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2021-02-08 青年參考
首屆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活動圓滿落幕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本報記者 張寶鈺 《 青年參考 》( 2015年08月04日   16 版)

    開營儀式中,江蘇省臺辦副主任張為(左)為兩岸學生代表授旗,並宣布首屆蘇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研習營活動正式開始。

    全體營員參訪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展示館併合影留念。本報記者 張寶鈺 攝

    7月21日到27日,由江蘇省臺辦、江蘇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的「青春作伴好還鄉」暨2015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在江蘇省南京、無錫和蘇州等地舉辦。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臺灣小夥因創業結緣大陸

    「90後」臺灣學生王璿瑞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因創業和大陸結下這麼深的緣分。

    去年底到現在,他帶著自己的創業方案和初創團隊,多次來大陸。「去年我們團隊在臺灣本島的比賽中勝出,開始報名大陸創業大賽。11月我到上海參加海峽杯創業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到大陸,拿了銅獎,隨後被邀請參加今年6月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緊跟著7月去福州參加兩岸大學生挑戰賽,然後就是這次的活動。」還在臺灣中原大學讀研究生的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在21日歡迎晚宴結束後的第二天,主辦方在南京東南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營儀式。東南大學副校長浦躍樸在致辭中說,近兩年江蘇經濟發展非常亮眼,持續穩坐國內GDP第二把交椅,如果按一國的GDP總量來算,能排到全球第12左右,超過土耳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吸引著大量人口前來江蘇就業創業。

    如今,「創新創業」無疑是大陸最熱的話題。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因為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政府希望解決就業等因素,臺灣社會現在也大力倡導創新創業。

    為了讓兩岸青年更好地了解江蘇的創業大局和市場機遇,本次活動以企業參訪和經驗交流為主,7天中,營員走訪了無錫紅豆集團、蘇州工業園區、揚州青年創業中心、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和國家級創業孵化器GBOX等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和了解。

    營員創業項目獲導師指點

    營員謝易非本科在安徽某高校就讀,後來申請到臺大念書。近年來,由於大陸赴臺讀書的限制逐步放寬,到臺灣上學的人越來越多。和「臺生」相對,這群人被統稱為「陸生」。

    在謝易非看來,今年以前臺灣的創業氛圍或許還沒那麼熱烈,但從年初網際網路大佬馬雲、雷軍相繼赴臺演講後,臺生的創業熱情似乎一下子被點燃了,「每次路過學生公寓樓下的公共客廳,好像都能聽到有人在談論創業」。

    「3月馬雲到臺灣演講,入場券4小時就被一搶而空,演講當天還有很多南部的學生專門乘車到臺北,就為一睹馬雲風採。」謝易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此次報名研習營,正是為了讓他的創業項目——私人訂製臺灣遊,能有機會展現給主辦方邀請的創業導師,並獲得他們的指點。

    在26日的小範圍閉門會議中,連同謝易非在內的幾名營員,向江蘇省內創業孵化器的負責人和數位在蘇多年的臺商,介紹了各自的項目。

    在綜合各種條件後,謝易非初步決定將公司註冊在江蘇,「我們3個創始人分別來自江蘇、安徽和遼寧,在比較了3省的創業政策後,認為還是江蘇最合適」,「幾位評委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不管是提醒還是鼓勵,對我的幫助都很大」。

    而在王璿瑞看來,之所以多次報名參加大陸創業大賽,是因為「臺灣的創業資源真的太少」。更讓他心動的是,大陸為創業者提供的全程指導和慷慨的資金扶持,「先不管各自的點子怎樣,(大陸)光是投資的數額和可提供的辦公場地就非常驚人」。

    「客觀來講,臺灣的項目做得比較精緻,而大陸市場更大,更有競爭力。」王璿瑞向記者表示,未來他會以大陸為主,「在臺灣每次看到的人都差不多,圈子太窄」。

    「若趕不上大陸的創業潮,會喪失很多機會」

    企業家宴會是此次研習營的另一亮點。在7天的行程中,除了早餐環節,幾乎每一站主辦方都邀請了若干位青年企業家同營員共同就餐。

    在無錫,最早一批來大陸「淘金」、如今已兩鬢灰白的臺商陳詩華告訴營員,無錫目前有2200多家臺資企業,日月潭雖美,但無錫緊挨著的太湖有250個日月潭那麼大……「大陸發展速度快,隔兩個月回來看看,馬路都不一樣,而臺灣,桃園機場10年不變」。

