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到27日,由江蘇省臺辦、江蘇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的「青春作伴好還鄉」暨2015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在江蘇省南京、無錫和蘇州等地舉辦。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臺灣小夥因創業結緣大陸
「90後」臺灣學生王璿瑞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因創業和大陸結下這麼深的緣分。
去年底到現在,他帶著自己的創業方案和初創團隊,多次來大陸。「去年我們團隊在臺灣本島的比賽中勝出,開始報名大陸創業大賽。11月我到上海參加海峽杯創業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到大陸,拿了銅獎,隨後被邀請參加今年6月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緊跟著7月去福州參加兩岸大學生挑戰賽,然後就是這次的活動。」還在臺灣中原大學讀研究生的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在21日歡迎晚宴結束後的第二天,主辦方在南京東南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營儀式。東南大學副校長浦躍樸在致辭中說,近兩年江蘇經濟發展非常亮眼,持續穩坐國內GDP第二把交椅,如果按一國的GDP總量來算,能排到全球第12左右,超過土耳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吸引著大量人口前來江蘇就業創業。
如今,「創新創業」無疑是大陸最熱的話題。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因為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政府希望解決就業等因素,臺灣社會現在也大力倡導創新創業。
為了讓兩岸青年更好地了解江蘇的創業大局和市場機遇,本次活動以企業參訪和經驗交流為主,7天中,營員走訪了無錫紅豆集團、蘇州工業園區、揚州青年創業中心、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和國家級創業孵化器GBOX等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和了解。
營員創業項目獲導師指點
營員謝易非本科在安徽某高校就讀,後來申請到臺大念書。近年來,由於大陸赴臺讀書的限制逐步放寬,到臺灣上學的人越來越多。和「臺生」相對,這群人被統稱為「陸生」。
在謝易非看來,今年以前臺灣的創業氛圍或許還沒那麼熱烈,但從年初網際網路大佬馬雲、雷軍相繼赴臺演講後,臺生的創業熱情似乎一下子被點燃了,「每次路過學生公寓樓下的公共客廳,好像都能聽到有人在談論創業」。
「3月馬雲到臺灣演講,入場券4小時就被一搶而空,演講當天還有很多南部的學生專門乘車到臺北,就為一睹馬雲風採。」謝易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此次報名研習營,正是為了讓他的創業項目——私人訂製臺灣遊,能有機會展現給主辦方邀請的創業導師,並獲得他們的指點。
在26日的小範圍閉門會議中,連同謝易非在內的幾名營員,向江蘇省內創業孵化器的負責人和數位在蘇多年的臺商,介紹了各自的項目。
在綜合各種條件後,謝易非初步決定將公司註冊在江蘇,「我們3個創始人分別來自江蘇、安徽和遼寧,在比較了3省的創業政策後,認為還是江蘇最合適」,「幾位評委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不管是提醒還是鼓勵,對我的幫助都很大」。
而在王璿瑞看來,之所以多次報名參加大陸創業大賽,是因為「臺灣的創業資源真的太少」。更讓他心動的是,大陸為創業者提供的全程指導和慷慨的資金扶持,「先不管各自的點子怎樣,(大陸)光是投資的數額和可提供的辦公場地就非常驚人」。
「客觀來講,臺灣的項目做得比較精緻,而大陸市場更大,更有競爭力。」王璿瑞向記者表示,未來他會以大陸為主,「在臺灣每次看到的人都差不多,圈子太窄」。
「若趕不上大陸的創業潮,會喪失很多機會」
企業家宴會是此次研習營的另一亮點。在7天的行程中,除了早餐環節,幾乎每一站主辦方都邀請了若干位青年企業家同營員共同就餐。
在無錫,最早一批來大陸「淘金」、如今已兩鬢灰白的臺商陳詩華告訴營員,無錫目前有2200多家臺資企業,日月潭雖美,但無錫緊挨著的太湖有250個日月潭那麼大……「大陸發展速度快,隔兩個月回來看看,馬路都不一樣,而臺灣,桃園機場10年不變」。
