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吧的老哥已經在撿外賣吃了

2020-12-16 雷斯林raist

01.

最近貼吧裡的一個帖子火了。

火到清華大學吧、楊超越吧都轉發分享了:

《我每天都在高檔住宅大樓門口撿食,過得吃得很爽》

一位老哥,沒有工作,四處流浪了一個多月,來到了一處高檔住宅區。

飢腸轆轆下,他決定去垃圾桶裡撿食吃。

皇天不負有心人。

他撿到了魚、肉、蝦、肯德基雞腿。

還撿到了進口啤酒、紅酒、白酒、各色飲料,搭配著主食,喝一杯。

進階一點有高檔糕點、餅乾,糖果。

時不時來一大鍋小龍蝦充當夜宵。

漫漫長夜裡,各種煙,為他消解寂寥。

撿了一些名鞋名包,準備轉手,當做外快。

他無不深情地感慨:「我活了幾十年沒吃過的東西,沒看過的好東西,都在這25.6天享受盡了!」

可千萬別把他想得只吃剩食那麼簡單,他堅決拒絕承認自己是「乞丐」。

因為老哥堅持每天撿塑料瓶、鋁罐等,掙個6-10元,還想把這些掙得的錢捐獻給更急用的人。

那段日子裡,他吃得比普通人都營養又美食,體重竟然胖了20斤。

他很樂觀地說:「放下身段,你也可以過得如我一樣快樂。」

他很悲觀地看著二三十歲的人浪費糧食:

「可樂喝一口就丟,外賣25-50元一餐也是吃倆口就丟……我看了真心疼!因為我一個人根本撿不完吃不了每天任意丟掉的各種美食,零食,飲料!」

年輕人啊,得講飯德。

但也並非「飢不擇食」,他買了個二手電磁爐,將撿回來的食物一一消毒。

再怎麼寒磣,都得注意個人健康衛生。

吧友們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原主人留在外賣上的口水怎麼辦,甚至有錢人家的狗的口水呢?

老哥表示,守在垃圾桶旁觀察主人,女生剩下的就衛生一些。

帖子看到這裡,我咽了一口寡淡的口水,以示尊重。

半夜三更時,他守著的9個垃圾桶都被裝得滿滿。

這一天收穫很豐,但他並沒想太多,因為自己很容易就滿足。

在一個月艱苦卓絕的生存鬥爭下,他有了深刻的經驗建議。

他勸上了年紀而無法工作的人,慘在外流浪時,不妨像他一樣,學會撿東西吃;

他勸年輕的人,幹個日結,哪怕一天沒多少錢,都儘量別撿食。

最後以一句很富正能量的話結束了帖子:

「大家一起渡過難關。」

看到這裡,不少吧友像我一樣,留下了經歷過社會荼毒的老同志的眼淚。

這個帖子讓大家熱議紛紛。

有人懷疑他的真實性,批評他不去好好工作;

有人建議他如何更好地找到工作,還想給他打錢;

更多人在貼吧裡給他送上溫暖的祝福。

爆紅網絡後,網友們按圖索驥找到了帖子的原發地——

「流浪吧」。

那裡的老哥們,像他一樣的不少,各個都是流浪的人才。

02.

他們敢流浪,能流浪,愛流浪,沒有流浪時創造條件也要流浪。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甚至講段位,分境界。

