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7月27日電 題: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簡稱「海辯賽」)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對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來說,她在大陸的一段「激辯」人生才剛開始。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7月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最終臺灣政治大學辯論隊、河海大學辯論隊分獲冠、亞軍。臺灣世新大學和重慶大學分獲第三名和第四名。 呂明 攝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這位個子小小的「優秀辯手」說,為了打辯論,她參加過多場兩岸校際的大學生辯論賽,如今一年在大陸超過一兩個月。「海辯賽」結束後,她將飛往北京,參加大陸一檔收視率頗高的辯論類型綜藝節目複選。

  「我很愛打辯論,大陸的辯論氛圍、辯題讓人印象太深刻了」,陳韋蓉笑說,有些辯題來自於大陸廣為人知的大眾文化,對臺灣青年而言卻十分新鮮,但「確實有話講」。

臺灣政治大學辯論隊接受媒體採訪。主辦方供圖

  陳韋蓉最喜歡的辯題,是前兩年所遇的「佛系標籤對青年的成長利抑或是弊」。「對青年人來說,競爭壓力、理想和現實的落差,都讓人迷茫,這是個兩岸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共性問題。」她說,這個話題特別有共鳴。

  而她也發現,這一兩年來,篤信「小確幸」的臺灣年輕人也在用「佛了」來笑噱尷尬處境,「這意味著大陸的流行文化在臺灣年輕人中得到了認可」。越來越多臺灣青年西進打拼,陳韋蓉坦言,大陸提供夢想天地,而接納適應大陸風土人情、職場文化,才是圓夢之途。

臺灣大學中文系2016級學生李映璉在賽場上。 呂明

  在大賽評委、湖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周玄毅看來,「海辯賽」最大意義在於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因為辯論需要選手認真去學習在對方的文化背景裡,對這個辯題怎麼理解」。

  記者發現,臺灣辯手們用「詩與遠方」論證青年成才的動力是夢想還是責任,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辦報風格佐證傳統媒體對真相的專業傳播,這些信手拈來,讓觀眾感覺到臺灣青年對大陸社情的熟悉瞭然。

  在當天的臺灣政治大學和河海大學的決戰中,臺灣辯手即用大陸對青年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來力證大陸「幫助青年把經濟責任退後一點,激勵青年釋放夢想往前一點」,辯風犀利清晰而摘取本屆賽事桂冠。

  當選「最佳辯手」的臺灣大學社工系2017級學生劉祖丞說,「海辯賽」是個認識大陸的「很特殊的機會」。在「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令真相更遠還是更近」時,他舉出一系列大陸新聞事件中的傳播規律,得出結論:「大陸民眾對小眾弱勢群體的同情接納,令人感動」。

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在賽場上慷慨陳詞。 呂明

  而通過「海辯賽」露出崢嶸的臺灣辯手,也已經成為勵志人物,佐證這一黃金賽事的成功。比如從辯手做到大賽評委的臺灣知名辯手黃執中就是其一。

  近年黃執中頻頻亮相大陸螢屏,儘管本屆「海辯賽」他未出席,不少兩岸大學生辯手都向記者表示,正在關注他的最新狀況。

  「(黃執中)學長提供了一種成功的可能。」陳韋蓉笑說,她正在努力通過複選的辯論綜藝節目裡,黃執中大綻風採,「不過,我一定選另一位大陸女辯手做隊長,我太崇拜她了。」(完)

