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世界——黑格爾邏輯學的本質和核心

2020-12-14 東方說客團助手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核心,是其哲學觀點及思維方式和體系框架的基本規定。概念論又是其邏輯學的靈魂和核心,黑格爾把概念認作存在的本質,把存在看作概念的外化,把真與善統一的世界看作概念揚棄其外化的結果,從概念自身的辯證運動引出解釋世界的主客關係模式和主體性原則。

概念的外化及外化的揚棄,亦即概念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差別與矛盾的展開和通過否定返回到概念的統一,構成了黑格爾哲學解釋世界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的實質內容。從本質上說,整個黑格爾哲學就是一概念論。理解和把握黑格爾的邏輯學,如果不上升到概念論,或者對概念論作簡單化的理解,就沒有掌握到其核心和實質,把握其思想的底蘊。

黑格爾邏輯學是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三合一的體系。本體論和認識論是緊密不可分地結合在同一個概念推演過程中的,它們都指向同一個目的,即從根本上解釋世界,找出現實世界之必然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的根據,說明世界的本質之是,論證現實性和合理性的統一,並為理性的探求確立一個終極意義上的價值取向。邏輯學所確立的解釋世界的基本觀點是確認概念是一切事物的本質、根據,是現實世界必然進展的內在目的和實體性力量,現實世界是概念各個規定性的展開和客觀化及揚棄主客觀的外在對立的過程,作為概念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即思維和存在的絕對統一的善和自由是世界必然進程的究竟目的和主體價值追求的終極目標。邏輯學把概念認作終極存在,它對世界的解釋是以概念這一終極存在的展開和推演的辯證運動來闡釋的,因而它對世界所作的解釋是一種終極意義上的解釋,而這種以終極存在的邏輯推演來解釋世界的方式既規定了邏輯學的本體論性質和內容,也規定了邏輯學作為認識論的基本性質和內容,並且表明了邏輯學作為認識論與作為本體論實際上是同一個解釋世界理論的兩個方面。同時,邏輯學把作為事物本質的概念之由潛在到真在或實在的辯證發展過程展開為主客體的矛盾運動,並把揚棄主客觀的對立、實現主客觀的統一設定為這一過程的目的,從而在本體論、認識論和目的論的基礎上確立了理性對善和自由的終極性的價值追求。邏輯學因此最終引導到價值論,使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合而為一。

由此說來,邏輯學的立意可分析為三個層面:在本體論層面上,旨在從事物、世界的本質、根據的意義上確立概念為宇宙的終極存在;在認識論層面上,旨在確立概念自身所展開的主客關係及其辯證法為世界的終極解釋模式;在價值論層面上,旨在確立善和自由為客觀世界必然進程的內在目的和理性所追求的終極價值。

邏輯學的這三個層面的立意雖然依據其「預懸終點為目的並以終點為起點」的思維方式,按照概念從潛在到展開和顯現的邏輯順序,從存在論開始逐層深入地加以推演證實,但它們都只是在概念論中才得到明白地確立和具體的論證。概念論的立意也就在於在存在論和本質論的推演的基礎上,明白地確立概念為終極的存在和終極解釋的根據,確立概念的辯證進展所指向的善和自由為客觀世界必然進程的內在目的和理性所追求的終極價值。

無疑地,概念論的解釋模式是唯心主義的,黑格爾自己也公開申明"概念的觀點一般講來就是絕對唯心論的觀點。黑格爾依據他那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確立了精神、人作為宇宙實體的地位,賦予其至高無上的價值。黑格爾把克服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對立,實現善和自由,認作哲學的唯一任務,從而把哲學的任務由解釋世界轉變為改變世界。當然,黑格爾僅僅是在頭腦中來改造世界,以抽象思辨的否定性辯證法來代替物質的批判,而且其實質是否定客觀世界的獨立自存性,因而只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構想。

