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深受八路軍女首長喜愛的「花口擼子」到底是什麼手槍?

2020-12-17 幀察小站

關係輕武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抗戰時期,中國是白朗寧手槍的重要主顧之一。當時的中國素有「一槍、二馬、三花口」之說,認為這三者是「擼子」(對彈匣在握把內的自動手槍的俗稱)中質量最好的也是當時國內使用最為廣泛的,而這三者均出自白朗寧大師的設計。

講解白朗寧手槍的蘇聯士兵

在抗戰時期至建國初期,「花口擼子」多為我軍軍、師級以上指揮員或從事重要的和特殊工作的人員用作佩槍和自衛武器。「花口擼子」因其「體形」纖細,而更受八路軍女性指揮員的青睞,那麼,深受八路軍女首長喜愛的「花口擼子」到底是什麼手槍?

花口擼子(M1910)

其中,「一槍」、「二馬」是指比利時產FN M1900手槍和美國產柯爾特M1903手槍,「槍、馬」分別是指其握把上的「手槍」和「立馬」圖案,而「三花口」指的就是白朗寧M1910手槍,因其外凸的槍口帽上有一圈放射狀的防滑紋而得名,所以又稱其為「花口擼子」或「菊花口手槍」。

花口擼子(M1910)

「一槍、二馬、三花口」形象地反映了各槍的特點,但這並不表明M1910手槍就是排名第三。實際上無論從設計、加工質量還是實際使用來看,它在三者中至少是居於第二位,只是「一槍二馬三花口」的說法更順口好記一些。

白朗寧手槍主要是通過轉口貿易途徑進入中國市場。20世紀的前30年間,中國國內戰事頻繁,對武器的需求量很大,包括M1910手槍在內的各型白朗寧手槍都是通過各個代理洋行向中國市場大量傾銷的,其數量僅次於毛瑟C96手槍。

亮劍中楚雲飛送李雲龍的手槍即為花口擼

M1910手槍也是人民軍隊的裝備之一。其來源除繳獲和接收國民黨軍警的槍枝以外,還有少量是抗戰期間來自日軍的戰利品,這是因為日本也使用白朗寧手槍,而且許多日軍指揮官還自費購置這種手槍作為個人自衛武器

花口擼子(M1910)

抗美援朝期間,M1910手槍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裝備序列中,解放後,大量的M1910手槍仍然被用作黨政軍高級領導人的自衛武器,或裝備我公安內保機關,有的一直延用到1980年代初,從現存實物來看,這些M1910手槍都是早期型號,有的雖已鏽跡斑斑,但仍能正常使用,有的則因為後期缺乏7.65mm手槍彈而直接使用尺寸近似、但膛壓和初速相對較高的64式手槍彈,也並未出現炸膛或不退殼等問題,這說明其質量與後期國產手槍相比毫不遜色。

使用白朗寧手槍的美軍士兵

另外,我軍使用的這些M1910手槍幾乎都是7.65mm口徑(M1910有7.65mm和9mm兩種口徑),這可能是因為9mm白朗寧短彈只在歐洲較為流行,而國內使用7.65mm口徑較為普遍,且解放前7.65mm手槍彈在國內也有生產的緣故。

