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浙江進行高考改革試點。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是,兩省市學業水平考試的分數呈現和轉換方式有所改變,等級性考試成績不再是簡單的卷面分數,而是採用「等級賦分」的方式。隨著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後續改革省市依據各自特點對分數的呈現和轉換也發布不同的設計要求,「等級賦分」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
2018年7月,愛雲校醞釀已久的新高考「等級賦分」平臺低調上線,它覆蓋了全國已知的所有改革省份規則及賦分的內容,憑藉著技術優勢與多年學業大數據積累席捲而來,助力高考改革迎接新徵程。
等級賦分彰顯高考公平性,也更具複雜性
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選考科目不同,若按照各自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數進行加和而得出總分數,顯然是不公平的。受考試難度和科目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同分不同質,因此不能進行簡單的加和操作,只有轉換為同質性的標準分數,才能進行科學的比較,等級賦分的出臺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目前,北京等省市的賦分政策還未出臺,我們可以參考浙江、上海和山東的賦分制度進行解讀。
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在浙江和上海包含合格考和等級考兩部分,浙江每門選考科目的合格部分為40分,等級部分為60分,分21檔,每檔相差3分,測試時按考生的百分位計算等級,錄取時折合為分數;上海每門選考科目的合格部分為40分,等級部分是30分,分11檔,每檔同樣相差3分,測試時按考生的百分位計算等級,錄取時折合為分數。
舉個例子:浙江考生小明,化學試卷分數為90分,全省化學排名為11%,根據賦分規則11%的排名賦分為88分,所以88分是最後計入高考的成績。
在山東省高考改革方案中,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中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這樣就得到了學生的等級成績。
舉個例子:山東考生小明等級考試科目考了61分,小明成績所在原始成績區間的最高分為69分,最低分為58分,轉換分數區間為61到70分,那麼小明轉換後的成績為63分,具體轉換公式為:假設小明轉換後的等級成績為X,(69-61)/(61-58)=(70-X)/(X-61),求得X=63.45≈63。
賦分後的成績可能與原始卷面成績不一致,有可能高於卷面,也有可能低於卷面。賦分制的關鍵在於,每個學生最終得分多少並不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表現,還取決於參加選考的學生人數和學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賦分制增加了考試分析的複雜性,家長和學生很難通過原始分計算出自己的賦分值,這為區域和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好分數」新高考等級賦分平臺一招擊破痛點
目前,不同省份的等級賦分規則存在差異,如何選擇適宜的規則應用到本區域和學校的考試中,如何形成對學生真正有參考價值的分析數據,如何科學地幫助學生進行選擇,也是教育系統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愛雲校自主研發的「好分數」平臺自2015年開始服務學校考試測評與分析診斷,至今已經與全國10000所中學合作,平臺積累了超4億份學生試卷與分析報告。基於深厚的數據積累,愛雲校也率先探索新高考模式下的成績分析。2018年1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期末考試就使用「好分數」平臺中浙江省21檔等級賦分的規則,對全體高一學生的原始分進行賦分。針對校長提出「一分一段」和北京考試院副院長藏鐵軍院長提出的基於「百分位等級」的分段成績賦分方案,愛雲校也第一時間研究並支持了等級賦分功能,滿足了學校的分析與診斷需求。在山東,愛雲校也一直在支持濰坊市第一中學等改革學校的考試與分析,將前沿實踐形成標準化、可推廣的平臺與服務,惠及越來越多的地區。
愛雲校成員與濰坊市第一中學老師探討產品
「好分數」新高考等級賦分平臺整合了國內基礎教育領域的權威專家指導及改革名校的實踐經驗,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能夠支持多個省份等級賦分的需求。同時,「好分數」也逐步迭代升級成為系統性、開放性、全面性的考試閱卷與分析診斷平臺。為了增強數據的完整性、連貫性,「好分數」平臺也支持對自定義導入的學校數據進行等級賦分,同步生成新高考模式的數據分析,大幅度提高區域和學校數據分析的廣度與深度。
「好分數」新高考等級賦分
新高考等級賦分大數據分析
愛雲校區域教育大數據平臺
「好分數」新高考等級賦分功能此次的全面開放,旨在幫助各省市教育局和學校解決從考試原始分生成賦分成績的「難題」,強化教育改革中數據的價值。同時幫助學生和家長把握新高考規則,精準了解學生的學業情況與最優選擇,更好地備戰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