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更有安全感 臺灣感覺不到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海外網1月26日電 「在大陸就業更有安全感」李秉修這樣形容在大陸工作的感受,也曾在臺灣工作過的他認為,大陸的勞動法律完善,勞動保障做的非常到位。

低薪已經成為臺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最新的統計顯示,臺灣薪資中位數與薪資平均數之差距有擴大現象,顯示低薪現象和薪資不均愈來愈嚴重。就業難、「薪情」差,讓許多臺灣青年開始思考職業生涯的另外一種可能——到大陸就業發展。

不僅法律保障好,大陸的工作氛圍也讓曾在內蒙古支教過的張立齊印象深刻,他用家人形容工作夥伴「大陸同事很熱情,像家人一樣」。張立齊回憶,自己經常去同事家蹭飯吃,感覺很溫暖,「這種感覺是在臺灣企業體會不到的」。

不僅如此,大陸的治安也成為吸引臺灣年輕人的新優勢,北大博士生王裕慶說「大陸治安很好,很安全的」,他認為,「在大陸企業工作能夠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是在臺灣感覺不到的。」

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吸引全球的資金和人才,也為臺灣學子提供了充滿誘惑力的選擇和機會。王裕慶提到,大陸就業機會多,也鼓勵臺灣年輕人進入陸企工作,體驗陸企的文化氛圍,還能拿到較高的薪資待遇。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意願增強
    臺灣東海大學財金系大四學生許鬱琳表示,她曾經到廣州實習過,所以今年來參加就業博覽會,特別留意大陸的職缺狀況。她認為大陸現在的發展,比臺灣還好一些,最近又有惠臺措施,如果有更好發展機會,離開臺灣不是問題,她願意到大陸發展。「現在很多臺灣學生蠻願意到大陸工作,除了有更好的待遇,也能拓寬視野,收穫工作經驗。」
  • 職派攜手臺灣青年交流協會,共建臺灣高校學子大陸實習就業孵化器
    魏錸先生受邀赴臺探討「兩岸青年實習就業問題」隨著國臺辦越來越多臺灣學子赴大陸就創業利好政策的出臺,加強兩岸高校畢業生職業交流、協助臺灣大學生赴大陸就創業,成為新的兩岸交流熱點。 魏總此次赴臺,正是為了向更多臺灣青年提供大陸高成長的創業機會、企業實習和就業機會,讓臺青對大陸有更務實的就業認識,從而搭建相關的人才通道和人才孵化平臺。
  •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
    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
  • 國臺辦: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政策便利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10日表示,我們高度重視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進一步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有記者提問,海峽論壇希望給兩岸的青年搭建一個怎麼樣的平臺?因為這次論壇主打是「關注青年、服務基層」。
  • 大陸成為臺灣學子就業新選擇
    據了解,在回答「為什麼來大陸求學就業」時,有超過1/4的受訪臺生選擇「大陸的就業或發展空間更好」。臺灣一個媒體在前不久所作的民意調查也顯示,臺灣有過大陸工作經驗的臺灣青年僅為6%,但期待到大陸工作的比例遠遠高出這一數值,其中20至3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超過三成有意願到大陸就業。
  •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三):對臺灣青年"引鳳"更要築巢
    據國臺辦的統計,2017年累計入駐或服務臺企及團隊超過1400個,臺灣青年實習、就業或創業人數超過6000名,參加基地和示範點的交流活動者超過1.7萬名。    以江蘇省為例,截至2017年底,在8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2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中,累計有740多個臺灣青年創業項目落戶,在此實習、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超過11400人。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而在王璿瑞看來,之所以多次報名參加大陸創業大賽,是因為「臺灣的創業資源真的太少」。更讓他心動的是,大陸為創業者提供的全程指導和慷慨的資金扶持,「先不管各自的點子怎樣,(大陸)光是投資的數額和可提供的辦公場地就非常驚人」。    「客觀來講,臺灣的項目做得比較精緻,而大陸市場更大,更有競爭力。」
  • 臺灣基層裡長喊話蔡英文:有膽就讓大陸青年來臺灣就學就業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十九大以來,針對臺灣青年學者和學生的優惠政策如雨後春筍般湧出,臺灣蔡英文當局卻討厭媒體整天討論臺青到大陸就學就業。對此,無黨籍、臺灣村裡長聯誼會總會長楊鑫坤受訪時表示,如果怕大陸的「磁吸」效應,就應該好好努力,若沒有好政策好人才留不住;如果夠guts(膽識)的話,應該讓大陸青年願意來臺灣,讓大陸甚至全世界害怕臺灣才對。 據中新社今天(29日)報導,楊鑫坤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大陸對臺政策相信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 跨海尋夢機緣無限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
