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心裡學家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數學研究的對象是抽象的,是從生活實際抽象出來經概括而成的知識,與其他思維相比難度大。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教學,給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它把學生帶入一個聲、像、圖、文並茂的新天地,所以在創設情境時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等特點激起學生各種器官的參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 ,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把原本靜止的圖片轉化為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優美的梁祝選段,形象的蝴蝶翅膀張合動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強化了他們的感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其輔助教學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掛圖或實物等,即以靜態形象為主,難以再現事物的客觀屬性。
而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採用化靜為動策略,即能活現教材內容,又能再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即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往往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圓的面積課堂教學中,為了有效突破學生認識上的難點,深刻感悟「化曲為直」以及「極限」認知思想,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種策略的指導演示,學生受到了啟發,他們獲得了一種導向性的啟迪,那麼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便成為學生順理成章有效操作行為了。
伴隨著一次次真實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圓分的越細,拼起來就越接近一個長方形。緊接著在此演示轉化的動態過程,學生便清晰地觀察到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分割的圓的面積。拼成的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πr),寬是半徑(r),因此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S=πr^2)。至此,學生學習的難點得到了有效突破。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所以,有效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可以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不受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區界限的協助交流,以及有利於培養學習者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