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綁架教育,最受傷的是誰?

2021-02-14 永恆坐標

       最近,西安教育因網絡頻頻曝光而引發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接二連三,先是演出券事件,接著是幼兒疑似遭針扎事件,再是家長跪求事件。

     面對洶洶而至的網絡關注,姑且不論這些事件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單就實質性的影響而言,是一次又一次假借網絡民意對教育的另類綁架,雖然快意了一些網民對教育的一時洩憤之情,但最終會疊加和演化成對萬千孩子和家庭的深遠傷害。

     這種對局部、個別事情的片面化解讀、無限化放大、非理性宣洩,甚至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家長和自媒體的操縱下,選擇的角度是負向的,表述的情況是過濾的,呈現的現象是浮淺的,折射的問題是扭曲的,表達的情緒是偏頗的,但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更可悲的是教育群體(包括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不得不一次次為個人的表演而付出沉重的代價:讓本就讓制度束縛手腳的學校更是不敢邁步,讓本就戰戰兢兢的老師更是如履薄冰,讓本就缺乏全面發展的孩子更是失去太多鍛鍊的機會,讓本就感覺上學難的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只會更加困難,讓本就壓力很重的教育主管部門更是疲於奔命應付所謂的輿情,無暇顧及當下教育核心問題的有效解決。

     從此意義上講,這不但是對教育赤裸裸的綁架,更是對教育無端的傷害!因為網絡上曝光的看似是個別事件,但留給民眾的一直是片面的視角,煽動的一直是潛藏在民眾內心的不滿與偏見,但最終傷害的永遠是教育整體,最終埋單的只能是學生和家長。

     我們不能不承認教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的現實,但絕不能像個別網民所妄言的一樣「教師是無良知的,學校是不負責任的,主管部門是不作為的,教育是沒希望的」。要知道,我們的孩子還要靠他們去培養,我們的教育還要靠他們去改善。我們可以科學的建言、理性的表達,但不應該宣洩情緒、表達私憤,更不應該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整個行業。畢竟,我們不能因為一顆樹木的衰敗就說是整個森林是荒蕪的,不能因為一件事情的無良與出格就斷言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這既不客觀更不公平。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教育變得愈發戰戰兢兢。除了教育本身尚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外,網絡聲音對教育所帶來的壓力與衝擊也是一個主要因素。近一兩年,筆者親眼目睹和深度了解到幾件教育上因網絡媒體的不實報導帶給當事人巨大傷害的所謂網紅事件。可事情真相恰恰不是(至少不全是)網絡媒體所報導的那樣,但短短幾個小時一旦發酵成熱點事件,事態就不是任何人所能左右,而且其發展趨勢也往往會走向一個荒誕的方向——事實究竟怎樣事先既無任何考證,事後更顯得無足輕重,不少網民關注的只是是否符合自己設想的邏輯與認知,越是符合人們心理陰暗一面越是被關注和放大!

     對此,讓人不禁不要問網絡媒體究竟是怎麼了?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究竟還有沒有起碼的底線與良知?結果卻往往是令人極度失望的,只有不問青紅皂白的傷害,只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卻沒有留下一絲辯解的機會,而且結果往往是「迫於輿論壓力」當事人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那怕是你比竇娥還冤都不會有人同情和在意,更不會有人為你的無妄之災說句公道話和擔一分責。當教育被這種情緒所籠罩時,後果是可怕的。教育本是個塑造靈魂、傳播真理的聖地,當她被謊言和無知經常所裹挾時,真不知道是誰的悲哀?

     自媒體不是法外禁地,網絡也不該是道德和公理的法庭。在網絡聲音越來越困擾甚至綁架教育等民生核心領域時,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和審核,讓網上傳遞的東西至少保證不悖事實,不傷公理和大義,不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同時,網民也應該自覺堅守事實底線、良知底線、道德底線、情緒底線和法律底線,只有人人都能以身作則,合理訴求、理性表達,則人人才可共享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註:若認為文章還有一絲價值,敬請關注和薦讀。

