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專家:「26條措施」增加臺青就業機會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1月1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26條措施』對臺灣戲曲人才很有吸引力,畢竟臺灣市場較小,而大陸市場非常大。」臺灣戲曲學院音樂系老師王學彥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本月4日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受到臺灣各界關注。

圖為王學彥向記者介紹院內圖片故事。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據王學彥介紹,臺灣戲曲學院是全臺最主要的戲曲人才培養中心,但因此間劇團少,觀眾群有限,限縮戲曲市場,該校不少學生畢業後不得不轉行,而從事本行工作的,有的需跑不同劇團賺錢,有的則做兼職。

「26條措施」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王學彥認為,這的確將增加臺灣戲曲人才的就業機會。

近年曾多次帶臺生到福建廈門參加高甲戲、南音等戲曲藝術交流,王學彥說,學生們回臺後都很期待能再去交流;現在已有很多臺灣樂師參與廈門戲曲團體的演出,兩岸戲曲界可加強合作。

他舉例,廈門歌仔戲正蓬勃發展,臺灣把歌仔戲的音樂演出形態擴大很多,受到廈門同行肯定。兩岸劇團合作,對戲曲藝術發展有加分效果,希望共同把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今年5月,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和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合演《阿搭嫂》,將高甲戲、客家戲和歌仔戲三種地方戲曲融合演出,受到好評。

作為《阿搭嫂》藝術總監,王學彥說,廈門方面劇團正考慮在大陸多個城市舉辦巡迴演出。但如果是在臺灣,因觀眾較少,預計最多只能演三場。

「我也會鼓勵自己的學生到大陸發展,畢竟臺灣戲曲市場成長有限。」王學彥也坦言,目前很多臺灣青年對大陸不了解,對「26條措施」持觀望態度。他認為,如果相關措施得到較好落實,臺青看到成功案例,消除疑慮,很可能就會「登陸」發展。

王學彥還指出,在「26條措施」推出前,已有不少臺灣民樂專業學生到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等大陸劇團工作。他建議仍在觀望的臺青,到大陸實地了解情況,把握髮展機遇。

「兩岸一家親,文化血脈相同,尤其是戲曲藝術,臺灣這一領域的發展不可能脫離大陸。」王學彥說,這個根是改變不了的,要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意。無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文化藝術交流不會斷,而且可能會越來越頻繁。(完)

