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2020-07-26 童童爸爸的育兒日記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之間的差距都是在孩子的智商上形成的差距的,但是父母們不知道,決定孩子的高度,並不是孩子的智商,而是孩子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孩子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父母一定要從小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有這4個壞習慣,那麼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去糾正這些壞習慣就晚。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01 孩子無視別人說話的壞行為習慣

很多的孩子都會這樣的問題,在父母想要讓孩子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不喜歡,他們就會採用無視父母的話的這種壞的行為習慣。

如果孩子經常用這種壞的行為習慣,來表達自己的不願意,那麼父母就一定要重視起來,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無所謂的,一定不要慣著孩子,該打就得打。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時間久了,孩子的這種壞行為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的糾正,他們會慢慢的養成一種目中無人的性格,會變得非常的傲慢,在以後交友的時候,處事的時候,都會給別人很不好的印象。

02 孩子無視規則的壞行為習慣

這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像有的孩子在該睡覺的時間,他不睡覺,在該吃飯的時間,他不吃飯,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無視規則的壞的行為習慣。

這種無視規則的壞行為習慣,看起來只是不遵守生活中的規則,但是慢慢的,孩子就會有可能也不遵守社會上的一些道德和法律的規則。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03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各種大吵大鬧的壞行為習慣

有些父母會比較的溺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性格也就會稍微的驕縱一點,以至於當孩子稍微有一點自己不滿意的事情,他們就用大吵大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個壞的行為習慣很低質。

我們在一些公眾場合或者是商場裡,經常會看到孩子在地上坐著大哭,父母在一邊沉默不語的看著,面對孩子的這種壞的行為習慣,父母一定要用溫柔的態度去對待孩子,針對不同的事件採取不同的解決方式。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04 做事情總是磨磨蹭蹭的壞行為習慣

有些孩子做事情雷厲風行,但是有的孩子做事就磨磨蹭蹭的,本來一件事情一個小時候就可以完成的,他們就會用2-3個小時來完成這件事情。

如果孩子總是這樣做事磨磨蹭蹭的,孩子長大了,做其他的事情也會變得磨磨蹭蹭的,這種壞的行為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去杜絕,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規劃表,讓孩子們每天都按照這個表格來執行,慢慢的孩子就能改過來了。

從以上的四個孩子會養成的壞的行為習慣中,我相信父母們都是可以從中看出來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慢慢的被拉開了。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一個壞的行為習慣卻是很好養成的,父母們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孩子的一些壞的行為習慣,如果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可以藉助繪本。

最近這幾年,孩子的繪本比較盛行,有很多好的關於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的繪本,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在這裡,童童爸爸想推薦一套繪本給各位父母們——《小松鼠行為管理繪本》,這套繪本一共是10冊書,是童童最喜歡的一套繪本。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這10冊都是單獨的一個主題:爸爸睡覺我不吵、不在亂吃零食、第一次去上幼兒園、快樂小松鼠去超市、媽媽我祝您生日快樂、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我會表達自己、我可不是懶孩子、我要自己穿衣服。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圖文並茂,小松鼠的形象很可愛,重要的是孩子喜歡,色彩豐富,不會刺激到孩子的眼睛,保護孩子的視力,讓孩子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學會一些正良好的行為習慣,杜絕壞的行為習慣。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比較強,他們會去模仿自己感興趣或者是喜歡的事物,他們也會去模仿繪本中主人公的形象。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等娃長大再改就晚了