第一種,為了體驗流浪而流浪。

有人吃野果,竟然還能「烹飪」出鮑魚燕窩味。

在偷吃了別人家的菜後,也能留下紙條表示感謝。

他們恪守「什麼食物都能生吃,什麼地方都能睡著」的信念,堅持「一公分長的菸頭三個人分享」的操守,

拄著拐杖,一副兄弟深情的樣子,走過鄉間不一定十八彎的小路。

有人騎車去北邊的漠河,南邊的三亞,鼻子曬脫皮了,晚上睡覺奇癢難忍。

用買來的神器捕魚,用自備的儀器燉魚,採摘野果不亦樂乎。

第二種,為了找到自己而流浪。

有人懷揣著「讓人失望,倒不如自生自滅」的想法,帶上兩位家庭成員(愛犬),騎著超環保的非機動設備(三輪車),踏上流浪之路。

一邊被黑商坑錢,被餐飲店拒絕進入,被人說教和否定;一邊被善良的人搭救啊,被邀請參加聚會。

幾番艱險下來,終於從廣東抵達新疆,自閉的心漸漸打開。

第三種,為了生存而流浪。

有人沒錢沒工作,沒地方住,怕冬天太冷,就千裡迢迢來到了海南三亞,選擇在三亞的橋洞下寄宿,妄圖實現隱居理想。

需要打遊擊,畢竟夜宿橋洞影響了市政形象。還得防著被偷手機,防著被變態的人騷擾。

他們習慣了在公共衛生間洗漱。

有錢住客棧,沒錢睡大街。

有錢吃得便宜,沒錢撿剩菜剩飯都可以樂呵呵。

或者去墓地,要一些供果吃,前提是跟那個世界的人打好招呼。

收穫了一瓶啤酒,誰曾想酒裡藏著菸頭。

這樣樂事分享到貼吧裡,是他們少有的生活情趣。

看見美景時擁有天堂般的愉悅,想想身無分文時又有一種身處地獄的痛苦。

流浪人的生活,樸實無華且沉重。

第四種,為了回家而流浪。

有人多年後回到了老家,和過去,和自己和解,

用荒野廚神的技法,給深愛的姐姐做了一頓美餐,為她打家具,為她種多肉,彌補多年的虧欠。

有人去深圳尋找互生情愫的筆友,也許造化弄人,兩人終無法雙宿雙飛。

他只好在深圳流浪,輾轉各個工廠,甚至被騙入過傳銷。

再遇到一個姑娘,也再次離開了他。

後來成家立業。

但說起快樂,他總是想起十幾歲那些年,在深山老林裡陪著父親打獵時,那就是真正的快樂。

少年時,他在林間流浪;成年後,他在廠區間流浪。都是生活的一籌莫展。

在一段段傳奇的經歷和震撼的不知真偽的故事下,「流浪吧」終於形成了他們的暗語,有了他們獨特的文化。

「掙掛壁錢」就是打點零工維持日常開銷,日結、周結。

「開寶箱」就是去垃圾桶等地方撿別人剩下的東西吃喝。

「提桶跑路」,自己帶上行李,提著桶就上班了,如果幹不下去,提著桶,行李一塞,走得迅速,不會被黑廠過分壓榨。

乍一看,流浪吧老哥總是:

有工作時,儘量尋找點快錢;

沒工作時,湊合著不被餓死;

工作不好時,趕快走人,不能太大損失。

始終緊緊圍繞在「工作」的周圍,因為「流浪吧」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

真正的老哥必須得自食其力。

窮則不能乞討,不能投靠吧友,不能給其他人員添麻煩。

達則樂善好施,幫助吧友,當發現好的資源和方法時,就要廣而告之。

比如遇到廉價而相對乾淨的賓館時,在貼吧裡及時分享。

比如建議「朋友們在路上要是資金緊張,完全可以去房產公司去打打醬油嗎,起碼可以溫飽。」

比如建議「廣東的羅非魚很便宜,現在才兩元一斤,可以吃上肉了。」

那些自己窮得只有一兩百,卻想救濟更苦難的吧友,更是俯拾皆是。

外面世態炎涼,吧裡卻人心純善。

我們很難想像,這個看似悽苦的貼吧裡,有著不少生活溫暖和希望。

03.

