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輕武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抗戰時期,中國是白朗寧手槍的重要主顧之一。當時的中國素有「一槍、二馬、三花口」之說,認為這三者是「擼子」(對彈匣在握把內的自動手槍的俗稱)中質量最好的也是當時國內使用最為廣泛的,而這三者均出自白朗寧大師的設計。
在抗戰時期至建國初期,「花口擼子」多為我軍軍、師級以上指揮員或從事重要的和特殊工作的人員用作佩槍和自衛武器。「花口擼子」因其「體形」纖細,而更受八路軍女性指揮員的青睞,那麼,深受八路軍女首長喜愛的「花口擼子」到底是什麼手槍?
其中,「一槍」、「二馬」是指比利時產FN M1900手槍和美國產柯爾特M1903手槍,「槍、馬」分別是指其握把上的「手槍」和「立馬」圖案,而「三花口」指的就是白朗寧M1910手槍,因其外凸的槍口帽上有一圈放射狀的防滑紋而得名,所以又稱其為「花口擼子」或「菊花口手槍」。
「一槍、二馬、三花口」形象地反映了各槍的特點,但這並不表明M1910手槍就是排名第三。實際上無論從設計、加工質量還是實際使用來看,它在三者中至少是居於第二位,只是「一槍二馬三花口」的說法更順口好記一些。
白朗寧手槍主要是通過轉口貿易途徑進入中國市場。20世紀的前30年間,中國國內戰事頻繁,對武器的需求量很大,包括M1910手槍在內的各型白朗寧手槍都是通過各個代理洋行向中國市場大量傾銷的,其數量僅次於毛瑟C96手槍。
M1910手槍也是人民軍隊的裝備之一。其來源除繳獲和接收國民黨軍警的槍枝以外,還有少量是抗戰期間來自日軍的戰利品,這是因為日本也使用白朗寧手槍,而且許多日軍指揮官還自費購置這種手槍作為個人自衛武器。
抗美援朝期間,M1910手槍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裝備序列中,解放後,大量的M1910手槍仍然被用作黨政軍高級領導人的自衛武器,或裝備我公安內保機關,有的一直延用到1980年代初,從現存實物來看,這些M1910手槍都是早期型號,有的雖已鏽跡斑斑,但仍能正常使用,有的則因為後期缺乏7.65mm手槍彈而直接使用尺寸近似、但膛壓和初速相對較高的64式手槍彈,也並未出現炸膛或不退殼等問題,這說明其質量與後期國產手槍相比毫不遜色。
另外,我軍使用的這些M1910手槍幾乎都是7.65mm口徑(M1910有7.65mm和9mm兩種口徑),這可能是因為9mm白朗寧短彈只在歐洲較為流行,而國內使用7.65mm口徑較為普遍,且解放前7.65mm手槍彈在國內也有生產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