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紛呈,看點頗多。第十八屆廣州車展上汽榮威展臺現場,科技豪華MPV榮威iMAX8首批交付羊城車主,重磅新車榮威RX5 MAX Supreme以及天幕智能座駕榮威i6 MAX、新國潮智聯網SUV榮威RX5 PLUS等熱銷產品組成明星矩陣,為觀眾帶來驚喜。面對獅標煥新上車、重磅新車接連上市、線上營銷如火如荼以及產品全面更新換代等熱門換題,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崔衛國和上汽榮威品牌營銷部總監兼市場及公關總監王建峰在一場熱烈的對話中,全面、專業地回答了媒體的提問。通過他們的介紹可以看出,上汽榮威人在走向新十年的路上正忙得不亦樂乎。
記者:獅標煥新到現在已有大半年時間,請從營銷、渠道、內部體系結構方面,分享一下榮威做了什麼樣的努力,收到什麼樣的成效?
王建峰: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倒逼我們做一些事情。以前我們春節時都是規定初五要去走訪市場的,今年沒有走訪市場。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整個2月份是停滯的,對於汽車行業來講打擊比較大。
線下受限,也激發了大家線上營銷的激情。我記得很清楚,在2月14日情人節那一天,俞總進行了第一次直播,然後2月29日,開展了榮威主動淨化健康艙直播群訪活動。接著5月10日舉辦了榮威品牌日。當時,我們也是收到了一些用戶直接的意見,覺得原來榮威紅黑獅標是傳統經典風,不夠簡潔和年輕,希望有更年輕的獅標出來,我們採納了用戶的意見,在中國品牌日當天舉行了一些線上活動,聯合了抖音、微博、淘寶等線上主流媒體,線下觀看的人數達到3000多萬。接著是我們的6月10日,榮威RX5 PLUS的上市發布會活動。我們整個上半年的所有營銷活動,全部都圍繞著線上去做。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市場逐步回暖,所有的車展和線下的產品發布會也基本陸陸續續都在展開。上半年經銷商也在線上營銷上做了一些突破,比如怎麼通過抖音與用戶溝通?怎麼樣做直播?怎麼樣的形式更有趣?以前我們的經銷商從來不做這種事情,到現在他們慢慢發現,做抖音直播、視頻拍攝,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流量,可以打造與用戶更直接的溝通觸點,都積極地拓展線上營銷方式,這也是我們經銷商的變化。另外,隨著下半年新車陸續上市之後,我們的經銷商信心就更足了。他們對我們的產品充滿了信心,特別是對下半年推出的榮威i6 MAX、榮威iMAX8的內飾、外觀和駕駛品質,都讚不絕口。
整個榮威品牌有將近200萬用戶,也有自己的上汽榮威APP、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平臺。怎麼通過這些平臺,把用戶導入我們的流量池,提升用戶粘性,這也是明年榮威品牌在營銷渠道方面會加大力度做的一些探討。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記者:榮威iMAX8上市以後的銷售情況以及終端的反應如何?
崔衛國:榮威iMAX8上市首月即熱銷近5000輛,從我這邊知道的信息來說,現在訂單也好,還是客戶對它的期望值都很高。因為我主管採購這塊,結交了很多供應商朋友。這次他們大概訂了600輛車子,已經陸陸續續在交付了。他們開上這款車以後也會跟我互動,說這個車子外觀非常漂亮,開起來駕駛性也非常好,而且聲音很安靜。另外,魔吧還可在車內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來回穿梭,讓他們也感覺很新奇;座椅坐起來也很舒服,因為有加熱、通風、按摩等各種各樣的功能,使得他們對這款車子有很高的評價。
他們也給我提出一個意見,覺得移動的魔吧實用性好像有一些問題。我也跟他們說,其實所謂的魔吧有多種組合,馬上會推出來儲物空間版,升上來並不是一個茶杯,是一個儲物空間。將來還可以針對私人用戶,打造個性化的定製版本等,所以這次推出的移動魔吧只是一個概念,後面會有大量的產品來豐富這個概念,讓大家感覺這個配置不是花哨,是很實用的。對於魔吧的實用性,這點其實我們已經有後續的解決方案了。
記者:前不久的「韓紅愛心·百人援滇」公益活動,韓紅對榮威iMAX8也是非常滿意,為什麼上汽選擇跟韓紅合作?為什麼咱們在慈善方面做得多,說得少?