相關焦點

  • 抗戰中我軍4支「國產」手槍:第1支叫盒子炮,第3支很罕見!
    1.毛瑟手槍:說到毛瑟手槍,大夥都很熟悉了,在抗日戰爭年代,它是我軍用來抵抗日軍侵略最多的槍械之一,說它是抗戰大功臣一點也不誇張。在中國,毛瑟手槍也被老百姓稱為駁殼槍、盒子炮、大境面,它從民國時期就已經稱為軍隊中的主力槍械;因為從德國原裝進口的駁殼槍非常的昂貴,為了滿足軍隊的需求,故而我國很多地方的兵工廠也開始大量仿製毛瑟手槍。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團,裝備152挺機槍,這樣的編制算強嗎?
    中國也在經歷了十四年的艱苦抗戰之後,成功的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不過相較於歐洲戰場的戰爭來說,中國贏得戰爭的困難無疑要大的多,畢竟中國的革命先輩們在抗戰時期還沒有多少的軍事裝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面對裝備精良的多的日本軍隊,抗爭的過程自然十分艱難。
  • 一寸河山一寸血: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師兩個人才1支槍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配發了一張紅軍手持衝鋒鎗的老照片,讀者朋友對照片做了評論,在留言中,有的朋友還根據掌握的資料,對衝鋒鎗的型號和來源做了說明:抗戰時期,山西太原兵工廠仿造的湯姆遜衝鋒鎗。八路軍的部隊,除了配備少量的仿造湯姆遜衝鋒鎗外,所用的槍枝也大多是漢陽造等老式步槍。抗戰初期,根據129師上報的人員裝備情況,當時,全師裝備有3支「花機關」和72支衝鋒鎗,僅有的衝鋒鎗子彈只有310發。實際上,在戰場一線,這些衝鋒鎗在紅軍前線部隊很少裝備,因為每把衝鋒鎗分配不到5發子彈,僅具有象徵作用。
  • 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系統再現抗戰文化
    「姐姐,這口行軍鍋打了17個『補丁』,都破成這樣了,居然還能用來煮飯嗎?」當天的展覽,是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共長治市委宣傳部主辦,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承辦的「為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主題展覽。作為山西省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共展出珍貴歷史圖片210餘幅,全面系統地再現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抗戰全景式歷程,吸引了眾多專程來此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紅色教育的遊客。據統計,開展以來,每日日均接待參觀遊客上千人。
  • 抗戰時期,八路軍第129師軍委會由哪幾人組成?分別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1日,八路軍、新四軍在師以及獨立行動的部隊中設立不公開的軍政委員會(後邊稱為軍委會),作為中共在該部隊的最高軍政領導機構,分別受前方軍分會和新四軍軍分會領導,向上級軍委會和中共中央負責。抗戰時期,八路軍3個師中均設立軍委會。那麼,八路軍第129師軍委會由哪幾人組成?
  • 一個日本戰俘向八路軍長官要手槍,拿到槍後做了一件大事
    但是在逃亡途中被八路軍的一支軍隊俘獲成為戰俘,八路軍並沒有對林彌一郎和300名士兵開戰,八路軍放下自己手中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一次和平談判,並且讓他們把手中的武器全部放在地上身上不能攜帶任何武器。
  • 抗戰時期,八路軍為何都會「綁腿」?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這是非常嚴重的「穿幫」,在整個抗戰時期,「綁腿」都是我軍最耀眼的裝備之一!那「綁腿」究竟有何作用呢?總而言之,在整個戰爭年代,或者說自從我軍創建之日起,「綁腿」就成了我軍最重要的裝備之一,如果沒有「綁腿」,八路軍最擅長的「遊擊戰」恐怕無法實施,軍隊急行軍的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從而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綁腿」並不是我軍首創的,早在古代的山地戰爭中,「綁腿」就是最基本的裝備,最早可追溯到什麼時候已經無法考證了!
  • 這支日軍投降時提2個條件,還有更過分的要求,八路軍為何同意了
    有我軍早期派往蘇聯學習航空技術的人員,有參加過長徵和抗戰的老兵,也有來自國軍的飛行員及技術人員,此外,被我軍收編的一支日軍航空兵隊伍,對航校非常重要。提起東北老航校,就繞不開「林彌一郎」這個名字,也就是帶隊投降的日本航空兵軍官。從戰犯到航校教官,最後與中國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林彌一郎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歷史老照片:這才是抗戰時期真實的八路軍,別再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圖為八路軍的地方民兵部隊正在與日寇作戰的現場。八路軍民兵部隊作為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也不乏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抗日英雄。 ▲圖為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供給部的女八路們正在為前線戰士趕做軍鞋。
