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經常短路?訓練形式邏輯讓人善於表達,辯證邏輯使人長於詭辯

2020-12-13 三維樹

有朋友問: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區別是什麼?想要提升說話能力,應該先學哪一種思維方式呢?

說話,就如看圖說話一樣,將頭腦中的思想表達出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在思維質量決定外在的說話能力。

就如一位優秀的別墅設計師,在動筆製圖之前,大腦內就已經有了「別墅」的概念。說話也是照「腦圖」說話,都是先想明白,再說清晰。

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都可以提升人的思維能力,只是各自的方法和作用不同而已。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兩種思維方式,以下從思考、表達及討論三個角度來探討。

首先是思考:

形式邏輯是一個靜態的線性思維,重在於使思想本身的準確性和沒有矛盾。思考的方式主要是定義,劃分,判斷,等。比如,小明想學會演講,他首先要對「演講」進行定義:演講就是用你的思想去影響聽眾的想法。再對演講類型進行劃分,如匯報演講,提案演講,競聘演講等;之後做出判斷,自己應該是先訓練競聘演講還是匯報演講呢?這樣有序的思考之後,對自己學好演講,有了一個明確的思路。

而辯證邏輯是一個動態的思考過程,重在於綜合看問題。思考方式是「正反合」的方式。上例中談到小明想學演講,他會正反衡量下:學演講對自己的好處是提升自己說話的影響力,將來也許還能升職加薪;壞處是需要花時間訓練以及金錢的付出,最後經過利弊思考之後,決定找參加演講訓練。至於什麼時間去訓練以及怎麼訓練,先去各機構看看再說。一外詞「沒準」。

再有是表達:

形式邏輯的表達方式,一定是前後有序,結構清楚的。比如,當你有了某個想法之後,你可以用時間結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表達結構;或者可以用空間結構:先說主要的,再說次要的,最後是一般的。這樣,別人聽起來就沒有思維負責,簡單明了。

而辯證思維的表達方法,是習慣於讓別人去猜,正話反說,反話正說,你說他說的沒有道理吧,又感覺說的對;你說有道理吧,可又沒有明確的結論。就如老子對「道」的介紹:「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誰不不知道「道」到底是啥!

最後是討論:

在職場的討論問題,一般是為了幾個人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一起進行思想激蕩。形式邏輯的討論方式,是遵從規則,由主持人引導。先確定前提,再各自表達意見,最後達成統一的結論。

而辯證邏輯的討論方法,說的好聽點,是頭腦風暴;說的不好聽點,那就是詭辯。比如你說1+1=2,他說未必,他覺得1+1是等於3,因為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結婚,再生個孩子,不是3了嗎?

總結:形式邏輯(邏輯思維)是一個幫助人們思考和表達的工具,而辯證邏輯是一種哲學方式,幫助我們更系統的認識問題。對於初學演講,或者理性思維不太強的人來講,可以先訓練形式邏輯,可以幫助你更好應用於職場。