俞經民:上汽很低調,社會責任履行得很好,但不太對外宣傳。我們和韓紅老師的溝通也是這樣的,不搞營銷不搞忽悠。特別是公益活動,我們雙方商量了,不會有太商業化的行為,把社會責任、公益這些履行好,扎紮實實把它做好。9月初我們把韓紅老師請到上海,她去看了R SPACE。她做公益,因為有很強的號召力,很多明星也都會去做。今年正好是第十年,而且雲南本身就是上海對口志願省份,雙方可以合作的點很多。她看到榮威RX8很滿意,看到榮威iMAX8更開心。她說10輛榮威RX8不夠,再加兩輛榮威iMAX8,因為劉翔會參加公益活動,奧林匹克冠軍值得擁有榮威iMAX8,腿特別長,要坐空間更大的車,其實榮威RX8也坐得下,但她對榮威iMAX8更滿意。
記者:上汽榮威對於技術路線的思考,相比前十年有什麼樣的變化,以及未來產品規劃方面,有什麼新的概念推出?
崔衛國:榮威iMAX8是SIGMA架構的首款車型。SIGMA架構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它的帶寬更寬,輪距可以做到1米7,輪轂可以做得更大。整個SIGMA架構有A和B兩個大的平臺,包括SUV、SPV、A級車、B級車都覆蓋得到。由於架構的優越性,前懸可以更加短,整個造型比例會更加好。整個平臺裡面,也已經包含了HEV、PHEV。
同時,現在乘用車海外出口的量大大增加。在安全方面,SIGMA架構下打造的車符合很多星級碰撞標準,像歐洲2021年五星碰撞等,這些比較難達到的標準都包括在裡面了。
我們有了一個全新架構,但普通的架構還不夠,因為未來都講智能,所以我們還會基於所有的域控制器、網際網路,推出全新的電子架構,會有全新的智能座艙概念。未來的技術路線,除了有全新的架構平臺、全新的電子架構平臺、電氣架構平臺,還有面對未來的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的技術。我們還能衍生出更多智能互聯的東西。在2022年、2023年,技術還會持續更新換代,推出全新一代的車子。
除了更新換代以外,我們可能會更加注重電動車的發展,上汽會有一個專屬電動車的平臺。在電動車平臺上面,會有更多的餘地讓我們來更好地發展電動車。現在一些車企傳統車改成電動車做得很痛苦,但在電動車平臺上就不一樣了。在純電平臺上,可以開發出效率更加高、競爭力更加強的電動車。電動車是我們另一個發展方向。
未來,我們對每一款車型的投入,可能會更加謹慎,更專注於對客戶的分析,除了產品更新換代以外,可能會在電動車上面有更多的投入。現在還會對一些出海的車型投入比較多,看能不能把海外市場和在國內做得一樣好。現在一般都以國內車型為主,到海外去賣。未來可能還可以用海外的車型來反哺國內業務。在這幾個方面,新十年跟舊十年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記者:今年好像自主品牌一夜之間都開始談架構,大家都進入到架構造車的時代。榮威之前相對談得沒有那麼多,現在開始講得比較多。未來,榮威會不會在這一塊做一些強化,比如說打造一個獨立的技術品牌?
崔衛國:我們上汽乘用車一直在做架構,只是以前沒有宣傳而已。上汽乘用車的人員從成立開始,都是從大眾和通用過來的。大眾和通用都講平臺,我們以前也有平臺架構,叫A架構,只是說我們相對比較低調一點。這次是全新開發了一個架構,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SIGMA,等於是一個全球智能模塊化平臺。不管是電子架構還是全新純電氣架構,還是SIGMA架構,我們要讓客戶更加有信心,要把架構講透。而且從我們搞規劃人的角度來講,新架構第一款車是很受重視的,一般會大量去試,看它底盤是不是很紮實,整個的功能是不是好?對新架構來講,上汽也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做。我們希望架構能夠給產品賦能。
俞經民:營銷也好、宣傳也好,考驗的不是對外講的外力,而是真正企業內力外化。架構造車對上汽來說,不是恍然大悟,而是與生俱來,我們接觸汽車就是從架構開始的。宣傳和營銷推廣,我覺得要實實惠惠,用整個榮威營造的和我們想達到親切、可靠、實用、領先的科技,來實現實惠出行中的高級感。在榮威這裡我們做得很踏實,架構好不好,產品有沒有問題,產品體驗靠用戶投票,不靠我們來吹
記者:請問一下在服務與用戶溝通以及數位化領域方面,上汽榮威有哪些突破和嘗試?
