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被網絡綁架

2021-02-11 一粒芥菜種的信心

這次段考數學又不及格,英文和化學也很危險,真該少玩一點遊戲,好好用功一下……。

昨晚組隊玩到凌晨三點,現在好累喔,今天就不去聚會了。

「已經很晚了,趕快去睡覺!」「可是,爸爸!你還不是一直玩遊戲,也都不睡!」

整天看妳都在上網,功課到底寫完了沒?

虛擬世界可以讓我得救嗎?我還要花那麼多時間投入嗎?

× × × ×

安息日中午,大家吃完愛餐後,便分散在各個樓層休息,雅綸在會議室角落的小圖書室看書,小熙推開門進來,興奮地問著雅綸:「ㄟ,雅綸,你今天有沒有帶平板?我們一起來玩吧!」不等雅綸回答,小熙已經開始翻著雅綸的背包,準備幫他把平板拿出來。

雅綸抬起頭,看著迫不及待的小熙說:「我今天沒帶平板啦!這次段考我有一科不及格,兩科低空飛過,被媽媽唸了一頓。她說都是我一直玩遊戲,不用功念書,所以就沒收了我的平板,等下次段考成績進步了再還我。」「啊……那我不就沒有伴可以一起玩了?!」小熙失望地說。「我也沒辦法啊!對了,你這次段考的成績怎麼樣?」小熙比了個手勢,小聲地說:「有三科不及格。」

下午,中級班的聚會快要開始了,祺祺老師發現語恩還沒出現,便詢問他的麻吉小熙,小熙馬上撥LINE的免費通話給語恩。鈴聲響了很久,才聽見電話那頭的回應,語恩似乎是剛睡醒,聲音含糊地說他很累,今天就不去聚會了。小熙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語恩沉默了一下,才說出是因為昨天晚上和朋友玩網路遊戲玩到很晚,現在提不起精神去聚會,下個星期會去教會的。

祺祺聽了,忍不住在心中嘆了一口氣,心想:「現在3C產品、智能型手機泛濫,網路遊戲推陳出新,隨時隨地都可以玩,要不受它的吸引真的很難。該如何讓孩子們明白時間寶貴,能懂得分辨、取捨,才不會因為過度貪玩而影響聚會和課業呢?」

稍晚結束安息日整天的活動,大家紛紛解散各自回家,小熙回到家後覺得很無聊,又不想看電視,就找弟弟一起連線,繼續「練功」。兄弟倆在客廳裡玩著、玩著,不知不覺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媽媽和妹妹早就在房間裡聊天聊到睡著了,爸爸催促二人趕快去睡覺,但小熙還想繼續玩,就跟爸爸打商量說:「明天放假,可以晚一點起床,再讓我們玩一下啦!」

「不行,媽媽有交代,十一點就要去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

「可是,爸爸!你還不是在書房裡跟你的朋友們組隊玩得不亦樂乎,還用RC語音聊得那麼開心!」爸爸聽了一時語塞,氣氛顯得尷尬極了。

× × × ×

網絡沉迷的問題一直在祺祺的腦海中盤旋不去,於是她找了初級班的班負責阿瀚,想和他討論如何因應。

「阿瀚,這個安息日語恩沒有來聚會,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玩網路遊戲玩通宵,導致沒有精神來聚會。我也發覺小熙和詠銓會在下課的空檔時間玩手機遊戲,縱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他們也不願錯過。學員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了。」

「是啊,初級班的學員也是一有空檔就拿出手機滑來滑去,不是上網,就是玩遊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代,上網取得信息就像打開水龍頭取水一樣容易,許多色情、暴力的訊息也無孔不入,我很擔心他們若不謹慎,會受到不好的影響。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學員遠離網絡沉迷的漩渦呢?」

阿瀚和祺祺經過幾次討論後,決定針對幾個明顯離不開手機的學員舉辦一次親師座談會,希望能藉由親師之間的溝通,深入了解孩子的作息,好幫助他們做好時間管理,將時間使用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兩人告知教育股負責文宏大哥這個構想,也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勵,祺祺與阿瀚便開始分頭進行家長的邀請。

親師座談會當天,文宏大哥代表宗教教育歡迎家長,感謝他們撥冗參與,接著就由阿瀚接手主持。阿瀚首先分享他在學生時代曾一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經歷。