相關焦點

  •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18-09-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中新網9月12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表示,現在臺灣很多青年學子選擇了大陸的學校來求學就讀
  • 臺灣學子上海見習營深度探訪大陸
    這個暑假,臺灣東吳大學的大三女生邱丞竹再次來到了大陸。與此前的觀光客身份不同,此刻的她是「2016兩岸大學生暑期社區企業見習營」的成員之一。 和邱丞竹一起見習的,還包括來自臺大、清大、政大等11所臺灣高校的另外20名臺生,以及16位上海交通大學的同齡人。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 國臺辦:臺灣學子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是大勢所趨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指出,臺灣學子希望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追求更好的機會,實現人生的夢想,而且學生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機會,「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大勢所趨」。
  • 哈佛模聯「臺灣事件」引爭議 海內外網民激辯
    原標題:哈佛模聯「臺灣事件」引爭議 海內外網民激辯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你們的存在讓我們感覺不舒服」,「哈佛模擬聯合國(HMUN)」(以下簡稱哈佛模聯)活動組委會日前以此為由,把抗議該組委會將臺灣列為「國家(country)」的中國代表團幾名領隊驅逐出開會的酒店,這則消息近兩天在網上曝光後引起海內外網友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論,從愛國主義、外交到兩岸關係,乃至模聯的形式和意義等,激辯範圍甚廣。
  • 大陸成為臺灣學子就業新選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子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相比臺灣目前經濟狀況,及用人單位開出的與學歷不對等的薪資條件,更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業、創業。他們看好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大陸對臺生提供的優惠政策歡欣鼓舞。
  • 職派攜手臺灣青年交流協會,共建臺灣高校學子大陸實習就業孵化器
    2019年6月23日-6月26日職派CEO魏錸受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邀請赴臺交流兩岸大學生就創業交流互通事宜洽談落地職派(臺灣)就創業服務平臺拓寬臺灣學子赴大陸實習及就創業機會深化兩岸青年的就創業交流CEO
  • 哈佛模擬聯合國「臺灣事件」引爭議網民激辯
    臺海網2月10日訊 據環球時報報導,「你們的存在讓我們感覺不舒服」,「哈佛模擬聯合國(HMUN)」(以下簡稱哈佛模聯)活動組委會日前以此為由,把抗議該組委會將臺灣列為「國家(country)」的中國代表團幾名領隊驅逐出開會的酒店,這則消息近兩天在網上曝光後引起海內外網友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論,從愛國主義、外交到兩岸關係,乃至模聯的形式和意義等
  • 臺灣學子在梯之星深度體驗大陸職場
    「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7月15日在上海啟動,19位臺灣學子及1位在臺灣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成為首批參與者。這一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經主辦方精心遴選,有10位大學生進入上海梯之星實習。近年來,經濟穩健發展的大陸被眾多臺灣青年視為就業創業的重要選項。
  • 阻礙臺灣學子前往大陸學習,民進黨當局這是「做賊心虛」了嗎?
    崛起中國作者:滕飛崛起中國編輯:淺夢每年7月都是學子畢業升學,為迎接新未來而努力地關鍵時刻。值此時節,臺灣陸委會也藉機開啟蹭熱度模式,不過在看了陸委會的這番操作以後,大陸民眾難免會心生噁心。在臺灣陸委會的社交帳號上,他們用所謂「友情提示」的說法,羅列出前往大陸學習必須知道的8項內容。不過查閱這些文字後就會發現,陸委會羅列出的種種提示,其實都是在「恐嚇」臺灣學生,藉機阻止臺灣學生來到大陸求學。
  • 臺旅會邀大陸青年學子赴臺灣體驗自由行
    今年臺旅會北京辦事處再度與該網站攜手合作,以臺灣旅遊為主題,鎖定在校學生族群舉辦「校園沙伐旅」在線宣傳及線下體驗活動,勢必將再帶動一股青年學子遊臺灣的風潮與話題。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表示,時下年輕人不論社交聯繫、信息傳播、數據查詢、預購日常生活所需或預訂旅遊出行之食宿交通,大都透過網絡或智慧型手機直接上網敲定。
  • 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 臺灣知名高校學子走進中關村 感受大陸「雙創」氛圍
    原標題:臺灣知名高校學子走進中關村 感受大陸「雙創」氛圍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 (楊程晨 王捷先)為期近一個月的大陸金融機構實習行將結束,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寶島頂尖高校的學生於7日走進中關村,參訪騰訊、創業公社等知名企業,體驗創新創業氛圍。
  • 兩岸青年昆明比拼創新創業 臺灣學子紛紛瞄準大陸市場
    中新社昆明11月19日電 (記者 胡遠航)19日,首屆雲臺青年學生創新創業邀請賽總決賽在昆明舉行,來自雲臺兩地10所高校的20組學生展開激烈比拼,大健康、旅遊文化等領域成為兩岸學子聚焦的熱點。初賽、複賽分別在雲南及臺灣兩地同時進行。最終,來自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中醫學院和臺灣中原大學、元智大學、輔仁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等10所大學學生的20個創新創業項目進入決賽。記者梳理發現,進入決賽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
  • 臺灣學子感謂真正地看見大陸
    參訪團帶隊老師、世新大學媒體公關林書毅說,這短短的七天參訪行程,就好像見到那令人心儀的女孩或男孩,即使只是短暫的相處,我們的心仿佛被人勾走似得,因為這裡的現代化城市,美麗的上海外灘,臺商企業耕耘的足跡,和大陸學者、學子的對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暨大110 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 臺青被逼到大陸打工,感嘆道:其實我想回臺灣!
    答:只需點上面《兩岸商匯》免費關注近日,臺灣網絡論壇PTT上有一篇文章「八年級生(指1991-2001年出生的群體,大約等於大陸的90後)是否生錯世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文章提到:「他是八年級頭段班,沒見過臺灣經濟起飛是什麼樣子,出社會領份吃不飽也餓不死的薪水……有時候覺得人生沒什麼意義。」
  • 臺灣學霸「小西瓜」申請大陸高校:希望感受大陸發展
    2009年「小西瓜」參加臺灣綜藝節目錄影資料圖中新網寧波4月22日電(記者李佳贇通訊員徐瓊)4月22日,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獲悉,該校在臺灣招生火爆,目前已收到近60位臺灣學子的入學申請,其中有17位是「頂標生」(相當於臺灣排名前7.5%的學生),而紅遍臺灣的人氣學霸「小西瓜」也向該校提出了入學申請
  • 臺灣大學想到大陸招生
    另外,因「多元入學方案」而衍生的到各大院校參加推薦、申請的報名費及各種資料費使許多家庭的負擔加重了,「大學多元入學案」變成「多錢入學案」,使一些貧窮的學生失去了就學的機會。島內掀起到大陸求學熱潮臺灣惡劣的經濟狀況、嚴峻的就業環境,再加上令人失望的教育改革,學子們已對島內的教育逐漸失去了興趣。最近一段時間,臺灣興起了一波到大陸求學的熱潮。
  • 國臺辦:大陸各高校擴大招收臺灣學生 錄取人數有較大增長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燕勐)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主持發布會並答問。安峰山表示,從今年的招生情況看,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十分踴躍,大陸各有關高校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擴大招收臺灣學生,錄取人數較以往有較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