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吧殘酷物語:有人五萬買房,有人提桶跑路

2020-12-16 澎湃新聞

近日,一則鶴崗五萬買房的新聞火了,流浪吧一位老哥在漫長的流浪後,最終在東北的偏僻小城鶴崗,花五萬買到了自己的房子。

大部分人驚訝於鶴崗的房價之低,其實今年初,網上就有相關的報導,位於黑龍江的鶴崗因為東北普遍性的人口流出問題,房價已經崩盤,出現了各種三萬五萬一套的房子。

所以我的注意力並不在鶴崗這個神奇的房價上,我更感興趣的,是這位買房老哥的神奇經歷。

「我是做海員的,海上半年,休息半年,到哪兒都一樣」

「年輕一點的時候我做過保安,還在中國海油的工廠做過三年消防兵」

去過玉門走過雲南,還去過恩施,哪裡買房都無所謂,頗有一種四海為家的流浪氣魄。

他的敘述,也揭開了一個神奇的匯聚無數流浪者的網站的面紗——「流浪吧」。

流浪者

進入流浪吧,充斥而來的,是各種神奇的流浪帖子。

有人在三亞的大橋下流浪

有人在北上廣的底層流浪

還有人在武漢的樓宇間流浪

甚至有的人四海為家,一邊窮遊一邊送快遞賺錢,在全國各地流浪個遍

也有人在漫長的流浪後,回歸了自己的人生

但更多的人則是一邊苦惱於流浪生活的苦逼,一邊無奈的繼續漂泊。

很多人可能會驚訝於這些流浪吧小哥們,似乎和傳統的流浪漢不太一樣。

甚至還有人飯都吃不起了,還會想著去圖書館看書,還能一看一整天的。

事實上,和傳統街邊的流浪漢不同,流浪吧的許多小哥,與其說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不如說是對日常的工作厭倦,逃離了自己生活的一群人。

無家的人

他們有的人的流浪源於家庭貧苦,離開農村後,在城市找不到落腳之處。

有的人的流浪,源於對機械化重複化的工作無比厭倦,逃離了工廠。

還有的人乾脆覺得,打工就是浪費時間,不如四處流浪。

無數人在流浪吧,一邊痛斥各種黑工廠剋扣工錢管理太嚴幹活太累,一邊苦惱於不上班沒錢明天去哪掛逼。

提桶跑路

在流浪吧中,有一個詞頻繁的出現——「提桶跑路」。

當你對工廠不滿意時,趕緊提上桶跑路。

一開始我無法理解跑路為什麼要帶著桶,直到後來有人說明:

第一,省錢,一個旅行箱動輒一百多塊,而一個塑料桶只要5塊;

第二,桶的裝載量大,比如草蓆這些物品,旅行箱放不下,桶就可以;

第三,很多黑廠宿舍不提供洗衣服地方,桶可以洗衣服;

第四,在公園裡在公廁邊,桶可以接水用來洗澡。

提桶跑路被認為是流浪小哥的第一步,當你厭倦了流水線和工廠的重複生活後,提上桶裝著自己的一身行李離開工廠,往往意味著和過去生活的切割,之後有一就有二,許多人就此開始了四處漂泊四處打工的流浪人生。

從某個角度看,流浪吧的小哥,和三和大神非常像。

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三和大神們對生活早已失去了希望,因此紮根三和,選擇了混一天過一天的三和人生。

而流浪吧的大部分人,對生活依然是報以希望的,流浪只是對無趣生活的一種逃避。或者說一段過程,他們許多人的理想,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樣,都是好好攢錢,找一個地方買房,戀愛,結婚,結束漂泊的生活。所以在鶴崗買房的帖子出現後,大家都在討論還有哪裡房價低可以買房找一個安定的居所。某種意義上,他們依然對工作和生活抱有幻想,厭倦的只是機械重複而看不到希望的睏乏現實。

流浪小哥的光輝前身

但是三和大神和流浪小哥,他們的無奈背後,其實還藏著一個秘密。

醞釀了三和大神的深圳人才市場,在今天的人們眼裡,充斥著的都是各種藍領勞工低端崗位,但很多人無法想像的是,就在四十年前,這裡曾是一代人的造夢地。

1979 年7 月,深圳蛇口工業區成立,許多港資外資企業入駐,隨之誕生了我國第一代打工者。新建的廠房以及無數的年輕人,還有「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一同構築了中國製造業崛起的序幕。

在當時的蛇口工業區,有三洋,凱達等超級大廠。

對於當時的打工者們來說,三洋塑料廠意味著先進的流水線工藝和自動化設備,意味著超乎想像整潔的廠房,總經理看到地上的紙都會親自撿起。這一切曾給中國製造業帶來深深的震撼。整潔的車間,構成了一道井然有序的風景。

