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成為臺灣學子就業新選擇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子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相比臺灣目前經濟狀況,及用人單位開出的與學歷不對等的薪資條件,更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業、創業。他們看好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大陸對臺生提供的優惠政策歡欣鼓舞。

  日前,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主辦,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臺灣學生聯誼總會承辦的「臺生大陸求學就業交流匯」在上海舉行。就讀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十餘所大陸高校的50多名臺灣學生代表參與了當天的活動。此次活動針對助學貸款、職業資格等臺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上海市臺商投資協會等機構負責人進行了現場解答。

  據了解,在回答「為什麼來大陸求學就業」時,有超過1/4的受訪臺生選擇「大陸的就業或發展空間更好」。臺灣一個媒體在前不久所作的民意調查也顯示,臺灣有過大陸工作經驗的臺灣青年僅為6%,但期待到大陸工作的比例遠遠高出這一數值,其中20至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超過三成有意願到大陸就業。

  ■臺生嚮往到大陸就業

  「我今年大四,即將畢業離開學習和生活了四年的校園,我原本有兩個想法,也算人生規劃。第一是留在大陸,開一間屬於自己的診所;第二是去歐洲繼續深造所學專業,然後回臺灣找工作。」北京中醫藥大學臺生張友光告訴記者。

  張友光表示,大陸多地都在扶持臺生就業,且大陸發展空間更廣闊,堅定了他留在大陸工作的決心。他說:「我即將面臨就業問題,這也是困擾我的問題。目前,大陸多地都出臺了對臺生就業有力的優惠政策,也有臺生進入大陸事業單位工作的先例,堅定了我留在大陸發展的決心。」

  張友光表示,他與身邊很多臺生交換過意見,大部分臺生都想留在大陸工作。他說:「上學就是為了學知識,學了知識為的就是就業。我身邊很多臺生都希望留在大陸工作,他們出於幾種考慮。一是大陸有很多扶持臺生就業的優惠政策,且已有成功先例;二是大陸發展空間遠大於臺灣,更能實現自我才能;三是醫學專業本身就不被臺灣承認,畢業後直接返回臺灣是不能就業的,需要接受十分難考的醫師資格證考試,如果考不過,就不會有機會進入醫療系統。所以,大部分人想留在大陸工作。」

  海峽兩岸關係交流協會副會長葉克冬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出臺政策,不斷優化環境,為兩岸青年成才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他說:「大陸涉臺部門這些年一直在積極創造條件,出臺了一系列關於臺灣學生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就醫、出入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葉克冬說,在臺生就學方面,出臺了臺灣高中畢業生免筆試入學、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設立臺灣學生獎學金、將在大陸學習的臺灣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等政策。在臺生就業方面,陸續開放了37類(38項)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考試,出臺了在部分省市開展就業試點及鼓勵創業、就業等多項政策措施。

  張友光說,我與父母交談時,表示了想留在大陸就業,父母很支持我的決定,因為臺灣目前經濟狀況的不穩定,造成很多行業收入下降,很多用人單位開出的薪資條件與學歷不對等。

  ■臺灣薪資過低與學歷不對等

  張友光感嘆道:「『22K(22000元新臺幣,下同)政策』是臺灣高校畢業生最常說起的話題,也是我們這些在大陸的臺生常常談論的話題之一,我們擔心回臺灣就業,不會有22K的標準。」

  張友光說,「22K政策」是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提出來的,是由政府對企業進行補貼,企業每招收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政府就會為這個大學畢業生補助企業22000元的薪資和4190元的健保與退休金補助,其餘薪資由企業發放。但由於企業老闆只想節衣縮食,並沒有給予企業所承擔的部分,而是直接將政府補貼的金額發放給了這些大學畢業生,所以在臺灣畢業的大學生一致認為「22K政策」是個魔咒。

  「由於企業沒有將所承擔部分發給職場新人,所以造成他們的工資在扣除完健保費、退休金、稅收後,並拿不到多少錢,只夠養活自己的,連租一間大房子的錢都不夠。」張友光表示,我們這些在大陸畢業的學生,要是回到臺灣就業,還不知道會不會享有「22K政策」。

  臺灣長庚醫院醫生王雄正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不光臺灣學生願意到大陸就業,臺灣很多行業的青年都願意到大陸工作。「我兒子就在北京讀大學,當他有這個想法時我很支持他。他還有兩年才畢業,我十分支持他留在大陸就業。」

