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愛情故事】臺灣青年和廈門新娘: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臺灣青年張志傳和廈門姑娘林惠歷上個月登記結婚。相戀多年終成眷屬,兩人感情十分甜蜜。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牽著新婚妻子林惠歷的手,張志傳眼裡笑意盈盈,嘴角揚起一條甜蜜弧線。
他們,原本隔著海峽,人生未有交集。直到有一天,他漂洋過海來到廈門,見到了她。從起初的不經意,到後來的相扶持,他和她,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戀愛歷程。
「她曾是我的下屬,後來變成我創業的夥伴,如今是我人生最大的『股東』。」張志傳感慨著說。
見到張志傳時,他剛剛和新娘林惠歷在女方老家辦完酒席不久。這位來大陸工作、創業的臺灣青年,拿出喜餅,熟稔地泡起閩南功夫茶,林惠歷則靜靜地坐在丈夫一旁,不時為茶壺添水,招呼記者「飲茶」。
1977年,張志傳在臺灣高雄出生。30歲那年,有感於兩岸民間交流越來越順暢,對平淡生活感到倦怠的他決定換一種全新活法——到大陸闖一闖。
兜兜轉轉多年,基於語言、氣候、朋友圈等原因,2014年張志傳決定在廈門定居。「這個決定,從現在來看,是冥冥天意。」
張志傳到廈門工作的第一年,便遇到了「90後」姑娘林惠歷。當時,大學畢業回到廈門老家的她,進入張志傳所在的公司。張志傳是她的主管。
「她做事情我信得過。」張志傳說。一個有耐心,一個有悟性,慢慢地兩人工作越來越合拍,成為了能夠說說笑笑的同事兼朋友。但10多歲的年齡差像一堵高牆橫在兩人之間,彼此欣賞多於愛慕。
愛情,是從他創業那年開始「抽穗」的。
2016年,受「雙創」和鼓勵臺灣青年創業政策影響,張志傳在廈門同安合作投資了一家農場,種植檸檬,並成立了廈門檸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那時的林惠歷也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去了海滄臺灣創業館。
創業之路的艱辛,大大超過了張志傳的預判,就在他覺得快撐不住的時候,林惠歷火速增援。
「當我把工作多年的積蓄投入之後,發現後面很多事情還得花錢。那時候,她非常支持我,不僅過來兼職,承攬了文書處理、財務報表、品宣策劃等後勤事務,到最後,甚至還出資幫我,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
姑娘的默默付出,張志傳都看在眼裡。隨著日子的推移,他的愛慕之心愈盛,有了衝破世俗成見,放手一搏的勇氣和決心:「我要向她表白。」
張志傳不知道的是,「丘比特之箭」早已插在林惠歷的心窩上。入職之初,她對這位幽默又貼心的「大叔」便有好感。
兩個惺惺相惜的人,改變了握手的方式,從生意的合作夥伴,變成了一生的伴侶。
「幽默、踏實、穩重、有擔當、能成事」是林惠歷對張志傳的評價。「我們認識五年,在一起三年多。他讓我覺得安定,我喜歡這樣的生活。觀念上,生活的細節上,我們都有契合點。」
談婚論嫁的時候,林惠歷家人對於兩人的婚姻也有過疑慮。年齡、觀念等等,都是擺在現實的問題。但最終,林惠歷的父母選擇了接納。對這位「臺灣姑爺」,他們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讓嫁給愛情的女兒幸福。
林惠歷倒是博得了張志傳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喜愛。他們使勁「埋汰」張志傳這位「大齡男青年」:「不知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6月23日,兩人將到臺灣辦酒席。「我太太因為在臺灣青創基地工作的關係,服務了非常多的臺灣青創企業,交了很多臺灣朋友,大家對她整體評價非常高。我估計到時候參加酒席的人,衝著她面子去的,會比我多出一大截。」張志傳笑著說。
自1989年大陸首例涉臺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兩岸已有數十萬對配偶喜結良緣。兩岸婚姻家庭群體,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情緣、親緣和血緣。
現在,張志傳最大的心願,就是給老婆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今年,我的創業項目已經進入成熟期,福建多個地市的項目都在推進,我對大陸的市場非常有信心。」
「我倒是希望你能多愛惜自己的身體。只有健康,才能給我們的未來更長久的保障。」林惠歷輕輕拍了拍張志傳的肩膀,和他依偎在一起。(劉默涵 肖和勇)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