名氣更大的是凱達玩具廠,巔峰時曾經有3000名員工。「凱達妹「也是那個年代打工者形象的原型之一。

他們出名的一大原因是食堂夥食,雖然人多經常沒地坐,但是頓頓夥食有雞腿。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無法想像的事。

除了優越的夥食外,就是高昂的工資。

那時候,女工一進廠就能拿到每個月80的薪水。並且加班還可以多拿,後面有人超產,能做到200多元。而當時一個高級教師的工資,才只有50-70元。打工者的同齡人,往往只能在老家領10幾塊的工錢。

據當年的打工者李惠蓮回憶,她有一年坐火車遠行,在車廂裡遇到一位北京的老幹部。老幹部知道她在改革最前沿的蛇口上班,就問她:「小妹妹,你在蛇口賺多少錢?」李惠蓮不敢說自己的收入,就告訴他一個月工資80塊。老幹部死活認為她說謊,因為他才60塊的工資。但事實是那時李惠蓮靠著加班,有時能拿到400多的工資。

除了高昂的工資,凱達的打工者們最大的收益便是寬廣的視野和先進潮流的接觸。由於凱達是香港企業,員工能在廠裡的便利店,買到香港的一些午餐肉、公仔麵、力士香皂等沒有見過的「奢侈品」,還有日立牌的彩色電視機,雙喜牌高壓鍋,三角牌電飯煲,收音機等稀罕品。許多凱達的打工者在工作幾個月後,就能往家裡郵寄一全套的自行車手錶收音機彩色電視機。

帶著蛤蟆鏡、穿著牛仔褲、燙著爆炸頭,騎著自行車的凱達妹們,是那個年代最先進最時髦的一群人。相親結婚時,甚至連當地海關員工都看不上。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而拍攝於凱達食堂前的這張女工照片,也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最早的打工者形象,流傳全國。

而我在看到照片後最大的疑問也由此誕生。

是什麼,導致了當年先進,時髦,充滿朝氣的打工者,變成了如今的三和大神流浪小哥?

是什麼,讓工業園從一代人圓夢的造富地,變成了如今三和大神流浪小哥都不願去的黑廠?

答案是,什麼問題也沒有出現。

僅僅是因為時代在前進,工業園區沒有緊跟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被時代拋下了而已。

產業升級,逆水行舟

一般而言,農村打工者進城後,基本就是進入工廠,搬磚扛貨,站穩腳跟,從長計議。1978~2005年間,年輕人進城後大體都遵從這樣的生活軌跡。

吃苦耐勞是他們一代人身上最優秀的品質,原因便是,相比物質貧乏消息閉塞的農村,哪怕是規矩森嚴的工廠宿舍,也在物質和精神上有了提升。

但流浪小哥三和大神們這一代人進城時,後工業化時代悄然而至,他們在網際網路的薰陶下長大,從小接觸到的物質條件和信息視野,都是超越農村接近城市的。

這讓他們很難再忍受工廠的嚴格管理,或者說他們更堅持要做真我。他們厭惡乏味的流水線,抗拒艱辛的重體力勞動。他們拒絕沒有發展前景的低端崗位。

他們是處在夾縫中的一代人,他們來自落後的農村,他們的父輩往往是工業化、城鎮化的局外人或失敗者。可能一輩子守於舊土,或曾經進城,最終黯然返鄉。但父輩能退回到舊秩序中,守住自己的社會位置,他們卻無法再跟隨父輩的腳步。

因為他們親身感受、內心認同的,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新城市秩序。

家鄉的熟人社會不僅無趣,而且正在瓦解,他們不想回也回不去了。而在燈紅酒綠的異鄉,並沒有他們的位置。

工廠,流水線等低端製造業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高端製造業因數量稀缺,往往需要高昂的學歷,技能要求。

簡單來說,新時代有著更高追求的打工者變多了,但更高端的崗位卻不太夠了。

這種錯位,是當下無數問題的根源。無數人帶著理想和熱血來到大城市,卻發現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

一部分人選擇妥協,一邊排斥低端流水線,一邊無奈的以此為生,這便是幹一天休三天的三和大神。

一部分人選擇逃離,提上自己的桶跑路,在一個又一個城市的樓宇中尋找機會,但又往往在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中無奈碰壁,這便是四處打工的流浪吧小哥。

他們反映的,其實正是產業升級的意義所在,當產業升級的瓶頸無法突破時,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奈的走上這條道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而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疑問則是,僅僅四十年,曾經代表著前衛和潮流的「凱達妹」便變成了年輕人不再願意幹的低端崗位。醞釀出了三和大神和流浪小哥。

那麼誕生至今二十年的網際網路,同樣代表著前衛,潮流,先進生產力,吸引了一代年輕人投身其中的網際網路產業,下一個二十年後,又會醞釀出什麼?

