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森森背上了小書包,父母似乎也背起更多責任,心情瞬間緊張起來,平日裡照顧孩子無微不至的媽媽,變得更忙了。一睜眼就叫孩子起床,準備完早飯,為他收拾書包,上午幹家務,開始準備孩子的午飯,晚上陪他熬夜讀書,檢查作業。為了孩子腳打後腦勺,可是孩子仿佛絲毫不領情,成績排全班中下,而且也看不到什麼太大進步。心力交瘁的媽媽,看著孩子的成績與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萬念俱焚!
看了上面的案例,你真的以為問題僅僅出在孩子不爭氣上嗎?殊不知,現今很多父母在履行的中國式教育,僅僅是盡力把孩子「伺候」好了,好讓其專注於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考慮。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百分百的愛根本換不來一百分的孩子。為什麼呢?
一次電視採訪中,一位培養出清華高材生的媽媽的對話,完美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她談到自己的育兒心得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她的優勢竟在於做「懶」媽媽,長年對孩子堅持半糖主義!什麼是半糖主義呢?它代表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太苦的日子會令孩子沮喪失望,非我們所願;過甜的日子又容易讓孩子不識甜為何物,不懂珍惜。仔細思考下很有意思。該怎麼做呢?不妨從下面3條開始。
1、對孩子懶於嘮叨
有的媽媽對孩子學習過於上心,整天在孩子耳畔嘮叨個沒完。其實,難免在「教育」時過甚其詞,反而令孩子不當回事。一番怒斥,導致孩子口服心不服。我們見過很多,父母說得很勤,孩子很懶的家庭,恰恰因為父母的嘮叨,反而使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父母謹記,勤於嘮叨,不如勤於尋找方法,並能有效實施才是真正應該做的。
2、對孩子懶於關懷
很多孩子都上小學了,生活上依然離不開大人的照顧,甚至成人後都是「媽寶男」「媽寶女」。而好的習慣是學習成績的保障,長此以往,孩子便很難保證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成績,在培養孩子獨立人格時也會遇到較大的阻礙。
看過那麼多父母為「小皇帝」、「小公主」鞠躬盡瘁,結果孩子不知感激。小編建議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本就應該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
3、生活上懶於動手
首先,我們反觀那些包辦父母養出的孩子,有很大的依賴和被動性,責任心更無從談起。 因此,小編在和兒子相處過程中,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當他犯錯時,我會提醒,基本不會插手。比如,他的寫字檯亂的時候,我就提醒他該收拾了,自己卻在一旁看他整理,哪怕他整理的,在我眼裡不是特別滿意。孩子學校要做小實驗,需要什麼材料,也是給他錢讓他自己去商店買,以此鍛鍊社交能力。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