10冊書也就29.8,每本書還不到3塊錢,買點好的繪本,讓孩子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會受益一生,孩子的一些壞的行為習慣,父母不能慣著孩子,該打就得大,等孩子長大再去糾正就晚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總是在該管孩子的時候放縱孩子,在不該管孩子的時候卻又開始管」,這句話可以說是點明了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在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導致孩子們在小的時候養成了很多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如果不趁早改掉的話,遲早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 一兒一女皆博士畢業,父親直言:娃有這幾個習慣時,該打就得打
    周圍鄉親們都在問,老李是怎麼培養孩子的,這位父親坦言:娃有這幾個習慣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就很難改造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 一兒一女皆博士畢業,父親直言:娃有這幾個習慣時,該打就得打
    周圍鄉親們都在問,老李是怎麼培養孩子的,這位父親坦言:娃有這幾個習慣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就很難改造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文字\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一朝躍龍門」,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通過高考這一最公平的考試來實現人生階級跨越,更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因此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該打就得打,尤其是這4種!,長大後又會怎樣對待長輩、怎樣對待父母呢?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從小杜絕,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臭毛病時,該打就得打,絕對不能慣著,否則孩子長大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肯定會有家長會慣縱著孩子。一次我去外地出差坐動車時,有一個「熊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剛上車這個孩子就很吵一直在大聲講話,把周圍的乘客都吵得不能好好休息。因為是個小孩子,並沒有人去開口讓孩子安靜點,只是任由孩子吵鬧,而這位孩子的家長也並沒有管孩子,應該是習慣孩子這種行為了。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那麼是哪4個行為呢?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協,那樣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給孩子養成壞習慣。其實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門哭鬧娃」,因為孩子摸準了想要什麼就必須買,只要不買就開始哭鬧,威脅。
  • 娃以後有沒有出息,從這四點就能看出來,等長大再改就晚了
    導讀:娃以後有沒有出息,從這四點就能看出來,等長大再改就晚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以後有沒有出息,從這四點就能看出來,等長大再改就晚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曾說,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家長們最大的心願不是孩子將來能夠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成為一個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而想要達到這一切是離不開家長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從小長大的地方,而父母則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比學校的教育更加重要,公安大學教授、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經表示過:「孩子小時候吃越多的苦,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強,特別是有男孩的家庭,千萬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因為不孝子都是被寵出來的。」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不斷的犯錯誤挑戰父母的權威,每天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尤其是等到3歲以後,更加的過分。其實當孩子3歲之後,他們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意味著已經進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了,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
  • 李玫瑾建議:孩子「該打就要打!」,發現娃有這三個行為,別慣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味的講道理是沒用的,雖然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該打就得打」,要讓孩子感受到敬畏,這樣孩子才不敢再犯錯。
  • 李玫瑾:孩子如果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文/晨媽育兒一個新生兒的降生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幸福感和喜悅感,但是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家長們要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其中最讓家長掛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以擁有光明的未來。而這些,都離不開父母良好的教育。
  • 李玫瑾教授:孩子要是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給我們講過一個具體事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有一個男孩在幾歲的時候鬧脾氣,隨便他怎麼哭怎麼鬧,他最多也只能是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如果孩子到了十幾歲青春期的時候再鬧,就很有可能會一個人躲起來,還可能會想不開傷害自己,到那種程度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的這個事例使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家的孩子。
  • 孩子出現3種行為時,家長別手軟,該打就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教育方式,每種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但是不管怎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溺愛式的教育最要不得。對於教育孩子,父母該打的時候不能手軟,很多行為小時候一旦養成,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正了。凌女士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帶孩子。
  •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李玫瑾教授表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正是因為許多家長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小時候鬧一鬧是正常的,殊不知在漸漸地形成一種行為習慣,這個習慣是好是壞,取決於教導孩子的人。為此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後就難改了。
  • 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
    導讀: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四個「傷」身高的壞習慣,媽媽要幫孩子戒掉,再疼愛也別慣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若有這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家長們最大的願望並不是孩子未來可以有多大的造就,只是期待她們能夠健康平安的發展,將來變成一個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人,而要想做到這一切是離不了家長優良的親子教育。為何孩子不可以慣著?中國許多的親子教育孩子都存有一定的缺點,「一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情況下無論,不應該管的情況下卻剛開始管。」3-5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這一環節的孩子會慢慢造成自我認同,針對事情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假如家長可以立即的教導孩子,那麼她們越來越很聰明,將來的性格也會更好,反過來,假若你一直溺寵孩子,她們漸漸地會越來越王道驕縱。
  • 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後很難改
    現在的孩子年紀雖然小,壞習慣卻不少,有的甚至是無法無天,再加現在的父母也不再崇尚棍棒教育,孩子們更是什麼都不怕。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雖然有些過於誇張,但孩子小時候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確實是會影響到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