  「目前臺灣經濟狀況不穩定,不僅是臺生願意到大陸或是留在大陸就業,臺灣很多行業的精英都願意到大陸就業。」王雄正表示,臺灣用人單位給予的薪資條件讓很多人不滿,所以他們會選擇條件更好的中國大陸或是歐美等一些國家和地區。「臺灣一個大學教授每個月的薪資才3萬至4萬元新臺幣,和大陸的教授無法相提並論。且大陸政府對在一些行業有突出貢獻者會給予政府津貼,臺灣對各行業的精英都沒有補助,所以很多大學講師、教授願意到大陸教書。」

  王雄正說,臺灣醫生也一樣願意走出去,雖說醫生在臺灣是個不錯的職業,收入相對比較高,但不是絕對的,私立醫院和公立大醫院的醫生會好一些,一般醫院的醫生收入也很平常。但這些收入較高醫生的薪資與中國大陸和歐美一些國家及地區相比,還是比較低,所以很多醫生會選擇走出臺灣找工作。

  葉克冬說,大陸一直以來都歡迎臺生到大陸求學、就業,歡迎臺商到大陸經商。「大陸有13億人的巨大市場,有200多個國家經濟開發區、100多個科技開發區,其中不乏各種優惠政策和風投相助,這些不僅是大陸青年的,同樣也是臺灣青年的。」他借用「習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兩岸命運共同體」,期待兩岸青年朋友們能夠加強融合、攜手合作,不僅要「手拉手」,更要「心連心」。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職派攜手臺灣青年交流協會,共建臺灣高校學子大陸實習就業孵化器
    魏錸先生受邀赴臺探討「兩岸青年實習就業問題」隨著國臺辦越來越多臺灣學子赴大陸就創業利好政策的出臺,加強兩岸高校畢業生職業交流、協助臺灣大學生赴大陸就創業,成為新的兩岸交流熱點。 與此同時,對海峽對岸的臺灣學生而言,受限於近年來島內整體經濟發展趨緩,民眾薪資常年停漲,赴大陸就業成為了越來越多同學的選擇。
  • 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更有安全感 臺灣感覺不到
    海外網1月26日電 「在大陸就業更有安全感」李秉修這樣形容在大陸工作的感受,也曾在臺灣工作過的他認為,大陸的勞動法律完善,勞動保障做的非常到位。 低薪已經成為臺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最新的統計顯示,臺灣薪資中位數與薪資平均數之差距有擴大現象,顯示低薪現象和薪資不均愈來愈嚴重。就業難、「薪情」差,讓許多臺灣青年開始思考職業生涯的另外一種可能——到大陸就業發展。不僅法律保障好,大陸的工作氛圍也讓曾在內蒙古支教過的張立齊印象深刻,他用家人形容工作夥伴「大陸同事很熱情,像家人一樣」。
  • 臺灣學子在梯之星深度體驗大陸職場
    「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7月15日在上海啟動,19位臺灣學子及1位在臺灣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成為首批參與者。這一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經主辦方精心遴選,有10位大學生進入上海梯之星實習。近年來,經濟穩健發展的大陸被眾多臺灣青年視為就業創業的重要選項。
  • 阻礙臺灣學子前往大陸學習,民進黨當局這是「做賊心虛」了嗎?
    崛起中國作者:滕飛崛起中國編輯:淺夢每年7月都是學子畢業升學,為迎接新未來而努力地關鍵時刻。值此時節,臺灣陸委會也藉機開啟蹭熱度模式,不過在看了陸委會的這番操作以後,大陸民眾難免會心生噁心。在臺灣陸委會的社交帳號上,他們用所謂「友情提示」的說法,羅列出前往大陸學習必須知道的8項內容。不過查閱這些文字後就會發現,陸委會羅列出的種種提示,其實都是在「恐嚇」臺灣學生,藉機阻止臺灣學生來到大陸求學。
  • 臺灣知名高校學子走進中關村 感受大陸「雙創」氛圍
    原標題:臺灣知名高校學子走進中關村 感受大陸「雙創」氛圍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 (楊程晨 王捷先)為期近一個月的大陸金融機構實習行將結束,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寶島頂尖高校的學生於7日走進中關村,參訪騰訊、創業公社等知名企業,體驗創新創業氛圍。
  • 臺灣大學想到大陸招生
    結構性的不合理,導致相當一部分飽讀詩書的莘莘學子在競爭市場上毫無用武之地,這無疑是給本已緊張的就業市場雪上加霜。臺灣新實行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更為學生的升學設置了重重障礙。2002年,臺灣開始廢除實行了長達48年的「大學聯考制度」,轉而全面採用「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首屆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活動圓滿落幕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本報記者 張寶鈺 《 青年參考 》( 2015年08月04日   16 版)
  • 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中新社福州7月27日電 題: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簡稱「海辯賽」)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對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來說,她在大陸的一段「激辯」人生才剛開始。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7月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
