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GOGOKID品牌代言人章子怡與耶魯教授的跨界對話,令蟄伏良久的GOGOKID再次回歸大眾視野。
在線少兒語培賽道近來確實也好事不斷,前有51talk、VIPKID相繼傳出規模盈利消息,後有以繪本起家的伴魚一月之內斬獲兩輪融資。而此時,字節跳動旗下GOGOKID高調公開品牌動作,似乎並不簡單。
新東方用戶運營中心主任朱兆偉對未來網記者表示,在線少兒英語賽道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線少兒英語1對1市場格局或將改寫
在疫情雲經濟的催化之下,在線教育滲透率不斷提升,下沉市場逐漸打開。曾有教育人士表示,疫情激發了在線教育潛在需求,市場規模不斷驟增的同時,更促使在線教育加速滲透。
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用戶規模將達到3.51億人,其中在英語市場剛需下,在線少兒英語一直是教培市場的黃金賽道。其中,在線青少兒英語市場滲透率為22%,在未來兩年將保持持續上升勢頭,預計明年滲透率為37%,2022年滲透率將達到51%。
但硬幣的背面,教育行業在今年變動不斷,資本投入更是慎之又慎。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教育行業共融資372起,截至目前,2020年前三季度融資僅165起,不足去年半數。而隨著思維等素質賽道的崛起,在線少兒語培似乎進入了不破不立的境地。
事實上,在線少兒英語一對一賽道的格局正在改寫。此前,DaDa英語、VIPKID、 51Talk、vipJr並稱聚焦青少在線1v1英語培訓賽道頭部4大明星企業。
時至今日,vipJr已於去年「賣身」中國平安,現已整合進入平安智慧教育版圖,有了大樹可依,而升級後的「平安好學」要做「K12一站式全科學習平臺」,不再只是局限於英語賽道。
DaDa英語今年被傳出「賣身」好未來,隨後一直深陷單方面修改合同被各地家長投訴的事件中,被央視點名。
2020年在實現兩次盈利之後,51Talk成為青少年在線外教「一對一」賽道裡,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的一枝獨秀。很快的,近日51Talk第三份盈利財報也來了。51Talk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其實現營收為人民幣4.93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9.95%;淨利潤為人民幣3276.60萬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95.86%。
前不久,VIPKID 宣布,公司單位運營利潤 (UE) 連續兩個季度為正,90% 的渠道首單實現盈利。VIPKID方面表示,公司由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收入在百億級規模且實現 UE 轉正的在線教育企業。
此時,從繪本切入行業的玩家——少兒英語教育「伴魚」,繼8月17日宣布完成1.2億美元C輪融資後,僅一個月再次宣布完成由GGV紀源資本和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聯合投資的數千萬美元新一輪融資。隨之引起行業震動。
有教育人士坦言,此次疫情將在線少兒英語全面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從而加速線上教育對線下教育的包超,彎道超車的機會也將再次出現。
在這樣的行業格局之下,GOGOKID重出江湖就更值得玩味。即便去年GOGOKID被爆料進行裁員,甚至引發字節跳動放棄教育業務的猜測。
今年7月份,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在題為《zero to one》的全員分享中,特別提到GOGOKID,並表示看好其價值和前景,未來會加大投入。
在陳林看來,馬拉松賽跑可能才剛剛跑了五百米。他提到目前GOGOKID正在做一些降低成本的技術嘗試。「雖然很多設想還在驗證階段,如果實現,市場將會被顛覆。」
燒錢、資本裹挾,一對一模式成本仍虛高
然而在線少兒英語想擴張沒那麼容易。教育產業需要「慢」,但是在線青少兒英語在資本的裹挾下免不了一路狂奔。