王建峰:服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從今年5月份開始,每個月在上汽榮威APP上都會推出一項針對用戶的售後服務。比如說對所有的用戶進來以後有三大售後服務承諾。假如在我們的上汽榮威APP上做了預約,保證你到那一天做保養的話1個小時可以完成。假如在1個小時完不成,免費送你1次保養。假如我們的承諾沒有讓用戶滿意,我們會給用戶贈送更多的服務。我們還推出了「榮威寵你,月月有禮」系列活動,很受消費者歡迎,這個是維繫200萬車主的非常好的方式。這些福利活動推出之後,整個上汽榮威APP淨流量增長了50%以上,新註冊用戶數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還有一點,現在的銷售和服務基本全部在營銷端。以前,銷售跟服務是分開的,銷售人員管銷售,服務人員管服務。但是,從今年10月份開始,我們叫銷服一體,或者是銷服共戰。一線的銷售人員也同時肩負服務的責任,從前端的賣車環節到後端的售後服務環節全部打通,這樣就把銷售和服務完全捆在一起。這樣一來,原來給你服務的人,還會繼續給你提供服務。新車出現的任何使用、維修問題,銷售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幫你解決,而且他跟你的溝通最多。同時在榮威iMAX8出來以後,又推出了一些新服務政策。現在對前兩萬名買榮威iMAX8的用戶提供1對1專門服務。每一個用戶交車之後,我們都會幫他建一個微信群,微信群裡有銷售人員、有售後服務經理、有大區的MAC,還有賣車給你的經銷商總經理。為了運轉這些群,我們後臺也會有一個群。這個群我也在裡面,天天可以看到用戶提什麼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解決用戶各種的煩惱。而且這個群俞總要求如果4個小時解決不了,就要提交到他這裡;如果24小時還解決不了,用戶還在抱怨,可以直接找曉東總。我們要保證24小時之內可以完全解決用戶所有的問題。整個措施來講,我們想通過榮威iMAX8這款車打造一個全新的營銷和售後的模式。
記者:現在有非常時髦的概念,就是軟體定義汽車。您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理解的?在後續的產品中,是如何體現的?
崔衛國:現在很多人都在講軟體定義汽車,其實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方案。從客戶的感覺來看,這個車子應該是很智能的,它可以不斷迭代。為了更好地實施軟體定義汽車,上汽才成立了零束軟體公司,來打造全新的電氣架構。因為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電氣架構,去談整車的OTA,基本都是空的。
有了架構和硬體的支持之後,關鍵還要看智能化是不是夠多元。現在很多的車企,包括造車新勢力把硬體預埋,軟體慢慢放開,然後硬體和軟體都能夠以貨幣化的形式來跟客戶宣傳一個概念,並慢慢釋放一些功能。客戶也會覺得這種模式挺好玩的,這個月有一些新的功能,像很多的探頭,它現在裝了一個小雷達,你也不知道它幹嘛的,但你會有一種期待,這個東西將來會幹嘛?我們未來造車的思路基本也是這樣,硬體要預埋。讓硬體提供算法和能力,軟體慢慢迭代。
上汽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我們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做電氣架構。我們跟斑馬深度合作,斑馬用阿里達摩院的資源,來對整個智能座艙進行賦能。還有一點,之前曉東總也講到過,可能明年可能會在車機系統的語音方面加入一些方言,比如能聽得懂四川話。我們會給客戶想像空間,未來可以通過OTA形式給客戶驚喜,這是智能座艙方面。智能駕駛方面,我們也花了很大的力氣,有好幾個團隊負責開發智能駕駛的解決方案,在無限逼近L3甚至L3-PLUS的水平。L3由於國家的法規問題,很難去界定,可能很多法規尚待突破。
我覺得未來的乘用汽車肯定很有趣,軟體有不斷迭代的能力,會不斷給你帶來驚喜,讓你越用這款車子,越有感情。這是我的理解。
(新民網出於傳遞汽車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