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2020-12-23 廈門網

  臺灣青年參加臺灣專業人才廈門對接會。(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 攝)

  2017年6月18日,臺灣青年來閩就業·創業·見習現場對接會人頭攢動。(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 鄭曉東 攝)

  前不久,廈航臺灣招聘專場,超過4000名臺籍青年報名。(通訊員 陳邵珣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一邊是愈加熟悉大陸的臺生不斷留在廈門就業創業;一邊是對岸臺青不斷掀起「西進潮」,來廈揚帆圓夢,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一代跨過海峽,循著父輩祖輩的腳步而來,循著無限美好未來而來。廈門敞開胸懷擁抱一撥撥前來的臺灣青年,從場所、資金、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們在廈就業創業,讓他們「家在廈門、拼在廈門、樂在廈門」。目前,廈門已經成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的熱土,成為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奮鬥三年

  臺青夫妻檔升級成11人團隊

  已有很多個周末,來自臺北的設計師蒼沛和她先生,都在加班中度過。她卻忙得開心,「不用像在臺灣一樣,擔心做完這單就沒下單」,臺灣市場小,做完一家門店設計,很快就有人用低得多的價格搶單,大陸卻不同,市場太廣闊了,「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3年前,蒼沛和丈夫來到廈門,註冊了一家文創設計公司。初來乍到,業務主要靠青創基地的工作人員牽線,短短3年,他們帶來的臺灣設計美學逐漸得到大陸市場認可,業務量不斷增加,他們也從夫妻檔升級成11人的團隊。資金扶持、住房補貼、辦公室租金補貼,各種優惠政策,蒼沛直言:「在廈門創業無後顧之憂,大陸政府、同胞對我們有形無形的關懷,讓我們非常感動。」

  蒼沛之前的公司在龍山文創園,最近,這個園區剛獲得國臺辦批覆,成為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廈門有10多家國家級、省級青創基地,許多臺青就在這裡實現了創業夢。

  臺青王江明與鄧宇鈞,兩年前在廈門自貿片區的首個智慧園區雲創智谷讓創業夢成真。入駐16天,「滬尾壹號」麵包體驗店便開起來,第一天就賣出800多個麵包。雲創智谷也是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創基地,王江明直言:「廈門對臺灣創業者的扶持政策和周到服務很打動我,讓我增添了在廈門發展的動力。」

  轉變角色

  資深臺青為初來臺青服務

  和蒼沛夫妻不同,臺青範姜鋒笑稱自己是從「打工族」一路奮鬥成「創業族」。9年前,他作為臺幹,被公司派來廈門。見證大陸的高速發展後,他投身創業大潮,為臺青在廈創業服務。範姜鋒現在是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總經理,龍山文創園內120多位臺灣創業青年,有三分之二落戶在他這個基地,創業內容覆蓋文創設計、3D列印、機器人等多領域。

  範姜鋒像保姆、像管家、像創業導師,每天從衣食住行到資源匹配、補貼申請,幫臺青解決問題,「我常告訴他們,要接地氣,學習大陸的經營和商業模式,拋棄『小確幸』,擁抱大未來。」

  上個月,範姜鋒成為首位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的臺青。同一時間,臺青彭歐雅獲得「廈門青年五四獎章」,她每天也在為臺青創業跑上跑下。

  在廈門,已有一批來了多年的資深臺青,在熟悉融入這座城市後,轉變角色,以主人的姿態為初來的臺青服務。範姜鋒和彭歐雅都有一個明顯感受:隨著大陸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惠臺政策不斷出臺,跨海而來的臺青從數量的增長到了質量的提升。範姜鋒說:「不少臺灣的大學教授、醫師等高端人才找我諮詢,項目的投資金額和科技含量也在提高。」去年,他剛為一位臺青申請了「雙百人才」,今年還有第二個。

  嚮往美好

  畢業臺生留在廈門就業創業

  相較於這些年隨「西進潮」來廈就業創業的臺青,彭歐雅「登鷺」已22年,她自稱「老廈門」。來廈那年她才9歲,隨父母到廈門讀書,也曾到海外留學,最後還是回到心心念念的廈門。臺青黃偉倫同樣讀小學時便隨來大陸投資的父親到廈門讀書,早已融入大陸生活,大一開始創業,隨後開了3家公司。他坦言,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租金等方面的補貼,激發了他的創業夢。

  市臺聯有關人士說,目前在廈門高校就讀的臺籍大學生,有很多高中初中甚至小學就在廈門就讀。22歲的林雯惠更早,上幼兒園時就被父母從臺灣跨海送到廈門,「父母很早就認為大陸市場大,就業機會多,對臺政策好,學習氛圍也比臺灣好。」

  有個現象愈發引起專家關注:早些年,隨父輩在廈讀書的臺生,畢業後返臺就業的人更多,但這些年留下的越來越多。臺生也掀起在廈「就業創業潮」,他們不僅更了解大陸市場、大陸各項優惠扶持政策,而且結交了很多大陸朋友。這些先行一步到大陸的臺青,他們在廈門多姿多彩的逐夢生活,成為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吸引了更多臺青紛紛前來。前不久,廈航第二次赴臺招聘乘務員,4000餘名臺青報名,比首次招聘時翻倍。一位臺青直言:「每個人都嚮往更美好的生活」。