當時的他,幾乎每天都會登入遊戲,只為了累積經驗值來提升等級、拿寶物,或是和朋友組隊一起打怪、解任務,過程相當有成就感。只要一有空檔時間就會坐在計算機前,可以說是非常認真地投入網絡世界中,時常熬夜,放假時更是玩通宵,毫無節制。長期如此,功課也大受影響,使得他常要跟郵差攔截成績單,才不會被父母發現慘不忍睹的成績。

後來因為參加大專學生靈恩會,需要在教會住一個星期,期間無法上網,雖然心裡很想玩卻是不能。「某天晚禱時看到一節經文,我的心扎了一下。」阿瀚說。「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林前六12)。我開始思考在線遊戲和信仰孰輕孰重呢?虛擬世界的成就並不能讓我得救,我還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去追求嗎?從那時起我就戒掉網路遊戲,不再受它的轄制。」

聽完阿瀚的見證,家長們陸續說明小孩的狀況,小熙的媽媽說:「小熙的爸爸是家裡最早玩網路遊戲的,後來小熙也迷上了在線遊戲,三不五時就拿手機或平板出來玩。我還曾發現過他晚上不睡覺躲在棉被裡偷玩,當時氣得想打人,但還是先冷靜下來,找他好好溝通,然後約法三章:要在客廳裡玩,不能玩太晚影響睡眠,安息日一定要去聚會。最近升上高中,他的課業很不理想,有好幾科不及格,讓我很煩惱。」

「語恩平常忙學校的課業和補習,到了星期五晚上就想要放鬆,所以常和同學一起玩網路遊戲,有時玩太晚叫他休息,他也不聽,還嫌我太嘮叨,我實在管不動他!」語恩的媽媽無奈地說。

「莎琳喜歡上網追星,她的FB粉絲專頁裡收藏了許多超人氣偶像,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瀏覽明星的動態,有時同學也會透過FB相約在安息日出去玩。」媽媽神情凝重地說:「我不喜歡她上網,因為這樣念書的時間會不夠,也影響聚會,我想要限制莎琳上網的時間。我們常為了網絡使用問題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聽了家長們的困境後,祺祺提出了她的看法:「青少年藉由一起玩遊戲、討論遊戲攻略或是分享偶像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等相同話題,可得到同儕認同的滿足感與歸屬感,並建立自我肯定價值與自我認同,所以每個星期看到教會的青少年們聚在一起聊著共同話題,都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愉悅的氣氛。我想,觀察孩子的喜好和動向很重要,適度的規範和約束也是必須的。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所處的環境,再慢慢地和他們討論網路遊戲、偶像明星對其生命的意義,去引導孩子思想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告訴他們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鼓勵孩子思考與做決定,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可以和孩子訂定『時間管理契約』,設定一周使用網絡幾小時後即不再使用,或設定每日固定上網時段,以避免上網時間無限延長,影響念書的時間。網絡的便利和多元性,的確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大人都難免會深陷其中,更不用說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了,所以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沉迷網絡,否則很難規範孩子的作息。聖經上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十九18),若不從小就約束孩子使用網絡的方式,日後就要承受沒有節制的後果。」

針對課業問題,阿瀚也提出他的建議:「安息日除了聚會時間之外,中午和晚上都有一段滿長的休息時間,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把功課帶來教會,請他們在不懂的地方先做記號,教會裡有很多學有專精的弟兄姊妹,他們都會很樂意教導的。初、中級班裡也有幾位成績不錯、較不受網絡羈絆的學員,可以讓他們一起藉由研討功課,漸漸把時間轉移到課業上,提升課業的投入程度,才不會一直被網絡綁架。」

大家陸續分享、討論孩子的狀況,不知不覺座談會已進入尾聲,文宏大哥做了總結說:「對沉迷網絡的孩子而言,要回歸正常作息並不容易,需要教會和家長一起投入,幫助他們分辨虛擬和真實世界的差異……。」

「在家長方面:每天幫孩子的信仰、課業禱告,常花時間和孩子聊生活上的大小事,若孩子能有穩定的靈修,心境會比較安定,多多從生活中體驗神的同在,便能體貼神的旨意,看重屬靈的事,遇到誘惑時就不易被吸引,可以穩行在地的高處。」