    從人生地不熟到在無錫房地產諮詢市場站穩腳跟,陳詩華目前已涉足金融、物流等多個行業,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江蘇。在他早年來蘇後,妻子何嶽萍也定居大陸,還在無錫開辦雙語幼兒園。「在大陸待久了,回臺灣反而像探親和休假。」

    臺商對大陸市場充滿期待,大陸企業同樣渴求臺灣人才。走訪無錫紅豆集團總部時,營員因與紅豆總裁周海江討論熱烈,原定的日程安排不得不推遲一小時。周海江表示,大陸提倡「網際網路+」,但像紅豆一樣的傳統行業從業者,目前要做的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發展面臨轉型升級,「我們十分看重臺灣人才」。

    在周海江看來,臺灣青年相對教育素質較高,同時更具國際視野,對紅豆這類服裝生產商來說,臺灣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貼心的服務意識,對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據《青年參考》記者了解,下一步,紅豆將率先爭取到臺灣搭臺招聘,廣募臺灣青年抵陸工作。

    無錫市臺辦副主任李春鳴告訴記者,目前蘇南地區已有不少臺灣青年落戶發展,其中大多數在企業中擔任中高層幹部。

    如果按進軍大陸市場平均40歲計算,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最早一批登陸臺商,如今已普遍到了花甲之年,企業發展面臨交接棒。陳詩華這幾年就在考慮讓孩子接班。

    而目前在崑山工作的陳語歡,是承上啟下的「臺商二代」中的一員。他笑稱,自己是被父親從澳大利亞「抓」來大陸接班的。他告訴會後過來請教的臺灣學生:「如果真想創業,拿生活環境來講,兩邊是差不多的,關鍵是你們不能錯過大陸目前上升的態勢。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一個全新的領域誕生,肯定會產生大量機會,臺灣也經歷過類似階段,如果錯過會喪失很多東西。」

    「小臺灣」崑山助力兩岸青年「創業贏」

    在經歷了6天高強度的企業參訪和觀摩調研後,研習營最後一站抵達有「小臺灣」之稱的崑山。

    「崑山目前有1.6萬家企業,其中4000多家是臺企。全球十大筆記本品牌中,有6個在崑山設廠。這裡產業基礎很紮實,是全國首屈一指的臺商匯聚地,有媒體稱10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崑山市臺辦副主任何蓉蓉介紹道。

    在崑山,蚵仔煎、珍珠奶茶等臺灣美食隨處可見,王品牛排、臺灣料理,只要你想吃,都能找到。此外,崑山今年蟬聯「全國百強縣之首」。有資料稱,臺商貢獻了當地50%以上的財政收入、80%以上的投資額和90%以上的進出口額。

    「這在大陸其他城市是做不到的。」何蓉蓉表示,不久前剛掛牌的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是當地力促創業的最新舉措,「只要你有創意,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我們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和創業指導」。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青創園是傾向於臺灣青年的。我們會儘可能提供一切配套設施,包括住宿,青創園對面有一棟公寓樓,能以極低的價格為創業青年解決後顧之憂。」在何蓉蓉看來,與創業配套的其他科教文衛設施,崑山都在有條不紊地跟進。美國杜克大學在崑山新建的分校區,目前總體建築已落成,2019年將對外招生。未來的崑山將極具競爭力。

    臺灣人蔡耀謙駐紮崑山已經5年,當初不願接父母班的他選擇到崑山自行創業,目前公司運轉良好,他本人還擔任崑山臺協青年會副會長。

    「剛到崑山時一窮二白,沒關係更沒朋友,但這邊的臺協很用心,幫我們辦駕照、交稅等,還組織壘球賽。」蔡耀謙向《青年參考》記者表示,這裡有慈濟(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03年就跨海過來了,還有媽祖廟,衣食住行包括信仰逐漸有了臺灣味兒,我也慢慢融入了這座城市。

