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2020-09-17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提起媽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當蹣跚學步時,媽媽在背後張開雙臂;當放學回家時,媽媽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當天氣轉涼時,媽媽提前準備好添換的衣服......

媽媽們似乎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準備為孩子打算好一切,恨不得全天24小時圍著孩子轉,生怕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會出什麼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勤勞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懶媽媽」更有助於孩子儘早的獨立,發展獨立的人格和自信,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說「懶媽媽」可以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那麼很多人一定是抱有懷疑態度的,認為媽媽太懶了一定會影響孩子。其實,我們這裡說的「懶媽媽」並不是說媽媽每天什麼都不做,而是說媽媽要有一定的教育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懂得應該去忙碌些什麼,應該做些什麼?只要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對教育才能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影響。

媽媽是超人》中,胡可對安吉兒和小魚兒說:「今天我特別的累,非常非常地累,你們倆有些工作,由你們兩個來完成,可以嗎?」兄弟倆一聽,馬上一本正經地做起了家務。

這對暖萌兄弟圈粉無數,不嬌氣、不矯情、懂事且又有擔當,讓無數看過真人秀的網友,更是對媽媽胡可的教育方式大加讚賞。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1、獨立性強

有這麼一種說法: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想必大多數媽媽們看到這句話,都是無比的贊同!大部分的媽媽都非常的「勤快」,為孩子「操碎了心」,總是事無巨細地將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攬在身,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殊不知這樣做阻礙了孩子獨立的成長。

從出生起,孩子就一步一步開始了獨立的進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克服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障礙。從「我要」「給我」「自己來」等最初自我概念的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自我意識,獨立意向。

很多家庭裡,愛孩子,總習慣了竭盡所能而事事代勞。卻忘了,放開手讓孩子獨立,忘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教會他真正的長大成人。

父母只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擁有獨自行走的能力。作為父母,不教會孩子獨立,往往是最殘忍的無知。

如果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不放手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或忽視他的要求,孩子會從小對周圍的人或事產生依賴,將會變得懶惰退縮,以後想要變得獨立就會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不妨學學那些「懶」媽媽,學會放手,塑造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將會變得非常優秀,一個有主見以及有獨立自主能力的人,更容易在事業有良好的發展。

2、動手能力強

家裡有一個事事都為孩子準備好的勤勞媽媽,就會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媽媽包辦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極其差勁。懶媽媽善於放手讓孩子去做,不管做得好不好,起碼得到了鍛鍊,做得多了自然會做得好。

媽媽太勤勞,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依賴性。孩子想要一個東西,你不去給他弄,他自己就會想辦法去弄,比如,搬個凳子踩上去等等。如果你」懶「了,你的孩子動手能力就會提升。

我是一個獨立帶娃的全職媽媽,也是一個懶(自認為有智慧的)媽媽。因為我的「偷懶」,若蘭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好。1歲多就能自己吃飯、洗臉、洗手,2歲能夠自己穿衣、穿鞋,我也越來越輕鬆。

對於孩子,要適當的放手,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好了。等孩子解決不了了,再出手幫她也不遲啊。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慢慢提高,媽媽們也能輕鬆一點。

3、探索欲強

孩子的世界,有很多大人看不見的夢想,孩子大膽的主見,藏著一顆好奇而又想要探索的心。父母們如果試著放手,遵循孩子的想法,或許還能給予他探索世界空間,孩子就會變得思維活躍,喜歡思考,善於提問,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強。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開啟了「十萬個為什麼」模式。當孩子提問時,我們家長可以適時地「犯懶」,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或者陪孩子一起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行為,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從而引導孩子往更深入的方向發展,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智商。

4、學習能力強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媽媽求助時,很多媽媽都會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全部說出來。長此以往,孩子一旦遇見困難,就會認為「有媽媽在呢,什麼也不用擔心」,就不會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是等著父母出主意,想辦法。

一個「會偷懶」的媽媽,不會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想問題,或者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網絡解決問題。

在「懶媽媽」的引導下,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他們就會更加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5、社交能力強

很多父母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都會幫著自家小孩出面解決這些爭端,不是教育別的小朋友就是教育自家小孩,很多父母以為自己起的是緩解的作用,但真實的效果卻不是這樣。

這樣「勤快」的做法看似暫時緩解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在兩個小朋友之間埋下了更深的隱患,如果家長在孩子每一次衝突時都幫孩子解決,孩子怎麼可能從中汲取和他人交流的經驗教訓。一個「懶媽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和其他小夥伴的衝突,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所以,媽媽們不要一直再做一個」超人媽媽「了,有時候做一個」懶媽媽「,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當然,這不是鼓勵媽媽們什麼都不做,只忙自己的事而不管孩子。「懶媽」的精髓是「手懶」,而眼睛不懶、腦子不懶。孩子慢慢長大,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大膽一點,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事事親力親為。同時,「懶媽」還要多觀察、多動腦,想辦法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越來越獨立。

「一切乃教育」,這是責商教育的重要法則,「懶媽」思維是當今21世紀遠離勞動的時代更具有現實意義。兒孫強才是真正的強!