從人生地不熟到在無錫房地產諮詢市場站穩腳跟,陳詩華目前已涉足金融、物流等多個行業,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江蘇。在他早年來蘇後,妻子何嶽萍也定居大陸,還在無錫開辦雙語幼兒園。「在大陸待久了,回臺灣反而像探親和休假。」
臺商對大陸市場充滿期待,大陸企業同樣渴求臺灣人才。走訪無錫紅豆集團總部時,營員因與紅豆總裁周海江討論熱烈,原定的日程安排不得不推遲一小時。周海江表示,大陸提倡「網際網路+」,但像紅豆一樣的傳統行業從業者,目前要做的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發展面臨轉型升級,「我們十分看重臺灣人才」。
在周海江看來,臺灣青年相對教育素質較高,同時更具國際視野,對紅豆這類服裝生產商來說,臺灣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貼心的服務意識,對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據《青年參考》記者了解,下一步,紅豆將率先爭取到臺灣搭臺招聘,廣募臺灣青年抵陸工作。
無錫市臺辦副主任李春鳴告訴記者,目前蘇南地區已有不少臺灣青年落戶發展,其中大多數在企業中擔任中高層幹部。
如果按進軍大陸市場平均40歲計算,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最早一批登陸臺商,如今已普遍到了花甲之年,企業發展面臨交接棒。陳詩華這幾年就在考慮讓孩子接班。
而目前在崑山工作的陳語歡,是承上啟下的「臺商二代」中的一員。他笑稱,自己是被父親從澳大利亞「抓」來大陸接班的。他告訴會後過來請教的臺灣學生:「如果真想創業,拿生活環境來講,兩邊是差不多的,關鍵是你們不能錯過大陸目前上升的態勢。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一個全新的領域誕生,肯定會產生大量機會,臺灣也經歷過類似階段,如果錯過會喪失很多東西。」
「小臺灣」崑山助力兩岸青年「創業贏」
在經歷了6天高強度的企業參訪和觀摩調研後,研習營最後一站抵達有「小臺灣」之稱的崑山。
「崑山目前有1.6萬家企業,其中4000多家是臺企。全球十大筆記本品牌中,有6個在崑山設廠。這裡產業基礎很紮實,是全國首屈一指的臺商匯聚地,有媒體稱10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崑山市臺辦副主任何蓉蓉介紹道。
在崑山,蚵仔煎、珍珠奶茶等臺灣美食隨處可見,王品牛排、臺灣料理,只要你想吃,都能找到。此外,崑山今年蟬聯「全國百強縣之首」。有資料稱,臺商貢獻了當地50%以上的財政收入、80%以上的投資額和90%以上的進出口額。
「這在大陸其他城市是做不到的。」何蓉蓉表示,不久前剛掛牌的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是當地力促創業的最新舉措,「只要你有創意,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我們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和創業指導」。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青創園是傾向於臺灣青年的。我們會儘可能提供一切配套設施,包括住宿,青創園對面有一棟公寓樓,能以極低的價格為創業青年解決後顧之憂。」在何蓉蓉看來,與創業配套的其他科教文衛設施,崑山都在有條不紊地跟進。美國杜克大學在崑山新建的分校區,目前總體建築已落成,2019年將對外招生。未來的崑山將極具競爭力。
臺灣人蔡耀謙駐紮崑山已經5年,當初不願接父母班的他選擇到崑山自行創業,目前公司運轉良好,他本人還擔任崑山臺協青年會副會長。
「剛到崑山時一窮二白,沒關係更沒朋友,但這邊的臺協很用心,幫我們辦駕照、交稅等,還組織壘球賽。」蔡耀謙向《青年參考》記者表示,這裡有慈濟(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03年就跨海過來了,還有媽祖廟,衣食住行包括信仰逐漸有了臺灣味兒,我也慢慢融入了這座城市。
在王豔副處長看來,研習營雖以創業為主題,但本質上是一次重要的兩岸交流活動,「營員們就像一顆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種子,臺灣青年把在江蘇的所見所聞帶回去,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說不定未來我們就會看到臺灣青年登陸創業,他們的創業夢想將在這裡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