能源和金融行業,數字經濟的地位已不可忽視。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數據作為一種新型 生產要素首次正式出現在官方文件中。根據 IDC 數據,截至 2018 年,全球數據規模達到 33ZB,預計 2025 年將增長至 175ZB,我們認為,同行業內、跨行業間的不同數據提供者 的安全平等合作將帶來廣闊的價值。

區塊鏈將極大降低社會經濟活動的信任成本,為構建可信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多個非隸 屬關係的平等主體之間往往不願意無條件共享數據,因而造成了信息不透明和合作效率 低下。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適合用於解決跨利益主體 之間的互信問題。

金融領域(跨境支付、交易、清結算、貿易融資等)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落地最快,成為多種業務的底層技術。無論是加密數字資產、央行數 字貨幣,還是大型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結算系統、證券交易平臺、貿易融資平臺等,均已 或正在考慮將區塊鏈作為重要的底層支撐技術。區塊鏈正逐步成為支撐金融基礎設施的 重要底層技術。原因在於區塊鏈的一個理想狀態是所有的交易要素都在鏈上實現,且在 「多方共享」、「高頻重複」的場景下最為適合:

多方共享。區塊鏈的一個優勢是通過數字籤名等密碼學技術,在保證數據唯一性和 所有權不可篡改的前提下,實現多方之間的信息共享。這解決了不改變數據所有權 的情況下,多方如何實現信息共享的問題。因而在跨境支付、跨境貿易融資、供應 鏈金融、資產證券化(ABS)等金融場景下,多需要相互獨立金融機構之間互相協 作,區塊鏈能夠明顯降低各方的溝通成本。

高頻重複。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能夠通過實現業務自動化。對於電子支付、交 易後清算、監管風控等高頻重複業務上非常適合。

跨境支付:區塊鏈技術或挑戰 SWIFT 壟斷地位。當前跨境支付業務目前還存在耗時(2-3 工作日)、費用高(平均 30-40 美元/筆)等問題。據埃森哲統計,全球每年通過銀行進行 的跨境支付規模達 25 萬億-30 萬億美元,全年總交易次數 100 億-150 億筆,每筆交易需 繳納費用 30-40 美元。根據麥肯錫 2016 年和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的研究,跨 境支付的主要成本來自代理銀行帳戶的流動性成本(34%,這些資金可以用於收益更高的 地方)、司庫操作(27%)、外匯操作(15%)和合規(13%)。通過區塊鏈技術,理論上可 以大幅壓縮 90-95%的成本。

基於區塊鏈的跨境匯款技術長期可能挑戰目前 SWIFT 在此領域的壟斷地位。通過利用分 布式帳簿技術,解決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問題,在滿足各地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我們認 為區塊鏈有望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幾乎實時的跨境支付。目前,Ripple、螞蟻金服等 均已有較為成熟的區塊鏈跨境支付解決方案,SWIFT 也在積極試驗區塊鏈跨境支付網絡。

交易後清算:區塊鏈增加透明度、縮短清算時間。金融市場的清算流程涉及基金公司、 證券公司、交易所、本地託管行、全球託管行等可能來自不同國家的主體,整個清算流 程複雜,交易成本高昂。以香港為例,證券交易日和交割日需要 2 天時間。國際諮詢公 司 Oliver Wyman 估計清結算環節每年為市場增加了 650~800 億美元的成本。

2018 年 3 月,港交所宣布與 Digital Asset 公司展開區塊鏈領域合作,建立新的區塊 鏈結算系統,該平臺將簡化互聯互通下內地股票的北向交易流程,實現 T+0 結算。

資產證券化:助力底層資產透明化、智能化管理。通過區塊鏈技術,可對 ABS 底層資產 動態實施實時監控,若觸發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智能合約條款將被自動強制執行,解 決「管不住」的問題;2)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會及時通知各方,使底層資產實現透明化 管理;3)實現智能化管理,如自動對帳等,簡化投後管理工作,縮減管理成本。

招商銀行ABS區塊鏈平臺:招行目前牽頭完成了以Pre-ABS功能為主的區塊鏈平臺, 後續招行計劃創建一個在參與機構間實現 ABS(乃至同類產品比如 MBS,CDO,CLO, ABN 等)分層券的認購、轉讓、資金清算、存續期管理等功能的全方位區塊鏈平 臺,實現 ABS 全生命周期管理。