相關焦點

  • 媽媽太「勤快」養不出優秀的娃?在這3方面「懶」,孩子更優秀
    ,才明白自己是個非常不稱職的媽媽,於是就想著補償孩子,將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邊,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期望能彌補孩子從小缺失的母愛,甚至是對孩子百依百順。這3種「勤快」媽媽養不出優秀的娃1.,所以有些媽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忍心孩子受一點的累,在孩子小的時候,怕孩子出現什麼危險,什麼都不讓孩子做,等慢慢長大後,又嫌棄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不讓孩子做家務,等上學了又怕耽誤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務,這就會使孩子永遠養不成自理的能力,更不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3種勤快媽媽,累死帶不出好娃,可這3種懶媽,娃一個比一個優秀
    中國父母是出了名的&34;,特別是媽媽,恨不得在孩子身上裝個監控,一天到晚看著,以免孩子受傷害或者做錯事。其實當媽媽是有學問的,有3種媽媽就算再勤快,孩子也並不領情;而有3種懶媽媽,帶的孩子卻一個比一個優秀。
  • 娘勤兒女懶,媽媽適當地「偷偷懶」,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會更優秀
    文/蘭媽談育兒前幾天,聽到這樣一段話:「娘勤女兒懶,娘一勤快兒女就全懶了,母親懶一些兒女全勤快了」,仔細琢磨這段話發現其中的道理頗為深刻,就拿以前和現在來說,是不是現在的子女們都變得越來越懶了?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都被遺棄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越來越懶、不願意動手地過分依賴機械化。
  • 「懶爸爸」帶孩子會更優秀?閃光點在這些地方,媽媽就讓他懶著吧
    導語:我姐平時特別忙,我姐夫卻不是很忙,便讓他幫忙帶孩子。我姐發現他真的很懶,不叮囑孩子就算了,連做個飯都懶得做。都是孩子自己找吃的,出門也不願意,不管是工作上的還是朋友之間的應酬都不會去。有時候明明看著他們快要吵起來,不知是不是因為他懶得爭執,最後,和平共處。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做個懶媽媽,孩子才能變優秀、會偷懶的,並且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看著對面的這對母子,雖也覺得可愛,但是她們日常的相處模式也可見一斑,這位懶媽媽並沒有因為自己「懶」就培養出一個勤快自立的孩子,相反,孩子繼承了她的
  • 有一種教育叫「偷懶式」教育,媽媽做到身懶心不懶,孩子更優秀
    優秀媽媽帶娃「愛偷懶」,實際上是「身懶心不懶」李蓉帶孩子就很「懶」,寶寶能自己拿勺子之後,李蓉懶得給寶寶餵飯;寶寶能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李蓉就懶得幫寶寶穿衣服。原來李蓉是「身懶心不懶」,不親自動手幫孩子,卻會在孩子穿衣的時候提醒寶寶哪個是正面,收拾書包的時候告訴寶寶明天什麼是必須帶的東西。
  • 想讓孩子更優秀,媽媽在這兩件事上一定要「懶」一點
    小笨熊 文/朵朵麻麻媽媽是孩子生命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深刻而久遠。但有時候,朵媽真的覺得,咱們中國媽媽活得很累呀。媽媽們不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要帶娃,肩負教育孩子的重任;還得做一個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
  • 為什么爸爸帶出的孩子更「聰明」?這四個特徵,是媽媽給不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更加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在一個家庭裡面,爸爸參與的越多,孩子將來越優秀,這到底是為什麼原因呢?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而那些「懶媽媽」養出的孩子,又優秀又懂事。 育兒專家付小平老師更是直言:「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 帶娃帶到崩潰?不想帶娃那麼累,那就要做個懶媽媽,給你5點經驗
    朋友是遠嫁,她老公是婆婆老來得子,婆婆的年齡大到可以當朋友的奶奶,身體不大好,無法幫她帶孩子,還好婆婆是個很慈祥和開明的老人,而朋友也從不認為婆婆就應該帶孫子,雖然婆媳關係不能說非常好,但也算客客氣氣,所以朋友日常只需要照顧好孩子就好,但新手媽媽獨自帶娃,需要付出百分百的耐心,寶寶一聲咳嗽就能令媽媽手忙腳亂,真的很辛苦,到底有多辛苦,也只有朋友自己才知道了。
  • 做個懶媽媽,孩子卻更加優秀
    周末的時候,因為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在外面跑了一天,加上那幾天睡眠質量不好,到晚上讀書時刻,我已經頭痛欲裂+昏昏欲睡,整個人都不在狀態了。鑑於自己隨時當機的情況,我跟七七解釋說:「七七,媽媽今天事情太多,太累了,今天實在是不能帶你念太久書了,一會兒媽媽陪你讀兩本,我們就去休息好不好?」