相關焦點

  • 滬政協委員建言助臺青「落滬」就業 更好融入大陸
    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盟員陳樂在受訪時表示,希望選擇在上海就業的臺青更好融入大陸,發展自我。近年來,臺青「大陸熱」持續升溫。以臺灣地區高校應屆畢業生為例(每年人數在30萬以上),至少有四成以上有意願離臺工作,其中的首選地點就是大陸。而上海作為海峽兩岸交流的前沿,更是備受臺青青睞,已成為臺青到大陸工作和生活首選地之一。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創業臺青:「26條措施」讓我們信心滿滿   「新發布的『26條』就像東風到來特別是,「26條措施」在臺商可以參與的產業項目、政府給予臺商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出臺了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在去年出臺的「31條措施」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這將給臺企帶來扎紮實實的獲得感。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 臺青點讚助力臺企「11條」:給中小企業更多發展機會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 路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15日聯合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並舉辦政策說明會。多位參會的臺灣青年16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11條」中的政策顧及中小企業的困難,給了他們更多發展機會,更有信心在大陸紮根、實現夢想。
  • 國臺辦談對臺青政策:將持續出臺政策措施增進交流
    有人認為臺灣的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了,請問大陸對臺青的政策是否會有所改變?第二個問題,請介紹臺灣有關人員赴武漢了解疫情的最新情況。馬曉光表示,第一個問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它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規範了我們協商談判要處理問題的性質。我們都是中國人,大陸和臺灣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 廈門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26條措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簡稱「26條措施」),長期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的廈門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26條措施」是對兩岸融合發展一個非常具體的落實,更加深化。在曾學文看來,從大陸去年2月出臺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簡稱「31條措施」)到「26條措施」,關鍵詞就是「合作」,在合作中取得雙贏,在合作中融合發展,順應了兩岸深化融合發展的大勢。「『26條措施』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
  • 浙江溫州發布惠臺26條實施細則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柴逸扉)為積極落實國臺辦、國家發改委《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惠臺26條」),結合溫州實際,為臺灣同胞在溫投資、就業、創業、生活、學習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浙江溫州近日制定出臺《溫州市貫徹lt;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通訊員 陳邵珣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一邊是愈加熟悉大陸的臺生不斷留在廈門就業創業;一邊是對岸臺青不斷掀起「西進潮」,來廈揚帆圓夢,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一代跨過海峽,循著父輩祖輩的腳步而來,循著無限美好未來而來。廈門敞開胸懷擁抱一撥撥前來的臺灣青年,從場所、資金、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們在廈就業創業,讓他們「家在廈門、拼在廈門、樂在廈門」。
  • 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一年間
    「以『31條』為中心的系列惠臺措施在島內引起廣泛迴響,加上大陸各地為臺青提供的服務周到妥帖,越來越多臺灣青年看到大陸的好機遇。」他說。  「31條」出臺一年間,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新增23個,累計達到76個,共入駐或服務臺企及團隊約2000個,逾萬名臺灣青年在此逐夢。  「去年以來,我們基地收到臺灣青年創業諮詢量明顯增長。」
  • 「為臺灣年輕人提供更大文藝發展空間」——兩岸文化工作者談「26...
    「很多臺灣年輕人熱愛藝術,充滿理想,他們很有興趣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26條措施』出臺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說。  長期關注和致力兩岸文化交流的曾學文說,臺灣文藝團隊的經營方式和大陸不一樣,很多臺灣演藝人員通過個人或個人工作室接演出活動。從去年的「31條措施」到今年的「26條措施」,大陸出臺的相關舉措越來越具體,為有意到大陸實習、研學、就業、創業的臺灣文藝人士提供了更加暢通的管道和更為廣闊的舞臺。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芒果乾」效應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問題時,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對「31條措施」「26條措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大陸不會放棄臺灣青年人,相信「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兩岸同胞包括兩岸年輕人會越走越近
  • 15名臺青入住廈門市公租房 廈門將常態化開展申請工作
    賴星晃說,公司在同安區,以前就在西柯鎮附近租房,但臺青公租房住起來會更舒服。「24日通知看房時,我們就來看過了。公司共有8位臺青員工入住,大家26日前提交了申請,沒想到這麼快就審批好了。」賴星晃說,日後他還會將這個好消息與更多臺青分享,讓大家來廈就業創業更安心。
  • 臺灣民眾怎麼看「26條措施」?外媒做了個街採……
    【環球網報導】大陸公布「26條措施」,臺灣民眾怎麼看?11月5日,有德媒在臺北車站隨機採訪了6個人↓ 對面記者提問「有機會,你會願意去大陸嗎?」第一位年輕女性受訪者斬釘截鐵的表示:「會!因為在那邊的發展機會比較大。」
  • 國臺辦:「26條措施」是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造福臺灣同胞的生動體現
    在13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表示,「26條措施」與去年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一脈相承,都是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生動體現。日前,中國大陸多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括為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條,因此也被簡稱為「26條措施」。
  • 乾貨滿滿 國臺辦等再解「26條措施」
    國臺辦等再解「26條措施」國臺辦12月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外交部領保中心常務副主任楊舒、教育部港澳臺辦副主任王志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李金生、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一級巡視員滿宏衛、國家體育總局港澳臺辦主任吳堅,再次詳細介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
  • 特稿:落實承諾暖人心——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一年間
    圖為劉其享執教的湖北經濟學院,該校現有臺籍教師約40人(圖片來自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去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創業機構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都保持兩位數增長。越來越多臺胞選擇來大陸發展,實現人生理想。
  • 廈門惠臺「26條措施」實施細則「滿月」 為兩岸業者謀共贏
    廈門4月13日出臺的惠臺「26條措施」實施細則已經「滿月」,為臺胞帶來了一系列「乾貨」,解決了不少問題。昨日,晨報記者走進廈門各大臺企、青創基地,了解惠臺「26條措施」的落實情況,分享臺商在廈的發展成果。
  • 黃石市臺辦主任程德謙調研臺青就業創業輔導中心
    近日,為進一步促進黃石臺青更好發展,發揮黃石臺協臺灣青年就業創業輔導中心平臺作用,黃石市臺辦主任程德謙調研黃石臺協臺灣青年就業實習創業輔導中心建設情況。  程德謙深入了解輔導中心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提供的各項服務措施及運管管理模式、培訓輔導等方面的情況,並先後調研天緯供應鏈、英也達電子科技、康希凡教育諮詢、臺創環保科技等臺灣青年創業項目,詳細詢問臺灣青年創業項目運營情況,鼓勵臺灣青年充分利用黃石的惠臺就業創業創新政策,尋找商機,為黃臺經貿融合發展作出貢獻。
  • 臺灣年輕人:大陸其實很發達,對臺青創業就業的補助實實在在
    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上午來到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匯龍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探訪臺青在廣州的發展現狀。作為大陸改革開放前沿地,廣州吸引了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前來學習、就業、創業,在「眾創五號空間」「廣州光機電研究院」和「廣州匯龍信息產業園」等3個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引領下,廣州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的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 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條條措施感動人心——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新華社臺北3月1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 從創業到就業:各方助力臺青大陸逐夢
    新華社上海8月26日電(記者潘清)「我們開發的半導體揚聲器,可透過高精細度的生產有效提高揚聲器效率,並減小體積至現有產品的三百分之一。」來自臺灣的聖德斯貴半導體揚聲器項目負責人周宏達說。「大陸經濟的發展,令我們遇上『黃金時代』,對臺灣青年創業就業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張簡珍在總決賽現場說,祝福更多臺灣青年能在大陸施展才華、實現夢想。從創業到就業,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放棄眼前「小確幸」,放眼大陸尋找機會,在他們的逐夢過程中也獲得了來自各方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