相關焦點

  • 淺談「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異同
    隨著邏輯學和數學的結合,邏輯開始符號化,即用數學形式的符號公式來表達邏輯的內容,使得概念的表達更加規範、更加準確。 概念是命題的基本元素,命題是給思維對象下的論斷,其邏輯形式為:所有的S都是P,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這四個命題形式中具有對等關係,即確定某一命題可以推論其命題的真假。
  • 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對立與統一
    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將邏輯分為「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並且指出形式邏輯研究的是思維的主觀形式,而辯證邏輯研究的是思維的客觀內容,二者之間如同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的關係。形式邏輯是一門以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涉及一些邏輯方法。
  •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
    那麼有沒有在文化一開始的時候,即文化在三到七歲的時候,形成的一些模式,而這些模式決定了文化在未來的表現呢。我想肯定是有的,通過與博友一段時間來的辯論,我發現中西文化的模式之別就是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之別。中國文化的模式的是辯證邏輯,西方文化的模式是形式邏輯,它們是中西文化之別的根本,用它們可以解釋中西文化的任何現象。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都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思維方式,但是卻非常不一樣。
  • 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是《小邏輯》,就是辯證邏輯。經常看到有人說,黑格爾的辯證邏輯,不是邏輯,是哲學。比如鄧曉芒(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就是如此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這個問題不見得就是那麼簡單。黑格爾自己說在講邏輯,你說他講的不是邏輯,是哲學,這個得有個說法。從黑格爾的角度看,辯證邏輯就是形式邏輯,是充實的形式邏輯。
  • 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
    對形式邏輯的這些思維規則如何看?黑格爾對之採取了基本否定的態度。在他看來,所謂形式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根本就不是什麼思維規律,簡直就是同義語反覆的空話、廢話,令人討厭和膩煩。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按照這些規則去思考、去說話。他說:「照普遍經驗看來,沒有意識按照同一律思維或想像,沒有人按照同一律說話,沒有任何種存在按照同一律存在。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說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範,是辯證邏輯的障礙
    丁元英心裡明白這是揭幕的前奏,於是坦率地說:「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範,是辯證邏輯的障礙,我無意摧殘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殘。」芮小丹說:「女人就這麼難養嗎?」要想明白定的這句話,首先要弄明白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範,那麼首先要理解什麼是形式邏輯?走形式,走過場都有這樣的說法,那麼也就是說表面的東西。女性都是追求表面東西的代表。比如送花,顏值,物質等等。 她們的思維邏輯都是你對我好,你對我付出,你讓我快樂,你讓我舒服,你就是愛我。
  • 形式邏輯PK辯證邏輯:從如何「清晰界定概念」說開去
    因此我說,蘇格拉底也用過修辭,但是不多,他要求使用的概念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是要儘可能要實打實地說話,而不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隱喻、暗喻、修辭一些那些種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類的東西被他們所謂智者派的用得很多。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清晰。在這之後我想,我們可以想想看,哪一些概念你覺得是比較清晰的概念?
  • 學公文小知識:寫好公文需要掌握形式邏輯
    (文/往熹)關於公文寫作的書或文章裡談辯證邏輯的較多,專談形式邏輯的較少。筆者並非要標新立異,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在我看來,對於公文寫作來說二者同樣重要,甚至形式邏輯是更基礎、跟根本的東西。形式邏輯到今天為止,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奠基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亞里斯多德看來,形式邏輯不是一門學問,而是獲得學問的工具和方法。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著作是《工具論》,此書分為《範疇篇》、《解釋篇》、《分析前篇》、《分析後篇》、《論辯篇》、《詭辯篇》等6個部分,分別對於概念、判斷和命題、三段論、證明等進行論述。這是古代一部最完備的邏輯著作,而且兩千年來有著歷久不衰的影響。
  • 形式邏輯
    據此,人的邏輯應分為三大類,即樸素邏輯、工具邏輯(包括稱名邏輯、形式邏輯、表象邏輯)和辯證邏輯。 2.形式邏輯與樸素邏輯  相較於樸素邏輯,形式邏輯的缺陷在於無法解釋部分生活事件,也無法解釋不符合形式邏輯本身的邏輯的來源。具體例子是,這樣的語言結構「連……(名詞A)我都不認為……(形容詞Z),那麼……(名詞B)還會是……(形容詞Z)嗎?」形式邏輯就是不能解釋的。
  • 不再隱瞞:辯證邏輯像個魔術師,輕輕一搖,就能變出你想要的結論