    在王豔副處長看來,研習營雖以創業為主題,但本質上是一次重要的兩岸交流活動,「營員們就像一顆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種子,臺灣青年把在江蘇的所見所聞帶回去,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說不定未來我們就會看到臺灣青年登陸創業,他們的創業夢想將在這裡落地開花」。

    7月21日到27日,由江蘇省臺辦、江蘇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的「青春作伴好還鄉」暨2015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在江蘇省南京、無錫和蘇州等地舉辦。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臺灣小夥因創業結緣大陸

    「90後」臺灣學生王璿瑞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因創業和大陸結下這麼深的緣分。

    去年底到現在,他帶著自己的創業方案和初創團隊,多次來大陸。「去年我們團隊在臺灣本島的比賽中勝出,開始報名大陸創業大賽。11月我到上海參加海峽杯創業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到大陸,拿了銅獎,隨後被邀請參加今年6月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緊跟著7月去福州參加兩岸大學生挑戰賽,然後就是這次的活動。」還在臺灣中原大學讀研究生的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在21日歡迎晚宴結束後的第二天,主辦方在南京東南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營儀式。東南大學副校長浦躍樸在致辭中說,近兩年江蘇經濟發展非常亮眼,持續穩坐國內GDP第二把交椅,如果按一國的GDP總量來算,能排到全球第12左右,超過土耳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吸引著大量人口前來江蘇就業創業。

    如今,「創新創業」無疑是大陸最熱的話題。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因為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政府希望解決就業等因素,臺灣社會現在也大力倡導創新創業。

    為了讓兩岸青年更好地了解江蘇的創業大局和市場機遇,本次活動以企業參訪和經驗交流為主,7天中,營員走訪了無錫紅豆集團、蘇州工業園區、揚州青年創業中心、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和國家級創業孵化器GBOX等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和了解。

    營員創業項目獲導師指點

    營員謝易非本科在安徽某高校就讀,後來申請到臺大念書。近年來,由於大陸赴臺讀書的限制逐步放寬,到臺灣上學的人越來越多。和「臺生」相對,這群人被統稱為「陸生」。

    在謝易非看來,今年以前臺灣的創業氛圍或許還沒那麼熱烈,但從年初網際網路大佬馬雲、雷軍相繼赴臺演講後,臺生的創業熱情似乎一下子被點燃了,「每次路過學生公寓樓下的公共客廳,好像都能聽到有人在談論創業」。

    「3月馬雲到臺灣演講,入場券4小時就被一搶而空,演講當天還有很多南部的學生專門乘車到臺北,就為一睹馬雲風採。」謝易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此次報名研習營,正是為了讓他的創業項目——私人訂製臺灣遊,能有機會展現給主辦方邀請的創業導師,並獲得他們的指點。

    在26日的小範圍閉門會議中,連同謝易非在內的幾名營員,向江蘇省內創業孵化器的負責人和數位在蘇多年的臺商,介紹了各自的項目。

    在綜合各種條件後,謝易非初步決定將公司註冊在江蘇,「我們3個創始人分別來自江蘇、安徽和遼寧,在比較了3省的創業政策後,認為還是江蘇最合適」,「幾位評委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不管是提醒還是鼓勵,對我的幫助都很大」。

    而在王璿瑞看來,之所以多次報名參加大陸創業大賽,是因為「臺灣的創業資源真的太少」。更讓他心動的是,大陸為創業者提供的全程指導和慷慨的資金扶持,「先不管各自的點子怎樣,(大陸)光是投資的數額和可提供的辦公場地就非常驚人」。

    「客觀來講,臺灣的項目做得比較精緻,而大陸市場更大,更有競爭力。」王璿瑞向記者表示,未來他會以大陸為主,「在臺灣每次看到的人都差不多,圈子太窄」。

    「若趕不上大陸的創業潮,會喪失很多機會」

    企業家宴會是此次研習營的另一亮點。在7天的行程中,除了早餐環節,幾乎每一站主辦方都邀請了若干位青年企業家同營員共同就餐。

    在無錫,最早一批來大陸「淘金」、如今已兩鬢灰白的臺商陳詩華告訴營員,無錫目前有2200多家臺資企業,日月潭雖美,但無錫緊挨著的太湖有250個日月潭那麼大……「大陸發展速度快,隔兩個月回來看看,馬路都不一樣,而臺灣,桃園機場10年不變」。

