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育人】為什麼說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2020-08-28 藝術傳承時代




有這麼一種說法: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

孩子出生的頭兩年,每天都緊繃神經,開不得半點小差,關於孩子的一切都親力親為,生怕有半點兒閃失。

孩子慢慢長大,工作家務輪軸轉,硬是把自己從嬌滴滴的公主訓練成了無所不能的女超人+大白的合體;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陪著孩子奔波在各種輔導班的路上。




總之一句話,中國媽媽真的太勤快太累了!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用24小時圍著老公孩子轉,完全可以不用把家務都攬在自己身上,我們可以試著讓老公分擔一下,讓孩子學會獨立。

而且,偶爾「偷個懶」,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輕鬆,還會讓婚姻家庭更幸福。

會偷懶的媽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強

勤勞的媽媽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多大,在她們眼裡都是小孩,從頭髮絲到腳趾頭都要照顧得妥妥噹噹才放心。這樣的媽媽,時時刻刻都很忙很累。

而且,媽媽太勤勞,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依賴性。在媽媽包辦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極其差勁。




勤勞的媽媽要學會適當地放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不要再插手幫忙了。

房間亂了,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孩子想幫忙做家務,媽媽不要擔心做不來,幫了倒忙再整理嘛;做完作業,媽媽不要著急替他檢查,先讓他自己檢查一遍;收拾書包,讓他自己準備第二天需要用到的書本、文具等。

一個成功「偷懶」的媽媽,並不是說對孩子全然不管,而是「身懶心不懶」,冷眼旁觀,該出手時再出手。

媽媽會「偷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慢慢地提高,對媽媽的依賴也漸漸較少,媽媽們也會越來越輕鬆。

會偷懶的媽媽,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更強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媽媽求助時,很多媽媽都會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全部說出來。

長此以往,孩子一旦遇見困難,就會認為「有媽媽在,什麼也不用擔心」,就不會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是等著父母出主意,想辦法。




在這個時候,「懶媽媽」的做法會更勝一籌。面對孩子的求助,懶媽媽會學著「示弱」,不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鼓勵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想問題,或者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網絡解決問題。

在懶媽媽的引導下,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他們就會更加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會偷懶的媽媽,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更強

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中,胡可帶小魚兒去逛超市,小魚兒堅持要打開恐龍蛋,胡可明確表示「付完錢後才能開」。




小魚兒突然情緒爆發,哭鬧不止,於是胡可靜靜的看著他,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去好好說理。



孩子發脾氣是常常讓父母崩潰的一件事,但學會用「偷懶」的方式處理,才能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曾經在火車站見過這樣一位會「偷懶」的媽媽。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突然扔掉手中的玩具車,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周圍的人都不約而同的看著孩子。

孩子的媽媽卻很鎮靜,她先在孩子耳邊耳語了幾句,但是沒有任何效果。 這時,她坐在地上,靜靜的看著孩子,仿佛在欣賞孩子表演。

過了好一會兒,孩子逐漸改為抽搐,慢慢平靜下來,媽媽遞給孩子一張紙巾,看他擦完臉。 她溫柔的對孩子說:「如果你想跟媽媽談談,我隨時歡迎,不過現在我們得先去趕車。」 然後拉起孩子的手,向大廳走去。

孩子發脾氣過程中,媽媽沒有詢問,沒有斥責,沒有叫停,只是耐心的等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

這種看似「偷懶」的方式,其實是在用共情的方式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相信孩子可以處理自己的情緒。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有些父母會不停的講道理,卻發現道理根本講不通。

有些父母會立刻制止,發現無法叫停,還會被激怒,甚至嚇唬,打罵。相關研究發現:情緒系統先於理智系統發育並成熟。

也就是說人類的「情緒腦」要比「理智腦」優先發育。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他弱小的「理智腦」完全管不住強大的「情緒腦」。

孩子發脾氣時,首先要接納他的情緒,不要急去安慰,要學會「偷懶」,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慢慢引導孩子說出原因和感受,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處理方法。




寫在最後

一位「懶」媽媽說: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不幫忙,而我的這種懶不僅促成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讓孩子爸爸更多參與孩子的成長。作為媽媽,該放手時就放手,該狠心時就狠心。」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其實,媽媽又怎麼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呢?

