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慣孩子了!父母越「懶」孩子才能越獨立

2020-11-19 大孩子家庭教育

歡迎關【注】公zhong號:玩著學大語文

李玫瑾老師曾在一次談話節目中說過,6歲之前的孩子,一定要訓練他們的忍耐力,克制他們的任性。如果對孩子百依百順,長大以後,你一旦滿足不了他,他一不高興,沒準就拿刀,把你砍了。

很多家長,會不會覺得這話有點危言聳聽?

如今的孩子,都養的越來越「金貴」,父母、爺爺奶奶,將所有的心力、心血、財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

但是,如何是真正的為孩子好?怎樣能讓孩子真的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和現實來替你教育他。

現在小丸子給各位家長看看10幅對比漫畫:讓你明白「慣孩子」到底有多大危害!

01

太多的父母,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恨不得替孩子吃飯。

也有爸爸媽媽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看到孩子吃飯笨手笨腳的,索性就一餵了之。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樂趣,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食物的敬畏之心。

02

兩歲多的孩子就應該讓他嘗試自己穿戴簡單的衣物了, 他不會,只是因為你不願讓他嘗試、讓他犯錯。

03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說了多少年,相信所有人都懂。但是就是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無法做到真正實踐。

一群大人圍著一群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孩子什麼都學不會,等到孩子大了還不立事,又開始埋怨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會?怎麼什麼都不做。

04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鍛鍊他們 人際交往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

05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要開始學會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了。

而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一年級的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情。

想要孩子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辦型父母,最終只會毀了孩子。

06

「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

「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

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父母每時每刻都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的能力。

07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天天宅在家裡,面對鋼筋水泥的叢林,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呢?

08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人生哪能一帆風順?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讓他從中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摔倒、讓他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

09

不準做這個,不準做那個……這是好多家長的口頭禪。

但有的時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乾淨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髒了可以洗,但是禁錮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做一個「懶」父母,孩子未來越容易成功!

懶於全程陪讀——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

「媽媽,我餓了,你能幫我切點水果嗎?」一旁做作業的兒子抬頭嘟囔道。

「就知道吃,我要是作業寫成你這樣,我都沒臉說我餓了!」媽媽的暴脾氣瞬間被點燃。

「看看你這次的成績吧,我天天陪你寫作業,那作業都快認識我了,但你的成績還是沒見提高。」

此話一出,場面失控,哭喊著的孩子,怒氣值飆升的媽媽,後續演變成每個家庭的日常戲碼。

很多父母滿是疑問,明明陪著孩子寫作業寫到深夜,孩子成績怎麼還不升反降呢?

陪也陪了,罵也罵了,氣也氣了,哭也哭了,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要一開始就介入孩子的思考。

這樣會讓孩子變得依賴,也會讓孩子「忐忑不安」,不能正常完成作業。

要鍛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是在給孩子學習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也讓孩子明白:讀書是自己的事,要真的學好,是要自己去「參悟」。

懶於一直嘮叨——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看看我們這麼辛苦,你還在學校玩,你還有良心嗎?」

「哎,你就不能用點心嗎?看看鄰居家的小婉,人家怎麼就那麼優秀呢?」

每天重複的話語,家長口中的嘮叨變成了孩子的「緊箍咒」。

其實,孩子不再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家長來說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說明:他們已經對家長失去了信任感。

而孩子一旦不再信任家長,就會從心裡遠離家長,更別提一家人其樂融融。

家長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就要多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不要事事強勢。

要多聽孩子的想法,多看孩子的情況,多想孩子的經歷。只有家長切實的關心,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度。

懶於親力親為——逐步培養孩子自立

有的父母從小對孩子親力親為,哪怕該到放手的時候,也還是「難以割捨」,最後養出「媽寶男」、「小公主」。

就像下面這位大一學生,都已經讀大學了,卻還不會洗衣服,需要父母的照顧。

從小捨不得孩子做家務,什麼都提孩子包辦,直到大學還是要父母「親力親為」。

那接下來的人生,要一直帶著父母生活嗎?離開家長,又該如何?