相關焦點

  • 哲學的歷史 | 黑格爾對歷史概念的闡釋
    「它(理性)既是自我生存的惟一基礎和絕對的最終目標,又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有力的權力,這個目標不僅展開在自然世界現象中,同時展開在精神世界的現象,即世界歷史之中。」——黑格爾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企圖運用辯證思想凝聚世界萬象,據以揭示出現實世界的本源,黑格爾稱之為對於歷史的哲學或思想的考察。黑格爾將理性超脫於康德知性思維能力範疇,使理性成為一種實體(the substance),一種實現宇宙目的的無限力量。換言之,理性用於掌握概念的無限性,並成為一切合理性事物存在的基礎。
  • 《歷史哲學》的邏輯學及其批判
    >摘 要:黑格爾認為,邏輯學是歷史哲學中最富有生氣的靈魂,以思辨的哲學的邏輯學可以構造世界精神的現象學。邏輯學膜拜的純粹思想、自由的實現,正是歷史哲學首尾貫之的靈魂和主線,也正是在這點上,黑格爾才能把握歷史學的紅線。歷史哲學不過是作為純粹思維規定的體系的邏輯學的特殊表現。一、邏輯學的現象學演繹(一)中國封建王朝——由「君父政權」體現了的世界精神《歷史哲學》是始終圍繞「那條普通的原則——實體的『精神』和個人的精神的統一」——展開著「絕對精神」的言說方式。
  • 黑格爾哲學思想體系 | 西方哲學史筆記
    黑格爾認為純粹概念是經過漫長的過程才產生和形成起來的,而這個過程是同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即人類「克服」自然界的過程交織在一起的。因此,本體論、辯證法和歷史是統一的。2、辯證法與認識論是統一的雖然以客觀精神的辯證運動為內容的本體論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基礎和核心,但是,在黑格爾看來,絕對精神在先,人的意識在後,這只是從存在的順序的角度來講的。如果從認識的順序而言,則是人的意識在先,絕對精神在後,因為絕對精神只是在人的意識發展到最後階段才呈現出來。
  • 李超傑:論張世英對黑格爾學術的貢獻
    《論黑格爾的邏輯學》(1981年版)《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總體上對黑格爾《邏輯學》的若干基本思想做了系統的提煉和梳理;第二部分則對《邏輯學》的「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進行解讀。
  • 劉創馥:黑格爾的絕對知識與歷史理性
    簡言之,黑格爾不認為有任何終極原則可用來建立哲學系統和完整的範疇論,而只能基於哲學史中各個核心概念的實際用法和意思,在具體的歷史脈絡中整理它們的內容和關係。因此,哲學只能回顧思想和歷史的發展,在思想中把握時代,黑格爾認為這種歷史理性才是把握絕對知識的正途。
  • 人與自然界的思想價值: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百科》的改造吸收
    從筆記本III「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的布局來看,馬克思先從《精神現象學》開始,用黑格爾的辯證法重新理解費爾巴哈,讀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結合的秘密;此後對黑格爾哲學整體加以評論,從黑格爾哲學體系中進一步讀出世界歷史與自然主義相結合的秘密。
  • 分析黑格爾《小邏輯》,超越概念的自我設定,回歸能動的自性本質
    黑格爾的《小邏輯》目前我已讀了近三遍。他從歷史的角度,從範疇和概念分析意識的演化過程,這種探討和佛法對心靈領域的探索形成了區域重合,許多闡述令人嘆為觀止。《小邏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是「設定」。又說:「……概念才是一切生命的原則……當我們在進行概念思維時,聽覺和視覺必定已經成為過去了。……這是因為概念是存在與本質的統一,而且包含這兩個範圍中全部豐富的內容在自身之內。……絕對就是概念。」如果說語言的理性思維就是精神的最高本質,那麼黑格爾把概念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是毫無疑問的。
  • 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Ⅺ](6)在這一部分,為了便於理解和論證,對黑格爾辯證法,特別是《現象學》和《邏輯學》中的有關敘述,以及最後對最近的批判運動同黑格爾的關係作一些說明,也許是適當的。 因為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以邏輯學,以純粹的思辨的思想開始,而以絕對知識,以自我意識的、理解自身的哲學的或絕對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結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學全書》不過是哲學精神的展開的本質,是哲學精神的自我對象化;而哲學精神不過是在它的自我異化內部通過思考理解即抽象地理解自身的、異化的世界精神。
  • 黑格爾|為什麼說精神哲學是關於人的「尊嚴」的最高學問
    黑格爾的邏輯學不是形式邏輯,他的邏輯學名為邏輯,實為形上學或本體論,亦即關於存在本身的理論和研究,或者用黑格爾自己的語言來說,就是研究「事物的本質」的學問。黑格爾認為,萬事萬物(一切自然現象和精神現象都包括在內)之本質或根底是概念(理念),概念是萬事萬物都具有的「最一般的、最基本的規定、範疇」(黑格爾語,下同),如有、無、變、一、多、質、量、度、本質、現象、原因、結果、相互作用等等,它們是一切具體事物之所以可能的邏輯前提或理由,用西方哲學的一個專門術語來說,它們是「邏輯上在先的」。
  •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的特點
    黑格爾的邏輯學講的也是神秘的東西,但是它是可以傳授的;你當然要「悟」,因為它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是他講的東西有一條路指導你去「悟」。所以它蘊涵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歸結為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一種「規律」。所以它又被看作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不只是主觀內心的妙悟。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單純地去感悟,它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你可以不斷去考察它、琢磨它。
  • 黑格爾與分析哲學