「在宗教教育方面:雖然聖經軟體很方便大家使用,但熒幕上突然跳出的訊息仍會干擾聚會的專注力,休息時間也很容易就拿出來滑來滑去,我們會倡導在宗教教育的聚會時間內,師生均不使用3C產品。此外,教員和家長可以在休閒時間主動找孩子一起打桌球、籃球,或是鼓勵孩子發展其他的興趣,象是騎單車、閱讀、旅遊、戶外運動……等,都是不錯的方向,提供更多的選擇,幫助轉移對網絡的注意力。期盼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孩子可以脫離網絡的束縛,得到真自由。」

座談會結束後,大家都覺得獲益良多,也下定決心要好好為主教養下一代,畢竟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要盡心盡力做好牧人的工作,才不會愧對神的託付。

相關焦點

  • 與人保持距離,拒絕道德綁架!多麼痛的領悟
    有些人有些事,不知不覺便成了道德綁架,我們需要做的,更是捍衛自己的尊嚴。道德綁架的認識。有個古代的故事叫做「子貢贖人」。魯國有條法律:如果在本國人在外國遇到通報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辦他們恢復自由,就能得到國家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可是拒絕了國家的補償。
  • 拒絕道德綁架:讓座是美德而不是道德
    在讓不讓座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拒絕道德綁架。事實上,在讓座這個問題上,我們一直忽略了美德和道德的區別,才導致我們往往以最高的美德標準要求別人,而這種苛刻的要求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企及的,因此不讓座被罵,被冷眼甚至被毆打的現象才會屢屢出現。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的準則與規範,是衡量一個人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
  • 拒絕道德綁架,擁有健康的親情關係
    拜託你做一件什麼事情的時候才會想起你平時毫無往來,一旦有事情才會找到你,你拒絕他還會覺得說你這個人不講義氣:這點小忙都不幫,這點小錢都不借。然後接著就會說我曾經幫過你什麼忙,為什麼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不伸出援手呢?明明你已經富裕了幫襯一下老朋友,老親戚為什麼不願意呢?
  • 網友出新的結論想法,拒絕道德綁架
    網友出新的結論想法,拒絕道德綁架公交車是現在普通人上班,上學等等的主要出門工具。公交車讓座一直被稱為道德綁架。主要是指老年人利用道德換取權力。但是,有一種新觀點,我覺得值得思考。試問,老弱病殘孕專座該坐嗎?既然我們知道老弱病殘孕座是為了維護他們的權利我。那麼,就算你下班再累,也是沒有權利去坐那些座位的。是的,我們不該用道德高標去要求別人。
  • 我是教師,我拒絕|請不要再道德綁架老師了!
    除此之外,下面這些教育「名言」同樣讓老師感到「被綁架」。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寂寞表面上是對教師師德的一種讚揚,但是將老師至於「清貧」的框架之內,實際上是對他們的道德綁架。最後奉上一首詩——《我是教師,我拒絕》文|齊知端我拒絕把我比作春蠶我不要自己的生活濃縮成一個繭我願意在繽紛的世界中睜大雙眼伸展我所有的神經觸摸塵世的精彩與斑斕然後瀟灑地站在講臺告訴孩子野百合也有春天我是教師我拒絕把我比作蠟燭
  • 網絡綁架教育,最受傷的是誰?
    面對洶洶而至的網絡關注,姑且不論這些事件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單就實質性的影響而言,是一次又一次假借網絡民意對教育的另類綁架,雖然快意了一些網民對教育的一時洩憤之情,但最終會疊加和演化成對萬千孩子和家庭的深遠傷害。
  • 教會孩子拒絕「道德綁架」,試試這3招
    就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而言,「道德綁架」指的是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並且,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 小夥子拒絕道德綁架!
    小夥子拒絕道德綁架!昨天大可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偶遇了一個老大爺,這個老大爺看上去已經非常的年邁了,看到大可做的如此的舒坦,大爺便說他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因為他有著一些常人都沒有的超能力,大可聽到這裡也是非常的疑惑了,這個大爺把自己說的怎麼那麼玄乎呢?
  • 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
    不知道什麼時候,道德綁架也成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道德綁架也經常被網友熱議,公交車該不該讓座,倒地老人該不該扶,這些事經常登上頭條熱議。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道德綁架呢?不道德行為又是什麼呢?道德綁架是不是已經成了不道德的擋箭牌?
