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臺北的路名很多來自大陸?(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北有非常多的路名,都是大陸的地名,例如「南京」東路、「青島」西路是因為對大陸念念不忘嗎?當然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但還有另一個說法:1945年抗戰結束後,日本歸還臺灣,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便將臺北街道名稱由日文改成中文,以消除殖民文化的影響。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可飛機一落地臺灣機場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人來人往說的國語,說什麼都聽得很明白,瞬間就有種在內地的熟悉感,而這種熟悉的情形在臺灣街頭還有很多,你們可以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慢慢體會到……」於是我內心有了小許期待,期待在臺灣之行中親身感受朱老師眼裡的那種熟悉感。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街道 架在海峽的一座橋
文章摘編如下: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溼冷,蒙蒙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的「冬天來臺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
看到臺灣的這些路名地名,每一個大陸遊客都感到很親切
去過臺灣的遊客,都會對城市的路名地名感到親切。走在臺北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路牌不但跟大陸城市的顏色和設計風格很像,而且名字跟大陸城市如出一轍。那麼,臺北的這些路名地名當初是怎麼命名的呢?中山路、建國路、南京路、重慶路、杭州路……這樣的路名隨處可見,大陸遊客不經意間就會看到熟悉的城市路名,甚至是自己的家鄉。據了解,194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給臺北規劃。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來分,比如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
-
實拍臺北的街道,全是用大陸的城市來命名,南京路啊重慶路啊等等
「同根同源同祖先,臺人陸人中國人」,走在臺北的街頭,除了滿眼繁體字外,跟大陸的城市沒有什麼區別,這就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城市,連各條街道的名字都是用大陸的城市來命名的,比如南京路啊重慶路啊等等等等。接下來就帶你深入去認識一下臺北那些用大陸城市命名的街道。
-
臺北的路名,讓人親切到如同回家,老城區更是如大陸版圖縮影
因為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來分,浙江路、江西路、陝西路,東西則多用城市來分,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等等,加之鄭定邦認為臺北地名若能與大陸省市名相近,更能喚起、重建臺灣人的民族意識,後來鄭定邦就按照上海的這種方法,用大陸的地名來給臺北的街道命名,直到今天,臺北市的老城區街道名稱仍大致以中國地理方位命名。
-
臺北女孩郭雪筠看大陸:對臺灣人有天然好感
)日前多維雜誌兩岸部主管、《臺北女孩看大陸》暢銷書的作者郭雪筠參加全國臺聯、北京市臺聯共同主辦的臺胞青年大陸創業就業研討會時接受中評社記者的採訪,談及臺胞青年來大陸就業等相關問題,郭雪筠一開始幽默的說道「我來大陸工作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就是行測題太恐怖,我不會考而已。」
-
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原標題:大陸發展迅速,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臺海網9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文 資料圖) 廈門近年來城市發展突飛猛進,顏值大幅提升,這也引發臺灣輿論的關注。繼臺媒上周發表社論指出,「廈門都已脫胎換骨,景觀遠比臺北漂亮」。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董智森近日也在政論節目上坦言,「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
臺灣地名與南京重名不少 「南京路」有幾十條
「南京有板橋、新莊,臺北縣也有板橋、新莊,臺北市仍存南京東路、南京西路,臺灣很多地方地名、路名都與南京城重合」,臺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李宗桂今日告訴記者。同時,臺灣擁有十幾條南京路,是全世界擁有「南京路」密度最高的地區。
-
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活動成果展臺北舉行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展示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成果的「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12月1日在臺北舉辦開幕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和青年創作的作品,展現五個主題活動交流團赴大陸期間發生的精彩紛呈、難以忘懷的故事。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參加了「兩岸青年體育交流研討會暨北京冬奧體驗營」。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通訊員 陳邵珣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一邊是愈加熟悉大陸的臺生不斷留在廈門就業創業;一邊是對岸臺青不斷掀起「西進潮」,來廈揚帆圓夢,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一代跨過海峽,循著父輩祖輩的腳步而來,循著無限美好未來而來。廈門敞開胸懷擁抱一撥撥前來的臺灣青年,從場所、資金、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們在廈就業創業,讓他們「家在廈門、拼在廈門、樂在廈門」。
-
為何臺北路名多使用大陸地名
8月臺北市的路名邏輯很多人知道,臺北有很多路都是用大陸地名做路名。這要說到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上海請了一位名叫鄭定邦的規劃師來設計路名,上海的路名南北大多用省份來分:陝西路、江西路、浙江路;東西則多按照城市來分: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他就照著上海的方法,用了大陸地名做臺北的路名。
-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
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第十屆海峽論壇5日在福建廈門開幕,青年交流作為本次論壇的四大版塊之一,各項青年活動陸續登場,5日下午的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活動現場記者尋訪了首次登陸的臺灣00後和在大陸發展多年的「老」臺青,從不同的角度傾聽他們的故事。
-
2017銀鷹廈門銀行實習結業 臺灣青年完成大陸職場初體驗
2日,登陸廈門銀行實習的臺灣輔仁大學金融系學生林立翔,用PPT與一同完成大陸職場初體驗的臺灣多所高校青年學子相互交流實習見聞時,投射在屏幕上的這段充滿詩意的感性文字,引起了在座臺灣師生共鳴和掌聲。 當天,來自輔仁大學、東海大學、金門大學等臺灣多所高校的79名青年學生,在廈門銀行順利完成為期30天的實習、正式結業之後,在該行總部舉行2017銀鷹臺灣青年廈門銀行實習結業儀式,相互交流登陸實習一個月來的見聞和收穫。臺灣實習生學南音。
-
大陸學生臺灣夢
本書介紹:本書是2011年臺灣正式開放第一屆大陸學生赴臺學習時,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
出書「看大陸」的臺灣「北漂」郭雪筠:現在回臺灣已經不習慣
郭雪筠「我是2012年到北京的,那時還是太平洋的風,大陸人對臺灣的好奇還沒有減退。我那時一方面訝異,一方面也自覺羞愧──我知道大陸人看臺灣總是看到好的一面,而臺灣則相反。」今年是郭雪筠首次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
-
跨海尋夢機緣無限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
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 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