其實,孩子在適當的年紀,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相應的事情,家長大可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長不能一生陪伴孩子的成長,教會孩子生活必備的技能才是真的愛孩子。

但家長也要注意「適度放手」,很多家長一聽獨立對孩子好,就立馬採取「隔離」措施,讓孩子什麼都「自給自足」。

要孩子學會獨立是對的,但急於孩子獨立卻是拔苗助長。

懶於收拾「爛攤子」——讓孩子學會承擔和反省

有次,下班回家的我,一開門就傻了眼,衣服滿地都是,嚇得我以為家裡進了賊,剛想報警,就看到衣服堆裡鑽出來的小腦袋。

我叫了孩子一聲,他回頭,我看到他正在疊衣服,滿是疑問:「我的小祖宗,你這是?」

一番詢問,這才清楚,他弄丟了姥姥的手帕,怕我們指責他,他便悄悄找,結果把家裡翻得亂七八糟。

我站在一旁,看他疊衣服,然後聽他的「檢討書」:

「媽媽,對不起,我不該亂放丟了姥姥的手帕,也不該把衣櫃弄得亂糟糟,但我現在正在整理衣櫃,會「恢復如初」的,等我收拾完,我就去和姥姥道歉。」

看著他認真的樣子,聽著他誠懇的話,我蹲下來抱了抱他,和他說:

「媽媽很開心,你這樣的坦誠和反省,媽媽和姥姥都不會怪你的,你以後多加注意就好了。」

現在想想,小時候就要求他學著獨自整理自己的玩具,告訴他要說實話,做錯事要承擔責任還是起了作用的。

剛開始不想收拾玩具的他,在我這個不幫忙的「懶媽媽」的培養下,也養成了整理的習慣。

剛開始也會做錯事的他,在我這個「不收拾爛攤子的「懶媽媽」培養下,也越來越有責任感了。

很多時候,我也會擔憂,孩子能做好嗎?我真的不需要時刻幫忙嗎?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我對他的信任,成就了現在的他。

有次,他給我看他寫的日記,我看著彎彎扭扭的字,哭了:

「今天,我打翻了果盤,水果掉的滿地都是,媽媽在一旁看我收拾,我看著她著急、不忍的樣子,但是我明白,媽媽是希望我以後能照顧好自己,因為她和我說過,她和爸爸沒辦法陪我一輩子,只好教會我如何更好的成長。」

這麼多年,他都保持這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本由薄變厚,我的髮絲黑白相間,我的寶貝長成「男子漢」了。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循序漸進。可以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孩子記錄自己的學習生活,不斷進行總結。在錯誤中改正,在改正中進步,這樣孩子才能成長。

簡單的記錄,不僅會讓孩子學會自省,也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變得更加優秀。

父母懶,孩子勤。

家長們要適度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獨立寫作業、做家務、擔責任。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獨立的表達自己,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一味打擊孩子。