  「這些年,廈門城市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化的都市,又不斷拋出善意,密集出臺眾多惠臺政策,這些對臺灣地區青年都有很大吸引力。」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說。目前,約12萬臺胞長期在廈門工作生活,其中一半以上是青年臺胞。

  【數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推動兩岸青年交往融合,成立臺灣青年創業輔導服務中心,為臺青提供「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並大膽作為,把整個廈門打造成兩岸青創基地。

  目前,我市擁有6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示範點)、6家省級示範基地、24個具有較濃厚對臺元素的創客中心、平臺,並發展形成覆蓋全市6個行政區和自貿片區、火炬高新區的7大創新創業集聚片區。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理工學院:敞開胸懷開放辦學
    原標題:廈門理工學院:敞開胸懷開放辦學   由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辦學質量報告(2016)》顯示,福建省88所本專科高校中,廈門理工學院的發展潛力名列全省第十,該校師資結構、科研水平、生源質量在全省同類高校中位居前列,學生學科競賽獲獎數名列全省第三。
  • 廈門湖裡區「惠臺政策」解讀 助力臺青在廈圓夢
    圖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解讀會現場 黃詠綢 攝中新網廈門11月24日(黃詠綢)24日,由廈門湖裡區委臺港澳辦主辦的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解讀「宣傳周」活動,在廈門雲創智谷啟動。會上,廈門湖裡區委臺港澳辦的工作人員,結合案例宣講解讀湖裡區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施辦法,包括扶持內容、標準、申報與認定程序。在場臺青臺商還可以領取相關惠臺政策宣傳材料。臺青金於峰十分關心此次解讀會,一早就來到活動現場。他2014年從高雄來到廈門,創立了一家貿易公司,銷售香製品,至今已小有成績。
  • 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這個活潑愛笑的大男孩來自臺灣臺中,此前在臺中已經有五六年導遊從業經驗。一多月前,他來到廈門騰邦欣欣旅遊產業園中的海峽兩岸旅遊集市,開始自己新的職業生涯。
  • 15名臺青入住廈門市公租房 廈門將常態化開展申請工作
    臺灣青年前往公租房參觀。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潘薇)「能搬進來真的很高興,小區環境好,周邊配套也不錯。」廈門佳好集團行政經理、臺青賴星晃笑著說。  據悉,公共租賃房的申請,主要是面向在廈門穩定就業且無住房的臺灣青年,以滿足他們過渡性、階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公租房申請工作由廈門市臺胞服務中心負責協調組織,依託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具體實施,實行按批次租賃制度,租金低於市場標準。  廈門安居置業有限公司住房運營部經理許瑋瑛透露,臺青不僅能租到滿意的公共租賃房,還享有一定的優惠。「臺青申請,房租有7折的優惠。
  • 臺青勇往「職」前,渴望尋夢廈門!
    到場企業有40多家,同時還有更多提供崗位而未能到場招聘的企業,共釋出2000多個職缺,涵蓋高科技製造業、物流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現場不僅有多所高校學生前來諮詢應聘,也有不少臺青專程從其他縣市過來參加招聘會,十分熱鬧。
  • 2017「銀鷹臺灣青年廈門銀行實習計劃」正式啟動
    中國臺灣網7月6日訊 上午,2017年「銀鷹臺灣青年廈門銀行實習計劃」開學儀式在廈門銀行總行舉行,來自輔仁大學、東海大學、金門大學等臺灣多所高校的79名學生和4名帶隊老師參加。廈門銀行領導為臺灣青年學生授予實習牌,並現場與學生籤署了實習協議書,標誌著「銀鷹」臺灣青年廈門銀行實習正式開始。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第十屆海峽論壇5日在福建廈門開幕,青年交流作為本次論壇的四大版塊之一,各項青年活動陸續登場,5日下午的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活動現場記者尋訪了首次登陸的臺灣00後和在大陸發展多年的「老」臺青,從不同的角度傾聽他們的故事。
  • 臺灣記者:廈門湖裡是臺胞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
    楷泉(廈門)總經理韓翔回答說,特別是本次金雞電影節期間,很多一線明星都來這裡拍攝取景,「有劉德華、易烊千璽、佟麗婭、宋威龍等,廈門本身就是天然影棚,而且隨著金雞電影節長期落地,區域優勢疊加,我們再提供專業的拍攝服務,湖裡的星味是越來越濃。」在楷泉影像空間裡,一些老廠房殘留的工業印記,仿佛向海峽兩岸媒體採風團成員們訴說著光陰的激情和故事。
  • 2019海峽青年峰會在福州舉行 臺青分享「獲得感」