與其耗費時間精力一直被「累媽媽」束縛,不如用智慧做一個會偷懶的「好媽媽」。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有人說: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媽媽太無私,太勤快,太操心,太喜歡攀比了。我的同事,和我一樣的一個二胎媽媽,兒子讀書特意申請學校調動,為了孩子上小學期間能更好的照顧到孩子。每天早上準時九點五十分,接熱水,熱十分鐘牛奶,給兒子送上去。我說沒必要吧,一個班50幾個學生,除了你,還有哪個家長給這麼伺候著。她說,等你小孩上學你就知道了。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勤快的媽媽什麼都替孩子做,結果往往是讓孩子變懶、變笨,變得喜歡依賴,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社會淘汰!你不忍心放手,生活遲早會對他下手!媽媽做得少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才多了。聰明的懶媽媽,都是「該出手時再出手」,適當的提點,勝過辛苦的包辦。懶於嘮叨——多做少說培養自覺性!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做個懶媽媽,孩子才能變優秀、會偷懶的,並且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急,做個「懶媽媽」也是可以的,關鍵是做哪一種「懶媽媽」,只要找準懶惰密碼,就能養出能幹的孩子。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方法太好了,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媽媽只要在旁邊跟著聽就好了,但其實說是懶,費的心思反而更多,「懶媽媽
  • 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教育孩子呢?有人說: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越「懶」,孩子會越優秀。特別是母親更需要注意。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自己「跳一跳摘果子」。懶媽媽,身懶心不懶綜藝節目《非常6+1》裡,看到一個段讓人淚流滿面的片段。這期節目,是媽媽帶著三個「小棉襖」來的,大姐8歲,二姐6歲,最小的妹妹,只有4歲。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作為一名職場媽媽,我發自內心的欣賞她的這份無私的愛,也很感嘆她能在工作之餘這麼努力的陪伴孩子。
  • 勤快媽媽難養優秀娃,有時候媽媽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明明自己的女兒已經很優秀了,但還是無法滿足自己女強人的要求,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齊明月最開始是很自卑的,對自己沒有任何信心總想攀比的媽媽不得不說,女性身上也有一些不好的特質,就比如攀比的問題。有些女同學在校園期間,喜歡和其他同學比成績,比穿著,哪裡比自己強都不行。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基本上都是姐夫在做飯,有時候做家務都懶得做,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懶媽媽能夠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呢?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高爾基曾說;「連母雞都會養孩子,可教育孩子卻是一項高難的藝術。」 而那些「懶媽媽」養出的孩子,又優秀又懂事。
  • 爸爸越「懶」,孩子越優秀,這些地方,媽媽就讓他懶著吧
    慢慢也發現她老公是真的懶,不照顧孩子就算了,居然連飯也不做,都是孩子自己找吃的,平時他也不怎麼出門,無論是喝酒還是團建,真的就是一個宅男,除了家哪裡也不去。說不定還會使孩子更加優秀,原因如下:讓孩子更獨立懶爸爸通常不會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就算孩子不會穿鞋,他寧可在一邊動嘴,也不會蹲下來動手幫忙把鞋穿上。
  • 這5句話寧願爛肚子裡也別說!越說孩子越自卑,有的家長卻天天說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從來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長髮,她對諮詢師說,我怕照鏡子,覺得自己好醜。一個自卑的孩子,內心是苦悶的。不知道,這些最傷孩子的話,你是否經常說?5.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如果有,請及早改正,以免越說孩子越自卑!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跡象,更要引起注意,這些都是孩子自卑的情緒表現。要想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千萬別忽視這5點。
  • 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說,在媽媽帶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是可以被媽媽們照顧得很好。可是我們再來看爸爸帶孩子,總是多了那麼幾分不靠譜。雖然說寶媽們的這種帶娃方法很靠譜,但是,有時候如果寶媽太過於勤快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好處。如果真是想要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的話,寶媽們最好在這4方面「懶惰」一些。