《永恆坐標》微信公號:xawbsjh

今日頭條APP用戶名:正道而教 

相關焦點

  • 情緒綁架
    如果讓我們每一個人回想一下,我們有沒有情緒綁架過別人?人們通常比較容易忽略自己的行為,不容易承認自己綁架過別人。如果問我們有沒有被別人綁架過?我們可能比較容易聯想到男女關係裡的對方。除了情侶關係以外,我們最容易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可能受到過的情緒綁架是來自父母和老師。
  • 最經典,最常見,最無奈的道德綁架,無非這幾種
    最近刷到很多關於老人「道德綁架」讓座的視頻。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遭遇過道德綁架。道德不像法律一樣,有明確條款,因此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綁架」。我總結了下網友們的經歷,羅列出最經典,最常見,最無奈的幾點案例。
  • 女子在車庫被前夫綁架?警方:是強行帶走非綁架!律師:前夫雖不構成綁架,但違法
    伍某就在群裡發布「自己被綁架,跳車獲救」「報警後說監控沒有一個可以看」等誇大事實的消息。目前,警方已對伍某批評教育,並讓其澄清事實,儘量消除影響。警方提示:網絡雖虛擬,法律非真空。請大家遵紀守法,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對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隨意轉發,更不要故意「杜撰改編」,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被安全嚇怕,被道德綁架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被安全嚇怕,被道德綁架!!!1、我一直想不通,暑假溺水與學校關係大嗎?在家跳樓自殺,學校為何要賠錢?放學路上出了交通事故,為何要向學校要錢?誰能保證數千學生,下樓不崴腳,打球不碰傷?
  • 輿論綁架,聽著就會感到壓力的詞語,一種網絡暴力的形式
    輿論綁架從此而來!在廣大網民表達自我見解的同時被稱為輿論綁架的現象層出不窮,並且引起了廣大網友和專家學者的注意。很多的學者即可發文並且不約而同的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批判,並對其成為網絡暴力和冷暴力。並且大家都十分的痛恨和反對網絡暴力,並且擁有很高的呼聲。
  • 你的感恩教育有可能是情感綁架?
    感恩是一種崇高的素質,是一種情感,在學校和家庭裡做一些感恩教育是很必要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過猶不及,當我們把感恩教育做過了,成了情感綁架,會有什麼後果呢? 我們經常擅長用一種方式來「激勵」孩子,當孩子「不乖」時,總喜歡用這種情感綁架的方式,比如,我為了你放棄了工作;我為了你日夜操勞;你看,
  • 到底是誰綁架了我們的親情,用錢怎麼解決
    到底是誰綁架了我們的親情,用錢怎麼解決?【我們所有親情的關係被它綁架了,被它綁架,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錢有什麼用,只能滿足我們的私慾,這個很關鍵,滿足暫時的私慾,讓我們感受到 自己的存在,價值,能力,和他的支配慾,所以我們說,我們要去賺錢,我們要去投資,我們要去體現自己的價值,可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地方就是,你真的會投資嗎。】
  • 拒絕被網絡綁架
    親師座談會當天,文宏大哥代表宗教教育歡迎家長,感謝他們撥冗參與,接著就由阿瀚接手主持。阿瀚首先分享他在學生時代曾一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經歷。當時的他,幾乎每天都會登入遊戲,只為了累積經驗值來提升等級、拿寶物,或是和朋友組隊一起打怪、解任務,過程相當有成就感。只要一有空檔時間就會坐在計算機前,可以說是非常認真地投入網絡世界中,時常熬夜,放假時更是玩通宵,毫無節制。
  • 欠巨額賭債,與兩名網友密謀綁架碰瓷,還沒動手就被擒
    資料圖片男子網上賭博欠下60萬元賭債,竟通過QQ聯繫上兩名網友,準備在十堰城區實施綁架和碰瓷隨後,胡某通過網絡認識了同樣負債的重慶男子文某、河南男子楊某,3人一拍即合,準備綁架勒索。3人通過聊天軟體開始討論在哪兒實施綁架、如何綁架、如何選擇綁架對象、綁架後如何勒索等問題。當他們得知綁架勒索是重罪後,害怕了。如何弄到錢又不被警察抓?3人想了很久,決定碰瓷酒駕。
  • 看電影寫觀後感,誰綁架了作業
    &nbsp&nbsp&nbsp&nbsp這些年,學生各類奇葩作業可謂層出不窮:一二年級學生要做PPT,做各種手工,出書辦報,做泡菜,霧霾天數星星;三年級學生要寫經濟小論文等等,從家長的「陪伴課」到「變態級」作業,教育的「創新」總是令人眼花繚亂,拼爹拼媽也就算了,如今,連商家都盯上了作業這塊「大蛋糕」,把看電影與寫作業綁在了一起,直讓人感嘆教育權力失去邊界
  • 未成年人在校受傷,責任誰來承擔?
