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上汽乘用車,頗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
從5月上汽榮威正式"拆分"出標和新R標兩個體系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在7月24日的第23屆成都國際車展上,主攻高端純電市場的榮威R品牌便推出了其成立後的第一款產品ER6。這款預售價16萬-22萬元的R標首款純電轎車,是上汽乘用車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發起挑戰的排頭兵,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領域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與地位,ER6的表現至關重要。
ER6採用了R標專屬的集智設計理念,電機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258Nm,工信部綜合續航裡程達到了620km,每百公裡電耗僅需12.2kWh,是同價位產品裡唯一實現620km續航的車型,新車有望在8月上市。
另外,榮威R標旗下規劃有旗艦MARVEL系列、轎車ER系列,以及SUV ES系列,產品售價區間為15萬-25萬元,並且已準備好未來三年的車型。除了ER6之外,5G電動SUV榮威MARVEL R也已亮相,上市時間。
至於榮威R品牌為什麼能夠快速推出一款全新產品,除了榮威此前有純電動汽車榮威Ei5的經驗外,還跟新能源市場大環境有關。
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就開始布局,但真正發展起來也是從2016年開始,2017年進入高增長階段,當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56萬,較2016年增7成。也是在這一年的廣州車展上,榮威Ei5亮相,並於第二年的3月21日正式上市。2018年底,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99萬輛,去年更是突破100萬輛至1,024,889輛。
目前新能源市場體量還不夠大,但在全球"溫室效應"以及嚴格的碳排放政策下,新能源勢必會成為汽車市場上的主角。在燃油車領域,德美日具有強大的話語權,而在新能源領域,可以說全世界的汽車品牌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誰能夠抓住先機誰就有可能在下一波大浪下安身立命。
翻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領域的成績,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容樂觀。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31萬輛,同比下降44%。縱觀6月排行榜140多款產品,月銷破千的不到40款,一千以內的105款,而特斯拉Model 3是眾多車型當中唯一一款破萬的產品,獨領風騷的姿態可謂羨煞旁人。
另外,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破萬的車型僅有14款,其中日系普混產品就有8款,佔據新能源市場主流地位。自主品牌僅有比亞迪秦EV、廣汽新能源Aion S、蔚來ES6、北汽新能源EU系列累銷破萬,分比為20,990輛、18,211輛、11,711輛、11,722輛。過去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那些佼佼者,早都被淹沒在浩瀚的新能源浪潮中。
曾經月銷高達2萬輛,一度登頂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月度冠軍的榮威Ei5,上半年累銷也只有六千不到。更別說在品牌高端化上,榮威在2018年推出對標豪華品牌的Marvel X,銷量更是只有個位數,個別月份甚至沒有銷量。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榮威R品牌的第一款產品ER6肩負著非同凡響的重任。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ER6的聲勢決定了榮威甚至是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領域前進的氣勢。
今年上半年,上汽車用車銷量25.3萬輛,同比下滑22.1%,高於大盤19.6%的跌幅,不過份額還是守住了一直以來的3.3%。相比自主品牌6月份份額再創歷史新低,達到32.6%,上半年自主的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39%下滑至35.4%的跌幅來說,上汽乘用車表現還算可以,不過相比吉利與長安汽車都擴大的份額來說,不甘心在第二梯隊的上汽乘用車必須再努力。
就目前上汽乘用車對榮威以及名爵兩大品牌的規劃來看,目標很清晰但有點激進之意,尤其是名爵的"Mission 100"戰略。
榮威推出"雙標"戰略,全新R標成為中高端新能源專屬,新獅標將進行年輕化革新,雙標將合力推動榮威品牌的煥新向上。全新R標的產品不再過多贅述,新標後的榮威在成都車展也帶來了兩款全新產品,榮威品牌首款MPV產品iMAX 8和榮威i6 MAX。前者的到來,意味著榮威"轎車+SUV+MPV+新能源"全方位布局正式告成。
雖然今年上半年榮威累銷15.5萬輛,同比去年20.44萬輛下滑30%,但6月榮威銷量為32,377輛,同比去年29,487輛增長14%。可見榮威已開始快速復甦,尤其在新產品加持下,今年下半年榮威的表現還將更好。
榮威的兄弟品牌,名爵似乎承受著它實力以外的壓力。5月12日,名爵發布品牌全新戰略"Mission 100":在上汽新四化戰略指引下,名爵品牌錨定在誕生的第100年即2023年,熱銷全球100個地區、達成年銷量100萬輛、力爭用戶滿意度100%。
先不說熱銷全球100個地區和力爭用戶100%的滿意度,單看銷量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挑戰。現在距離目標年份還有3年時間,名爵需要完成70萬輛的銷量增長。尤其是當下全球疫情不明朗的情況下,以名爵2019年全球29.8萬輛的銷量為基礎,此想法頗有些藝高人膽大的感覺。不過名爵既然提出了這麼一個戰略規劃,對於如何實現,自然有它的打算。不管市場有多艱難,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不管是榮威的"雙標"還是名爵的"Mission 100"戰略,對上汽乘用車來說,想要更多的份額是板上釘釘的目標。尤其當"期中考"後,長城汽車從前十強掉至十一名時,與上汽乘用車的銷量僅差4萬多時,或許後者想要超越前者,進入自主第一梯隊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了。而這差距,就看ER6所在的新能源團隊是否能夠彌補回來一些。今年不行,不是還有明年嗎?
不過想要收穫果實,先得在這條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目前來看,這樣的車企並不多,因為不會有太多的企業挨得過殘忍的、入不敷出式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