    在峰會的致辭中,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表示,本屆海峽青年節將著力打造大陸惠及臺青政策及實施成果展示平臺、臺青登陸實習就業創業實踐平臺、中華文化助力兩岸青年心靈契合體驗平臺等三個平臺,落實同等待遇,努力將福州打造為臺灣青年登陸的第一家園。
  • 臺青故事|屏東「90後」帥哥,廈門跨行創業樂在其中~
    他是臺灣元祖食品廈門區域負責人。他辦公室裡掛著廈門市的城市規劃圖。張維剛介紹說,正是因為有著嚴謹的思維與創業的熱情,他逐漸在廈門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創業路。臺灣元祖食品1981年創立,1993年進駐上海,2016年底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上交所掛牌的兩岸烘焙類企業。 如今,元祖已遍布大陸各大城市,並成為家喻戶曉的「精緻禮品名家」。張維剛說,自己從小就是吃著元祖家的糕點長大,對其有著很深刻的印象。
  • 臺灣戲曲專家:「26條措施」增加臺青就業機會
    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王學彥認為,這的確將增加臺灣戲曲人才的就業機會。近年曾多次帶臺生到福建廈門參加高甲戲、南音等戲曲藝術交流,王學彥說,學生們回臺後都很期待能再去交流;現在已有很多臺灣樂師參與廈門戲曲團體的演出,兩岸戲曲界可加強合作。
  • 廈門島內知名地標發生這一幕!朋友圈熱傳……
    楷泉(廈門)總經理韓翔回答說特別是本次金雞電影節期間很多一線明星都來這裡拍攝取景「有劉德華、易烊千璽、佟麗婭、宋威龍等,廈門本身就是天然影棚而且隨著金雞電影節的長期落地,區域優勢疊加,我們再提供專業的拍攝服務,湖裡的星味是越來越濃。」
  • 臺商一家三代在廈門的創業故事
    在謝宗翰、謝宗哲兩兄弟看來,大陸出臺落實的「31條惠臺措施」以及各個省區市隨後配合出臺的細則,都給臺灣青年帶來大展身手的機會。  「大陸惠臺舉措為臺灣青年搭建了一個發展事業的舞臺。廈門是臺灣青年前來大陸就業、創業的好地方,希望更多臺灣青年過來努力打拼、實現夢想。」謝宗哲說。
  • 來廈交流,臺灣老師很吃驚:想不到廈門農村竟如此現代化
    即將上高三的廈門二中學生孫佳林,是第二次參加海峽兩岸中學生閩南文化夏令營,由於自己對廈門及周邊的景區很熟悉,因此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結交更多的臺灣同齡人,「在網絡通訊特別便捷,待夏令營結束後,他還會通過微信繼續與他們保持聯繫。」
  • 央視《中國新聞》報導臺灣青年與大陸並肩抗疫情
    央視《中國新聞》報導臺灣青年與大陸並肩抗疫情   央視《中國新聞》今天(3月7日)報導臺灣青年與大陸並肩抗疫情 ,報導如下:  疫情期間,一些長期在大陸工作生活學習的臺灣年輕人也加入到了抗擊疫情的隊伍中來,無論是拍攝公益視頻,介紹大陸抗擊疫情的努力,還是捐資捐物,向醫護工作者獻上愛心。
  • 廈門170多家臺企將赴高雄招聘 計劃提供2200個職位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透露,協會在春節後將組織170多家在廈臺企赴臺灣徵才,計劃提供2200個職位,涵蓋高科技製造業、物流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2月14日,吳家瑩率團赴高雄,同高雄市長韓國瑜會面,探討廈門跟高雄產業交流、人才招聘的事宜。
  •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兩岸交流的澎湃大潮中,青春不缺席。臺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跨過海峽,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今年,陳亞妏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這麼短時間收穫這麼多,這是待在臺灣不能設想的。」她說。
  • 臺灣青年和廈門新娘: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臺灣青年張志傳和廈門姑娘林惠歷上個月登記結婚。這位來大陸工作、創業的臺灣青年,拿出喜餅,熟稔地泡起閩南功夫茶,林惠歷則靜靜地坐在丈夫一旁,不時為茶壺添水,招呼記者「飲茶」。   1977年,張志傳在臺灣高雄出生。30歲那年,有感於兩岸民間交流越來越順暢,對平淡生活感到倦怠的他決定換一種全新活法——到大陸闖一闖。   兜兜轉轉多年,基於語言、氣候、朋友圈等原因,2014年張志傳決定在廈門定居。
  • 臺灣青年創業館亮相文博會 展出產品涵蓋工藝藝術品、親子教育等多...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記者 詹文 通訊員 楊智)臺灣著名品牌「阿聰師」第一次參加文博會,公司負責人陳順彰帶來一堆臺灣的地道糕餅,昨天在展館裡吸引了很多市民,還有人前來談合作。
  • 「閩臺古早味大擂臺」廈門開幕
    中新社廈門6月29日電 (黃詠綢)「2019食品安全周·閩臺古早味大擂臺」29日在廈門開幕。兩岸眾多古早味餐飲業者現場製作美食、切磋廚藝,為遊客奉上了豐盛的「美食品鑑會」。「閩臺古早味大擂臺」設在位於廈門沙坡尾的廈門「老字號」創新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