快速擴張背後,賽道玩家的盈利模式搭建看起來似乎是力不從心。「獲客成本高昂」「盈利遙遙無期」「瘋狂燒錢」等質疑聲也不絕於耳,而對於一對一模式「規模不經濟」的聲音也不少。即規模越大,複雜度越高,成本越高。
「在線少兒英語一對一單純靠投放來獲客,這種商業模型不會特別好。」伴魚創始人兼CEO黃河表示。
即便是如51talk3次盈利後,隨著疫情帶來的紅利的逐漸褪去,51Talk的營收增速也出現下降的趨勢。而怎麼在後疫情時代裡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態,是市場對每個玩家的考驗。
曾有分析稱,一對一在線教育難以盈利,主要問題之一在於班型。目前在線一對一英語機構,多數都採用了外教教師資源,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課所需費用。
一方面,師資成本高。從收入成本看,一對一模式下,老師的薪酬成本難以壓縮。且擴大規模需要海量提升師資,而教師培訓門檻低,隨著教師數量增加,管理的難度和成本激增。如何兼顧發展速度與師資數量和服務質量,成為一對一模式的痛點。
另一方面運營成本高。一對一模式從興起至今,由於行業的同質性高、競爭性高,且一對一模式的研發、師資、管理成本高,雖運營模式簡單,但拉升了運營成本。
最後,獲客成本高。雖然一對一模式客單價高,但獲客成本同樣很高。紅海之中,流量越來越貴,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盲目燒錢買量,最終導致爆雷。加之受限於師資匱乏與有效的營銷渠道稀缺,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本進行產品打磨,不論是拉新或口碑轉介紹,獲客成果寥寥。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分析新東方一對一業務的發展歷程時曾提到,「在測試模型時,怎麼都擺不出來一對一能夠賺錢,再看數據,利潤就是3%到5%,一不小心這個公司就是虧損的,當時我認為這個模式如果不轉型就做不大,而且有風險。」
擴科是必然趨勢,眾玩家加速構建護城河
一對一模式是在線少兒英語的起點,但不是終點。事實上,目前多家知名線下少兒語培機構也在積極嘗試加速構建護城河。
記者注意到,曾有媒體報導GOGOKID已經在做一些技術嘗試,例如嘗試和瓜瓜龍英語聯動,在教學場景上,為用戶提供如直播錄播混合學等更多選擇。
聯合瓜瓜龍英語打出組合拳似乎是個妙招,加速聯動一榮俱榮。此外,今年2月VIPKID宣布旗下大班課業務正式更名為「大米網校」,該產品定位小學生,主打大班直播課產品,課程包含英語、數學兩大學科。
而伴魚也在完成C輪融資後,宣布將在擴科戰略和人才引進上著重加碼。
從商業效率來看,伴魚繪本屬於低客單價、流量型的內容工具類學習產品,高客單價、重服務的伴魚少兒英語一對一屬於核心品類產品,而伴魚AI課和伴魚精讀課則是高毛利、中客單價的利潤型產品。
如何做、轉型的力度如何拿捏,仍然是未知數。瑞思學科英語CEO王勵宏在近日表示,線上教育的進一步滲透趨勢明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但並不等於做在線教育成功率就一定更高。
而前頭頭是道基金董事許維曾發表文章指出,在線教育行業90%以上的項目都是單科目,當只有一個SKU(庫存單元)的時候,增長路徑只有不斷地獲客,僅此而已。
同時他指出,有一定體量的流量入口是稀缺資源,是所有兵家的必爭之地,這就導致市場費用極難控制。另一方面,教育客戶的生命周期其實很短暫。絕大部分在線教育機構的半數以上學員其實只消費了一次。這意味著在線教育公司必須每天持續買流量,如果停止就會立刻影響到收入的增長。所以,在線教育的困局在於「成本+費用〉LTV(生命周期總價值)」。
許維認為,機構要拼盡全力地去開源、去提高LTV,而不是一味想著如何降低獲客成本。至於具體做法,其在文章中指出,無非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增加SKU數量。橫向維度就是擴科、增加其他科目SKU,滿足學生的多科目學習需求。縱向維度就是擴品,圍繞自己的科目,提供不同定價、不同定位的產品組合。
還有觀點認為,競爭格局未定,讓每個玩家都有跑出來的機會,但防範風險依舊十分重要。
來源:未來網 作者:張冰清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