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區別是什麼?想要提升說話能力,應該先學哪一種思維方式呢?
說話,就如看圖說話一樣,將頭腦中的思想表達出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在思維質量決定外在的說話能力。
就如一位優秀的別墅設計師,在動筆製圖之前,大腦內就已經有了「別墅」的概念。說話也是照「腦圖」說話,都是先想明白,再說清晰。
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都可以提升人的思維能力,只是各自的方法和作用不同而已。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兩種思維方式,以下從思考、表達及討論三個角度來探討。
首先是思考:
形式邏輯是一個靜態的線性思維,重在於使思想本身的準確性和沒有矛盾。思考的方式主要是定義,劃分,判斷,等。比如,小明想學會演講,他首先要對「演講」進行定義:演講就是用你的思想去影響聽眾的想法。再對演講類型進行劃分,如匯報演講,提案演講,競聘演講等;之後做出判斷,自己應該是先訓練競聘演講還是匯報演講呢?這樣有序的思考之後,對自己學好演講,有了一個明確的思路。
而辯證邏輯是一個動態的思考過程,重在於綜合看問題。思考方式是「正反合」的方式。上例中談到小明想學演講,他會正反衡量下:學演講對自己的好處是提升自己說話的影響力,將來也許還能升職加薪;壞處是需要花時間訓練以及金錢的付出,最後經過利弊思考之後,決定找參加演講訓練。至於什麼時間去訓練以及怎麼訓練,先去各機構看看再說。一外詞「沒準」。
再有是表達:
形式邏輯的表達方式,一定是前後有序,結構清楚的。比如,當你有了某個想法之後,你可以用時間結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表達結構;或者可以用空間結構:先說主要的,再說次要的,最後是一般的。這樣,別人聽起來就沒有思維負責,簡單明了。
而辯證思維的表達方法,是習慣於讓別人去猜,正話反說,反話正說,你說他說的沒有道理吧,又感覺說的對;你說有道理吧,可又沒有明確的結論。就如老子對「道」的介紹:「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誰不不知道「道」到底是啥!
最後是討論:
在職場的討論問題,一般是為了幾個人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一起進行思想激蕩。形式邏輯的討論方式,是遵從規則,由主持人引導。先確定前提,再各自表達意見,最後達成統一的結論。
而辯證邏輯的討論方法,說的好聽點,是頭腦風暴;說的不好聽點,那就是詭辯。比如你說1+1=2,他說未必,他覺得1+1是等於3,因為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結婚,再生個孩子,不是3了嗎?
總結:形式邏輯(邏輯思維)是一個幫助人們思考和表達的工具,而辯證邏輯是一種哲學方式,幫助我們更系統的認識問題。對於初學演講,或者理性思維不太強的人來講,可以先訓練形式邏輯,可以幫助你更好應用於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