流浪吧第一次大火,其實是一年前。

它讓我們見識到,中國原來還有這樣生活的人,生活的希望還可以這樣去實現。

一名叫李海的海員發了帖子《我存了五萬,準備去鶴崗買房,買個三四萬的,一萬買生活用品。》

他海上工作半年,休息半年,但也沒什麼存款。

有時候在海上工作,房東說不租就不租了,被掃地出門。

於是想有個安穩的家。

他在休息的時候,就在到處看房。

去過甘肅玉門,一套六十多平米的房子只要兩三千塊錢,但是水電等沒法時時保證,二十公裡內連小賣部都沒有,宛如空城,只好作罷。

去過雲南邊境,又貴又容易被本地人欺負,也只好作罷。

最後坐火車去了黑龍江的鶴崗。

花了五萬八,買下了77平的六樓頂樓。

後來還安裝了寬帶,完後,倒欠了支付寶7元錢。

他表示,自己不得不去找工作,掙錢還款,搞裝修。

因為有了房,他就在鶴崗的房間裡享受暖氣。

「我們覺得自己到處漂泊的生活狀態就像流浪一樣,便宜的出租房居住不穩定,租金也要一直掏下去,誰不想買房呢?」

他三十多歲,二十多年漂泊在外沒回家。

從沒談過戀愛,想過也許能在鶴崗本地找個女孩成家。

在李海的帖子的感召下,流浪吧開始了有組織的看房行動。

這些沒什麼錢的人湧向鶴崗、玉門、伊圖裡河等偏遠地方,在那些被主流視線「拋棄」的城市裡,找到了房子和家。

《新周刊》稱之為2019十大消費現象之一,僅次於「豬肉漲價」。

吧裡一位拉薩打工的小夥許康,也來鶴崗買房。

他用3萬元買下了48平米的一室一廳的毛坯房,他需要用拉薩掙得的錢來裝修。

買下後,還有14000多元的網絡借款等著他還。

疫情期間生活困難,不得已賣了鶴崗的房子,只賣出了2.2萬元。

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4月,他短暫地擁有了5個月屬於自己的不動產。

末了,他很感慨地說道:「平原伸長北國春。萬裡昭昭只為家。白茫雪景屋心看。大好河山等我漂。」

一個「漂」字,回歸「流浪吧」的本色。

這個本色,因為李海買房的出現暫時被隱藏,但因為許康買房又賣房而重拾高地。

04.

有人說,自從海員李海發了那則「五萬去鶴崗買房」帖子後,流浪吧的性質變了,變成了買房賣房吧。

其實,細想一番,從未變。

流浪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回家,李海和許康們把道理更加直接地暴露出來:

「奔波了大半個中國,就是想有一個自己的家。」

房子是中國人心中對家的執念,但一些人無法擁有。

買不起房,租不起房,而且買不起的人越來越買不去,租不起的人越來越租不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的基尼係數是0.469,2018年的基尼係數大約0.474,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很大了,甚至有擴大趨勢。

「殺馬特」「非主流」「屌絲」「草根」「廠妹」是貧富差距擴大過程中,一些人給另一些人打的標籤。

但階層固化的可怕遠遠不止如此:

「一個永遠要求個體朝著更高的目標攀爬,而不告訴個體是否擁有拒絕攀爬的權利的社會是畸形的。」

所以,為什麼「流浪吧」的老哥們看似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想再升升階層了呢?

因為只要求他們往上爬,不給爬到上層的機會也就罷了,連不爬都不行。

跟不上社會高速發展的節奏了,逆反的人索性有時候乾脆放浪形骸。

然而,「流浪吧」老哥與三和大神是不同的。

三和大神們徹底喪,放棄了對生活的期待,不想主動改變自己的生活,幹一天玩三天,隨波逐流。

流浪吧老哥們對待人生會更積極些,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理想,和普通人一樣,想早日結婚買房,實現安定的生活。

他們被主流人群、主流社會所拋棄,但試圖再去融入。

然而,「流浪吧」老哥與小鎮做題家們也是不同的。

「小鎮做題家」出身某個小村小鎮小城,埋首苦讀,進入名校。走上社會後沒有一定的視野和資源,被打回原形,自嘲是Five(廢物)。

流浪吧老哥主要是沒有高學歷、沒有高收入、沒有穩定職業、在三四五線城市無所事事的小鎮青年人,但他們似乎從不對外承認自己失敗。

兩個月前,人民論壇網寫了一篇文章:《這才是小鎮青年真實的生活狀態......》

它把小鎮青年劃分為四類:遊俠小鎮青年、原住小鎮青年、回流小鎮青年、半回流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實質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不急不緩,只活在當下。

雖然照這個地域定義而言,流量吧的小夥伴們似乎難以歸類。

但「遊俠」這個詞語,卻恰到好處地指出了他們的特質。

無所事事,不斷遊蕩,有時行俠仗義,有時積極樂觀,常常看得很透。

看透的是這個社會的現狀,比如根據《就業藍皮書: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8年農村生源的初職月薪為4469元,低於非農生源的4756元。