    正如亞里斯多德批評赫拉克利特所說:「辯證家和詭辯家穿著同樣哲學家的衣服」並進一步指出,辨證法純屬詭辯,只會帶來思維混亂。可見,早期辯證法是詭辯術的隱身衣,很多詭辯是打著辯證法的名義而唐哉皇哉的。但辯證法和辯證邏輯並不是一回事!邏輯最初是和哲學混在一起的,後來才從哲學中分離並發展成獨立的一門學科。而辯證邏輯則把哲學和邏輯重新攪合在一起,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叫復古,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倒退!其實,「辯證邏輯」一詞濫觴於黑格爾的《大邏輯》和《小邏輯》。他在書中提到了思辨邏輯一詞,後被蘇聯和中國的學者翻譯成了辯證邏輯。
  • 邏輯的極限是自由
    人與人之間不能產生誤會,否則就要遭受損失,所以必須遵守語法。希臘雅典時代的一些哲學家,比如智者派,還有蘇格拉底,他們都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把希臘語的語法搞得比較精確,特別是普羅塔哥拉這些智者學派的人,慣於搞詭辯,所以他們就要在語法上面多下功夫,以免被別人忽悠——他要忽悠別人,先得防止被別人忽悠——他們是希臘語法規則的制定者。
  • 關於形式邏輯與辨證邏輯的探討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對女人有這樣一句評價: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範,辯證邏輯的障礙。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一詞在日常話語中有三種含義:一是客觀事物的規律,尤其指事物變動發展的順序與規則。如「這些人的做法簡直不符合邏輯」,這裡的邏輯等同於規律。二是表示思維的規律性或規則,如「無論說話或寫文章都要符合邏輯」。這裡強調的是清晰、條理、順序與關聯性。常常有人告訴我,他講的話缺乏邏輯性,意思就是——混亂。
  • 什麼是形式邏輯、什麼是辯證邏輯;從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說起
    連續的排比句把人與自然的動和靜、情與景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登徒子好色賦》雖說是宋玉的自辯之辭,卻是一則很有意思的故事。說的是登徒子常見宋玉伺奉楚王岀入後宮而妒之,所以在楚王面前頗有微詞言;宋玉雖身材容貌文雅俊美;安詳文靜,實乃好色之徒。
  • 形之道十九形式邏輯與動態辯證邏輯的第二種現實關係
    形式邏輯是從個體向整體思考,形式邏輯尊重個體主義,世界的規律是辯證邏輯,而物質辯證邏輯發展的最高活動是精神生命,精神就是對立統一的反映,對立統一就是個體性,個體同樣正是辯證邏輯的具體統一。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那麼沒有個體性也不是社會主義。
  • 辯證邏輯在中國的三大變革
    辯證邏輯在20世紀中國,經過30年代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大論戰,50—60年代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大討論和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以後的大發展,實現了邏輯科學化、現代化和協調化的三大變革。首先,實現了由一般哲學形態的辯證邏輯經特殊哲學形態的辯證邏輯科學形態辯證邏輯的科學化變革。經過30年代形式邏輯與唯物辯證法大論戰,在30—40年代確立了一般哲學形態辯證邏輯。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而不是詭辯
    邏輯能夠對人的思維起到規範作用,讓人的思維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正確,對問題的處理也會更加合適。 遺憾的是,邏輯學在中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由於邏輯知識和邏輯訓練的缺乏,中國人的思維在邏輯上具有明顯的三大缺陷!
  • 別人詭辯怎麼辦?學點邏輯同一律,就無懼別人不講道理(三維樹)
    如果別人跟你詭辯,不講道理的時候,應該怎麼對付呢?在職場的爭論中,很多人面對別人的胡攪蠻纏,可又抓不住別人錯誤的關鍵點,只會心裡難受、生氣,這樣即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你的個人形象。其實,你只要學點基本的邏輯,你就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很好的去處理別人的詭辯了。並且,如果對方不懂邏輯的話,你也可以通過詭辯,在說話的氣勢去打擊對方,獲得心理上的優勢。什麼是詭辯呢?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學生問老師,什麼是詭辯?
  • 法治思維不應拋棄形式邏輯
    而邏輯悖論的出現,使人們意識到形式邏輯的局限性。之後黑格爾的辯證法,特別是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走上歷史舞臺,使辯證邏輯作為辯證法在思維領域中得到具體運用,以思維的辯證運動和發展作為自己獨有的研究對象。  上世紀中後期,對三段論主導的形式邏輯功能的批判逐漸升溫,許多人認為形式邏輯只考慮形式上的嚴格推理,不探討概念本身的可接受性,和辯證法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競爭的,是一種低級邏輯;而辯證法是聯繫的、運動的和發展的世界觀的集中表現,是一種高級邏輯,是對形式邏輯的超越。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之間並非對立的或競爭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
  • 如何提升邏輯表達能力,讓說話隨時都能條理清晰?
    同樣,邏輯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堅持思維訓練的結果,從有意為之,到養成習慣,再到習慣成自然,就能讓說話隨時都能條理清晰!那麼平時怎樣進行思維的邏輯訓練呢?無論做事還是說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不紊,眉目清楚。
  • 學不好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都可以 但『邏輯』你需要多加學習
    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律,也指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包括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包括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辯證邏輯包括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人的整體思維(包括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