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2020-08-23 米其兒早教總部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教育孩子呢?


有人說:

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越「懶」,孩子會越優秀。


特別是母親更需要注意。



1


《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顯示,父母過度包辦孩子生活,孩子不僅自理能力差,還有70%的孩子生活懶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53%的孩子粗心馬虎……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年紀小,很多的事情都容易產生依賴。


母親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能夠更多的自主的做一些事情,也許孩子剛開始做不好,做的不能夠讓你滿意。


但是,作為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這個機會,沒有風雨不會見彩虹,不經歷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相反,孩子在父母的放手中,懶於照顧中,慢慢的長大,成為一個可以獨自照顧自己的人。


2


所以,不妨試著做個六十分的媽媽,或許你能收穫個一百二十分的孩子呢!



懶得幫助
不為孩子提供過多幫助,避免事無巨細包辦代勞,像吃、喝、穿、睡、行等生活項目,鼓勵孩子自己做。


不要追著餵
現在的孩子都不缺吃,正餐、水果、奶粉……每次吃飯的現場就像戰場,要跑、要追、要喊甚至要打。


其實孩子不好好吃飯,一方面是因為他不愛吃,一方面是因為他還不餓或吃飽了,這時候如果強行餵飯會加重他對某些食物的厭惡。


而且追著餵飯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以後不餵就不吃,反而更加麻煩。


如果做不到像外國媽媽那樣不吃就餓一頓,至少可以允許他晚一點吃,而且儘量在孩子正餐前少餵零食。


父母要懶得袒護
小區裡有個業主把鳥籠掛在外面,有個男孩看鳥時,不小心放飛了鳥。


男孩媽媽並沒有袒護兒子,而是讓兒子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賠給人家。
「懶」媽媽愛得很理性,孩子犯錯,她不會因愛亂了陣腳第一意識去袒護孩子。
而是實事求是讓孩子擔起責任,並引導孩子彌補過錯。


培養做事獨立性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不幫忙。比如:他的玩具在客廳亂成一堆,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自己「跳一跳摘果子」。


懶媽媽,身懶心不懶
綜藝節目《非常6+1》裡,看到一個段讓人淚流滿面的片段。


這期節目,是媽媽帶著三個「小棉襖」來的,大姐8歲,二姐6歲,最小的妹妹,只有4歲。


三個孩子,一看到主持人,就開始吐槽了:我們在家的主要任務,是媽媽的小幫手,因為媽媽太懶了!


原來,孩子們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
媽媽為了維持生計,打著兩份工,實在無力再抽出時間照顧三個孩子。


於是,媽媽想出了這樣一個好辦法。


她對孩子說得最多的是:「媽媽之前幫你們做了那麼多,你們也幫幫媽媽好嗎? 」 孩子們都很願意幫助媽媽。媽媽最終分配好了任務,大女兒負責做家務,二女兒負責監督大家寫作業,小女兒因為年紀小,只負責可愛,逗大家開心。


大家都對媽媽的「懶教育」讚嘆不已!這樣的媽媽,是幸福的,也是有智慧的。


她會操心孩子學習生活各種事宜,也會在心累的時候,想辦法忙裡偷閒,想辦法告訴孩子:我有軟肋,我特別需要你們的照顧和保護。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我的孩子有一個不會做飯的媽媽,但是他們有一個見多識廣的媽媽,一個享受著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媽媽,總比一個整天唉聲嘆氣的媽媽要強。」


用一顆平和的心去偷懶,是幸福的。只有媽媽學會偷懶,孩子才能衝向遠方。


「懶」媽媽深知: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媽媽懶一點,孩子動手能力強一點。媽媽不及格,孩子更有機會得滿分。


育兒導師吉爾·斯默克勒在《我不是完美媽媽》一書中,寫下了不完美媽媽宣言,我們也可以作為不及格媽媽宣言:


_

• 我要用幽默的心態,看待做媽媽的日子裡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幽默,生活到頭來就會變得很呆板,很單一,至少不會太好過。
• 我不會想著去跟那些完美媽媽比賽,當媽媽不是一場比賽。
• 我不會喋喋不休地說教。


