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2020-12-12 阿星帶你看時尚

古代教育心裡學家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數學研究的對象是抽象的,是從生活實際抽象出來經概括而成的知識,與其他思維相比難度大。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教學,給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它把學生帶入一個聲、像、圖、文並茂的新天地,所以在創設情境時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等特點激起學生各種器官的參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 ,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把原本靜止的圖片轉化為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優美的梁祝選段,形象的蝴蝶翅膀張合動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強化了他們的感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其輔助教學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掛圖或實物等,即以靜態形象為主,難以再現事物的客觀屬性。

而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採用化靜為動策略,即能活現教材內容,又能再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即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往往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圓的面積課堂教學中,為了有效突破學生認識上的難點,深刻感悟「化曲為直」以及「極限」認知思想,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種策略的指導演示,學生受到了啟發,他們獲得了一種導向性的啟迪,那麼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便成為學生順理成章有效操作行為了。

伴隨著一次次真實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圓分的越細,拼起來就越接近一個長方形。緊接著在此演示轉化的動態過程,學生便清晰地觀察到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分割的圓的面積。拼成的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πr),寬是半徑(r),因此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S=πr^2)。至此,學生學習的難點得到了有效突破。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所以,有效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可以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區界限的協助交流,以及有利於培養學習者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相關焦點

  • 試論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層面上,應深入探究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以形成教學模式,應結合教學理論和實踐,以推進語文教學的徹底變革。【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語文 課程整合 教學模式網際網路和教育將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 論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有效性
    人類已進入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轉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在課程實踐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策略和課程內容有機融合,以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是我們追求信息化教學的理想過程。
  • 英語學科課程內容要素整合
    課程內容六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課程內容六要素具體如下: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等內容,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包括口頭和書面語篇以及不同的文體形式,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訪談、對話等連續性文本,以及圖表、圖示、網頁、廣告、漫畫等非連續性文本,為語言學習提供文本素材。
  • 【教育雜談】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的嘗試
    這樣學生既學習了 word 基礎操作,又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信息處理,更重要的是將信息資源和知識技能進行重組,並轉化為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學生學習了技術也綜合運用了技術。2.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當前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
  •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途徑
    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育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進行整合成為廣大英語教師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1.
  • 英語教學怎樣開展學科整合
    經試測後採用隨機抽樣方式,在北京、山東、廣西、黑龍江、貴州五省市選取中小學生900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884份,回收率為98.2%。我們運用相關軟體(SPSS)對數據進行了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著重考察了中小學英語教學開展學科整合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希冀通過調研提出可行的學科整合策略,推動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促進英語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聯繫實際進行跨學科創新思維的習慣。
  • 課程綜合化與課程整合,有交集也有區別
    不過,對「課程整合」的理解,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然而,全面理解「課程整合」,要放到世界課程發展史中討論。19世紀末,因為美國學校的「課程擴充」運動,導致學校課程臃腫,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並存,學校迫切需要梳理學科之間的關係,以形成穩定而有效的課程體系。於是,在此後的200多年,「課程綜合化」的努力在美國一直沒有停息。這些實踐的背後其實是人們關於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的論爭。
  • 初中歷史學科跨學科整合教學, 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不僅如此,取代考綱作為未來中考命題依據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也寫道:「特別要注意……歷史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繫和滲透等。」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課程的關聯」中也提及了:「歷史課程的設計,既要注意與思想政治、語文、藝術(或音樂、美術)、地理、信息技術等課程的關聯,又要有助於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力圖使其與相關課程發揮整體作用,共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可見初中歷史學科跨學科整合教學,是新時代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 小學語文學科與地方課程整合的已有經驗
    學校進行語文學科課程整合的途徑主要包括:學科內整合、學科間整合、課內與課外整合。這些整合裡面滲透著課程資源的整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整合、學習與生活的整合等,並以「學習包」的形式具體呈現。學習包就是利用國家課程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加強單元、章節的素材選取、信息呈現、知識整合,形成的有利於學生素養提升、探索能力加強、多元發展的綜合課程體系。主要由基礎性學習包、開發性學習包、拓展性學習包三部分組成。
  • 2020福建中小學新任教師招聘考試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考試大綱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1.考查考生了解《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部分、福建省小學信息技術現行教材所要求的學科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把握信息技術最新發展動態。2.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中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河南省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示範課觀摩活動在鄭州市九十六...
    參會老師認真傾聽  2015年5月14日,「河南省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示範課觀摩活動」由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承辦在鄭東新區96中報告廳如期舉行。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邵水潮、省文科教研室主任時廣鄭、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副主任孫紅保、市教研室小學語文學科主任許睿、「漢之星」教學軟體的開發者別良峰教授及鄭東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局長田國安及胡曉萍主任參加了此次活動的開幕式。  小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示範課觀摩活動所呈現的課例是在全省範圍內遴選而出的10節精品展示課。
  • 以教育信息技術推動高校思政課分眾教學模式應用
    這為教育信息技術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    應用基礎    目前,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於思政課教學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教學、在線開放課程等,在教學途徑、教學形態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從教學實踐看,信息技術與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的結合,對於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的影響仍然有限。
  •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點:課程整合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點:課程整合如果一節課與教育專題進行了整合處理,在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目標中,不但要有本學科的教學目標,還應當有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根據考試大綱特整理了課程整合的相關知識點,具體內容如下:一、課程整合的概念1.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是指將兩種、兩種以上的學科,融入到課程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創立綜合性課程文化。
  • 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方法、意義及特點
    以農耕文化為指導的初中語文學科課程整合,將教學中零散的知識點有機地連接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不僅帶來了課程內容組織的改革,也帶來了語文課程設計理念的創新。在初中語文課程整合中,根據學段的教學安排,調整教學順序,以實現課內外語文知識的整合、跨學科的課程。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
  • 技術可放大傑出,但不能代替平庸——記區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現場觀摩暨「天喻杯」2017武漢市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評比活動
    ,選拔優秀課例參加全國比賽,2017年11月14至15日,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新竹路校區承辦了東湖高新區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現場觀摩暨「天喻杯」2017武漢市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新技術新媒體)優質課評比活動。
  • 試論開放大學核心競爭力
    【 關鍵詞 】開放大學; 遠程教育; 定位; 學習制度; 創新 自1969 年英國成立世界上第一所開放大學以來,經過世界各國近 50 年的探索和實踐,開放大學所實施的以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徵的遠程開放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對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 數據科學、計算機技術、商業分析——綜合學科——管理信息系統
    有的項目偏重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有的則由此衍生出圖書館信息管理的方向,有些則是希望能夠培養出整合IT實踐和商業技能為一體的學生。主要的核心課程大多涵蓋如下幾個方面:大數據、數據挖掘、高級算法、機器學習、語言編程、資料庫、網路、通信、社會媒體(計算機方面);項目管理、管理策略、領導力培養(管理方面)。
  • 教研案例|如何讓「技術融合教學」走向「學科融合教學」?
    前言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主要措施的第五條明確指出,促進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並繼續強調,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發掘中小學基於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優秀經驗,形成示範案例,建設本地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和示範校
  • 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走在時代前沿
    通過關注不同課程形態的課程特點和課程內涵,圍繞一個主題,以「整合」的方式,把課程、師生、學習時空、學習技術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統合起來。「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的學習不同於單學科的學習,它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核心是打破學科內容之間以及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邊界,將學習與學生直接經驗的世界關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