  • 王菲自曝「帶孩子挺懶」,揭秘育兒真相:父母越「懶」孩子越出色
    媽媽也不是超人,要想孩子不懶,自己要首先學會「偷懶」。01「懶媽媽」懶在身,勤在心能夠培養出高分孩子的「懶媽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懂得放手去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怕著涼、怕摔著、怕沒吃飽、怕弄傷自己,但其實你越照顧的事無巨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而依賴本身滋生懶惰。
  • 育兒寶典-父母的5種行為 讓孩子越變越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到底是什麼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壞的影響呢?不少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懶」,其實爸媽才是「罪魁禍首」!趕快來看看吧。一、不讓寶寶做事這絕對是把寶寶越養越懶的第一「罪因」。
  • 別再慣孩子了!父母越「懶」孩子才能越獨立
    >未來越容易成功!看著他認真的樣子,聽著他誠懇的話,我蹲下來抱了抱他,和他說:「媽媽很開心,你這樣的坦誠和反省,媽媽和姥姥都不會怪你的,你以後多加注意就好了。」剛開始不想收拾玩具的他,在我這個不幫忙的「懶媽媽」的培養下,也養成了整理的習慣。剛開始也會做錯事的他,在我這個「不收拾爛攤子的「懶媽媽」培養下,也越來越有責任感了。很多時候,我也會擔憂,孩子能做好嗎?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看到過這麼一篇文章,文中的媽媽以「愛吃魚頭」為由,將魚肉讓給孩子吃。我們常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懂事,而自家孩子卻總是要有操不完的心。或許是因為,身為父母的你還沒有學會在孩子面前「偷懶」。做一個「懶」父母有多爽,或許你還沒有真正體驗過。
  •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看完太有共鳴了!
    今年森森背上了小書包,父母似乎也背起更多責任,心情瞬間緊張起來,平日裡照顧孩子無微不至的媽媽,變得更忙了。一睜眼就叫孩子起床,準備完早飯,為他收拾書包,上午幹家務,開始準備孩子的午飯,晚上陪他熬夜讀書,檢查作業。
  • 寶媽這三方面「越懶」,孩子反而越優秀,可別做反了
    思思今年7歲,媽媽每天對她無微不至照顧,每天給她準備好衣服和食物,上學幫她背書包,甚至有時還幫她抄寫作業,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思思變得越來越懶,而且成績不好,脾氣還大。是的,有時當媽媽的太勤奮,反倒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使他們養成不負責任和不感恩的性格,也不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作為聰明的寶媽一定會讓自己懶一點,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意識地鍛鍊孩子,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加優秀哦。
  • 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
    經常聽到很多爸爸媽媽抱怨,說孩子越大越難帶,反而不如小時候省事了。我想說,其實是很多父母沒有找到帶孩子的方法。要知道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而父母也會感到很輕鬆,請聽我給您仔細分析。
  •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
    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天下父母都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養育孩子。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沉醉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但是憂愁隨之而來,應該怎樣養育這個孩子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問題。為了讓孩子能夠茁壯成長,成年之後能夠「頗有建樹」,父母們使出渾身解數,因各自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同,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大相庭徑。
  • 5句話寧願爛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越說孩子越自卑
    作者 | 優優媽媽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從來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長髮,她對諮詢師說,我怕照鏡子,覺得自己好醜。事實上她長得很漂亮,樣子給人一種很舒服很清爽的感覺。心理學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道:自卑感從嬰兒期就存在,這源於弱小的孩子對成年人的天然依賴。但若隨著成長發展到某種程度,也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這個女孩,正是被自己所依賴和信任的父母,親手推向了自卑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