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慣子如殺子,孩子有小毛病父母可不能慣著,要在小時候儘量給糾正過來,否則養成習慣將來後患無窮。人有了孩子以後,嘴就越來越碎。孩子不講衛生要念叨,孩子吃飯挑食要念叨,孩子糟害東西也得念叨。很多人叫苦不迭,難道做父母就一定得當「唐僧」嗎?其實不然,有些地方父母大可以寬鬆點,讓孩子自由發展,適當的「慣著」孩子一些。
案例一. 寧寧今年3歲了,非常聰明。就是有一個毛病:愛到處畫畫。家裡的牆上、門上、家具上,到處都是寧寧的「大作」。家裡的高檔家具被寧寧「改造」得花裡胡哨,新刷的牆壁很快又弄得髒兮兮。家裡來客人,只能一遍遍的解釋:我女兒愛畫畫。
關鍵詞:創造力
孩子四處塗鴉,看上去孩子只是在亂塗亂畫,線條雜亂無章。其實是孩子對圖形和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可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好機會。
這樣「慣」:
1. 學畫畫。讓孩子學會用圖形表達想法,把胡亂畫出的線條變成小花小草,孩子學得開心,畫得更好。
2. 命題畫畫。充分利用更好孩子的這項興趣,在你需要的時候能派上大用場。做飯的時候孩子來搗亂?讓他去畫媽媽做飯的樣子。睡覺的時候孩子太吵?請「小畫家」畫個「睡眠天使」,畫得越好看,媽媽就會睡得越香。讓孩子帶著命題作畫,增加了趣味性。孩子畫得更專心,家長也有了自己的時間。
3. 開闢空間。畫紙畢竟大小有限,孩子更喜歡牆上的大空間。不妨用貼紙在牆上做出一個大畫框,塗上可擦牆漆,給孩子創造一個巨幅的「畫布」。空間足夠大,再也不會限制住孩子的創造力了,畫滿了有時候還挺好看的。
案例二,樂樂今年5歲,正在上學前班。他有一些「特殊」的朋友:一群小野貓。樂樂是在一次放學之後在路邊的草叢裡發現他們的。他把書包裡的火腿腸拿出來分給他們吃,小貓咪吃得喵喵叫。從此樂樂每天都要在經過的時候陪他們玩一會兒,有時候吃午飯會偷偷藏起來一些就為了帶給小貓咪。樂樂媽很擔心小貓會抓傷孩子,或者帶有傳染病,所以總不讓樂樂碰他們。母子倆經常為這事兒鬧矛盾,樂樂還哭了好幾次。
關鍵詞: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想到病菌和傷害,他們的內心只有單純和善良。小貓小狗也是和他們一樣的生命,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這其實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這樣「慣」:
1. 一起幫助。給小動物準備點吃的讓孩子帶上,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可以提議為小傢伙們建個「家」,一起動手改造紙殼箱。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增加了溫馨的親子時光。
2. 普及知識。孩子對動物感興趣,這可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買幾本書讓孩子多了解動物,了解貓貓狗狗的習性和安全知識,讓孩子自己知道如何防範病菌,如何正確的接近小動物。
3. 領養。打電話給救助站讓小貓不再流浪,在救助站的幫助下挑選一隻做好驅蟲、打好疫苗,安全領養。給孩子的生活增加一個夥伴,讓孩子學會照顧別人,把善良轉化為責任感。
案例三,為了慶祝樂樂今年上小學,爺爺送了他一塊電子表,樂樂喜歡極了。可是沒幾天電子表就壞掉了。用來是因為樂樂把電子表拆開玩,又拼不回去了。樂樂一向喜歡拆東西,新買的變形金剛不到一周就被「大卸八塊」,家裡的掛鍾也被樂樂玩得裝不回去了。
關鍵詞:邏輯思維、動手能力。
孩子對物品的內部結構有興趣,這是邏輯思維在起作用。現在他想知道玩具時鐘是怎麼運轉的,將來就他就有可能愛上複雜的數學公式,製造汽車。
這樣「慣」:
1. 索性鼓勵他多動手,家裡壞了舊了的東西先別急著扔,給孩子拆個夠。父母的支持是孩子最大的動力。
2. 多給孩子看一些有關科學、自然的書籍。家裡範圍太小,滿足不了孩子的求知慾望,就讓書籍在他的面前展開大千世界吧。
3. 現在有很多機器人興趣班、少兒編程班,讓孩子的邏輯思維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所謂「不聽話」的表現不一定都是壞的。大人千萬不要一味的約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看準時機好好培養。也許能「慣」出個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