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我軍繳獲的軍大衣,為什麼自己不穿,原因實屬無奈

2020-12-22 史問

最近的很長一段時間,抗日劇都是在電視上有著非常高播放量的一類影視作品。這些電視劇有的還原了歷史,有的卻是兒戲一般。質量參差不齊。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電視劇,只要是他們繳獲了一些日軍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東西,罐頭,厚厚的大衣,他們都是不會使用,不會去穿的,只是使用繳納的武器。

那麼,在那樣嚴苛的環境下,為什麼我們的軍人不穿日本人的大衣保暖,而是只穿著自己非常單薄的衣服呢?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

其實,電視劇那麼拍也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因為根據很多歷史上的文獻和資料顯示,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的確是繳獲了非常多的戰利品,這其中,日軍的軍大衣也不在少數,他們通常有著非常好的材質和非常好的保暖效果。

那麼,我們的抗日戰士們為什麼不多穿一些這樣的衣服來保暖呢?因為,有非常多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樣穿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根據當時的抗日軍隊的規定,在戰鬥中繳獲的物資,一定要上交給上級,由上級來統一處理,這樣,就會保證物資分配的平均

但是,當時的運輸條件是十分一般的,這種情況通常不太好運輸,很多物資,運輸過去,再運輸回來,其實是非常麻煩的。可能等到那些軍大衣運回來,這個冬天早就過去了。

但是,規定就是規定,規定就是鐵,軍人必須服從。同時,有些時候碰見了非常緊急的戰況,為了防止這些物資再被日本鬼子搶回去,他們通常就不會把這些物資留下,會放一把火把它們部燒毀。

這樣,這些東西日本人就搶不回去了。所以,在很多歷史照片和抗戰電視劇上,我們的戰士們都是穿著非常單薄的衣服,這樣,他們的條件就會非常的艱苦。

所以,這不是他們不想穿,而是時間的緊迫根本就不給他們穿軍大衣的機會。後來,這個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八路軍司令部認為,應該修改相關的規定了,這既是對戰士們負責,也是對戰爭的負責任。

所以,後來的新規定表示,一個部隊,如果能夠在戰鬥中繳獲了足夠多的物資,那麼,司令部會立刻派人給他們送去軍大衣,靴子等戰利品,既是對他們的獎勵,同時,也能夠保證戰士們在冬天,不會特別的寒冷。

曾經就有一支非常厲害的部隊,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非常多的戰利品,於是,不久之後他們每一個人都穿上了一身軍大衣。這讓很多兄弟部隊都是羨慕不已。

但是,像是這樣的戰鬥部隊還是非常少數的,因為當時的環境不允許每一個人都能夠有軍大衣穿。所以,很多的老戰士為了發揚革命精神,就把自己的軍大衣給了有需要的戰士們,讓他們能夠暖和一點。因此,讓來讓去,其實也還是很多人都沒有機會得到軍大衣的。

同時,因為軍大衣是貴重物品,那時候的抗日戰士通常都是一件軍大衣穿很多年,他們即使是捨不得穿,過了很多年之後,也是會導致大衣變得破舊的。

因此,很多大衣都是有很多補丁的。在一個博物館裡,就放著一個被繳獲的軍大衣,這件大衣非常的樸實,衣服上的補丁甚至達到了好幾百個

這就能夠看出,當時,我軍的條件是十分的艱苦的,所以,戰士們有很多就只能夠穿著單薄的衣服上戰場,很多時候,軍大衣還是屬於非常奢侈的物品的。這就使得戰鬥環境變得十分艱苦了。

抗日戰爭雖然是曾經的「歷史傷疤」,但那一段歷史,那些為民族大義無私奉獻的勇士,也值得被我們銘記。

紀錄講述抗戰歷史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全面、客觀、真實易懂的,還要屬李繼峰的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45年裡,發生過的各種戰役。戰鬥的起因、過程、重要人物等都有記載。還配有相關的真實照片,提升閱讀時的代入感。

想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年代,我軍男兒的滿腔熱血。

史問結語:

雖然當時的環境已經是非常的艱苦了,但實際上,我們的前輩們就是發揮了這樣的精神,才讓戰鬥的意志得以傳承。才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下殺出一條血路來,讓我們這些後代能夠吃飽穿暖,每天都有軍大衣可以穿。