_


孩子也不能一輩子都呆在父母的羽翼和保護之下,現在就在家裡摔跟頭,也好過以後在社會上掉眼淚。
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社會意識,讓他們變得能幹,獨立自主,身心健全。


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活得從容不迫,不至於碰到一點風雨就手足無措一敗塗地。
許多事可以少動手,儘量將動手和跑腿的機會留給孩子。
他們的能力遠超我們的想像,他們會不斷帶給我們驚喜。


文章觀點來自於網絡和編輯整理,僅用於傳播分享,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您可能還想看以下內容:



【米其兒育兒分享】三十而已,當媽的修行,溫柔且有稜角

幼兒託育園能教會孩子的10件事


「說什麼孩子都不聽」:你真的會和孩子說話嗎?


「殘忍的」園長告訴你,共情絕不是等孩子哭完那麼簡單

聽說爸媽的血型CP這樣組合,孩子智商高又聰明

相關焦點

  • 勤快媽媽難養優秀娃,有時候媽媽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這並不是中國家庭中的個例,很多媽媽都有齊媽媽這樣的脾氣,幫孩子規劃好他們的人生,就以為是為他們好,可實際上,孩子們只會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後徹底爆發。因為媽媽的這種愧疚之心,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驕縱,最後甚至能做出打罵母親的事。如果你的孩子有打罵家人的習慣,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才讓孩子變成這樣,有時候,孩子性格不好,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問題。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做個懶媽媽,孩子才能變優秀、會偷懶的,並且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而且懶媽媽真的就一定能培養不出勤快自立的孩子嗎?不太可能!不急,做個「懶媽媽」也是可以的,關鍵是做哪一種「懶媽媽」,只要找準懶惰密碼,就能養出能幹的孩子。
  • 為什麼媽媽要懶一點,孩子才會更聰明
    有的媽媽非常勤快,從孩子出生起,小到餵奶,餵飯,大到教養,學習,全部親力親為,為孩子準備得非常周到細緻。孩子呢,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不用做,本不富裕的家庭,偏偏養了個小太子,富二代。這肯定不是媽媽們的初衷。那到底怎麼做才能養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聰明孩子呢?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有人說: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媽媽太無私,太勤快,太操心,太喜歡攀比了。我的同事,和我一樣的一個二胎媽媽,兒子讀書特意申請學校調動,為了孩子上小學期間能更好的照顧到孩子。每天早上準時九點五十分,接熱水,熱十分鐘牛奶,給兒子送上去。我說沒必要吧,一個班50幾個學生,除了你,還有哪個家長給這麼伺候著。她說,等你小孩上學你就知道了。
  • 娘勤兒女懶,媽媽適當地「偷偷懶」,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會更優秀
    文/蘭媽談育兒前幾天,聽到這樣一段話:「娘勤女兒懶,娘一勤快兒女就全懶了,母親懶一些兒女全勤快了」,仔細琢磨這段話發現其中的道理頗為深刻,就拿以前和現在來說,是不是現在的子女們都變得越來越懶了?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都被遺棄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越來越懶、不願意動手地過分依賴機械化。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一個手巧又勤勞的媽媽,多半有一個手拙懶散的孩子;一個能說會道的媽媽,往往有一個木訥膽小的孩子。媽媽「太勤快」,反而教不出好孩子嗎?勤快的媽媽什麼都替孩子做,結果往往是讓孩子變懶、變笨,變得喜歡依賴,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社會淘汰!你不忍心放手,生活遲早會對他下手!
  • 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如果真是想要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的話,寶媽們最好在這4方面「懶惰」一些。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如果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要靠媽媽來催促的話,長此以往,他就會養成習慣,還會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拖延」。如果媽媽們真的想要養出優秀的孩子的話,不妨試試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但她也抱怨說,孩子性子慢,有時候喊幾聲都不搭理,也是分分鐘就點燃老母親的怒火!孩子還比較懶,什麼事都要媽媽幫忙,自己手裡有著急做的事,孩子還扒著哭鬧,明明培養了那麼久,還和其他孩子一樣不省心。
  • 王菲自曝「帶孩子挺懶」,揭秘育兒真相:父母越「懶」孩子越出色