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針對動產難以被標準化計量為有效抵押品的問 題,QME 利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確保貨物真實性和貨權清晰性,從而實現中 小企業經營資產的標準化和數位化,為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支持。

貿易融資:減少交易處理時間及造假風險。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可實現貿易環節全 流程掌控。利用智能合約,跨境貿易各環節都可被接入區塊鏈平臺,1)可以很好地解決 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管理實時監控,保證預設條件觸發後強制及自動執行相關流 程;2)減少人力投入,提升投入產出比;3)信息集中上鏈,利於銀行準確進行信息驗 證和對比,減少造假風險。

香港金管局區塊鏈貿易融資技術平臺「貿易聯動」。2018 年 10 月香港金管局推出 「貿易聯動」,該平臺主要包含三方面功能:1)數位化貿易文件,幫助貿易參與 方在該平臺有效及時傳送和查看文件;2)加密技術,確保僅有貿易參與方能共享 貿易資料,並依此向銀行申請融資;3)利用智能合約,保證發貨收據、採購單、 收據對帳單等流程自動化。

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 圳市中心支行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該平臺支持應收帳款、貿 易融資等多種融資活動,也方便監管機構進行動態實時監測。成員單位包括中國 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公司等。

政務領域

區塊鏈打破數據孤島,推動電子政務發展:目前,實現電子政務最大的障礙是各部門之 間的數據孤島。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打破這種數據孤島,促進政府各部門的多方 協同,幫助電子政務的落地。2020 年 2 月 5 日,據央視報導,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 通過區塊鏈技術等方式,對企業登記、企業房屋租賃事前確認等業務辦理實現了「不見 面」辦事模式。

區塊鏈+電子發票簡化開票報銷流程,便利個人、企業及稅務部門。稅務發票和以醫療收 費票據為代表的財政票據,可以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實現電子票據的 防篡改、交易溯源、多方可信協作。每一個相關方都將接入分布式帳本,稅局、開票方、 報銷方多方參與共同記帳。從領票、開票到流轉、入帳、報銷、全環節流轉狀態完整可 追溯,解決了各主體間的信任問題,從而實現一鍵開票、一鍵報銷,節約了個人、企業 和稅務部門的時間與成本。

騰訊的稅務發票區塊鏈。2018 年 8 月,騰訊助力深圳市稅務局區塊鏈電子發票系 統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截止 2019 年 8 月,深圳市已開出超 600 萬張區 塊鏈電子發票,累計開票金額達 39 億元。

阿里的醫療收費票據區塊鏈。浙江省財政廳和螞蟻區塊鏈合作,2018 年 8 月上線 的電子票據平臺目前已經接入近 100 家醫療機構,並已實現醫保零星費用網上報 銷和異地報銷;此外,廣州市國稅局和螞蟻區塊鏈於 2018 年 6 月合作推出了「稅 鏈」平臺,目前該平臺已經開票超 2 億張、接入企業超 200 萬家。

區塊鏈電子存證為司法、公證、行政審批提供信任支撐。存證版權等電子證據的可信存 儲、不被篡改、便捷校驗與輕易追溯有利於保護智慧財產權、優化營商環境、協助司法審 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構架天然適用存證場景,且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實現了數 據可信存儲,存證信息有跡可循且具備完整的法律效力。

趣鏈科技的區塊鏈存取證服務平臺飛洛印已先後與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杭州網際網路公 證處、上海新虹橋公證處合作;

京東聯合宿遷市工商局發布的電商電子證照區塊鏈平臺已應用於京東平臺商家入駐 執照申領、審核、變更等環節。

供應鏈

供應鏈全流程上鏈,為末端企業快速授信:各級供應商、經銷商、物流企業、銀行、增 信機構都可接入區塊鏈平臺,通過使用共享帳本,對核心企業相關交易的多級追溯,實 現清晰的資產確權,同時資金可實現多級分配和流轉,有效解決末端企業融資難問題; 金融機構能夠清晰獲知各相關企業的風險與經營狀況的真實信息,降低貸款不良率,減 少調查成本。螞蟻區塊鏈推出的「雙鏈通」供應鏈存證平臺,已經為全國 7,800 萬家中 小微企業提供秒級融資服務。

