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筆下的哈克,硬核導讀知識已整理,學生們務必掌握和關注

2020-08-31 小藝老師早自習

馬克吐溫是中小學階段在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國外小說作家,所以對於馬克吐溫的一些文學常識,同學們需要掌握。其實很多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都跟作者本身的經歷有關,我們在了解作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作者的生活背景,特別是作者的童年生活,這都關係著他撰寫的作品的風格。

即便在考試中遇到作者其他文章,也會一通百通,特別是在閱讀理解考題中,經常出現名著的片段。這邊老師就把馬克吐溫的硬核知識整理了出來,供學生們參考。

1、馬克吐溫與他的密西西比河淵源

馬克吐溫是一位美國作家,出生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貧窮的律師家庭。他從小就一直在他家附近的密西西比河生活,在河邊遊玩,親近大自然,親近這條大河的一切,這樣的生活讓他的寫作多半取材於自己的童年生活,尤其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馬克吐溫一生中共創作了23部作品,最有名的長篇小說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兩部是膾炙人口的不朽名著,也是給世界文學寶庫增添了光彩。

2、馬克吐溫式的幽默

馬克吐溫是一位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曾經有一種說法,喜劇的故事是英國,機智的故事是法國的,而幽默的故事卻是美國的,因為馬克吐溫就是以幽默著稱的美國小說家。還有一種說法是叫「馬克吐溫式的幽默」,因為他並不是為了逗人發笑的幽默,而是為了點出幽默中的一片苦心。所以他才能不朽,才能永傳下去。

3、《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重點記憶知識

對於作者最為著名的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其實就是以密西西比河邊小鎮為背景,描述的作者溫暖的童年生活,在書中寫出了一個民族的生活和靈魂,記載了美國社會的眾生百態。馬克吐溫在這部小說中,反應出了個性,心態,習慣和價值觀念,真實地反應了傑克遜時代的美國。其實就是寫一個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在外的黑奴傑姆相伴在密西西河邊流浪的故事,批判了封建家族,也揭露了私刑的毫無理性,追求著自由權利的進步。

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是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在小說中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他的主題是對自由的追求,充滿了時代氣息。為追求自由平等的主題,首先就表現在主人公哈克身上,一個十三四歲的白人小孩身上體現著敢於拓荒,勇敢,冒險,追求個性化的美國精神。在這部小說中,一切的人和事,社會,時代心裡感情的變化,從頭到尾都是通過哈克的這樣一個小孩來表述的,在文學界文學中也並不多見。

人物的典型性格也是本書藝術手法中一個出色的亮點。總之,這部小說在人物的刻畫上,尤其在密西西比河這樣的典型環境中,對典型人物的描寫是非常的成功和出色的。作者下筆的獨特視覺,一個小孩子眼中的世界也是新穎而獨創的,再加上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使這本書成為了美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

連海明威都要給他高度的盛讚,可以說哈克貝利費恩這個形象與唐吉坷德、奧德修斯、阿姆雷特比毫不遜色。同學們可以關注這本小說中第31章的內容,因為這一段內容是全書中作者刻畫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寫的深刻,生動感人,主要是寫哈克自己的思想鬥爭和內心的掙扎。這部小說無論是從主旨,人物,情節還是到結構,都是出非常出色的進行了完成。

