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律,也指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包括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包括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辯證邏輯包括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人的整體思維(包括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邏輯。
邏輯分三大基本定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1.同一律 白馬到底是不是馬?
要保持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問題的確定性,混淆概念,偷換概念,混淆論題,偷換論題,會導致思維混亂,使大家的討論變成雞同鴨講。
同一律是邏輯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人們自覺地保守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判斷的確定性,也就是說它要求人們的思維具有確定性,混淆概念,偷換概念,混淆論題,偷換論題,會導致自己的思維一團漿糊,導致大家的討論變成雞同鴨講。
2.矛盾律 生存還是毀滅,沒有中間狀態
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一定有一個是假的,你需要訓練自己擁有能夠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
矛盾律也是邏輯三大基本定律之一,指的是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對,一定有一個是假的,關於否定成功的否定不是失敗,而是未成功。開心的否定,不是傷心,不是不開心,而是「沒有開心」,遵守矛盾律有訓練識別,自相矛盾的概念,自相矛盾的判斷和悖論。
3.排中律 生存還是毀滅,沒有中間狀態
兩個自相矛盾的觀點一定有一個是對的,沒有都不對的,中間狀態。
排中律就是兩個自相矛盾的觀點,一定有一個是對的,沒有都不對,這種中間狀態。排中律,可以用於識別和揭穿那些模稜兩可的騎牆者,提高思辨的能力,以及溝通的效率,但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反證法,用反射、歸謬、存真的方法,在兩個自相矛盾的觀點中,通過證明一個觀點是錯的來證明另一個觀點是對的。
一個邏輯嚴謹的反證法,有三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反設。 歸謬。純真,比如,我常說,成功的企業轉型,獲得二次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這個觀點很難用三五句話證明。我們不妨試試反證法。
第一,反設,反過來假設這個觀點不成立,也就是說企業成功轉型,獲得二次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歸謬。如果真是大概率事件,那麼歷史上很多的名人像館中,商鞅陶朱公,他們的企業應該會持續到現在。
第三,存真。
所以,企業轉型,獲得二次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4.三段論 一眼識別詭辯的五個方
想要成為商業世界的洞察者,就要多花時間,刻意訓練嚴謹的推理能力,和迅速識別邏輯謬誤的能力。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式的推理,想要一眼識別詭辯,需要掌握三段論的五個基本原則:四項錯誤,中項兩不周延;大項擴大,小項擴大;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什麼是三段論三段論是一種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式的推理,其基本邏輯是,如果一類對象的全部都是xx?那麼它的部分也必然是xx,如果一類對象的全部都不是xx,那麼它的部分也必然不是xx。
比如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所以蘇格拉底要死。
邏輯嚴謹的三段論有五項基本原則,有了這五項原則,我們才能一眼識別詭辯。
第一,四項錯誤。 三段論只能有三個概念有了第四個就一定錯了。
第二,中項兩不周延。
什麼叫中項?比如,「所有人」都要死,蘇格拉底是人,這裡的「人」就是中項,用來聯繫大前提和小前提,
什麼叫周延?「所有中國人」指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一部分中國人是不周延的概念。
比如這個三段論:「一部分中國人」很有錢,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所以北京人很有錢,「一部分中國人」是聯繫大前提和小前提的中項,但是不周延,所以犯了「中項兩不周延」的邏輯錯誤。。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但不一定是有錢的那一部分中國人。
第三,大項擴大,小項擴大。
比如運動員需要鍛鍊身體,我不是運動員,所以我不需要鍛鍊身體。一聽就不對,到底錯在哪呢?這句話的大前提其實是:運動員是「部分」需要鍛鍊身體的人,結論其實是我不在「全體」需要鍛鍊身體的人之中,大前提是「部分」,結論是「全體」就是大象擴大,
再比如,紅薯是高產作物,紅薯是雜糧,所以雜糧是高產作物。顯然也不對,這句話的小前提其實是紅薯,是一種雜糧,結論其實是所有雜糧,是高產作物,小前提是「一種」,結論是「所有」就是小項擴大。
第四,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
假如有人說,韓國不是大陸國家,韓國不是熱帶國家,所以……,不等他說完,你就可以脫口而出,大前提,小前提都都是否定的,所以是得不出必然結論的。
第五,前提有意否,結論必為否。
比如人非草木,哲學家是人,哲學家非草木,蛇是無足的,此動物不是無足的,所以此動物不是蛇,這兩句話是對的大前提或小前提是否定句,並且只有一否,那麼,結論一定為否定形式。
想要成為商業世界的洞察者,就要多花時間,刻意訓練嚴謹的推理能力。
5.歸納法 幾乎所有知識都始於歸納法
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始於歸納法,但是我們必須對猜想之外的可能性,也就是黑天鵝,永遠心懷敬畏。
歸納法是一種從特殊推出一般的方法,歸納法從現象提煉出猜想。演繹法,把猜想證明為定律,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始於歸納法,怎樣訓練歸納法?用著名的穆勒五法。
第一,求同法
第二,求異法
第三,並用法,
第四,共變法
第五,剩餘法。
邏輯學和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不同,後者屬於認知,而邏輯學則是獲得這些認知的方法,所以邏輯學比所有學科更底層,是一門硬知識,在智商測試中不考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知識,而考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因為如此。
演繹法是從一般推出特殊的方法,比如所有貓都喜歡吃魚,我家養的是貓,所以它也喜歡吃魚,前面講到的三段論其實是演繹法的最基本形式。
歸納法,從現象提煉出猜想,演繹法,把猜想證明為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