長期看,城市企事業單位對城市背景畢業生的滿意度更高,達到了66%,而村鎮背景畢業生滿意度是60.7%。

也就是說,因為你來自村鎮,所以你的職業前景很可能天然地比城市人差,不論你多拼命。

換做這些話語更加直接,更加殘忍:

「出生時沒有的東西,以後永遠都不會有。」

「憑什麼你十年寒窗,能頂過人家幾代人的努力?」

「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我們太努力了,努力到房東兒子每個月換一輛車。」

既然意識到階層固化是這樣水平了,乾脆不想努力了,是真的不想了。

不如去流浪吧。

這種意識,化用五條人樂團的《阿珍愛上了阿強》裡的歌詞來說,就是:

「雖然說人生,並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流浪,可能讓生活更加美麗。」

-END-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流浪吧老哥」和「三和大神」: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1關於「流浪吧老哥」和「三和大神」這兩個詞先給不太了解這兩個特殊群體的朋友們科普一下「流浪吧老哥」和「三和大神」。流浪吧是百度的一個貼吧,在去年十一月之前一直是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老哥們的聚集地。而流浪吧真正出現大眾視野中,是因為去年十一月一則五萬買房的新聞火了。流浪吧裡的一位海員老哥在漫長的流浪後,最終在東北小城鶴崗,五萬買到了自己的房子。這則新聞火了以後,人們首先是驚嘆於鶴崗的房價,而後又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形成對比,掀起了「中國逆大都市化」大討論。
  • 鶴崗買房背後,是23萬人聚集的流浪吧
    儘管很多人可能還是看不上鶴崗的房,但這位老哥的買房故事卻在一個百度貼吧中引起了很大轟動。這個貼吧聚集著眾多當代流浪者,名字就叫作流浪吧。△ 一位盤踞在海南的吧友,日常就靠打寶箱為生,給自己的貼子命名為《三亞開寶箱日記》有時甚至不用撿瓶子,垃圾箱裡的爛杭椒、剩豬肉,也能讓老哥們飽餐一頓。
  • 釣魚吧的老哥,才是真正的寶藏男孩
    釣魚吧,就是奇葩中的奇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釣魚吧,見識見識這一神奇的世界。百度貼吧釣魚吧,是一個匯聚了全國釣魚愛好者的平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沉迷釣魚,無法自拔。空軍是釣魚吧的大忌。沒有人不想滿載而歸,但有的時候就是運氣不好,一條魚都沒釣到。無可奈何的釣吧老哥為了永不空軍的目標,抓住了一切可抓住的東西,讓自己看起來體面一點。他們雖然釣不到魚,但總能釣到奇怪的玩意兒。
  • 實拍常年流浪在深圳街頭的女子:撿剩飯敷面膜,旁邊就是人才市場
    實拍常年流浪在深圳街頭的女子:撿剩飯敷面膜,旁邊就是人才市場自我放逐的流浪者我們習慣上把一些無家可歸終日遊蕩在街頭的人群稱為流浪漢,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公園長椅上、橋洞在深圳龍華汽車站附近就有幾個常年流浪街頭的女子,她們沒有工作也看不見家人,每天都躺在汽車站附近的長椅上渾渾噩噩消耗光陰,餓了就起身到附近的小吃街翻垃圾桶撿剩飯吃,有生理需求了就去旁邊的公共廁所解決順便可以洗洗臉喝口水。
  • 流浪吧殘酷物語:有人五萬買房,有人提桶跑路
    近日,一則鶴崗五萬買房的新聞火了,流浪吧一位老哥在漫長的流浪後,最終在東北的偏僻小城鶴崗,花五萬買到了自己的房子。甚至還有人飯都吃不起了,還會想著去圖書館看書,還能一看一整天的。事實上,和傳統街邊的流浪漢不同,流浪吧的許多小哥,與其說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不如說是對日常的工作厭倦,逃離了自己生活的一群人。無家的人他們有的人的流浪源於家庭貧苦,離開農村後,在城市找不到落腳之處。