醫療領域(保險、藥物研發、疫情防控)

區塊鏈+隱私計算助力醫療數據共享:醫療數據在醫院、學術機構、藥企等之間共享,有 助於促進學術交流和集合多方力量更高效地找到疾病治療方法、研發生產相關藥物,但 其中也同樣存在患者醫療數據隱私問題。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結合隱私計算有望解決 這一問題,助力醫療數據共享。

區塊鏈助力病例行程追蹤和共享:由於新冠病毒的潛伏期較長(平均 7 天),疑似或確診 病例在入院檢查前往往有較複雜的行程記錄,這給病例密切接觸人群的確定工作造成了 較大難度。雖然集合手機信號漫遊、機場車站監控、支付軟體等各方數據,有可能較為 完整地還原出病例的行蹤數據和接觸人群信息,但其中存在運營商、機場車站、支付服 務機構等各方主體的數據共享互信問題,也存在用戶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問題。我們認 為,使用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結合的技術,可以解決信任和隱私保護的問題,實現病例行 程追蹤和共享,助力疫情防控。

社會民生領域(消費者保護、公益慈善)

商品上鏈防偽溯源,保障消費者權益。區塊鏈對產品從產地到生產加工的全程追溯,保 證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隱私保護性,做到真正的防偽和全流程追溯。典型案例如京東研 發的防偽溯源平臺東智臻鏈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

慈善物資溯源推動公益透明化:慈善物資的去向不透明問題一度成為公眾的焦點,這主 要反映了公眾和慈善機構之間的信任危機問題。將慈善物資和善款的募捐、物流/中轉、 交付等各個環節上鏈,向公眾提供全程追溯的服務,可以有效提高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疫情期間,支付寶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對防疫物資的需求、供給、運輸等各環節信息 審核並上鏈存證。趣鏈科技於 2020 年 2 月 4 日發布了基於區塊鏈的「慈善捐贈管理溯源 平臺」,幫助各大慈善機構和基金會數據上鏈。

投融資:公鏈幣產業鏈仍是區塊鏈投資重點

2019 年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大幅回落,中國企業融資總額僅次於美國。據 CB Insights 統計 數據,2019 年區塊鏈行業融資金額為 27.9 億美元,同比去年下滑 35%;總交易數 807 筆, 相比去年的 822 筆小幅下滑;平均每筆交易融資金額為 346 萬美元,同比下滑 33%。從 融資的區塊鏈企業所在地來看,2019 年美國和中國區塊鏈企業仍然獲得了最多的融資, 佔比分別為 31%、22%。

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融資額遠大於聯盟鏈公司。據 CB Insights 統計數據,2015-2019 年, 以加密貨幣的管理、託管、交易等為主業的公司所獲得的融資額為 84.2 億美元,是聯盟 鏈公司所獲融資額(12.9 億美元)的 6.5 倍。而在 2019 年的聯盟鏈公司融資額(4.3 億 美元)中,ripple 的 C 輪融資額達到 2 億美元,佔比接近一半。

中國企業區塊鏈技術專利儲備領先。根據 IPRdaily 和 incoPat 聯合發布 2019 年全球企業 區塊鏈公開專利申請數排行榜。榜單前 20 名中,中國企業佔比 65%;榜單前 100 名中, 中國企業佔比 63%,美國佔 19%,日本佔比 7%,反映出中國企業正積極加大區塊鏈技術 研發和專利儲備。其中,專利數較為領先的國內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中國平安等。