所以,在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這樣的幸福生活究竟是怎麼來的,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懂得飲水思源,並且,還要把前輩們的革命精神一直都發揚光大下去,讓他們不會寒心。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我軍繳獲了很多日本軍大衣,為何很少有士兵穿上?
    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說個問題,在抗戰時期,我軍繳獲了很多日本軍大衣,那麼,為何很少有士兵穿上呢?首先,在戰場之上,戰局瞬息萬變,八路軍戰士在繳獲了敵軍物資後,通常來不及轉移到自己的陣地。那麼,對於軍大衣這種戰略性物資,我軍肯定不可能將其白白留給日本人的,於是大多採取就地燒毀。其次,當時中日雙方水火不容,八路軍戰士對日本人更是痛恨萬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肯定不可能去穿日本軍大衣。一般來說,這些被安全運回的軍大衣會被後勤人員抽出其中的棉花,重製成一件中國軍大衣,再運到前線去給將士們使用。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何卻很少穿繳獲的日本軍大衣?不浪費嗎
    東三省的淪陷,讓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得尤其艱難,缺乏武器裝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缺衣少食也是我國抗日軍隊的常態,尤其是在敵佔區。因為日軍實施了三光政策,所以戰士們和當地百姓常常只能吃樹葉,這種情況下,在戰爭中繳獲的日軍物資就十分珍貴,其中就包含了大量防寒保暖的日軍大衣,只是讓人不解的是,很少看到我軍戰士穿日軍大衣,這是為何呢?不穿不會浪費嗎?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而我軍如果俘虜一個日軍士兵,可以繳獲多少子彈?從數量當中大家就可以得知我軍當時有多慘了。1931年到1940年,這10年的時間裡面,中國軍隊在反抗日軍的侵略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吃過多少甜頭。在1940年,尤其是1942年之後,中國才打出了反擊戰的概念。
  • 在戰場上,為什麼繳獲的日軍大衣無人敢穿?事實告訴你,穿不得
    在戰場上,為什麼繳獲的日軍大衣無人敢穿?事實告訴你,穿不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在歐洲戰場上,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妄圖擴張自己的領土,在別的國家肆意展開侵略,展開屠殺。而同樣的,我們中國也沒能倖免,作為法西斯國家之一的日本,打著大東亞共榮的旗號,肆意虐殺我國無辜百姓,給我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些日本兵,自從進入中國之後,就像發了瘋的土匪,肆意搶劫、殺戮,奪走老百姓的家畜和糧食,充當軍糧。
  • 抗戰時打死一名日軍,能繳獲多少子彈?這一數字你恐怕都不敢信
    之後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以及資源,就將魔爪伸向了我國,而那時候的我國各方面還十分落後,所以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上都沒有辦法與日軍相比,所以在抗戰剛開始時,我軍所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是撿取日軍的
  • 抗戰中女戰士穿絲襪、用駁殼槍衝鋒是真的嗎?老兵:別被電影騙了
    值得一提的是,14年抗戰期間,日本控制西方向我國出口軍火,但卻沒有禁止駁殼槍,這也是我國廣泛使用駁殼槍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軍閥馮玉祥曾用駁殼槍裝備過一個手槍旅,每人配備兩把駁殼槍和一把大刀;抗日時期,不少中國搶手甚至佩戴有兩把以上的駁殼槍,由於駁殼槍被我國槍手廣泛使用,我國戰士也想出了一個不僅能夠解決槍口上跳,還能將它轉化成全自動速射的方法。
  • 抗戰時期,日軍截獲我軍電報,所有字都認識,連一起卻不知啥意思
    其實和我們中華文字有關的小故事有很多,筆者今天要為大家講的這個文字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在那時,中華文字曾經為我們的抗戰做出過貢獻!各位讀者想知道背後的原因嗎?眾所周知,二戰期間,中國一直是日本法西斯企圖攻佔的地方。在當時,日本可以算得上是亞洲第一大國,無論是他們的軍事實力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遠遠的勝過於當時的中國。
  • 抗戰時期,我軍一個團能對付多少日軍?事實很殘酷
    而根據史料我們也能聊,在軍事實力的劣勢下,我軍兵力損失率非常高,那麼抗戰時我軍一個團能夠打多少鬼子呢? 由於經濟水平和工業實力的差距,我軍所配備的步槍一般都會落後於日軍所使用的槍枝,而且其精準度和射程都遠不如日軍所使用的槍枝,更嚴重的是,我軍並不是每一位士兵都能配備槍枝。這便意味著我軍在裝備上的補給能力非常差,而日軍不僅工業生產能力強大,所配備的槍枝也極具殺傷力。這還只是槍枝,倘若要對比重型武器,我軍更不足為談。
  • 淮海戰役國軍55萬人被殲,為何我軍只繳獲16萬支槍?槍去哪了
    然而一個不易被察覺的事實是:整個淮海戰役,繳獲國軍槍枝總數僅為16萬餘支,佔我軍消滅敵軍數量的31%左右。為什麼這麼少呢?    第一個原因是淮海戰役烈度太高,超過平津戰役和遼瀋戰役,更不要說解放戰爭中的其他主要戰役。我軍投入兵力66萬人(正規軍),傷亡超過13萬,佔比達到20%。
  • 此人,抗戰時期中國第一悍匪娶了幾十個老婆,最後被我軍擊斃
    這些土匪在他的帶領下日益莊大,不僅其他土匪收拾不了他們,就連官兵也拿他們沒辦法。經過數次圍剿之後劉黑七的隊伍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在不斷的壯大。據說,他手下的人馬最多的時候高達數萬人之眾,可以說在當時一些地方官見了都得給他個面子。當時,劉黑七有兩個第一非常的出名。
