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懶,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

2020-12-12 芥末堆

你這麼懶,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

作者:yuwei 發布時間:

你這麼懶,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

作者:yuwei 發布時間:

隨著馬化騰在朋友圈留下一句「正加快上線微信公眾號付費訂閱」 的評論,以及知識分享平臺「得到」首次公開自己529萬用戶數據的新聞後,付費知識再一次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雖然擁有2000萬公眾號的微信還沒有入場,但是付費內容領域已非常熱鬧,大平臺如得到、分答、喜馬拉雅各家已坐擁眾多粉絲,細分小平臺如怒馬、三節課、一塊聽聽等專注特定領域的小群體,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依靠個人 IP 來支撐的線上研習社。

在各個知識分享平臺的主頁上,你都能看到銷售火熱的現象,比如已有591961人訂閱,已播放3200萬次,有127466人收聽等。而價格可能是1.99元聽一節課,也可能是199元/年,或者999元入群。

在這裡明星導師、行業大V、知名投資人、各路 KOL 齊聚一堂。他們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我們能幫你篩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傳授最稀缺的知識,幫你拓展認知邊界、顛覆思維方式、進行知識迭代,而你只需要為知識付費,投資自己就能完成個人成長。

目前,付費內容平臺的推廣模式大同小異,所以問題是:當用戶在付完了年費、會員費、訂閱費之後,除了給信仰充值之外,能不能學到真知識?火熱的付費專欄和知識平臺真能幫你實現個人成長麼?

本著結論先行的原則,很遺憾地告訴你,我的答案是:不能。

醍醐灌頂卻過目即忘,你還好意思說自己學到了「新知識」?

現在這些所謂199元/年的日更的知識欄目(每天更新一篇文章/一段音頻)基本有以下兩大特點:

1. 它們倡導碎片化學習;
2.它們本質是售賣者產出的二手知識。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指,利用零散的時間去學習零散的內容。百度百科如此讚美道:

碎片學習指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知識、工作技能、提升自我等,碎片學習往往可以最有效的利用碎片時間,等公交、跑步等時間可以充分被利用上,以提升自我,有效管理時間。

這種碎片化學習雖然看似很靈活,會提高時間利用率,但最大問題是它不能真正的讓你吸收學到的知識,因為它不符合人類大腦吸收知識的運行機制。

因為從輸出的角度講,如果學到的知識無法被提取,那你的輸入則基本屬於無效行為。那些讓你嘖嘖稱奇的金句,那些讓你醍醐灌頂的時刻,過不了幾天你就會忘得精光,更別提將新知識內化和遷移了。就像你吃油炸快餐也會有飽腹感,但不代表你的身體吸收到了營養。付費內容純粹以碎片化輸入方式為主導,無法有效激活大腦中的長時工作記憶。也就是說,基本上會讓人過目即忘。在你被動學習的狀態中,存入的信息越容易,日後就越難被大腦所提取。

除此之外,你要知道「聽懂」可遠遠不等於「學會」。你聽得很爽,看得很過癮,只能說明講課人水平不錯,完全不代表你能記住並靈活運用。檢驗的方法就是你再給別人講一遍,看看對方是聽得很爽還是一臉懵逼。

付費學習的幻覺:知識大V負責賺錢,你只負責被愉悅

布魯姆分類學的「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無論是記憶還是理解,基本都處於最低階的學習狀態,知識的留存率僅有5%-10%。真正開始中階的是在合適的場景下應用學到新知識,而最高階的就像販賣知識的那幫大V一樣,創造新「知識」。

布魯姆分類學——學習金字塔

雖然大部分人還處於低階被動學習的狀態,但是他們的大腦會莫名興奮,誤以為自己花了199元買到的知識從此就屬於自己了。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幻覺,即『『安慰劑效應』』:人們在大腦中想像自己做一件事,即使沒有完成,也會有一種完成了的體驗。就像你到健身房辦了一張健身卡, 雖然你的減肥大業還未啟動,但你的大腦會認為這個任務已經完成,然後你就再也沒有動力去進行真正的鍛鍊。再比如,你從網上下載了很多電子書,雖然你一本也沒看完,但是下載完成之後大腦會默認產生一種已經全部看完的滿足感,這就是知識的幻覺。

也正是這種幻覺,讓你無法真正學到或者輸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相反,販賣知識的大牛們,全部都處在了「教授給他人」 的主動學習的狀態,他們輸出知識,是你眼中知識的創造者,而在這裡你有可能只是純粹的消費者。就像那句著名的 slogan,他們確實做到了死磕了自己也愉悅了你,但很遺憾,在整個過程中,作為用戶的你只負責被愉悅。