甚至於,當樂視破產錘子清算,P2P集體覆滅,創新風口停滯時,網際網路產業能否堅持下一個二十年,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資料來源:

南方周末:拿什麼來拯救你們,「三和大神」?

深圳商報:中國第一代打工妹

相關焦點

  • 鶴崗買房背後,是23萬人聚集的流浪吧
    從鶴崗房價崩盤開始,到鶴崗買房就成了個笑話。但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火了。當找到更適宜生存的地方,或在一個地方待膩了,一些吧友就會選擇「提桶跑路」。這是一種為了適應流浪生活的簡裝上路方式。一個塑料桶,便能裝下全部家當,還能用來接水洗澡、洗衣,襯得行李箱大而無當。
  • 流浪吧的老哥已經在撿外賣吃了
    有人懷疑他的真實性,批評他不去好好工作;有人建議他如何更好地找到工作,還想給他打錢;更多人在貼吧裡給他送上溫暖的祝福。爆紅網絡後,網友們按圖索驥找到了帖子的原發地——「流浪吧」。「提桶跑路」,自己帶上行李,提著桶就上班了,如果幹不下去,提著桶,行李一塞,走得迅速,不會被黑廠過分壓榨。
  • 疫情下的「流浪吧老哥」和「三和大神」: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而流浪吧真正出現大眾視野中,是因為去年十一月一則五萬買房的新聞火了。流浪吧裡的一位海員老哥在漫長的流浪後,最終在東北小城鶴崗,五萬買到了自己的房子。這則新聞火了以後,人們首先是驚嘆於鶴崗的房價,而後又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形成對比,掀起了「中國逆大都市化」大討論。
  • 提桶跑路是什麼意思 提桶跑路是什麼梗
    在不少視頻網站上,如嗶哩嗶哩、抖音、快手上的視頻中,經常會看到一個「提桶跑路」這個彈幕或者評論,不少用戶表示這個詞具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經常出現在視頻彈幕裡呢,這裡我們來介紹下「提桶跑路」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介紹。
  • 實力勸退一批又一批,「提桶跑路」成特殊文化
    當然,在土木工程圈子中,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提桶跑路」,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圈內特殊文化,這個詞還是有一定來歷的,之所以說提桶跑路,因為很多進駐工地的員工幾乎都會準備一個桶,用來裝生活用品、打水等,而當自己幹不下去之後,便提桶裝著自己的東西直接走人,所以就有了提桶跑路這個說法。
  • 提桶跑路,原來是這麼個梗
    最近一段時間,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提桶跑路」相關話題屢屢登上熱門。視頻中,年輕人提著各色塑料桶去工廠應聘,感覺條件滿意就留下,不滿意直接提桶走人,他們臨走時的口頭禪「挑戰失敗,提桶跑路」,迅速成為網絡熱詞。
  • 提桶跑路者,為什麼喜歡用紅桶
    科普一下提桶跑路的意思,就是帶個桶逃跑了提桶跑路,來源於網上的平臺,主要是指進廠的青年人,在不滿意工廠工作(黑廠)或者因為其它原因,而選擇離職不幹,從而打包行李,拎上一隻可洗衣服、可裝東西的水桶就離開的一種自我調侃
  • 土木工程學子考研成功後提桶跑路,同行:三年後待你提桶歸來
    正如一些同行看到這些帖子的第一時間就會回復這樣一句話:快進到提桶跑路。隨著讀研人數的增加,就業競爭也越發激烈。土木工程本科畢業,絕大部分都只能去施工單位,想要去設計院或者企業總部,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下面這名土木學子最近就收到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工地上幹了一年有餘,終於脫離了無聊的工地現場,其興奮的表示:小弟先走一步提桶跑了了,大佬們加油。一石激起千層浪。
  • 據說中鐵這位新掌門人也是「提桶跑路人」!
    接下來一起看看這位中鐵新掌門人的履歷吧!從已公開的履歷可以看出,這位董事長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去的,最重要的是,這位董事長也曾經是「提桶人」!1997年本科畢業,下工地,擔任鋼筋工長,後擔任項目經理,然後2009年碩士畢業。可以看出,其中有幾年還去讀了個工商管理碩士,不得不稱之為」提桶人「的先驅。
  • 土木工程專業曾經風光無限,如今卻滿屏提桶跑路,背後令人唏噓
    如今,打開土木工程吧,施工吧,不是勸退的,就是提桶跑路的,簡直是滿屏提桶跑路。 所以,一切的一切,最後只有默默地提桶跑路了!
  • 在土木工程吧裡,我學會了這輩子所有的跑路姿勢