    從人生地不熟到在無錫房地產諮詢市場站穩腳跟,陳詩華目前已涉足金融、物流等多個行業,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江蘇。在他早年來蘇後,妻子何嶽萍也定居大陸,還在無錫開辦雙語幼兒園。「在大陸待久了,回臺灣反而像探親和休假。」

    臺商對大陸市場充滿期待,大陸企業同樣渴求臺灣人才。走訪無錫紅豆集團總部時,營員因與紅豆總裁周海江討論熱烈,原定的日程安排不得不推遲一小時。周海江表示,大陸提倡「網際網路+」,但像紅豆一樣的傳統行業從業者,目前要做的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發展面臨轉型升級,「我們十分看重臺灣人才」。

    在周海江看來,臺灣青年相對教育素質較高,同時更具國際視野,對紅豆這類服裝生產商來說,臺灣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貼心的服務意識,對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據《青年參考》記者了解,下一步,紅豆將率先爭取到臺灣搭臺招聘,廣募臺灣青年抵陸工作。

    無錫市臺辦副主任李春鳴告訴記者,目前蘇南地區已有不少臺灣青年落戶發展,其中大多數在企業中擔任中高層幹部。

    如果按進軍大陸市場平均40歲計算,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最早一批登陸臺商,如今已普遍到了花甲之年,企業發展面臨交接棒。陳詩華這幾年就在考慮讓孩子接班。

    而目前在崑山工作的陳語歡,是承上啟下的「臺商二代」中的一員。他笑稱,自己是被父親從澳大利亞「抓」來大陸接班的。他告訴會後過來請教的臺灣學生:「如果真想創業,拿生活環境來講,兩邊是差不多的,關鍵是你們不能錯過大陸目前上升的態勢。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一個全新的領域誕生,肯定會產生大量機會,臺灣也經歷過類似階段,如果錯過會喪失很多東西。」

    「小臺灣」崑山助力兩岸青年「創業贏」

    在經歷了6天高強度的企業參訪和觀摩調研後,研習營最後一站抵達有「小臺灣」之稱的崑山。

    「崑山目前有1.6萬家企業,其中4000多家是臺企。全球十大筆記本品牌中,有6個在崑山設廠。這裡產業基礎很紮實,是全國首屈一指的臺商匯聚地,有媒體稱10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崑山市臺辦副主任何蓉蓉介紹道。

    在崑山,蚵仔煎、珍珠奶茶等臺灣美食隨處可見,王品牛排、臺灣料理,只要你想吃,都能找到。此外,崑山今年蟬聯「全國百強縣之首」。有資料稱,臺商貢獻了當地50%以上的財政收入、80%以上的投資額和90%以上的進出口額。

    「這在大陸其他城市是做不到的。」何蓉蓉表示,不久前剛掛牌的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是當地力促創業的最新舉措,「只要你有創意,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我們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和創業指導」。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青創園是傾向於臺灣青年的。我們會儘可能提供一切配套設施,包括住宿,青創園對面有一棟公寓樓,能以極低的價格為創業青年解決後顧之憂。」在何蓉蓉看來,與創業配套的其他科教文衛設施,崑山都在有條不紊地跟進。美國杜克大學在崑山新建的分校區,目前總體建築已落成,2019年將對外招生。未來的崑山將極具競爭力。

    臺灣人蔡耀謙駐紮崑山已經5年,當初不願接父母班的他選擇到崑山自行創業,目前公司運轉良好,他本人還擔任崑山臺協青年會副會長。

    「剛到崑山時一窮二白,沒關係更沒朋友,但這邊的臺協很用心,幫我們辦駕照、交稅等,還組織壘球賽。」蔡耀謙向《青年參考》記者表示,這裡有慈濟(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03年就跨海過來了,還有媽祖廟,衣食住行包括信仰逐漸有了臺灣味兒,我也慢慢融入了這座城市。