    ,怕著涼、怕摔著、怕沒吃飽、怕弄傷自己,但其實你越照顧的事無巨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而依賴本身滋生懶惰。可孩子自己做更慢,收拾起來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但其實當孩子已經具備一些能力的時候,就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孩子得到肯定和支持後,不僅自信心增加,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事情做多了就熟練了,與其你教一百遍,不如讓孩子自己做一遍。
  • 【師說育人】為什麼說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房間亂了,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孩子想幫忙做家務,媽媽不要擔心做不來,幫了倒忙再整理嘛;做完作業,媽媽不要著急替他檢查,先讓他自己檢查一遍;收拾書包,讓他自己準備第二天需要用到的書本、文具等。一個成功「偷懶」的媽媽,並不是說對孩子全然不管,而是「身懶心不懶」,冷眼旁觀,該出手時再出手。
  • 常言道:娘勤兒女懶,"會偷懶"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
    媽媽在每個人的眼裡都宛如超人一般的存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家庭和事業也要兼顧,所以在孩子的課本裡都把媽媽形容為一隻勤勞的&34;。但又有一句老話說:&34;,越勤勞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兒女反倒越懶惰,&34;的媽媽才更吃香。
  • 爸爸越「懶」,孩子越優秀,這些地方,媽媽就讓他懶著吧
    慢慢也發現她老公是真的懶,不照顧孩子就算了,居然連飯也不做,都是孩子自己找吃的,平時他也不怎麼出門,無論是喝酒還是團建,真的就是一個宅男,除了家哪裡也不去。說不定還會使孩子更加優秀,原因如下:讓孩子更獨立懶爸爸通常不會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就算孩子不會穿鞋,他寧可在一邊動嘴,也不會蹲下來動手幫忙把鞋穿上。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而那些「懶媽媽」養出的孩子,又優秀又懂事。 越用心、越難教育: 根據事實情況可以判斷,越勤快用心的媽媽,是真的越難培養出優秀的娃。
  • 做個懶媽媽,孩子卻更加優秀
    鑑於自己隨時當機的情況,我跟七七解釋說:「七七,媽媽今天事情太多,太累了,今天實在是不能帶你念太久書了,一會兒媽媽陪你讀兩本,我們就去休息好不好?」七七一愣,說:「媽媽,那你陪我讀一下英文的,然後中文我自己讀吧。」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想必大多數媽媽們看到這句話,都是無比的贊同!大部分的媽媽都非常的「勤快」,為孩子「操碎了心」,總是事無巨細地將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攬在身,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殊不知這樣做阻礙了孩子獨立的成長。從出生起,孩子就一步一步開始了獨立的進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克服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障礙。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基本上都是姐夫在做飯,有時候做家務都懶得做,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懶媽媽能夠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呢?
  • 你知道嗎?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國比較普遍,但在歐美國家,那些媽媽們仿佛每個人擁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她們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的同時,依然沒有耽誤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必非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適當的偷懶,放手不管孩子,會更有助於培養出聰明能幹的孩子。
  • 懶媽養出勤快娃?別信這樣的鬼話,你越懶,孩子只會比你更懶
    隨著這個遊戲逐漸風靡,越來越多的網友都覺得這個遊戲很良心,根本不需要花錢,只需要把時間堆積起來,等青蛙旅行完了回家就可以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網友就把這款遊戲稱為佛系遊戲,佛系這個詞也逐漸開始走進大家的視野。之後,佛系這個詞流傳越來越廣,不僅僅只有佛系父母,還出現了佛系老師,佛系孩子等等。當然,還有佛系父母了。
  • 李玫瑾:這3種「懶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放手別管
    幾年前,一篇《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讓很多喪偶式育兒家庭意識到了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作用。因為喪偶式育兒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成長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可能造成孩子性格內向,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然而,爸爸不像媽媽那樣充滿溫情、事無巨細,甚至可以說有些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