  • 勤快媽媽難養優秀娃,有時候媽媽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最近在新聞上看到一隻狗媽媽,由於南方洪水原因不小心毀掉了她的家,家裡還有4隻可愛的狗寶寶。雖然洪水很危險,但這隻狗媽媽並沒有退縮,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獨自跳入洪水中,一隻一隻的將自己的寶寶救了出來。過程中有路人擔心太危險,曾試圖攔下狗媽媽,但最終狗媽媽還是義無反顧,成功救下了自己的寶寶。
  • 誰帶孩子長大後智商不一樣?耶魯大學研究告訴你,誰帶的娃更聰明
    孩子聰明不聰明,遺傳因素是一方面,後天養育更重要。孩子剛出生時一樣聰明可愛,可一到上學,就顯出差異,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基本上就能看出來孩子的智商高低。我家有兩個女兒,大寶小時候我帶的時候比較多,孩子她爸忙於工作,我帶一個孩子,那時候還年輕,精力和體力還都行。有二寶的時候已屬於高齡產婦,帶倆娃實屬筋疲力盡,爸爸也適時地參與到帶娃的責任中。
  • 外國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孩子比媽媽更合適,娃將來也更聰明
    2爸爸帶娃,孩子更堅強 媽媽帶娃時,可能會母愛泛濫,生怕孩子會受傷難受。但爸爸帶娃時,可能就會略有小粗心,孩子輕微的磕了碰了,爸爸不會立馬去安慰孩子。正是因為這種差異化,爸爸帶出的娃也更堅強點,性格更勇敢,抗挫力強。
  • 孩子身上有這3三個「毛病」,說明媽媽是帶娃高手,很稱職
    都說在職的媽媽是超人,既能掙錢又能帶娃。對於全職的媽媽很多人都會感覺特別的可憐,尤其是自己的老公,整天覺得自己的老婆無所事事,除了帶個孩子,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全職的媽媽其實是24小時在崗,他們會的技能太多了,全職的媽媽可能是家裡沒有人幫忙帶孩子。
  • 一個人帶娃太不容易了,我只想做一個懶媽媽
    為了實現做懶媽媽的「夢想」,我也是嘗試了很多方法,走了很多彎路。這對於一個幾乎沒怎麼熬過夜,又初為新手媽媽的我來說,著實是一個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各種焦慮不安,手忙腳亂,很多時候都是幾近崩潰。白天不懂夜的黑,我走過一條最漫長的路,就是陪娃睡覺的路。一個人帶娃,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抑鬱,也為了和孩子的節奏保持一致,我決定好好調整一下我們母子的睡眠時間。
  • 李玫瑾:這3種「懶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放手別管
    幾年前,一篇《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讓很多喪偶式育兒家庭意識到了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作用。因為喪偶式育兒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成長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可能造成孩子性格內向,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然而,爸爸不像媽媽那樣充滿溫情、事無巨細,甚至可以說有些懶。
  • 為什麼中國媽媽需要婆婆帶孩子?而國外媽媽一個人可以帶幾個孩子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國外的媽媽一個人能帶好幾個孩子,從來不需要老人們幫忙,而國內的媽媽幾個人帶一個孩子還喊累。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說中國的媽媽很懶,或者幹活能力的不行的意思,這讓中國的媽媽表示很委屈。一天天辛辛苦苦帶孩子,自己累得身心疲憊,能力還要被質疑,還要被別人說很懶,這是很多媽媽表示不服氣的。那麼,為什麼國外的媽媽一個人可以帶好幾個孩子?
  • 真正的好媽媽,通常是很「懶」的而不是萬能的,培養出的娃更優秀
    有時候,孩子的一聲「媽」真的是萬能鑰匙,仿佛母親是「超人」般的存在,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問題。但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媽媽不在身邊了,孩子的生活應該如何自處?
  • 爸爸帶孩子的這4個好處,媽媽帶可沒有
    「佳佳,這周末我們一起出去玩吧」聽著電話裡小美歡快的聲音,佳佳一臉為難:「小美,我也很想陪你一起,但是家裡孩子沒人照顧啊」「哎呀,那還不容易,孩子可以交給你老公帶」「他?不行不行,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老公就是一個馬大哈,把孩子交給他帶我不放心」,佳佳聽見電話那頭小美不贊同的聲音傳來:「嘿,你還真別小看你老公,你老公帶娃可能比你帶娃還好,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更多呢,接下來就聽我跟你分析分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