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勤兒女懶,媽媽適當地「偷偷懶」,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會更優秀

2020-08-31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前幾天,聽到這樣一段話:「娘勤女兒懶,娘一勤快兒女就全懶了,母親懶一些兒女全勤快了」,仔細琢磨這段話發現其中的道理頗為深刻,就拿以前和現在來說,是不是現在的子女們都變得越來越懶了?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都被遺棄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越來越懶、不願意動手地過分依賴機械化。

就拿現在的生活方式來說,太多人們不喜歡做飯就下館子,不喜歡洗碗就買洗碗機,就連掃地、洗衣和行走都變得機械化,當我們認為每天可以操控機械化成長的時候,卻不知實際上並非人類操控機器,而是機器操控著人類的思想,讓人類變得越來越懶惰、安於現狀。

實際上,造成這種現狀的情況還真和家庭教育脫不開關係,在以前,如果我們不勞作的話就沒有飯吃,尤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更需要雙手去勞作,在那樣的生存環境下長大的子女基本上都非常獨立,遇到事情不會動不動就哭喪、玻璃心。

而現在的生存環境優越了,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自己能動手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好好學習」,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把孩子的學習看的太重要了,仿佛只要孩子學好習、一切事情都是陪襯,如果孩子能考第一名平時張嘴餵飯都可以,孩奴的家長越來越多、養出的子女自然是越來越懶了。

那麼,現代父母為什麼總是會養出越來越懶的孩子呢?

1、 彌補自己童年的空缺

正是有了以前和現在做比較,所以生在以前時代的子女,也就是現代裡的教育中的父母,他們大多數都是懷著彌補自己童年的空缺,從孩子的身上去感受童年裡的幸福。在以前,那些不斷做家務、沒有衣服穿、沒有零食吃的空缺,往往都會在現代生活裡跟隨孩子的童年再感受一次「成長」。

曾經,遇到一位朋友的孩子經常嘴不離零食,當規勸孩子少吃些零食的時候,朋友的孩子居然說「我媽媽給我買的,就是讓我吃的,不吃放那幹嘛」。小女孩振振有詞的說法,可見其中多數是有母親的默許。

當然,沒有一個母親會默許孩子把零食當飯吃,多數都是有了開頭後的無法收場,而這個開頭就是朋友小時候吃不到零食的思念,每次逛超市看到零食的時候就想買回家,因為她不想自己的女兒也過上沒有零食的童年。

在自己子女身上彌補空缺童年的父母,他們最典型的動作就是「不要動,我來」,當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在前衝鋒孩子沒有機會施展時,他們享受生活的安逸就是一種習慣,而這種依賴他人、不知道動手也被稱為懶惰。

2、 把成績看做是鐵飯碗

除了童年裡很多「得不到」的空缺,想要在孩子身上彌補回來之外,還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總是在孩子的耳邊喋喋不休地重複「你不好好上學以後該怎麼辦」,這種看似「為你好」的喋喋不休,卻是孩子成長裡無法抹去的傷疤,因為他們討厭這種「整天學習」的成長氣氛。

對於家長們來說,「你不好好上學以後該怎麼辦」這句話似是人生大哲理,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未來和以後這等字眼的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他們也無法通過大道理去觸及,就像是為人父母后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一樣,當時的理解儘是怨恨、過後才是理解和感恩。

最重要的是不動手勞作的孩子也無法體會到生活的本質,總覺得一切的享受都是理所當然,當我們在孩子長大該勤快的時候不知道動手,那個時候剩下的就只有話不過三的爭鋒相對。所以,不想孩子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也避免學習佔據孩子全部生活,讓他們失去體驗和獨立的生活能力,那麼放手式教育就是你送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然,此刻又有很多人覺得不靠譜,作為天性貪玩的孩子,如果真的放手、任由他們自由翱翔,他們豈不是要調皮搗蛋地飛上天了?放手雖是送孩子最好的禮物,但放手教育也是一門藝術,更需要媽媽適當地偷偷懶,最終才能在放手式的雙方教育裡收穫多多,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會更優秀。

為什麼教育裡需要媽媽適當地偷偷懶?而不是爸爸?

傳統的家庭模式都是男主外女主內,賢妻良母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媽媽的道德壓迫,也讓無數家庭誕生了懶父、懶兒,如果說女兒是媽媽的複讀機,那麼兒子就是爸爸的複印件,而父親的存在不僅僅是兒子的原件,更是整個家庭和諧的命脈所在。

如果父親勤快、不缺席父愛,子女在充滿關愛的環境裡懂愛、更懂得感恩,尤其是爸爸愛媽媽,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那么子女不用教他們就會感同身受地跟著爸爸的身後去心疼媽媽,也會不由自主地通過一些勞作去幫助媽媽減負,所以媽媽適當地偷偷懶,收穫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教育,還有一家的和諧安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家和萬事興。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焦點