    未成年人在校受傷,責任誰來承擔?法院審理後認為,黎明上早自習期間在教室跑動撞倒同學,致同學受傷,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某小學雖然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但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實施存在疏漏是導致學生馬蕊受傷因素之一,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學生馬蕊本人在上早自習期間,擅自離開座位在教室走動對其損害的發生自身也存在過錯,應自負一定的責任。
  • 你的情感綁架了誰?
    其實,這就是情感綁架(即情感勒索),我們都是綁架者和被綁架者,我們勒索著別人,別人也在勒索著我們。03.每一個不幸的家庭裡總有一個「精神病」,他是我們最尊重最親的人,善良的你從不會相信他們會傷害你,可事實上,卻總是有意或無意的傷害著我們。是因為,「有一種勒索,要得不是錢而是你的情感」。
  • 資本綁架在線教育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去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超過3.5億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5.5%至2573億元 。放眼望去,整個網際網路領域裡,能夠保持如此高增長的板塊,也就短視頻和直播了。跟直播一樣,在線教育同樣屬於毛利高、離錢更近的行業。根據已披露的2019年財報數據,尚德機構、跟誰學、流利說、51TALK四家的毛利都高於70%。高於70%是什麼概念?
  • 學生校外打架班主任和校長被停職,「教育碰瓷」最後受傷的是誰?
    隨著視頻在網絡上發酵,引起龍裡縣公安部門和教育部門高度重視,龍裡縣公安局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這起學生校外欺凌事件的警情通報可能因為當事人是未成年的緣故,縣公安局僅對打人的周某某和羅某某進行了批評教育,而教育局這對涉事學校的校長及班主任則進行了停職處理。
  • 誰受傷就誰有理? 冒險者自負其責!男子擅闖跌入9米深機械車庫被判...
    誰受傷就誰有理? 冒險者自負其責!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通訊員 黃倩倩 梁豔華誰受傷誰有理?廣州一男子擅入不對外開放的機械停車庫內部,並跌入9米深的機械停車庫,為此把涉案物業公司、車庫管理者和經營者三家公司告上法庭,索賠53萬餘元。廣州市越秀區法院、廣州中院經過一審、二審,均判決駁回該男子的訴訟請求。
  • 男子欠巨額賭債 與網友密謀綁架碰瓷 3人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擒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楊建波 特約記者 閆翔 通訊員 胡雅瀟 報導:男子網上賭博欠下60萬元賭債,竟通過QQ聯繫上兩名網友,準備在十堰城區實施綁架和碰瓷。9月5日凌晨,茅箭公安分局在市局網安等部門配合下,在武當路將3名密謀勒索的男子抓獲。
  • 別讓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綁架
    管窺別讓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綁架杭州一所中學做出了一個讓「科技改變課堂」的嘗試——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引來的關注和熱議,大大超越了新技術本身。發現學生的不專注行為,系統會推送提醒,任課老師可據此進行教育管理。這個給學生頭上加一雙「天眼」的做法,即便在人們愈發依賴用技術來為自己作出「最聰明」決定的今天,依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你有被道德綁架的經歷嗎?
    在我們平時生活中,道德綁架現象最容易滋生在以下兩對關係的評判中,即長輩與晚輩,社會公德與個人私慾,當這兩對關係出現矛盾或分歧的時候,暫且不論孰對孰錯,最先被筆誅口伐的往往是晚輩與個人私慾,這就是道德綁架最突出的表現,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年輕人不給老年人讓座問題。
  • 一萱辰語N.45《是什麼綁架了孩子的學習》
    ☘是什麼綁架了孩子的學習?對於孩子來說他最最關心的是父母的幸福,最最不關心的是學習! ☘所以當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誰?要成為誰的時候?你看你也學習過家庭教育,特別你用的比較有感覺的理解六層次,你在跟別人探討的時候,你能夠說的頭頭是道。
  • 大人的戰爭受傷最重的是誰
    範冰冰和李冰冰誰更怎麼樣我也無所謂,反正很少看她們的電影。張栢芝很堅強,可能她不是個好女人,但她是個好媽媽……  明星們天天佔著網絡的很大一塊資源也沒什麼不好,反正大家茶餘飯後套近乎的時候總要有點不相關的人去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