你學習了二手知識,為內容創業者變現

很多人依然自信擁有一個碎片化吸收所有知識的超人大腦。好吧,就算是這樣,你也很難保證你學到的二手知識究竟是精品還是糟粕。因為大多數普通受眾比較典型思維誤區就是:只要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所成績,就默認他說什麼都是對的。

你也不難發現營銷號用來提高微信文章打開率的普遍手法,就是在文章標題裡加上:哈佛教授、馬雲說、深度好文……

深諳此道的各個平臺,將一份份閃光的履歷,一個個耀眼的title 甩到你面前,大平臺的信用背書,各路大咖的鼎力推薦,名額有限,速速搶購,讓你覺得199元/年,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對於大多數付費者來說,他們沒有能力區分內容好壞。

這就是心理學中典型的「框架效應」,實驗表明,同樣的葡萄酒,標價越貴,人們喝完之後大腦皮層會越興奮。也就是說,作為外行人,我們很難分清某一類付費知識的優劣,而如果它包裝得好,人們就會認為是真的好,儘管質量不變。而之所以被包裝,是因為有利可圖……現在你該理解「知識變現」的含義了吧,你能做的不過是掏錢幫助他們變現。

當然,我不能否認市場上還是有一些很良心的付費內容,他們傳播元知識,倡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如果你用心花時間去學,依然會有所斬獲——只是隨著製作成本降低,產量過剩,大家的篩選成本會越來越高。

所以,與其一門心思想著用刷專欄,聽講座,入社群的方式實現自我成長,不如周末在家裡認真讀完一本書。

付費知識無法對個人成長產生任何作用,那為何如此火爆?

時下這場知識盛宴,本質上戳中了廣大白領階級的痛點:利用你的焦慮,製造知識的恐慌,打包售賣所謂的「知識產品」,最後讓你產生掌握了知識的幻覺。

你對生活現狀、職場發展的不滿意,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需求,而市場上一旦出現了需求,就會有前赴後繼的人來滿足你的需求,這就是所謂的商業化。他們會告訴你之所以沒能升職加薪,沒能在領域裡成為專家,沒能趕上一個又一個的風口,就是因為你的認知沒有升級,你讀的書不夠多,你沒能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

由於付費內容出色的變現能力,太多人想進入這個市場,太多人想分得一杯羹,造就了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因為每天市場上都會有最新鮮的牛人大咖的專欄在貨架上等著你購買。

哈!這是多麼相似的場景——二三線城市裡線下兜售給小鎮青年們夢想的藍領培訓班,只不過那些美容美髮、烹飪、挖掘機的線下課程,接上了網際網路的地氣後,搖身一變,成了北上廣白領們熱捧的:五分鐘XXX, 從零開始XXX,帶你讀XXX。

你可以是職場小白,可以沒讀過商學院,可以不懂網際網路,只要你是一個求知上進的社會人,他們就可以幫助你,而你只需要一年花費199元就能購買到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只要你購買了,每天認認真真地花上五分鐘時間閱讀專欄,你就有可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最終,付費知識的專欄也好,專門給網際網路人訂製的線上課程也好,作為一個產品它們很好的給用戶提供了追求信息的滿足感、看似上進的個人成就感以及融入小圈子之後的社會認同感。但可惜卻沒能提供多少真正足以讓你在工作中真正輸出什麼知識或是技能。

付費知識到底篩選出了什麼?

井噴的付費知識產品,良莠難辨。很難說是否有用戶過濾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但是放眼望去,這一波「知識付費」浪潮,倒是聚攏了一批面目相似的人。

他們渴望成功,他們追逐潮流,他們崇拜導師,他們幻想引領時代,只可惜,他們所相信的這一切,有可能只是這個商業世界希望他們所相信的而已。

『『你用小米手機,穿凡客T恤,上3W咖啡聽創業講座,在家看耶魯大學公開課,知乎果殼關注無數,36氪每日必讀,馬雲的創業史了如指掌,張小龍的貪嗔痴如數家珍。肉夾饃只吃西少爺,約朋友得去雕爺牛腩,喜歡Kindle勝過iPad,手機裡沒遊戲全是GTD的APP。如果上述條件都符合……那你在北京應該還在每天乘地鐵。」