  • 宮吧老哥狂喜!宮吧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流年,在百度評論區常常會冒出一些「宮吧老哥狂喜、宮吧老哥喜歡」等一些言論,宮吧老哥中的宮吧到底是指什麼?宮吧全稱後宮動漫吧是以討論後宮動漫為基礎的綜合性質的ACG相關貼吧,是一個有很長時間的老吧了,宮吧是後宮動漫吧的簡稱,宮吧在百度貼吧中絕對是一個活躍的大吧,但不知從何時起宮吧內部開始了分裂,主要分為一生只愛一人和博愛眾人兩大派系,中間還夾雜對幼小女性有特殊好感及對特殊服裝有特殊愛好等一系列小派系。
  • 「宮吧老哥」喜歡?這到底是風評被害,還是的確如此呢
    【動漫雜談】關於宮吧老哥:做自媒體有個好處,就是即使不去刻意關注,也總是能在評論區中發現最近的流行趨勢,而最近出現在我評論區中最頻繁的一個說法是「宮吧老哥喜歡」。我發個「牛頭人」,評論區有人說宮吧老哥喜歡;發《龍王的工作》,同樣有人說宮吧老哥喜歡;發惠惠吃自助餐,宮吧老哥也喜歡;隔幾天我又發了個動物擬人,還是有人要「艾特」宮吧老哥。難道後宮動漫吧的老哥真就什麼都喜歡嗎?
  • 偷吃外賣、餐食灑在地上撿起來繼續配送,你還能放心的點外賣嗎?
    外賣行業風生水起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爆發出來。近年來,外賣在送餐途中被偷吃、灑在地上撿起來繼續配送等問題頻頻曝光。如何讓消費者能夠安心的點買賣,保證送到消費者手上的餐食在配送途中沒有受到汙染,如何權衡商家、消費者和騎手的合法權益非常重要。
  • 大家見過最搞笑的外賣評論是什麼?哈哈哈一個個都是段子手!
    fa'wai'kuang'tu大家見過最搞笑的外賣評論是什麼,現在就給大家看一下味道收集哈哈哈,這些專業評論員太搞笑了,感覺不像是商家與顧客的關係,感覺更像是一對仇人哈哈,她們互相懟,但是還非常文明呢,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外賣你真的什麼東西都有可能吃到,比如下面這一個就吃到了一個奇怪的按鈕,這讓人怎麼吃啊哈哈哈!
  • 誰又還記得「垃圾分類」鼻祖「流浪大師」?
    有網友還拿豬作為垃圾分類的判斷依據:豬可以吃的是溼垃圾,豬都不吃的是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賣錢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看著似乎有幾分道理。一夜爆紅,卻被網紅盯上流浪後沈巍繼續垃圾分類事業。白天撿垃圾,晚上讀書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後來機緣巧合,在抖音上爆紅。都淪落到撿垃圾了,還天天讀書?裝的吧?
  • 料理包風波過後,你還敢吃外賣嗎?
    沒想到吧,別看有些外賣表面上風風光光,其實背地裡就是這種料理包放進微波爐裡叮一下,放兩根青菜和半個雞蛋。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外賣,居然只有米飯是現做的。。看了這料理包的製作過程,這特麼誰還敢吃外賣?!當然,風聲視頻全然不懼,表示會進一步公開原視頻素材~其實這個視頻的是否拼湊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視頻真的影響巨大,嚴重到我老媽親自發來消息,第 10086 次警告差評君絕對不能再吃外賣。老媽實在太高估差評君了,早起?萬萬不能的。。自己做飯?
  • 火遍全網的「宮吧老哥」是什麼梗?其實我們都誤會他們了
    不知從何時起,凡是有牛頭人出現的地方就有人刷「宮吧老哥喜歡」、「宮吧老哥不請自來」等等。那麼「宮吧老哥」到底是什麼梗?這個梗是如何火的?因作品裡面的主角跟皇帝一樣有後宮佳麗三千而得名,後宮動漫往往伴隨著福利情節,迎合宅男的喜好,比如宮吧三神器《緣之空》、《School Days》以及《鬼父》!宮吧老哥又被稱為拱壩老哥,因為輸入宮吧的拼音,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拱壩,於是就有了這個說法。而宮吧老哥就是宮吧裡面一群熱愛動漫的網友。