    甚至,在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貼吧裡勸退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所以,土木工程吧,又名土木勸退吧混土木吧,你不能不知道什麼叫提桶因為從進入工地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便與體面分道揚鑣>什麼咖啡奶茶保溫杯,能喝上口熱乎的就不錯了什麼阿迪耐克小AJ,能穿上件乾淨衣服就謝天謝地了所以,在工地裡,有一個出行跑路必備潮品——桶什麼顏色什麼材質都無所謂,關鍵是要結實,還得大結實!
  • 泉州市區東湖公園、刺桐公園直飲水處天天有人提桶「蹭水」
    泉州網1月9日(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文/圖)公園的直飲水機前,有人竟然從家裡帶來3升或5升裝的水桶,公然接水大桶小桶直接提回家,把公共飲水機當成了自家的水龍頭……近日發生在市區東湖公園、刺桐公園的不文明行為,令人啼笑皆非。記者現場走訪調查發現,許多市民對此類不文明行為厭惡不已。公園管理方提醒,便民設備不是個人財物,希望大家共同來維護。
  • 選錯了未來|他們都在提桶跑路
    這樣不行,提桶跑路了。最後你考了公務員,工資不高,朝九晚五,但是每天都能吃到母親做的飯。飯後你打開了抖音,看到一個帶著白帽子的人在吐槽施工單位艱苦,你在下面留言:苦盡甘來,老鐵加油,付出一定有回報,三項五總,年輕人肯定有機會。接著小手往上一划,深藏功與名。
  • 有人說「現金為王」,有人說要「貸款買房」,還不知道如何選擇?
    但是,顯然房價還是過於高了,購房需求看似旺盛,實際上有人特意統計過,剛需買房的人,比起改善型住房以及投資買房的人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所謂的剛需根本沒有多少,也或者說,買得起房的人沒有多少。所以,房子實際上是夠住的,只不過被掌握在有錢人和炒房客手裡,造成了市場上房子供不應求的假象。那麼,未來會如何呢?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既然打出了這個標題當然就是要安利一波《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了。   (沒啥劇透,不影響你以後的觀影體驗)   怎麼說呢?   就用好,很好,非常好,這三句話吧。
  • 網友:現實很殘酷
    然而,許多老員工卻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假象,很多都是人力資源公司和招聘方為了「坑人」進廠故意說的,真正到了廠區上班後你才會發現,廠區裡「狼多肉少」,真正年輕的女孩也是拖家帶口來工廠上班,早就名花有主了,而還有些單身女性會用現實來告訴你:社會很殘酷。
  • 健身房跑路「背後有人」!交錢就有專業團隊幫「安全閉店」
    「健身房『跑路』成本實在太低,以至於投機者越來越多。」一名健身教練透露,在南寧的一個教練交流群裡,曾有人推銷一項「特殊業務」:教健身房經營者如何「規避」閉店帶來的法律責任,最終金蟬脫殼。健身房輕易敢於「跑路」的原因,從中也許能窺見一二。「悅動」健身明園店健身房內空無一人。
  • 市民頻遭辦卡後商家「跑路」 有人一年損失萬元
    市民辦多張儲值卡遭商家"跑路" 有人一年損失萬元  如今,很多人手頭都會有幾張儲值卡,涉及餐飲、理髮、洗車等等。但辦理了儲值卡後,門店關門或改頭換面的情形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一旦遭遇商家跑路,消費者維權則很難,預存的錢款也很難追回。
  • 姐姐結婚,我送五萬,女兒童言無忌說句話,我笑著提離婚
    從那以後,姐姐便成了我在這個世上唯一的依靠,她只比我大四歲,但是什麼事情都擋在我的前面,家裡所有的家務活都是她幹,在外面有人欺負我了她也會找那些人理論,為了給我湊學費,姐姐不辭辛苦的勞動,她整夜整夜的不睡覺,繡些鞋墊拿到集市上賣。
  • 有人冒充領導詐騙!灤州警方緊急追回五萬餘元
    近日,灤州市公安局古馬派出所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及時止付一起冒充領導的電信詐騙案件,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五萬元,得到當事人高度讚揚。1月6日,古馬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田某報警稱:有人在微信上冒充其上級領導,謊稱需要用錢,要其通過銀行卡轉帳。田某按照「領導」指示,給指定帳號匯款人民幣80000元。接警後,古馬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與該局反詐中心取得聯繫,力爭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最終在該局反詐中心的協同配合下,及時止付田某被騙資金50000餘元,成功為其挽回大部分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