    在王豔副處長看來,研習營雖以創業為主題,但本質上是一次重要的兩岸交流活動,「營員們就像一顆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種子,臺灣青年把在江蘇的所見所聞帶回去,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說不定未來我們就會看到臺灣青年登陸創業,他們的創業夢想將在這裡落地開花」。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福建投資眾創空間 助力臺青大陸創業
    11月15日至18日,他帶領臺灣青年創業福建行研習參訪團來閩考察臺灣青年創業基地;11月24日至26日,組織島內網際網路產業青年來榕,參加海峽兩岸青年網際網路創業交流對接會……  李文財組織來閩參訪的臺灣青年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來自高雄青年創業育成中心(以下簡稱「育成中心」)。身為高雄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李文財在育成中心肩負著運營及創業導師的職責。
  • 獨家發聲:臺灣青年樂見未來到大陸創業成為一種趨勢
    央廣網梅州3月13日消息(記者劉傑)雖然一個「變」字精確概括了去年以來兩岸關係走勢,但兩岸日益緊密的經貿關係與大規模頻繁的民間往來卻始終未變,其中,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就選擇來到大陸尋求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 這群臺灣青年為何選擇留在大陸?
    今年年初,正在武漢籌拍電影的薛穎穜遇上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去留問題擺在面前,「如果回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武漢?不回去,遠在臺灣的家人每天都瘋狂地給我打電話,覺得武漢太危險了」。想想黃鶴樓的美、熱乾麵的好吃以及當地人的熱情,在武漢工作生活了兩年多的薛穎穜,最終選擇放棄搭乘包機回臺灣。
  • 臺商二代林子凱:為臺灣青年大陸創業提供服務
    11月24日,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總結了成立三個月來的成效報告。  8月23日,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 「臺青創中心」)於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臺科花園開幕。臺青創中心是東莞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執行服務機構,為入駐松山湖青創基地的臺灣青年創業團隊提供包括落地註冊、產業化和市場化等方面的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
  •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8月13日電 (記者 鍾升)13日,「兩岸創新創業嘉年華」在蘇州市落下帷幕。活動中,來自大陸、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上百名青年協調合作、發揮創意,制定出一個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項目。
  • 臺灣青年浙江玉環「趕集」 稱到大陸創業正當時
    臺灣青年可以藉助此平臺參展、交流、售賣,包括各類文創作品、生活好物、臺灣特色農副產品、科技產品等。一位臺灣青年受訪時表示,目前大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臺灣青年的創業政策,並建立了眾多專門針對臺灣青年的創業空間,加之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在到大陸創業可謂正當其時。
  • 國臺辦: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政策便利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10日表示,我們高度重視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進一步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有記者提問,海峽論壇希望給兩岸的青年搭建一個怎麼樣的平臺?因為這次論壇主打是「關注青年、服務基層」。
  • 大陸成為臺灣學子就業新選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子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相比臺灣目前經濟狀況,及用人單位開出的與學歷不對等的薪資條件,更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業、創業。他們看好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大陸對臺生提供的優惠政策歡欣鼓舞。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對於兩岸關係,很多臺灣青年們也有話說。11月27日,海外網舉辦第23期金臺沙龍活動,邀請了四位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青,聽他們講了講與大陸有關的故事。作為臺灣青年,你們對中華文化到底怎麼看?張立齊:我讀大學時開始參與兩岸交流,這重塑了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重塑我對國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多鼓勵臺灣青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多到大陸看一看。現在兩岸交流活動非常豐富,我接觸的很多臺灣青年,來了一次就有很大的心理震撼。
  • 臺灣青年走進大陸美麗鄉村實現自己創業夢想
