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講得興趣正濃時,這時有個調皮的學生突然發出一聲怪叫或做出一個令人可笑的動作,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使原來非常嚴肅的課堂氣氛變得混亂不堪,幾乎讓老師無法控制。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的勸說不但不聽,反而破口大罵,弄的老師沒有一點兒辦法。面對個別學生搗亂課堂紀律,老師應該怎麼做呢?是置那個學生而不顧,繼續講課,還是停下來對那個學生進行批評訓斥呢?還是把那個學生趕到教室外面,以示懲罰呢?
這個時候老師的態度和做法不僅對那個調皮的孩子影響很大,而且對整個班級的影響也很大。高超的老師不是對調皮學生採取批評訓斥的做法,他們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來處理這件事,可以讓調皮的孩子心服口服,心甘情願的去改正錯誤,還能使全班同學得到教育。
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很成功,他採取什麼樣的辦法才治水成功呢?大禹的父親叫鯀,他也和大禹一樣治水,他用的辦法是堵,結果,一堵四溢,最終鯀以失敗而告終。大禹吸取了他父親的教訓,採取了疏的辦法來治水,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調皮學生違反紀律行為,我們應該採取的辦法也有兩種:堵和疏。堵就是直接拒絕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或者對學生這種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這種辦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取得的效果肯定不太好。
如果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採取疏的辦法,效果就會意外的好。疏的辦法就是說先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先不採取批評的方式,而是先表揚學生做出了與該行為有關的正面的內容,再進行拓展,最後再說出它的局限性。比如,在課堂上有個學生尖叫一聲,擾亂了課堂秩序,這時老師該怎麼辦呢?先不去批評這個學生,你可以對大家說:「有一種藝術形式叫做口技,大家聽過嗎?我剛才就聽到了一聲絕美的口技表演,不過這種藝術形式表演的不太是時候,以後有時間,咱們可以讓這位同學再給大家表演一下,讓我們共同欣賞這種藝術。」這就是疏,疏這種辦法不是直接拒絕,所以很容易讓人接受。
面對調皮學生的搗亂,老師一定不能感情用事,要沉著冷靜,從育人的角度,以博大的胸懷來對待調皮學生的調皮行為。學生的惡作劇調皮行為其實心裡並沒有什麼惡意,他們的目的大致就是想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贏得同學的贊同,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這也是為了刷存在感,不惜冒著被老師批評的危險,好讓大家都關注他。老師抓住了學生的這個心理素質,就可以將計就計,對這個同學先關注一番,再號召同學們對他進行學習或幫助。這個學生從心底裡一定會得到滿足,因為他的目的實現了,他得到了老師或同學的關注。
對違反紀律,老師一批評他,他還不聽並破口大罵的情況,老師是最反感的,假如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應該做到的是先保持冷靜,千萬不能與學生對罵,這樣就顯得我們老師太沒水平太沒素質了,這時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這事擱置起來,兩天後再去處理這件事,因為,兩天後,老師的氣消了,學生的氣也消了,雙方心平氣和的都再去想一想自己當時錯在了哪裡,老師先向學生致歉,一般地,學生都會被老師的道歉所感動,就會真誠的改正自己的錯誤。
調皮學生一般成績較差,平時得不到老師的讚揚和同學的關注,心裡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可他們又沒有辦法或機會來表現自己,於是他們就通過調皮,通過惡作劇,通過違反課堂紀律,來表現自己,引起同學的關注,引起老師的關注,如果這時老師從學生的心理活動出發,滿足學生表現自己的欲求,就是時不時的表揚學生幾回,學生就會激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學生可能就會轉變原來落後的局面,而變差為好。
教有法而無定法,教育學生不能套用固定的辦法,要根據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因材施教。調皮學生也是各具各色,要根據不同調皮學生的心理、行為,採取不同的恰當的合適的教育方式,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稱職的標準,能把調皮學生調理得口服心服,轉變他們的差的局面,最終成為班級的骨幹,是高超老師的高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