有的「懶」,是信任的懶,是智慧的懶,是每位父母都要修行的「懶」。

相關焦點

  • 寶媽在以下方面越「懶」,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別再盲目勤快了
    可惜時代變化,賢妻良母並未能得出好的結果,尤其在子女的教育上,越勤快的寶媽越容易養出沒出息的孩子。於是,有育兒專家站出來發言了,以下方面寶媽越懶越好,千萬不要盲目勤快,不然只會讓孩子變成媽寶,不管不問才能讓孩子更有出息。一語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質疑專家的說法,認為是在為女性的懶惰找藉口。
  •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之間的差距都是在孩子的智商上形成的差距的,但是父母們不知道,決定孩子的高度,並不是孩子的智商,而是孩子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孩子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父母一定要從小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有這4個壞習慣,那麼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去糾正這些壞習慣就晚。
  • 王菲自曝「帶孩子挺懶」,揭秘育兒真相:父母越「懶」孩子越出色
    媽媽也不是超人,要想孩子不懶,自己要首先學會「偷懶」。01「懶媽媽」懶在身,勤在心能夠培養出高分孩子的「懶媽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懂得放手去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最簡單的放學接娃這件事,在中國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父母接送,絕對不會讓孩子拿一點兒東西,但是在日本很多家長都會交到孩子手裡,即使孩子再小,書包再重,都是自己背著書包,拎著手提包。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本來我也是相信什麼樣的媽媽就能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但是經過表姐的這件事之後,我才知道,只有自己懶一點,孩子才能勤快起來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把她認為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方法都用在孩子身上,早上起床陪孩子洗漱,每天陪孩子做手工或者繪畫,周末更是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每周一次外出採風。在她眼裡,孩子是睡渣,晚上睡覺前必須做會兒親子遊戲,再讀完睡前故事這一天才算結束!
  • 這些年齡段是「立規」黃金期,別慣著孩子,不然越大越管不住
    不少家長都會有寵著自家娃的私心,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溺愛自家娃而沒有做出管教,娃會越大越不好管。這些年齡段是給娃&34;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越大越難管曾有這麼一件事,小俊是家裡的寶貝,自從出世以來,他一直都是受著家裡成員的寵愛。
  • 育兒寶典-父母的5種行為 讓孩子越變越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到底是什麼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壞的影響呢?不少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懶」,其實爸媽才是「罪魁禍首」!趕快來看看吧。一、不讓寶寶做事這絕對是把寶寶越養越懶的第一「罪因」。
  • 父母千萬不要慣著他,不然會越慣越壞
    概述:熊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特別頭疼的,父母如果不好好管教熊孩子的話,熊孩子是很有可能在長大之後變成壞人的。所以,父母在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給予嚴厲的教育,不然的話,熊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巨大的影響,他們甚至會變壞。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去治理熊孩子呢?要記住,父母千萬不要慣著他,不然的話會越慣越壞。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
    經常聽到很多爸爸媽媽抱怨,說孩子越大越難帶,反而不如小時候省事了。我想說,其實是很多父母沒有找到帶孩子的方法。要知道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而父母也會感到很輕鬆,請聽我給您仔細分析。
  • 在這三點上「慣」孩子,越「慣」越有出息
    都說慣子如殺子,孩子有小毛病父母可不能慣著,要在小時候儘量給糾正過來,否則養成習慣將來後患無窮。人有了孩子以後,嘴就越來越碎。孩子不講衛生要念叨,孩子吃飯挑食要念叨,孩子糟害東西也得念叨。很多人叫苦不迭,難道做父母就一定得當「唐僧」嗎?其實不然,有些地方父母大可以寬鬆點,讓孩子自由發展,適當的「慣著」孩子一些。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的情況下才起作用,而且這個時候,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可能已經大大地超過了父母成長的速度,父母只能更勤快,更上心,才能滿足孩子旺盛的學習需求。不急,做個「懶媽媽」也是可以的,關鍵是做哪一種「懶媽媽」,只要找準懶惰密碼,就能養出能幹的孩子。
  • 清華老師直言: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懶,孩子往往越有出息!有道理
    這位清華老師直言,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懶,孩子往往越有出息!舉個例子,上學期間,很多孩子早上起床都是由父母到房間叫醒。 因此,經常會有孩子賴床不起,父母反覆催促的情況。起床上學,這明明是孩子的事情,而很多父母卻發現,許多時候往往是家長干著急,孩子上學完全不慌,甚至有再賴床幾分鐘的想法——然後反過來催你送他上學開車時候的速度再快一點。
  • 媽媽在這4點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
    ,家裡有個「懶」媽媽,孩子說不定會更出色!由於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長此下去,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看著這麼多父母為「小皇帝」、「小公主」們鞠躬盡瘁,我卻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長輩傳授育兒經驗,經常說,孩子不能慣,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得多摔打,長大才能更皮實。嘟嘟平時主要是我帶,有時嘟爸會說,他一哭你就哄,你就慣著他吧。有時在姑姑家,兩個孩子搶玩具,嘟嘟受了委屈會生氣,自己跑出門,我去安慰他,姑姑說,別理他,不慣著他,看他自己在外面能待到什麼時候。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班上有個學生家長,經常微信上找我,從來不是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是發一些題目:老師,這題什麼意思;老師,這個句子怎麼讀;老師,這幾個單詞她不懂……甚至有時候發過來就是一段聽力的語音,問我怎麼選。我基本也都會回答,但是都會多說幾句。比如:這幾個單詞都已經學過了哦,讓她把之前的知識點再複習一下。
  • 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時刻,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教育孩子呢?有人說: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越「懶」,孩子會越優秀。特別是母親更需要注意。「懶」媽媽愛得很理性,孩子犯錯,她不會因愛亂了陣腳第一意識去袒護孩子。而是實事求是讓孩子擔起責任,並引導孩子彌補過錯。培養做事獨立性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不幫忙。比如:他的玩具在客廳亂成一堆,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 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
    導讀: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發脾氣的孩子都是慣的嗎?不見得!這些原因父母千萬別忽視了
    有網友求助,孩子小小年紀愛發脾氣,該怎樣教育?孩子大概有兩三歲的樣子,是個男孩。也不知什麼原因,孩子把地上的玩具拿起來又狠狠摔下,一次兩次,一點也是不怕累呀。14秒的視頻中各種玩具被他來來回回摔了4次。估計這位小朋友是經常這樣耍了,父母沒辦法才來尋求網友幫助的吧!評論區的留言也很誠懇:「都是被父母慣的」!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3個懶,關係孩子一生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