    跨海尋夢機緣無限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  本報記者孫立極陳曉星  「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今年1月,王孟筠受邀列席廣西和桂林兩級政協全會,在她看來,對於臺灣同胞,進入政協會現場,是了解大陸民主政治制度的生動案例現場。「來自各行各業的委員都有平等提交提案和發言的權利,這種普遍性的民主,是臺灣做不到的。」
  • 大陸「磁吸」臺灣人才 臺基層質問蔡英文:有膽量讓陸青來臺灣就業?
    大陸對臺灣青年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強(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共十九大後,大陸方面祭出一連串的政策,向臺灣青年學者、學生招手,日前一項民調顯示,有四成臺灣民眾願意赴陸就業,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創下八年來的新高。
  • 如何助力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
    青年是社會最活躍的力量,是社會發展的棟梁和支柱,在臺灣2300萬人中,15歲至44歲的青年人口接近一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青年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重視為臺灣青年提供發展機遇」。並要求「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兩岸青年多來往、多交流。」
  • 臺灣學生走進德陽臺灣青年創業園 對話創業就業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成都訊 7月17日至24日,「發現中藥『川字號』川臺學生中醫藥文化體驗營」活動在四川舉行,來自臺灣7所大學的10名大學生和來自四川4所大學的10名大學生參加。作為活動主要內容之一,川臺兩地學生圍繞「創新創業」,走進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了解園區優惠政策,與已在四川創業就業的青年臺商座談交流,分享心路歷程。
  • 臺學者五味雜陳:臺灣人國際化程度不夠 只能「乖乖去大陸賺錢」
    據香港中評社6月16日報導,臺大教授魏啟林表示,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被打趴了,經過15年後,韓國變得不一樣,反觀臺灣,1998年在「亞洲金融風暴」挺過,因為當時有中國大陸廣大的生產基地,加上語言文化相通,比韓國在陸發展更有優勢,但也因此忘掉必須創新,創新研發能力輸給韓國,現在正好是「轉型期」。
  • 以夢傳夢:優秀臺灣青年蘇州講述大陸追夢之路
    本次在蘇州的宣講是「優秀臺灣青年全國巡迴宣講交流分享會」繼南京之後的第二站。包括王孟筠在內的7位優秀臺灣青年結合自身實際,分享自己在大陸就業、創業的感悟和經驗。廣西第一位臺籍「三八紅旗手」、廣西納入事業編制的臺籍第一人……「80後」的王孟筠創造了臺灣人在廣西的多項第一。小時候看著左鄰右舍的老兵收到大陸親人的來信熱淚盈眶,從大一開始多次到大陸參訪、交流、學習。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青年南京實習就業 今年在蘇臺灣實習生將破千人
    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泱波 攝中新網南京7月3日電 (記者 朱曉穎)手指鬆開,心形木卡滑落,籤名箱中很快集滿了寫滿心願的木卡片。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 臺灣青年看大陸:廈門有臺北路 臺灣也有南京路
    新華網福州11月15日電(劉豐)「我們發現廈門有條臺北路,在臺灣,也有很多道路以大陸的地名來命名,像南京路等。」在14日下午舉行的「兩岸交流30年」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結營儀式上,臺灣青年李天賜分享了在福建幾天的感受。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交往30周年。
  • 臺灣空姐赴大陸就業 笑稱待遇比臺灣好
    (圖源:新華網)海外網8月27日電 據中時電子報消息,廈門航空首批35位臺灣空姐(大陸稱為乘務員)8月16日正式入職,並正式啟動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廈門航空為首批臺灣空姐頒發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同時也準備廈門地圖、隨身包包等禮物。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臺灣網 趙苗青 攝) 臺灣00後的大陸初體驗:期待更深入的了解 6月5日下午,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現場,一位身穿青年公社文化衫,手持錄音筆的身影忙碌地穿梭於各個角落採訪參會嘉賓,他就是以青年公社特約記者身份參與第十屆海峽論壇的臺灣青年蔡育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