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教學了聲母b p m f,b和p長得很像,加上馬上要學的d和q,這四個放在一塊,簡直就成了娃們暈頭轉腦的「利器」,分不清,指b為p ,指p為 b,如果再把b d p q四個排排坐,估計班上一大半的娃們兩眼直冒星星,因為傻傻分不清。
為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在教b p m f之前,我就在想:怎樣讓娃們很快區分b p,有口訣這樣說:右下半圓b b b,右上半圓p p p。順口是順口,可是對於左右都要想一想的同學,頭腦裡要轉上兩個圈: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如果左右一弄反,那麼這兩個聲母也是「b帽p戴」了,我看著b,越看越覺得它與數字6很像,不過是把6作相關的變形,於是在教學時就將「b像數字6」引入,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知識基礎上加以適當改變,無須頭腦裡轉上好幾圈。
P我作了一個向外潑水的動作,右上的半圓像不像一個小盆子,旁邊的小豎就是一個小把手,方便人拿著。結果班上有娃在同步寫字書上「p」的一小豎只留了一小截,只佔上格,我就笑著問他:「你準備將手放在哪兒潑水?把手太短了,手沒處拿啊!把手要稍微長一點,佔上中兩格。」這個娃就很不好意思地笑了,馬上改過來了。相信以後他一寫這個聲母就會想起我說的話,不再犯類似的錯誤,那麼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教學中,又讓他們尋寶,在書上找一找這四個聲母b p m f,一個個找得可帶勁了,會彩筆描一遍,讓他們在描繪的過程中感受拼音的形狀。
在拼讀聲母與單韻母時,大部分娃能夠拼讀,也有少部分娃會認聲母,也會認韻母,可當韻母加上聲調後,不能一口直呼,還要數數聲調,例:pǔ這個音節,p認得,ǔ數一數也能認得,可當兩個碰到一起,「普」這個音節拼個半天也拼不出來。
這是因為拼得不夠熟練。
家長們回想一下遙遠的二十多年前,自己當年學拼音的情景,是不是歷史驚人地重演呢?
怎樣帶領孩子找找拼音拼讀的感覺?熟能生巧,拼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妙招有二:
1.以語文書為憑藉,每天對照語文書指讀,注意,一定要手指指著,口念,有些娃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眼睛盯著,嘴巴念著,你有時也不知道他念的是哪個。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當老師的願望,家長們就委屈委屈自己,當一當自己娃的學生,樹立他們對學拼音的信心,多鼓勵,少批評。
2.以日常生活為憑藉。上次就講過,在生活中有許多具體的人和事物,如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大樹、小草、花兒、語文書、數學書、電視、水杯、書包、鉛筆等,看到哪個,就讓孩子拼出這個音節,每天拼上五個音節,兩個星期之後,孩子對拼音的拼讀感覺就會越來越好。
學拼音五大境界:
第一境界:指哪讀哪。
第二境界:指哪,想一想,也能拼出來。
第三境界:指哪,要經過提示,才能拼出來。
第四境界:指哪,會認其中的聲母或韻母,可兩個在一起不會拼。
第五境界:指哪,亂念的,壓根就不會的。
最後,希望孩子們通過在課堂上的學習,以及國慶節期間在家長的引導下,能夠達到「指哪讀哪」的拼音第一境界,成為真正的「拼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