  • 常言道:娘勤兒女懶,"會偷懶"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
    媽媽在每個人的眼裡都宛如超人一般的存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家庭和事業也要兼顧,所以在孩子的課本裡都把媽媽形容為一隻勤勞的&34;。但又有一句老話說:&34;,越勤勞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兒女反倒越懶惰,&34;的媽媽才更吃香。
  • 有一種教育叫「偷懶式」教育,媽媽做到身懶心不懶,孩子更優秀
    ,會生活的更好更優秀。在家裡我們也可以適當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自己偷偷懶,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很大幫助。父母不應該對孩子掌控欲和佔有欲太強,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決定,支持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愛好,不拿自己和別的孩子作比較,才是一個「好媽媽」。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懶媽媽」更有助於孩子儘早的獨立,發展獨立的人格和自信,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 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教育孩子呢?有人說: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越「懶」,孩子會越優秀。特別是母親更需要注意。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自己「跳一跳摘果子」。懶媽媽,身懶心不懶綜藝節目《非常6+1》裡,看到一個段讓人淚流滿面的片段。這期節目,是媽媽帶著三個「小棉襖」來的,大姐8歲,二姐6歲,最小的妹妹,只有4歲。
  • 勤快媽都有個懶孩兒,適當地懶一些,孩子才更優秀
    在全世界的父母中,中國的家長談不上最會教育孩子,但肯定是最用心的那一個。可是,你有沒有見過一個現象,往往勤快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媽媽,都有一個懶孩兒,反而是,不怎麼勤快的媽媽,卻總是能養出優秀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愛講道理的勤快媽媽,很難養出優秀孩子我一個朋友出了名的勤快。
  • 家長要做到「3懶2勤」,孩子長大不僅獨立能幹,頭腦也聰明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兒女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長大以後獨立能幹,最好頭腦也聰明,這樣在我們無法陪伴他們的路上,至少他們也能走得更順利。相信多半家長都是這樣想的!其實教育孩子也要講究張弛有度,不是做勤快家長才會教育出好孩子,應該學會該犯懶的時候犯懶,該勤快的時候勤快。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而那些「懶媽媽」養出的孩子,又優秀又懂事。 而以下三類「懶媽媽」就把這些理念貫徹到了 ,養出的孩子又聰明又優秀。 自由生長的孩子會更有勇氣與創造力,會比同齡人更加優秀。
  • 在婚姻生活中,女人要學會適當地懶一些,老公才會更愛老婆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女人一定要未雨綢繆,要變得聰明一些,要知道不是一味地付出,就一定會有好的回報的。 在婚姻生活中,有時候女人要學會適當地偷懶一些,老公反而會更愛老婆。你不要覺得這是無稽之談,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這樣的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李玫瑾:這3種「懶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放手別管
    幾年前,一篇《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讓很多喪偶式育兒家庭意識到了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作用。因為喪偶式育兒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成長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可能造成孩子性格內向,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然而,爸爸不像媽媽那樣充滿溫情、事無巨細,甚至可以說有些懶。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懶爸爸」帶孩子會更優秀?閃光點在這些地方,媽媽就讓他懶著吧
    閃光點在這些地方,媽媽就讓他懶著吧不過太懶的爸爸不一定對孩子有不利影響,恰當的話,還能讓他更優秀,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孩子更獨立,原來是懶爸爸的功勞懶爸爸不會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不會繫鞋帶,他情願在旁邊等半天,也不會幫忙,也不會責備他。
  • 想讓孩子更優秀,媽媽在這兩件事上一定要「懶」一點
    小笨熊 文/朵朵麻麻媽媽是孩子生命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深刻而久遠。但有時候,朵媽真的覺得,咱們中國媽媽活得很累呀。媽媽們不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要帶娃,肩負教育孩子的重任;還得做一個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
  • 為什麼媽媽要懶一點,孩子才會更聰明
    有的媽媽非常勤快,從孩子出生起,小到餵奶,餵飯,大到教養,學習,全部親力親為,為孩子準備得非常周到細緻。孩子呢,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不用做,本不富裕的家庭,偏偏養了個小太子,富二代。這肯定不是媽媽們的初衷。那到底怎麼做才能養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聰明孩子呢?
  •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這種情況在我國比較普遍,但在歐美國家,那些媽媽們仿佛每個人擁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她們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的同時,依然沒有耽誤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必非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適當的偷懶,放手不管孩子,會更有助於培養出聰明能幹的孩子。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這3種勤快媽媽,累死也教不出優秀娃,但懶媽媽卻能教出優秀娃
    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太勤快,她們覺得只有自己夠勤快,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認為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才會變得優秀。勤快的媽媽都認為只要夠勤快,就能養育優秀娃,在她們看來,懶媽媽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是特別懶惰的,這樣的孩子將難以成才。
  • 王菲自曝「帶孩子挺懶」,揭秘育兒真相:父母越「懶」孩子越出色
    終於大家明白,每天的勤勞和忙碌終究是錯付了!媽媽也不是超人,要想孩子不懶,自己要首先學會「偷懶」。01「懶媽媽」懶在身,勤在心能夠培養出高分孩子的「懶媽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懂得放手去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懶」媽媽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
    一、懶得接送很多孩子上學了,作為家長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要催促他們起床,晚上要陪他們寫作業。家長們還經常調侃: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每天累得像條狗。但是,爸爸媽媽太勤勞,反而養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孩子們呀,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 媽媽在這4點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
    媽媽,孩子說不定會更出色!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他忙前顧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於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在上面的測試項目中,如果中了7條,就說明你可能「太勤快」了,不如讓自己適當「懶」一些吧!有的媽媽為了教育孩子,總是像個麻雀一樣,在孩子身邊嘮叨個不停。如果孩子說得不好,你也不要馬上打斷和嘮叨,可以再問,巧妙地用問題去暗示孩子的問題所在,同時能增強他的自主思考能力。當這樣的交流模式多了後,你會發現:其實孩子什麼都懂,他比你想像中成長得要快!他也可以自覺完成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