(文章轉自pingwest)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品玩;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品玩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小姐姐這好身材原來是這麼練出來的,你們還好意思懶在床上嗎?
    1.小姐姐這好身材原來是這麼練出來的,你們還好意思懶在床上嗎?2.不要說人家懶,正因為懶人才有如此便利的烤肉方式3.小夥子跳的是很高,但是褲子實在看不下去了4.大姐,快點醒醒,不然等會衣服就會被大哥全弄溼了5.大姐,你到底是讓人吃呢還是玩人家大哥呢?
  • 知識付費是文化資本的騙局嗎?
    早在前網際網路時代,諸多民間科普讀物、百科全書,本質上也是知識的中間商,通過更淺白通俗的語言向大眾傳播知識,一方面是促進知識傳播,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原創者的意思在中間商處被庸俗化處理,大眾最終得到的是粗糙的知識。 至於娛樂段子、窺私讀物,像明清的話本雜錄,也不乏滿足讀者這般心態的短小內容。 網際網路只是把這些放大了。
  • 知識付費,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新網際網路(自媒體、新媒體的出現)時代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知識付費」的字眼也是不知不覺走進了我們的眼中。那麼大家是如何看待這靜悄悄到來的新營銷方式呢?咱們先講一下何為知識付費。知識付費也叫內容付費,是近些年興起的概念,意思是花錢買知識,具體形式很多,羅輯思維的得到APP、樊登讀書會、有書、短書、小鵝通、知乎LIVE等等,大都以平臺的形式存在。我們都知道知識付費平臺有「四大天王」,他們是吳曉波、羅振宇、樊登和李善友,他們在做知識付費之前都是在自己領域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們為何能站在知識付費的塔尖,是因為比別人知識更淵博?
  • 知識付費成潮流,但質量卻參差不齊,普通人該不該為知識付費?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隨著知識付費炒得越來越火熱,網上的所謂付費課程質量卻讓人擔憂不已,甚至已經變成了參差不齊的地步。一時間,普通人也抱怨不已,好不容易交了學費,最終卻啥都沒學到,錢也自然浪費了。那麼,知識到底該不該付費呢?普通人為知識付費,最擔憂的事情又是什麼呢?
  • 知識付費 你的路在何方?
    你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商業問題分析、職業成長建議、溝通技巧等等,你身邊可能就找不到擅長這方面的朋友,怎麼辦?當下最流行的方式就是:付費聽聽、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針對性需求增強,他們願意用付費購買來替代個人搜尋成本,於是,收費的知識網際網路產品開始出現。歸根結底,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
  • 詳解喜馬拉雅「知識大使」,抓行業風口,做知識付費的「淘小鋪」
    今天是第十一個秘籍:詳解喜馬拉雅「知識大使」,抓行業風口,做知識付費的「淘小鋪」(點↑↑↑此觀看視頻版)其實這種模式也並不是多稀奇,很多知識付費平臺也早就有了自己的分銷系統。比如十點讀書,就是利用小鵝通的推廣員功能,發起了「十點課堂招募計劃」,申請即可成為高級推廣員,你推廣任何一門課程,只要發生購買,即可產生10%-50%的收益。那喜馬拉雅推出的這個知識大使,也是推廣員機制,而且在玩法上還進行了小創新。
  • momo姐 l 康復圈的知識付費怎麼做?
    行業付費的論壇,眼睛不眨花錢去。我自己也一直相信,不要錢的時間成本肯定高,花了錢,不一定有用,但是肯定是比不花錢有用。隨著我的年齡上升,社會閱歷和知識的豐富程度上升,多多少少會遇見那種,讓你覺得不值這個價格的付費課程。這個時候,我的想法是,可能我的認知已經達到了,不是課程不好,而是我的水平高於平均水平以上,以後我會參加更加高階的課程。
  • 為生活興趣買單 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
    但結果卻把他的小助理「嚇哭了」,當天晚上8點鐘陳立飛發布了篇文章,叫做《不會寫作的你,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凌晨12點,他們的收入就突破了一百萬。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讓「知識有價」成為一門新「生意」。羅振宇付費訂閱模式的「得到」、引領付費問答潮流的「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等產品的火爆,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大家——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
  • 我的知識付費清單
    這篇文章開始想寫有關知識付費的內容,由於這兩天看到了兩篇大牛寫的相關文章,已經把我想寫的意思清晰的表達了出來,我就不好意思再去寫了,最後的內容就改成了我的知識付費清單
  • 你願意為知識付費嗎?為什麼?說說自己的看法