投資建議:略,詳見報告原文。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中金公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深耕區塊鏈可信計算網絡,衝量網絡搶灘新基建「風口」
    在業界人士看來,新基建將有望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是破解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難題的有力抓手。區塊鏈作為可信價值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將從網際網路時代革新為價值網際網路時代。
  • LEBEN每日薈萃:區塊鏈賦能 充電樁加速新基建
    在同一區域內,把人員構成、平均年齡、流動軌跡、過往病史、當日身體狀況等健康數據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可信共享,既能保證人員隱私,又可以對區域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將整合後的數據通過算法進行計算後,則可以得到不同區域感染風險指數、潛在病例、區域傳播趨勢等防控數據。而不同區域防控數據的集合又將為更上層的區域治理提供決策支撐。
  • 新基建下的區塊鏈:告別草莽英雄,迎來「制式化部隊」?
    有專家認為,在國家政策和技術演化的雙輪驅動下,區塊鏈行業有望獲得百億元以上的投資,較之前幾年會出現500%以上的增長。事實上,由於新基建在根本上是數位化、信息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因而其中必然存在數據安全、數據共享、數據可信、數據確權等方面的深度需求,區塊鏈某種程度上就成為新基建的「基建」,其地位更為底層、更有推動價值。
  • ...石榴礦池技術負責人李白:區塊鏈基建是很好彎道超車的機會(全文)
    總的來說,在目前區塊鏈早期時代是整個區塊鏈基建籌備的時機點,如果有很好的準備,在區塊鏈爆發時代必將有很大的收穫。區塊鏈基建是很好彎道超車的機會。 核心觀點:1. 廣義的新基建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2.
  • 騰訊雲獲區塊鏈國際標準立項,巴哈馬即將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涉及多項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 6、黃奇帆:預計未來5年區塊鏈帶來的投資規模將是萬億級的 7、公安部:每年流到境外賭資超萬億,虛擬貨幣轉帳是整治難點 8、範一飛:數字人民幣研發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正進行內部封閉測試 9、騰訊雲獲區塊鏈國際標準立項
  • 區塊鏈數字貨幣投資智能量化分析引擎「QUBE」介紹
    區塊鏈數字貨幣投資智能量化分析引擎「QUBE」介紹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10-30 14:42:21 傳統金融行業過去 20 年在 IT 基礎設置
  • 思考:數字貨幣三大主要問題解析‖區塊鏈技術下的「貨幣替代」
    近期央行數字貨幣的討論越發的火熱,隨著央媽宣布數字貨幣的試點工作啟動,其實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又多了一次對未來公平選擇的機會。基於區塊鏈技術,百年難遇的技術變革又隨之而來,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的時間越長,越來越靠向數位化,經濟更是重新有了新的構架,一切實體經濟交易正在虛擬化。
  • 區塊鏈專題(四)|國內三大虛擬貨幣交易所重點轉向合規業務 積極與...
    11 月 18 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點名趣步等項目「借區塊鏈之名行圈錢、詐騙之實」,並稱「區塊鏈不是』取款鏈』」。官媒報導後,幣圈監管問題再次白熱化,各省市對虛擬貨幣展開專項整治,引發幣圈震動。11月22日,三大交易所之一的幣安被爆在上海的辦事處遭警方突襲後關閉。
  • 易憲容論文 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及金融風險
    對此,曾有市場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國政府的權宜之計,因為就當時的形勢來看,一是保證黨的十九大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二是比特幣市場目前如此井噴,不整頓不利其長期發展,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還是有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中國需不需要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這就得對區塊鏈有更多的理解。那麼,作為數字貨幣低層技術的區塊鏈,它的本質特徵是什麼?為何會引起世人如此關注?
  • 乾貨丨13位資深人士對區塊鏈與數字世界關係的精彩評論
    如果法定加密貨幣缺位,就會出現像比特幣、甚至包括支付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承擔這個數字世界的準貨幣職能,這是時代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邏輯延伸。至於法定加密貨幣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只能先驗證,無論區塊鏈技術可行或者不可行,尚不能為時過早的去斷定。
  • 雄安新區召開法定數字貨幣推介會,數字貨幣、區塊鏈概念午後發力
    首此消息刺激,23日下午數字貨幣、區塊鏈概念個股大幅走高,匯金股份、眾應互聯、華媒控股、深大通、棲霞建設、普邦股份等個股漲停,恆寶股份、科藍軟體等個股大幅上漲。【數字貨幣、區塊鏈概念股】匯金股份(300368):2018年年報披露的《基於區塊鏈的貨幣交接系統的研究及開發 》項目主要是:貨幣(人民幣)的實物與匹配冠字號的同步封裝並按照要求上傳三方開發的區塊鏈的貨幣交接系統;項目最終以二維碼(貨幣封裝標記)及特定FSN(人行冠字號封裝標準)文件方式完成貨幣及封裝信息的同步交接,該項目目前應用功能為現鈔封裝形成的實物流與冠字號信息流匹配