  •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我國風靡一時,為何07年被我軍淘汰
    人們大多有這樣的經歷,打開衣櫃,裡面掛著數不清的漂亮衣服,可皺了皺眉頭,把這些衣服翻了一次又一次,仍然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在「快時尚」的主導下,衣服的更新換代自然也是快到令追求時尚的人們猝不及防,無數風格任君選擇,這讓人如何不心動。衣櫃雖大,卻仍然裝不下人們的心之所向。
  • 從紅軍到解放,我軍武器哪裡來?靠「供應商」,有個運輸大隊長
    到了抗戰時期,國共合作了,國軍的貨是訂不到了。八路從改編時的三萬多人,擴充到抗戰結束時的一百萬,新四軍從改編時的一萬多人擴充到二十多萬。這時我軍有了根據地,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以建兵工廠了,但是材料設備的原因,產量質量都不高,不能成為主要的武器來源,所以還是靠著進貨為主。起初,我軍的供應商是日軍,不過日軍的生意不好做。
  • 4把抗日戰爭時我軍裝備的重機槍,有一把國產的堪稱是世界級武器
    在日軍侵華時期,因口徑為6.5毫米三年式重機槍射速快、威力極大、射擊精度精確被日軍大量裝備,所以也被我軍在戰場上大量繳獲,成為我軍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因其開火發出咯咯獨特的聲音,也被我軍稱作「雞脖子」。2.日本92式重機槍。口徑為7.7毫米的92式重機槍是在三年式重機槍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供彈方式採用了彈板式,加裝了槍口消焰器何光學瞄準鏡,發射方式改為對推的壓鐵式。
  • 對越反擊戰,我軍繳獲越軍軍用背囊,看了裡面的食物,表示很費解
    中國向來以和為貴,但也不懼怕別人的挑戰!1979年2月17日,中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近50萬的解放軍整裝待發,對越軍展開了自衛反擊戰。這場戰場一經開始,就受到了一些圍觀國家的關注。備受關注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當時解放軍已經幾十年沒打仗了,另一個是美國的原因。從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兩個國家度過了一段和平共處時期。
  • 抗戰時期,深受八路軍女首長喜愛的「花口擼子」到底是什麼手槍?
    關係輕武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抗戰時期,中國是白朗寧手槍的重要主顧之一。當時的中國素有「一槍、二馬、三花口」之說,認為這三者是「擼子」(對彈匣在握把內的自動手槍的俗稱)中質量最好的也是當時國內使用最為廣泛的,而這三者均出自白朗寧大師的設計。
  • 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抗戰烈火中鍛造的稱手利器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我軍大量生產自製武器的一種,代表了當時我軍武器生產的最高水平,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我軍自製武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發展有什麼特點呢?從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 抗戰時期,為什麼日軍喜歡給中國小孩分糖果吃?
    文 | 淺弋道歷史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華夏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犯罪行令人髮指,他們不僅對我國的士兵趕盡殺絕、對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痛下殺手,連毫無還擊之力的孩子也不放過。日軍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所謂的「三光」政策讓受侵地區慘不忍睹。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其實當時華北地區的八路軍,即便是主力部隊也有不少是罩著白頭巾的,而繳獲了日軍鋼盔之後,也是會使用的。 為什麼強調後面這點呢?因為現在不少人以為八路軍繳獲鋼盔是不用的。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呢?一方面是影視劇中很少體現這一點,另一方面是相關的圖像資料比較少。
  • 抗戰時期,日軍的子彈為何一直打不完?得知真相後很讓人心塞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戰場上,日軍的子彈似乎永遠是用之不竭的。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我軍以為已經看到了日寇戰鬥力的巔峰,但熟料只是開始。戰爭初期,也就是日本軍國主義像瘋子一樣在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事實上,中日雙方都沒有準備持久戰。因為中日雙方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場戰爭會像「128事件」一樣結束,通常是在戰後談判之後。
  • 抗戰時期,八路軍為何都會「綁腿」?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然而在最近看到的一部抗日神劇中,我們的人民軍隊卻穿上了光鮮亮麗的軍服,拿上了先進的武器,甚至還梳起了時髦的髮型!這些都可以忍,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劇中的軍人竟然沒有綁腿!這是非常嚴重的「穿幫」,在整個抗戰時期,「綁腿」都是我軍最耀眼的裝備之一!那「綁腿」究竟有何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