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近年來,新聞人物在衣著、配飾方面選擇的奢侈品牌經常能在新聞之外形成話題。經常引起公眾討論的新聞人物以國際政治人物為主,如英國王室家族、川普家族等,商業精英也常常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例如,孟晚舟被捕後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網友均會熱心總結其穿搭品味。

作為全球消費市場中的主要增長動力,中國市場個人奢侈品消費站全球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33%左右。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測算,雖然受全球疫情影響奢侈品市場受到衝擊,但中國市場在2020年或能實現20%-30%的增長。

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熱潮是從改革開放後逐步開始的,在短短數十年間,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中國市場完成了發達國家市場幾百年的消費能力升級。時至今日,奢侈品消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比較常見了,甚至還成為了眾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有些人不惜借貸也要擁有一件鐘愛的奢侈品。

社會學家凡勃倫早在19世紀總結,奢侈品消費是財富水平相對較高的富裕階層彰顯其社會身份的重要信號,其意義在於符號而非實際用途。

其實,古代中國的思想家早就討論過奢侈品消費的意義。有學者總結,管仲在《管子》中就曾提出,奢侈消費可以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範仲淹也持類似觀點,在當年的杭州城推崇奢侈消費以促進就業率,幫助杭州經濟從洪水衝擊中逐漸恢復。明代經濟思想家陸楫反對傳統的「黜奢崇儉」,他認為富人的奢侈消費可以增加窮人的謀生手段。不過,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奢侈品消費的標識性仍有階層之分,貴族進行奢侈消費是品味的象徵、身份地位優越的體現,而貧窮的人進行奢侈消費則會被看作是一種浪費行為。

現在,奢侈品早已不是富裕階層的專屬,人們為什麼想要擁有奢侈品?其附帶的社會文化意涵是什麼?

不少學者的研究發現,與富裕階層相比,經濟狀況較為一般的人更樂於購買奢侈品。一項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的學者進行的研究發現,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的社會身份有所降低時,購買奢侈品的消費意願就更加強烈。當消費者處於負債狀態時,奢侈品所附帶的稀缺和高價等屬性能夠成為其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對購買奢侈品會懷有更強烈的意願。

這種情況在社會不平等現象較為嚴重的社會更加突出。波士頓學院和INSEAD商學院的兩位學者就通過研究證明,當社會中的物質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劇時,處於較低社會地位的個人或家庭有更強烈的奢侈品消費傾向,而當社會不平等程度降低時,他們可以通過養老金等福利保障保證自己的社會地位,奢侈品消費的傾向便有所降低了。

上述發現對於理性的負債者來說並不適用,補償消費理論可以為其作出解釋。補償消費理論認為,當人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情況時,會形成負面心理壓力,為了減輕這一壓力,人們會嘗試通過消費來補償心理上的自我落差。理性的負債者相對來說擁有更強大的心理調控能力,因此更難以被奢侈品消費吸引。

不過,對於已經擁有奢侈品的人來說,奢侈品附帶的符號含義就會有所改變。來自圭爾夫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兩位學者通過一次控制變量的社會實驗試圖測量辦公室場域中級別較高的員工與普通員工各自使用奢侈品時所象徵的社會意涵。

研究認為,社會地位更高的奢侈品消費者在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觀察者眼中呈現出更加負面的形象,他們的奢侈品消費被解讀為沒有人情味或者沒有溫度,在工作場域中可能會不利於級別較高的員工在團隊中獲得好感。但是,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人卻可以受益於奢侈品消費,因為這在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眼中被看作是有能力的象徵。

事實上,人們關於奢侈品意涵的理解與個人社會化程度的進程是同步的。南安普頓大學的兩位學者發現,未成年人的年齡越大、社會化程度越高,對奢侈品牌的意識度就越高。這項對11-16歲處於個體認知形成階段的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齡組(14-16歲)的未成年人對於「奢侈品」的理解逐漸脫離了抽象性,被社會中的主流奢侈品牌取代。