    這裡付費社群指的是特定領域,比如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小圈子:薅羊毛,常旅客,本地賣房圈,內容創作等等這些都算。我自己願意付費的需求有兩個,一,可以第一時間獲得「第一手」信息。以獲利為目的,根據自己的人脈資源能力看是否可以馬上實操執行,也就是你們說的信息差。
  • 如何通過知識付費賺錢?知識付費賺錢案例
    一看到標題包含「知識付費」,我想大家應該聽得耳朵生鏽了吧!必須知識付費這兩年的風頭正勁者呢!但是知識付費這塊實在是大,前景(錢景)不然忽視啊!很多人就是通過喜馬拉雅、蜻蜓FM、騰訊課堂、唯庫、知乎、網易雲、十點讀書等等平臺實現財富的自由,不信?
  • 【十萬轉發】中學校長升旗儀式發言原稿,看完之後你還好意思懶嗎?
    你要是想到以後喝不起星巴克,旅不起遊,看不起最新大片,逛不起萬達,來一個朋友還要在堰橋哪一個角落的小飯館門前猶豫、掙扎,你還敢迷茫、還敢憂傷啊!    你要是混到中年,住不起房,開不起車,天天對著現實哼哼唧唧,鬼才會去聆聽你那「悽美感傷」的煩惱。
  • 宋社長:知識付費是個偽命題
    比如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德雲社師徒反目事件,徒弟出了名後說我為知識付費了,師傅說我沒讓任何人為學藝付費是你沒良心。這樣的三教九流,我們看九流中的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工匠等,也都是有歷史沿革的,大部分行業的傳承也是知識傳遞的過程,連皇帝的老師也是需要付費的吧?
  • 羅振宇為什麼那麼討厭別人說他做「知識付費」?網友:又當又立
    羅胖聽到後,直接反駁說:「你才做知識付費,你全家都是做知識付費的!」後面蔡康永、李誕等導師問他為啥說他做知識付費他這麼不開心。羅胖說,因為他從來不認為存在為知識付費,他做的一直都是服務,賣知識就是知識付費,賣油條就是油條服務,怎麼會有油條付費的行業呢?後來李誕說:他這個服務就是收費,羅胖回答:哪個服務不收費啊!蔡康永直接拆穿:羅振宇就是不喜歡付費這兩個字!
  • 內容創業洗稿,知識付費拆書
    大概意思我總結下。這個學生寫了自己如何拆書給樊登讀書會、有書這些平臺供稿賺稿費的問題,並且還在教給其他人,甚至還希望藉此開培訓班,教其他人怎麼賺稿費。他的用詞很準——「拆書」。所謂「拆書」的意思,也就是把出版社的書,大概瀏覽一遍,寫成聽書稿。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就是把文章的精華內容提取出來寫給讀者,為用戶節省時間看書。
  • 知識付費進階玩法:淘寶免費粉絲全自動營銷,高手都是這麼玩的!
    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你要學某項技能可以直接在網上學習了,有各種各樣的課程及直播,這就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比如,你想學習python或者是自媒體短視頻運營等,你都可以通過網上的一些課程學習,同時會把你拉到一個群裡,這種就是知識付費社群。
  • 「知識付費」這麼火,這門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
    近來風風火火的「知識付費」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詞彙。放在古代,向孔子提問求教,要用十餘幹肉作為詢問費。而在十年前,我們手中拽著零星的幾塊錢跑到報亭去買一份《南方周末》、一本《讀者》也同樣是在為知識進行付費。只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免費一直延續了十餘年模式。
  •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用一句話來概括知識付費眾籌:
  • 知識付費月入30000+,玩法就這麼簡單
    這就是知識付費的前身。目前我做的知識付費項目,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能嚴格按照方法去操作,一定會獲得收益的。只有你購買了線索(方法和方案),才能有獲得財富的機會。不然,你就只能看著別人賺錢了!如果你看明白這個到底,你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
  • 「懶」媽媽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
    在給他講了安全知識後,朋友就他自己穿過馬路上學。這樣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二、懶得嘮叨有的父母為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儘量不看電視)遇到要檢查的作業,朋友一律叫他自己檢查,朋友只負責籤字,曉東很不高興地說:「別人的媽媽都給檢查,你怎麼這麼懶?」「是媽媽懶,你想,如果我幫你檢查了,你還會檢查嗎?考試的時候錯了,誰又幫你檢查?」遇到不會做的題,朋友叫他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了,朋友才稍微點撥一下思路或是讓他自己查找資料。有一次,曉東有一個生詞不知道什麼意思,就來問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