    作為一位語義學的、邏輯學的和形上學的整體論者,黑格爾被推向整體論卻難以發現用融貫的方法表述他的整體論。康德邁出了通向黑格爾整體論之路的第一步。雷丁既強調康德對黑格爾的影響,也重視亞里斯多德對黑格爾的影響。由於黑格爾的詞項邏輯與我們的邏輯的差異,產生了使黑格爾思想融入分析對話這項核心計劃的實質性張力。「規定的否定」這一核心概念使人沒有理由認為黑格爾的意義將被「遮蔽」。
  • 馬克思 | 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因為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以邏輯學,以純粹的思辨的思想開始,而以絕對知識,以自我意識的、理解自身的哲學的或絕對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結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學全書》不過是哲學精神的展開的本質,是哲學精神的自我對象化;而哲學精神不過是在它的自我異化內部通過思考理解即抽象地理解自身的、異化的世界精神。
  • 馬克思誤解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嗎?——對弗雷澤命題的批判與「黑格爾-馬克思」思想關係難題的求解
    批判弗雷澤命題序列的關鍵在於深度解析黑格爾的關鍵概念(「範疇」和「精神」),在此基礎上,提取黑格爾思想體系的要旨,與新版《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核心邏輯進行比對,從而以另一個路徑推出補證和拓展傳統「顛倒說」的結論: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領域,馬克思用「現實的人為主體的實踐辯證法」分別對黑格爾以「精神」為主體的實踐辯證法進行了兩次「顛倒」(或嬗變)。
  •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讀書筆記第一期——序言
    邏輯學是關於概念的理論,絕對理念表現為純概念,邏輯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純概念;自然哲學是關於客觀現象的理論,絕對理念通過概念的自我演進外化為自然,即從絕對理念當中產生出現象的外殼;精神現象學是關於人的理論,絕對理念在自然中進一步發展後產生出生命現象,人是生命現象發展的最高階段,絕對理念通過人的精神和意識回到了自身、實現了自我。
  • 我院哲學系成功舉辦「德國古典哲學論壇Ⅱ:黑格爾的'邏輯學'」會議
    我院哲學繫於2016年4月9日至10日在四川大學成功舉辦了「德國古典哲學論壇Ⅱ:黑格爾的『邏輯學』」會議。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慕尼黑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近30位漢語學界黑格爾哲學研究領域的中青年專家學者與會,並就「黑格爾的『邏輯學』」議題展開積極的學術討論。9日上午8點45分,哲學系主任熊林教授為會議致辭。上午9時會議正式開始。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但是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當然費爾巴哈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的地位經常被人們比作古代的亞里斯多德。 當人們推崇亞里斯多德時,就把他比作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康德與黑格爾的關係。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說實話,這種區分與結構的方式的確是「導論」性質的,甚至可以說是由作者本人的學術與思想處境所規定的某種方便法門或權宜之計,因為按照黑格爾本來的設想,他的哲學體系只包含邏輯學和應用邏輯學兩個大的部分,其中應用邏輯學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而諸如歷史哲學、法哲學、宗教哲學、美學等等都可以在精神哲學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我們的評述,將跳過第一部分,直接從「形上學」談起。
  • 漫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在寫《精神現象學》時,儘管法軍大炮對著耶拿城轟鳴,黑格爾被迫逃難,生活無著,但他對法國大革命的熱情並未稍減,並把這種熱情傾注在拿破崙身上:「……我看見拿破崙皇帝——這個世界精神——在巡視全城。這位偉大人物……騎著馬,馳騁全世界,主宰全世界……見他一面實在令人心曠神怡」。當然黑格爾對法國大革命並不是百分之百贊成,讚賞拿破崙也不是無保留的。他和貝多芬一樣,都厭惡拿破崙的窮兵黷武,向外侵略擴張。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其中的《導言》[14]是我們進入黑格爾哲學的大門。邏輯學分為存在論(Being)、本質論(Essence)和概念論(Notion)。雖然並不足以讓您真正理解邏輯學,但它用黑格爾的話來介紹邏輯學。而我個人認為這篇大綱在易讀性上還是顯得過於隱晦和扼要;而最值得推薦的著作當然是黑格爾的《小邏輯》。我建議您在讀完《小邏輯》的導言部分後,反覆瀏覽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的內容,直到您理解邏輯學的這三個部分的含義。您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三個部分,以便您能夠把握其內容。
  • 黑格爾哲學的「絕對精神」和辯證法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絕對精神」,是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它經歷了三個階段: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和精神階段。也稱之為: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恩格斯總結概況了黑格爾的《邏輯學》提煉出了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而這三個規律內部也是一個正反合的邏輯關係,量變質變的規律是事物內部的規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是事物發展規律,而這三大規律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