相關焦點

  • 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熱潮是從改革開放後逐步開始的,在短短數十年間,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中國市場完成了發達國家市場幾百年的消費能力升級。時至今日,奢侈品消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比較常見了,甚至還成為了眾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有些人不惜借貸也要擁有一件鐘愛的奢侈品。
  • 消費的B面|全球化進程中的方便麵消費
    有分析認為,疫情將加速了其線上化率進程,天貓方便速食類目2月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8倍。諮詢公司英敏特3月發布的方便食品報告估計,2020年方便麵在中國市場將以11%的增速繼續增長,銷售額有望在2024年達到1016億元人民幣。
  • 貝恩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消費回流,今年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增長創新高
    據該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以及出境遊受限,202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經歷年初的疲軟之後,有望實現全年48%的增長,預計達到近346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其中,奢侈品線上渠道銷售額增長約150%,年輕消費者對品牌推進數位化進程影響巨大。
  • 奢侈品消費:由儉入奢三大「軍規」
    一項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人在法消費排第一,緊接著是俄羅斯、日本和美國。而在去年,中國也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據估計,到2015年中國將超越最後一個「對手」———日本,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的最大客戶,每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10億英鎊。業內人士分析,近十年,中國人迅速融入曾經陌生的高端消費市場中,捧場的不只是腰纏萬貫的富豪,很多中堅消費者不過是穩紮穩打的工薪一族。
  • 新個體經濟價值凸顯,社會化用工成企業轉型首選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並提出支持自主就業,積極培育新個體,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等舉措。區別於傳統個體經濟,新個體經濟指的是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新型經濟模式,是個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的結合。
  • 國人對奢侈品的消費心理。
    國人眼裡的奢侈品非常多,可以說是玲琅滿目,這些奢侈品從包包到手錶,從服飾到汽車,無所不涉及。那麼在國人眼裡哪些品牌屬於奢侈品呢?愛馬仕、香奈兒、古馳、勞力士、勞斯萊斯、賓利、卡地亞等。那麼說道這裡,有人會問,那還有江斯丹頓或者布加迪威龍呢,但別忘記,奢侈品是廣泛應用於消費者的,江斯丹頓和布加迪威龍只能說是收藏品。
  • 20歲人群跨入奢侈品消費行列
    據道稱,全球資訊管理公司麥肯錫發布報告稱,2010年,在華奢侈品銷售額已達到120億美元,預計2015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將達到270億美元,屆時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在奢侈品風靡的大環境下,西安市場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者調查採訪了解到,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奢侈品在西安的消費也可以用「火爆」來形容。
  • 女性主導消費,情趣用品、奢侈品都是「典型」,男性消費去哪了?
    社會上還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男性每個月的工資都要交到妻子手裡,家庭開銷由女性負責,男性每個月消費的錢都是妻子給的「零花錢」,這已經成為了中國家庭的常態。據國泰君安研報數據顯示,當前我國25-40歲女性人口約為2.9億,近75%的家庭消費決策由女性主導,預計2020年女性市場規模或將達到4.5萬億。
  • 情趣用品、奢侈品大火,「小姐姐」消費佔主導,男性消費了什麼?
    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一直以來都擁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各行各業在面向超大體量市場的時候都會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在絕大多數行業中都有這樣一種現象:各種消費品和服務在面向客戶的時候,主要是在迎合女性的需求。
  • 消費如何塑造個體身份認同
    【摘要】在消費文化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生產能力已經不足以成為人們進行身份認同的唯一依據,人們會通過一定的消費行為來完善對個體身份的構建,由此出現了「他人導向個體」和「後傳統個體」兩種個體身份認同的形式。
  • 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來源:秦朔朋友圈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歐家錦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抖音有一條熱門視頻,文案很有意思——成都這座城市由兩個平行世界構成,一個是三環內的老城,一個是城南新城。以上各大品牌的「首店」「唯一站」,將成都作為「奢侈品消費第三城」的地位刻畫得淋漓盡致。品牌方將成都作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最高優先級,可見成都在消費和文化市場的重要程度,它儼然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角色。
  • 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漲48% 95後購買金額激增近4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漲48% 95後購買金額激增近4倍12月16日,貝恩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
  • 兒童社會化-個體與環境的互動
    這種發展包括生理上的成熟、心智的發展,當然也包括個體的社會化程度。因此,要探究兒童的社會化方式及程度,首先就要明確概念:社會化、發展。什麼是社會化?《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指出,社會化指的是「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講,剛出生的嬰兒是同其他動物無多大差別的生物人或自然人。
  • 中國成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國家之一 為何沒奢侈品品牌
    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最大和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讓人嘆息的是,在供給側一端,我們並沒有提供相應的具有優勢的本土品牌,急速增長消費帶來的紅利幾乎全部被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拿走。
  • 菲律賓經濟快速發展 奢侈品消費需求攀升
    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國內消費,特別是奢侈品消費的增長。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菲律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逐年增長,從2009年的1832美元增到2012年的2587美元。特別2013年,該國經濟增速躍居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菲律賓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增強,有力帶動包括汽車在內的奢侈品銷量大幅攀升。
  • 工業化進程中的銅消費結構分析
    工業化進程與銅消費密切相關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催生歷史上幾輪超級大牛市:從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興起,人類社會就開始了工業化進程。1788年,農業佔英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達40%以上,工業和建築佔比不到21%。到了1867年,英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升至54.6%。從全球範圍看,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居於統治地位,182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比重高達50%。
  • 英媒:中國奢侈品主要消費人群並非富人
    消費者在上海國際金融商場的古琦豪華精品店挑選產品  英國路透社3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奢侈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並不富裕且追趕時髦的年輕人  中國的國際性奢侈品牌消費正日漸擴張,和傳統的以極端富有人群為主要消費群體相比
  • 萬象城等重慶奢侈品購物中心混戰 奢侈消費三足鼎立
    中國儼然已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作為西部發展最快的城市,重慶已成為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國的戰略目標地。國際一線品牌都看好重慶。    從2011年起,重慶時尚行業迎來了空前的奢侈品進軍大年。
  • 網購逐漸成為中國人消費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與以往利用出境機會,或者在境內品牌專賣店購買相比,中國人獲得奢侈品的方式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網購逐漸成為此類消費的重要途徑。  201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交易額增幅創下歷史新低,但仍以折合人民幣逾6000億元的規模居於全球首位。而伴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轉而使用網際網路來完成他們購買奢侈品的計劃。
  • 消費的B面|納入消費視角,計算社會老齡化程度
    測量一個社會老齡化程度一個較常用的指標就是撫養比,撫養比的分子是社會中需要撫養的人,也就是老人和小孩,分母是社會能提供撫養的人,也就是我們社會中的勞動力。當分子越來越大、分母越來越小,撫養比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就越高。這個指標的設計是將老年人看作退出生產活動的社會成員,從勞動力變成社會的「負擔」,他們的生活需要社會中的勞動力來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