  • 數字貨幣深度報告:DCEP引領金融科技可信計算架構浪潮
    2019年9月,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瑞士國際研究學院贊助的瑞士論壇上稱,美聯儲雖然會關注數 字貨幣的發展,但不會「積極考慮」數字貨幣,他還認為目前對數字貨幣的需求不 足。2019 年 11 月,鮑威爾在講話中表示,美聯儲在密切關注數字貨幣的發展,但 由於一系列法律、法規及運營的問題,並未考慮積極參與其中,並且認為在未來五 年內,美聯儲無需發行數字貨幣。
  • 區塊鏈早餐:7省市將區塊鏈列為重點產業項目,投資數十億元
    杭州將疫情防控視為倒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機,持續深化城市大腦應用,強化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為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注入強大動能。爭取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杭州將為加快大數據、區塊鏈、5G商用等產業布局創造有利條件,依託城市大腦打造若干個新基建產業群,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以「新基建」為契機全面提升經濟運行和城市治理數位化水平。
  • 新基建跑道:區塊鏈技術+3D人臉識別背後的市場有多大?
    如果要想真正實現智慧化,那麼數據的處理、共享、安全會成為關鍵,而這正是區塊鏈技術所擅長解決的。在4月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把區塊鏈納入了「新基建」的範疇,從而引起了外界的熱議,再次引爆了區塊鏈的概念。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後續「新基建」提檔加速,區塊鏈行業將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 「區塊鏈100分」第三十三期——《數字經濟介紹,區塊鏈與數字經濟...
    我今晚的分享題目是:區塊鏈與數字經濟,分為下面幾個部分:1、數字經濟介紹、2、區塊鏈技術簡介、3、區塊鏈與數字經濟關係、4、區塊鏈應用場景、5、運通鏈達簡介、6、小結第三十三期:《數字經濟介紹,區塊鏈與數字經濟關係,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主持人:顏陽顏陽,天津大學管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北京計算機學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校外導師
  • 2019中國數字經濟與區塊鏈應用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騰訊、搜狐、新浪等權威媒體和眾安在線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網區塊鏈頻道、金色財經、火星財經、幣世界、大象財經、深鏈財經、布洛克、幣報導等知名區塊鏈媒體在內的近百家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全方位報導。會上,來自政府、學術機構、企業、投資機構、媒體的代表分別以自身所長,縱論數字經濟與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勾畫了國內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數字經濟的波瀾宏圖。
  • 美國銀行界全面進入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
    OCC還將區塊鏈和穩定幣區分開來,區塊鏈是一個網絡系統,銀行可以介入成為一個節點;而穩定幣是一種貨幣形式,只要符合規則,銀行可以像處理美元一樣處理穩定幣。而由於卡機構VISA也加入了全球穩定幣市場,相當於全美金融機構都參與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經濟。IMF在2020年10月報告中提到即使一些國家出臺政策禁止這些穩定幣進入國內,卻由於技術沒有跟上,空有政策,但是執行困難,不能落地。而有的國家不但不反對,還積極加入,如新加坡。新加坡主權基金也投資臉書Diem 計劃,成為會員,並表示願帶領東南亞其他國家都參與這計劃。
  • 北京擬建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PayPal開放加密貨幣服務 | 01區塊鏈...
    地區分布方面,上周區塊鏈相關投融資事件主要分布於美國(5起)、英國(3起)、中國(2起)。 融資輪次方面,根據已知的項目融資信息,種子/天使輪7起,戰略投資3起,債務融資、併購和眾籌各一起。
  • 會議實錄|戴萬陽::量子區塊鏈網際網路(IoB)將替代英特網及IP,與新基建緊密聯繫
    本次論壇由數字經濟研究與服務機構——數字島、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發展中心、清華x-lab共同發起,大會匯集「百校百人百媒」,在教育界及區塊鏈產業界產生極高關注。2020年高等教育迎來新的挑戰與機遇。5月14日教育部舉行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情況新聞發布會,全國高校通過線上教學,全區域、全覆蓋、全方位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成為「新常態」。
  • 火鏈科技研究院:CBDC是數字經濟時代貨幣發展的新形態
    隨著Libra的提出,以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的加速推進,全球各國以及國際組織關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討論、計劃和落地也在不同程度地開展。12月9日,北京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了關於DCEP的專題研討會,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這種新趨勢在法學界可能會引發的新研究課題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