  • 漲知識|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擬實行軍銜制度,但未能實現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沒有正式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有些高級幹部還佩戴過綴有金星的中將、少將領章。而且,抗戰初期和抗戰勝利後,在八路軍、新四軍中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度,只是受當時戰爭環境和物質條件的限制,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 八路軍的軍裝到底什麼顏色?本是黃軍裝硬是整成了迷彩
    文/寂寞的紅酒在抗戰影視劇裡,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劇中的八路軍戰士穿的軍裝顏色各異,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草綠色的等等,反正是什麼顏色都有。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八路軍的軍裝到底什麼顏色?
  • 戰爭時期、八路軍帽子上兩個扣子有何作用?抗戰老兵告訴你
    不管是我們在抗戰博物館看到的八路軍的帽子,還是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帽子。在我軍帽子上面總會有兩顆扣子出現。最開始筆者沒有在意,但在後來文章的評論中發現竟然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為此,筆者也頗感興趣,於是便去了解了一番,後來發現這兩顆扣子的歷史原來這麼曲折離奇。同時,竟然還有一個作用.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你知道嗎?
    也正是由於這一群八路軍的出現,讓我們在對抗日本侵略軍的時候,有了在戰場上逐漸擺脫了被動的局面,而八路軍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他們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大家對於八路軍也充滿著好奇,特別是他們的軍裝,穿戴等等,大家去看那些抗日劇就會發現八路軍的帽子上都會兩個扣子,這個扣子有什麼作用呢?你知道嗎?
  • 抗戰時期八路軍及所屬三個師番號的由來
    「八路軍」原是粵軍部隊番號,被撤銷建制後授給了紅軍;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師原屬東北軍部隊,被整編後建制消失,番號後授給了八路軍的三個師。
  • 抗戰時期,蔣介石讓國民黨軍向八路軍學習,但很快就後悔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界人士都投入到了抗戰中去,大家都對抗戰的將士們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但是,隨著戰事的進行,國民黨軍又漸漸顯露出了腐敗的本質,老百姓也開始對一些國民黨軍漸漸疏遠,馮玉祥將軍就曾經痛心疾首地說:「北伐戰爭時,部隊在前線打仗,老百姓積極在後方送茶送飯;現在部隊在前線打仗,一連幾天吃不上飯,也沒有老百姓管,這到底是為什麼?」
  • 【史海鉤沉】陳明遠:抗戰時期蔣介石與八路軍糧餉發放探究
    供給制下的人數,在土地革命時期有幾十萬人,抗日戰爭時期上百萬人,解放戰爭時期擴展到幾百萬人。 什麼時候發放呢? 通常是在採用武裝暴力「打土豪」以後,基本上平均分配「戰利品」。對於專業人員(醫生、電報員、機修工等)每月津貼不超過大洋10銀圓(約合2009年人民幣600元)。中央和地方的幹部待遇略低於部隊。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這種分配的內容主要是解決填飽肚子的生存問題,而並不保證「穿衣、住房」的條件。基本概念是「民以食為天」。
  •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殘忍極端,八路軍是如何感化大量日本俘虜的?
    但是,二戰時期的日軍在中國戰場上也有個相當奇特的地方:出現了大批革命戰士。 這無疑是十分詭異的情況,首先日軍思想之極端,這不必多說,你讓他們完全轉變思想,為之前的敵人服務,這相當困難,20世紀可不是封建時代,封建時代思想是忠君報主,20世紀,民族國家早已成型,完全為異族服務,這心理負擔實在是過大。
  • 抗戰年代,八路軍人手一套軍服可太難了
    劉伯承也129師的官兵說:「不管戴什麼帽子,不管穿什麼衣服,我們的心永遠是鮮紅的。」說罷,帶頭脫下頭上的紅軍帽。1939年,賀龍(左)、聶榮臻(右)在阜平城合影。就這樣,儘管情感上依舊彆扭,八路軍將士們還是先後換上了國民黨的軍服。供需矛盾突出紅軍將士換上的軍服,是根據國共之前達成的協議,由國民政府發放。
  • 重慶珍檔丨抗戰時期,重慶有什麼美食?
    一提起重慶美食,首先大家想到的便是那充滿江湖氣息的火鍋、代表重慶勞動人民生活日常的小面,飲食文化反映著整個城市的文化,重慶美食源遠流長,在獨特的碼頭文化以及抗戰陪都背景下逐步融合形成,那麼,抗戰時期重慶有什麼美食呢?
  • 抗戰時期的一些照片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抗戰時期的罕見照片吧,讓我們一起銘記歷史,奮發圖強! 抗戰時期的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