  • 「你真小氣,一個橘子都捨不得分享」 教孩子三句話,拒絕道德綁架
    而絕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拒絕,而後換來的便是大人的一句"這孩子,真小氣。" 作為父母,在一旁如果解釋,似乎太過於較真,畢竟我們是大人,懂得對方只是一句玩笑話。 甜甜不是很願意,便搖頭拒絕了。而後這個男生不開心了:"你真小氣,一個橘子都捨不得分享!"
  • 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拒絕無底線的道德綁架
    聽完相信大家會深有感觸,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拒絕無底線的道德綁架小木說雖然他現在的生活很不錯,但是以前的家境並不好,那時候家裡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有一次他重病急需手術費也是父母問朋友借的,為什麼不問親戚借呢,因為那些人早就已經躲得遠遠的了。後來父母開始創業,日子一天比一天要好過了起來,那些親戚也開始黏了過來。
  • 什麼是道德綁架?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何為道德綁架?(也可以百度下,詳細了解)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別人都這樣」等反駁,插隊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大的話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就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把不道德揪出來,公示於人。
  • 公交車讓座,拒絕道德綁架
    4,能主動挑起道德綁架的人,自身的道德水平肯定不高。強行要求別人先講道德,這本身就先不道德。5,社會共識,免除了部分老人、小孩、給社會做出特殊貢獻人士等的公共運輸費用。那麼其他人都是一人一票,同等條件下必須遵守的應該是先到先得的普世原則。
  • 別讓「道德綁架」,毀滅了你的善良
    ——郭德綱近日,一段19歲女孩李明馨的抗癌故事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在李明馨13歲的時候,被檢查出了惡性骨肉瘤,為了保住生命,她選擇了切掉了右腿。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當別人拿「道德綁架」來要挾時,我們只能做好自己,學會拒絕也是對自己最起碼的尊重。我選擇善良,但拒絕「道德綁架」 如果你買了一輛新車,你的親戚朋友總會有各種套路想將你的車借走。比如:「我要去相親!」
  • 以「高薪」為名將多人誘騙國外綁架,6人被活埋或殺害
    起訴書中稱,2018 年 8 月以來,該犯罪團夥通過網絡發布"高薪帶貨"、"高薪招聘"等信息,利用部分中國公民的貪念以及僥倖心理,誘騙至雲南之後,組織、安排被害人出國,對部分被誘騙人員直接實施綁架索取贖金,在綁架過程中,使用手銬、塑料扎帶、鐵鏈約束被害人身體,對被害人進行毆打、毛巾擋住面部澆水、匕首扎刺、手槍威脅等方式傷害
  • 輿論綁架,聽著就會感到壓力的詞語,一種網絡暴力的形式
    輿論綁架從此而來!在廣大網民表達自我見解的同時被稱為輿論綁架的現象層出不窮,並且引起了廣大網友和專家學者的注意。很多的學者即可發文並且不約而同的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批判,並對其成為網絡暴力和冷暴力。並且大家都十分的痛恨和反對網絡暴力,並且擁有很高的呼聲。
  • 道德綁架算什麼?親情綁架才要命!
    大家都渴望著,別人或者自己,在面對吸血鬼親戚時能心如頑石一樣堅硬,嚴厲拒絕,一點情面都不給,讓這些成年巨嬰們無血可吸。最好是遭受懲罰和報應,讓他們能明白: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可是我們都明白,現實是殘酷的。「畢竟是一家人......」
  • 你的感恩教育有可能是情感綁架?
    感恩是一種崇高的素質,是一種情感,在學校和家庭裡做一些感恩教育是很必要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過猶不及,當我們把感恩教育做過了,成了情感綁架,會有什麼後果呢? 我們經常擅長用一種方式來「激勵」孩子,當孩子「不乖」時,總喜歡用這種情感綁架的方式,比如,我為了你放棄了工作;我為了你日夜操勞;你看,
  • 讓座是一種傳統美德,而不是道德綁架!
    近日大連一位老人劉增盛因上車身掛「請勿讓座」的LED燈牌登上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一時間走紅網絡。他說「為不讓工作負擔很重的年輕人總給自己讓座,在身前掛了一塊寫著「一路鶯歌燕舞,請您勿需讓座,謝謝」的LED顯示牌,一掛就是兩年。
  • 你有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嗎?
    所謂道德綁架,是指捏造或使用高於常理的標準去要求、威脅甚至攻擊別人,但很多人喜歡濫用這個詞語以彰顯自己過高的逼格,把一切批判和指責都視為對方站在道德制高點在進行道德綁架,其實不然。但道德綁架確實存在且有時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