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進入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轉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在課程實踐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策略和課程內容有機融合,以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是我們追求信息化教學的理想過程。
信息技術作為一項教學工具,能夠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如傳統教育中教師在上課時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屆時計算機演變成為真正的教學工具,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再是開發軟體,而是如何應用現有的軟體把計算機的優勢發揮出來,進行學科教學。目前農村中小學正積極響應教育主管部門的號召,為「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這一課題開展討論和探索實踐。
筆者認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的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制定自己的奮鬥目標,樹立遠大的志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基礎上,教師就要藉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展課本以外的知識,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導入,充分使用教材配套教育技術提供的音像資料,合理安排,儘可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符合生活實際的場景,讓學生去想像、探索。例如: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師傅給三個徒弟分餅的過程,師傅分別給三個徒弟分了一張餅的1/4,2/8,4/16,八戒提出不公平,從而引入新課。教師抓住時機,提示課題。
再放手讓學生探討,這是以前沒學過的內容,學生正在興奮的時候,學習新知,順利地把新知接受了下來,解決了由他們自己提出的理由,忙而不亂,既發散又有重點。這種情境的創設調節了學生緊張疲勞的心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的意識,同時豐富老師的教學手段。師生互動,共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思路。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能產生生動活潑的效果。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更好地解決知識重難點。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探究過程,教師一般是通過板書分析、提問探討的辦法來解決。用多媒體手段後,可以把知識學習設計成相應理由場景,在直觀形象的演示中,教學課件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直觀性,動靜結合、聲色兼備,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解決了老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理由。
教學內容從抽象轉化為具體,從複雜轉化為簡單,從不可見轉化為可見,從平淡轉化為生動,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效率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有助於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