  • 宮吧老哥比誰都喜歡NTR,可當綠帽子戴在身上,哭得比誰都慘
    01宮吧就是後宮動漫吧最開始不是這樣的,一開始的後宮動漫吧,是一個比較小眾的貼吧。那是時候的宮吧老哥特別喜歡開車,當時的氣氛大家都非常的喜歡。可當百度管理變得嚴苛以後,宮吧老哥就沒有辦法開車了,還有很多人都轉移了陣地。
  • 獨自流浪的小奶貓,餓到吃垃圾,被收養後拼命護食,貓糧吃到撐
    它們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貓媽媽的庇護,只能獨自流浪。身材矮小的小奶貓們,還沒有足夠能力跳上高高的垃圾桶,只能在馬路上撿一些垃圾吃,如果遇上體型較大的流浪狗群,它們的命運可想而知。小傢伙聞到貓糧的氣味後,立刻放棄了粽子葉,開始大口大口吃貓糧,幾乎要把整個腦袋都扎進貓糧袋裡,鏟屎官猜測,這也許是它第一次吃貓糧吧!在此期間,鏟屎官搜尋了四周,並未發現貓媽媽以及其他小奶貓,如果貓媽媽還在的話,怎麼會允許自己的孩子吃垃圾呢?最終,鏟屎官用一個袋子把小奶貓帶回了家。
  • 你吃的外賣健康嗎?可能吃的是速食包 網友:看得我不敢點外賣了
    隨著外賣的興起,不管是上學的學生還是上班的白領,很多人都會選擇點外賣。因為方便快捷還能吃到現炒的新鮮菜餚。可你點的外賣真的是現炒的嗎?又真的是健康新鮮嗎?近日,記者走訪安徽一家煲仔飯門店,發現他們使用的竟然是外賣料理包也稱速食包。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
  • 已經穿上秋褲的你,是否也想給外賣加一層溫暖?
    現在長大的你是否已經學會自覺穿起秋衣秋褲?最近連續的降溫,讓我們真的意識到冬天來了!涼涼的寒風在臉上胡亂地拍,從脖子直戳你脊梁骨,我們感受到了冬天滿滿的惡意!作為餐飲人的你,除了在體感上遭受著冬天的考驗,是否也在為外賣的保溫無比犯愁?
  • 11歲女孩不堪受虐在街頭流浪4個月[圖]-繼母 小女孩 受虐 撿垃圾...
    圖片說明:流浪的女孩。  東方網4月7日消息:「這小女孩太可憐了,親媽早逝,後媽還這樣欺負她。」昨日,東城區溫塘村居民李先生反映稱,自去年11月起,就常有一個小女孩在溫塘村一帶以撿垃圾為生。李先生稱,該女孩的生母早已病故,其父再婚後繼母虐待她,她因不堪受虐離家出走。「他們不但把她逼走,還在她離家不到一天就搬走了。」李先生稱。   據村民講,這個小女孩的生活挺有規律的,她一般早上撿垃圾,下午看書,黃昏賣垃圾,晚上則到網吧樓梯口睡覺。
  • 讓人「哭笑不得」的外賣備註,你見識過嗎?送餐員:饒了我吧!
    近年來,外賣可以說是很熱門的,不只是特殊情況下訂外賣,有時就算是在家也不想動手做飯,也會訂外賣來吃一些東西,一來方便,二來也快速,口感也不錯,所以訂外賣成了很多人的首選。訂外賣大家都知道有備註一欄,備註幫名思議就是讓你寫一些對於飯菜的要求,比如不吃辣椒、不要蔥、香菜之類的話,但是有些人利用備註卻寫一些很奇葩的東西,這些外賣備註真的是堪稱「驚天地,泣鬼神」了,真是讓人哭笑得,不知道你有見識過嗎?送餐員看後感嘆:饒了我吧!
  • 《三毛流浪記》一個人的流浪和遠方,感動了生活在蜜糖裡的我們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這部動畫講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裡,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撿過菸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是總是受人欺負,他掙到的錢連頓飽飯都吃不起,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其中有一集還挺印象深刻的,三毛去給賣紙錢的一家當學徒,結果遇到欺負他的阿興哥,三毛選擇了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