相關焦點

  • 馬克吐溫作為國外小說名家,常出現在考題中,老師已整理重點知識
    馬克吐溫是中小學階段在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國外小說作家,所以對於馬克吐溫的一些文學常識,同學們需要掌握。其實很多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都跟作者本身的經歷有關,我們在了解作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作者的生活背景,特別是作者的童年生活,這都關係著他撰寫的作品的風格。
  •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簡直是馬克吐溫巔峰的兒童文學作品
    威廉·迪安·豪威爾斯也曾說過:「馬克吐溫是唯一的、無與倫比的,是文學界的林肯。」1. 馬克·吐溫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南北戰爭之後,在林肯總統的帶領下,美國已經廢除了奴隸制;2.但是馬克·吐溫把書內的故事的時間背景設置在19世紀30年代左右,這個時候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夕;3. 地點在密西西比河上,不僅是美國人心目中的母親河,也是馬克·吐溫童年最熟悉的地方;4. 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讀者見面的小哈克,這時候他只有14歲左右。
  • 馬克·吐溫的不凡人生
    在西方的著名作家中,馬克·吐溫無疑地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代冠予他許多褒讚的名稱,例如有人形容他是塞凡提斯的化身,甚至於有過之,塞凡提斯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學家,《唐吉訶德》便是出於他的筆下。他和富蘭克林、林肯等人都是自學成功者,用自己的能力和奮鬥,積極去開拓自己的命運。
  • 關於馬克·吐溫的十件趣事
    馬克·吐溫是美國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演說家,他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等等。小說裡有趣的故事並不是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他那充滿哲理和諷刺的語錄被後人傳誦著(有時是錯誤的)。馬克·吐溫,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寫了十幾部小說,外加無數短篇小說和散文。
  • 文學巨匠馬克·吐溫的《苦行記》
    馬克·吐溫對維吉尼亞那鼓舞人心的新環境作出反應的機敏程度,充分證明他在去報社前已實際成熟了。半年後他便採用了那個響噹噹的筆名。一年後他已是太平洋沿岸各州中最有名氣的記者之一。由於古德曼採取自由辦報方針,沒有人強迫馬克·吐溫去恪守那些標誌新聞寫作特徵的許多限制。他隨心所欲地自由發展,很快便採用了其他西部作家常見使用的幽默形式。如設騙戲弄、賣關子、荒唐的誇張。
  •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的一個偏僻農村。當時,美國仍保留著黑奴制度,伯父家有個大農場,裡面有許多幹苦力的黑奴。年少的馬克吐溫常到伯父家的農場裡玩,他尤其喜歡和一群黑奴孩子待在一起。農場裡有個名叫丹尼爾的中年黑奴,孩子們親切地叫他丹尼爾叔叔。
  •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漫像
    樊旭輝 畫 中文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外文名: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別 名:馬克
  • 秒殺一切段子手:辛辣幽默深刻的馬克吐溫語錄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 胸罩扣的發明者是馬克·吐溫?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馬克·吐溫發明了胸罩扣在胸罩發明之前,東方女性主要穿肚兜,西方女性主要穿束胸衣,這種胸衣是用堅硬的鯨骨或動物角做的,穿上之後會使人呼吸困難,一點也不舒適,《亂世佳人》中斯嘉麗就穿過這樣的束胸衣。這就要感謝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了,沒錯就是那個著有《百萬英鎊》、《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小說的美國著名作家。1870年,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結婚了,走進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也許是愛情的力量,婚後一年,馬克吐溫就有了一個偉大的構想:搭扣。
  • 薦書| 馬克·吐溫:來自密西西比的頑童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應該覺得自己是第一類人吧,畢竟他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是出了名的幽默作家,文風辛辣諷刺,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1835年11月30日,他出生在密蘇裡州弗洛裡達的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家庭收入微薄,經濟拮据。
  • 「成為幽默家,是為了生活」|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
    馬克·吐溫撰寫祭文《悼蒲安臣》,稱他的逝世是「所有國家和所有人種的損失。這是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他已成為世界公民」,並盛讚他「具有騎士般大慈大悲的胸懷和崇高的善意」 。在當時美國主流社會排華情緒蔓延的氛圍下,馬克·吐溫對中國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進行大膽地揭露和譴責,充分體現出一位作家的社會批判責任和人道主義情懷——事實上,和哥爾斯密、蒲安臣一樣,馬克·吐溫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堪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世界公民」。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必讀書目《湯姆·索亞歷險記》導讀
    出門務必佩戴口罩,儘量減少外出活動!非常時期,能不出門,儘量不要出門!馬克·吐溫,是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12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文章,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 馬克·吐溫經典名言十句,秒殺一切段子手,看完心靈得到升華
    馬克·吐溫這個名字,國人非常熟悉這位美國作家。在中小學課本裡,我們就曾學習過他的作品,比如:《威尼斯的小艇》 《百萬英鎊》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是這位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筆名,絕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 朗正大語文 | 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閱讀中反思家庭教育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有多牛呢?他不僅是享譽世界的演講家,還是【大西洋月刊】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他前邊的不是總統政要就是改變世界進程的商業大亨,論影響力,馬克·吐溫是當之無愧的美國 NO.1 的作家《湯姆索亞歷險記》講述了調皮搗蛋、富有冒險精神、渴望成為英雄,整天都想著要出去冒險,幻想成為海盜的湯姆,和複雜社會磨合過程中產生的衝突。
  • 翻譯馬克·吐溫的專家終老成都
    翻譯馬克·吐溫的專家終老成都 華西都市報2018-08-22 04:45:59.0身邊檔案   在翻譯界,張友松是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最大譯家」,他翻譯的《競選州長》曾多年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在張友松92年的生命裡,譯介馬克·吐溫是他六十多年翻譯生涯最重要的結晶。可以說,他的翻譯之於馬克·吐溫,猶如傅雷之於巴爾扎克,朱生豪之於莎士比亞,草嬰之於託爾斯泰。  張友松的傳奇不止於翻譯:革命烈士張挹蘭是他的大姐,魯迅先生曾將他114次寫入日記。
  •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經典語錄,秒殺一切段子手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 觀堂少年書房4 |從思維導圖到隨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
    ——————————一,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二,《哈克貝利費恩》中外書影      對於哈克來說,即使再大的學校也叫監獄;再小的叢林也叫森林。只要沒人管,都叫「自由」(在這裡法律不算)。      也許,自由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      一個人悶悶不樂。路人甲:瞧,多大的院子!那個人:唉,小了,我要出去!      一個人興高採烈。路人乙:嗯,好小的亭子!那個人:哈,這亭子好寬吶!
  • 聽聽馬克·吐溫是怎麼吐槽的
    剛開始學習德語的時候,不少人都受德語多變的詞尾、難以捉摸的名詞陰陽中性和複雜句式的「折磨」。其實這些困難也不只是我們會遇到,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對學德語的吐槽一點不比我們少,其中他寫的《可怕的德語》最為著名。馬克·吐溫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能讓他發出「可怕的德語」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