  •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18-09-12   中新網9月12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表示,現在臺灣很多青年學子選擇了大陸的學校來求學就讀,能夠尋找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
  • 臺灣學子上海見習營深度探訪大陸
    這個暑假,臺灣東吳大學的大三女生邱丞竹再次來到了大陸。與此前的觀光客身份不同,此刻的她是「2016兩岸大學生暑期社區企業見習營」的成員之一。 和邱丞竹一起見習的,還包括來自臺大、清大、政大等11所臺灣高校的另外20名臺生,以及16位上海交通大學的同齡人。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2012年08月09日 11: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競爭能力不如大陸學子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還有兩個月就將有31萬名大學生擠進就業市場,但是根據調查,4成1的公司會優先晉用碩士畢業生。臺灣富邦銀行人力經理表示,在金融業,大學畢業生逐漸變成只能坐櫃檯或作業務,碩士才是高級人力的核心來源。
  • 國臺辦:臺灣學子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是大勢所趨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指出,臺灣學子希望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追求更好的機會,實現人生的夢想,而且學生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機會,「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大勢所趨」。
  • 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 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意願增強
    「與臺灣相比,大陸發展速度快得多,雖然臺灣有『小確幸』,但我希望接受挑戰,找到更好的自己。」潘建維說。臺灣政治大學學生黃博暉也表示,願意考慮赴大陸的工作機會,主要是想在大陸高效率的競爭環境和氛圍中提升自己,而不是滿足於安逸的環境。臺灣師範大學楊姓學生等表示,大陸發展迅速,有些行業薪資待遇較高,大陸方面最近又出臺了許多幫助臺灣青年前去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 從創業到就業:各方助力臺青大陸逐夢
    周宏達說,聖德斯貴希望藉此進入大陸市場,進而走向全球市場。自2016年首次成功舉辦以來,一年一度的「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已累計吸引了2200多個境內外優質項目參賽,成為助力青年群體實現創業夢想的重要舞臺。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未減少臺灣青年創業者的參賽熱情。
  • 兩岸青年昆明比拼創新創業 臺灣學子紛紛瞄準大陸市場
    中新社昆明11月19日電 (記者 胡遠航)19日,首屆雲臺青年學生創新創業邀請賽總決賽在昆明舉行,來自雲臺兩地10所高校的20組學生展開激烈比拼,大健康、旅遊文化等領域成為兩岸學子聚焦的熱點。初賽、複賽分別在雲南及臺灣兩地同時進行。最終,來自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中醫學院和臺灣中原大學、元智大學、輔仁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等10所大學學生的20個創新創業項目進入決賽。記者梳理發現,進入決賽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
  • 臺灣特稿:大陸再降入學門檻 臺灣大學雪上加霜
    兩岸關係惡化,大陸今年繼大幅限縮學生來臺就讀大學後進一步向臺灣學子招手,原已面臨少子化危機的臺灣大專院校突然發現,「內憂」未除,「外患」來了。相對於大陸對臺灣學生降格以求,臺灣對陸生則多所限制,公立大學開放的學位生屈指可數,故陸生多集中在「銘傳」和「世新」等私立大學。
  • 2018臺灣大學生大陸科技園區夏季見習營活動園滿結束
    為期一個月的2018臺灣大學生大陸科技園區夏季見習營活動8月22日在北京舉行結業儀式。參與見習活動的臺灣學子紛紛表示,活動讓他們了解了大陸企業的運行模式,體會到大陸企業的活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對大陸的認識,加深了對大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