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兒子曉東名校畢業,性格陽光而且獨立自強,目前在上海一家單位就業。大家都誇我的朋友教子有方,我纏著她,請她談談自己成功的教子秘訣。她笑著說,哪有什麼秘訣,我只是比較會偷懶罷了。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懶得接送
很多孩子上學了,作為家長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要催促他們起床,晚上要陪他們寫作業。家長們還經常調侃: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每天累得像條狗。但是,爸爸媽媽太勤勞,反而養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孩子們呀,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朋友說,他兒子曉東上的小學,離家比較近,只需要穿過一條馬路,來往的車輛也不多。在給他講了安全知識後,朋友就他自己穿過馬路上學。這樣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
二、懶得嘮叨
有的父母為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殊不知,重複的話聽多了強刺激會變成弱刺激,他反而不當回事。一次周末,曉東打遊戲很久了,作業也沒做,朋友問:「你打到幾點?」他看看鐘,說:「再打十分鐘。」「好,說話算數。」十分鐘過去了,朋友返回來一看,他還在打。朋友強忍怒氣,臉上平靜地說:&34;別打了,還不趕快做功課去,這樣打下去,成績麼會好?以後考不上大學......」恐怕他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口服心不服的。
以後他打遊戲,朋友要他自己規定時間。時間一到,必須馬上關機。開始,他還要朋友監督,以後暗地觀察,發現時間一到就不打了。他從中學會了克制欲望,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懶得檢查
很多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一刻不停的盯在旁邊,只要錯了一點,馬上就給他們講解。這樣做,孩子會想,上課不用認真聽,反正回家以後媽媽會給我講的。但是,這樣的孩子到了初中,很多家長輔導不了了,成績大概率是會下降的。
朋友呢,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再說,媽媽是教幼兒園的,他們小學的東西,她也不大會。曉東做作業時,朋友在另外的房間看書、備課。(儘量不看電視)遇到要檢查的作業,朋友一律叫他自己檢查,朋友只負責籤字,曉東很不高興地說:「別人的媽媽都給檢查,你怎麼這麼懶?」「是媽媽懶,你想,如果我幫你檢查了,你還會檢查嗎?考試的時候錯了,誰又幫你檢查?」遇到不會做的題,朋友叫他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了,朋友才稍微點撥一下思路或是讓他自己查找資料。有一次,曉東有一個生詞不知道什麼意思,就來問媽媽。媽媽叫他自己查字典,為了完成作業,他不得不一個筆劃一個筆劃地數。一開始,他比較牴觸,覺得太難了。媽媽就和他玩查字典比賽,列出生字,看誰查得快,媽媽故意輸給他,贏了的他興趣盎然,玩了幾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認為是麻煩事了。後來,他還主動幫同學查字典呢。
曉東有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有時錯的題目老是錯。這時朋友沒有不能呵斥他,而是讓他自己整理錯題。朋友說呀,小東在整理的過程中,他的印象會更深刻!
四、懶得幫忙。
房間亂了,朋友就提醒小東該收拾整理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欣賞;要買文具了,朋友讓他自己去買,以此來鍛鍊他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春遊前,媽媽讓他自己列出計劃,自己整理行囊。開學了,老師要求給新書包上書皮,他不會包,朋友卻叫他學著包。第一個封皮包好後,當然非常蹩腳的。朋友卻誇他很漂亮。包了幾個後他嫌麻煩,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朋友不理睬,只顧在旁邊&39;地指導一番。朋友說:「如果我為了圖快省事,幫他包完,那麼他永遠也包不出第二個更好的書皮。」
正因為有這樣懂得適時放手的好媽媽,曉東才有著比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哦,對了。我還要補充一點,那就是媽媽的榜樣作用。我的朋友平時十分勤奮好強,是我們當地教育系統的名師。不是有句話叫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嘛!
這裡,我想為這位「懶」媽媽的教育藝術喝彩!但願所有的媽媽們懶一些,多一些放手和鼓勵,孩子才能更獨立,長大才能闖蕩更廣闊的世界!媽媽的心有多大,孩子的舞臺就有多大!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跟大家聊到這兒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