    「來這邊,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臺灣青年實現夢想…」來自臺灣花蓮的臺青員工趙苡甯告訴記者。2018年5月,青創種子村在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掛牌成立。青創種子村是通過入駐美麗鄉村、設立圓夢小店,讓臺灣青年在美麗鄉村裡有個圓夢的機會,是初來大陸的臺青們實習、就業、創業的綜合實踐平臺,也是臺青生活、實作的融合空間。  薰衣草森林是首個入駐青創種子村的臺灣企業,店鋪裡的臺灣員工告訴記者,薰衣草森林也是青創種子村的實訓基地,為暑假和寒假到種子村的實習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習場域。
  • 臺灣青年大陸創業熱情高 分享臺味冀交流合作
    【解說】午餐時間,來自臺灣桃園的創業青年遊平開始忙碌了起來,備菜、做飯、擺盤,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一刻都沒停,臺味十足的便當一份一份地打包好給顧客送去。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區是大陸臺資企業發展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此創業。遊平就是其中的一員。
  • 港臺青年大陸創業:如何才能本地化?
    港臺青年大陸創業:如何才能本地化?在新華網第三期「臺港澳青年創客分享會」上,心元資本中國區合伙人滑雪對於港臺青年創客如何更好地適應大陸市場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滑雪認為,港臺創業團隊初進大陸時,最先要做的就是完成團隊的本地化招募。「臺灣某個設計師平臺購物網站2012年時想進大陸,但是他們發現非常不接地氣。
  • 兩岸青年昆明比拼創新創業 臺灣學子紛紛瞄準大陸市場
    中新社昆明11月19日電 (記者 胡遠航)19日,首屆雲臺青年學生創新創業邀請賽總決賽在昆明舉行,來自雲臺兩地10所高校的20組學生展開激烈比拼,大健康、旅遊文化等領域成為兩岸學子聚焦的熱點。初賽、複賽分別在雲南及臺灣兩地同時進行。最終,來自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中醫學院和臺灣中原大學、元智大學、輔仁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等10所大學學生的20個創新創業項目進入決賽。記者梳理發現,進入決賽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
  • 臺灣學生走進德陽臺灣青年創業園 對話創業就業
    活潑亮麗的配色,靈活多變的空間布局,以及隨處可見的臺灣元素,讓臺灣同學頓生好感。在工作間裡,已經入駐的臺灣青年創業企業正在工作。萊樂工坊就是其中一家創業企業,老闆和設計師都是臺灣人。公司設計師、手工皮具達人林奇憲向同學們展示了他手工製作的皮包、筆記本等作品,並分享了他的創業之路:「我想來大陸並不是短短幾天決定的,而是注意很久了,我認為文創的東西應該被世人看見,但臺灣只有一點點大。
  • 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回首2015年,「創新創業」成為全國一大熱點。針對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大陸各地從省到市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全方位幫助臺灣青年圓大陸創業夢。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到目前為止大陸各省、市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相關政策。
  • 臺灣「鳳姐」大陸創業記:創業一年,年輕十歲
    她,是一位母親,勸導女兒放棄臺灣高校錄取名額,毅然報考廣州暨南大學金融專業,並已入學。在大陸創業一年,她放飛夢想,大展身手,正在實現人生價值;也是在這一年,她陸續介紹了多位臺灣青年前來大陸尋找商機,有的已經落地生根。她,就是徐鳳儀,臺資企業——福州星旺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人稱臺灣「鳳姐」。
  •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
    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
  • 臺灣青年福州開麵館:創業經都在牛肉麵裡了
    >   中新社福州2月26日電 題:臺灣青年福州開麵館:創業經都在牛肉麵裡了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在大陸學習、工作近15年後,臺灣永和青年孫一華在福州擁有一家業內聞名的牛肉麵館。「當時妻子還在對岸,想家就做幾道菜,邀幾個臺灣朋友來吃,跟俱樂部一樣。」孫一華笑著說,MBA開麵館,對主張「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的臺灣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五年前,他開了這家被臺胞交口稱讚「好有家鄉味」的麵館,熱心的孫一華還擔任了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委會主任,為初來乍到的臺灣青年出謀劃策。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大陸首家臺灣青年眾創空間——臺創星秀入駐福州
    福州日報8月7日訊(記者 謝星星/文 池遠/攝)昨日,臺創星秀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暨高雄市青創(福州)育成中心在福州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山亞)正式掛牌成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是大陸第一家臺灣青年眾創空間,標誌著榕臺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