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懶」媽媽,是孩子的幸運

2020-07-31 名校家長


有個「懶」媽媽,是孩子的幸運

文丨豫妍

1

真的很鬱悶,我跟媽媽又雙叒叕因為刷碗的問題大吵一架。

晚上該睡覺了,我一次次提醒媽媽先去陪孩子入睡,因為孩子習慣奶奶哄睡。

可是媽媽嘴上答應著,手裡就是放不下正在刷的碗。

我覺得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對孩子很重要,所以一直對按時睡覺這件事情有執念。

媽媽被我催的也生氣了:「我不刷碗,指望你嗎?」

我又生氣又委屈,為什麼不能指望我?

每次都是這樣,寧可讓孩子苦等,寧可母女吵翻,她也不會把碗留下來給我刷!

到底是我不刷呢,還是你不給我機會刷呢?

其實不僅是刷碗這一件事,從小到大,我打算伸手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總是被她阻攔:「有用你那功夫,我自己早做完了。」

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的生活能力爆弱,想做飯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想收拾房間的時候不得要領,有時想想,媽媽的「勤快」在不知不覺中讓我變成這樣。

有句俗語:勤快媽養出懶閨女,可能說的就是我吧。

2

據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每天做家務的時間只有12分鐘。

很多孩子幾乎沒有做過家務。

因為大部分父母認為,學習是最重要,家務自己做就好了。

還有父母是心疼孩子捨不得用,有的認為孩子太小做不了家務。

殊不知,不管什麼原因不重視孩子的家務能力的培養,將來都會承擔無法挽回的後果。

媽媽捨不得放手,生活遲早會對他下手。

記得有一期《少年說》,男孩站在天台對媽媽大喊:「你能不能別再逼我做家務?」

媽媽微笑而堅定地說:「不能,因為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啊,會做飯,生活才能活色生香;會打掃屋子,房子才能窗明几淨;會收納整理,屋子才能井然有序。

而這一切,都是生活的底色,決定了生活是有滋有味,心曠神怡,還是灰暗混亂,無助窘迫。

假如媽媽付出全部的愛,唯獨忘了給予孩子鍛鍊的權利。

那意味著削弱了孩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

有個「懶」媽媽,是孩子的幸運

3

你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卻不知道會家務會生活,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當孩子想做的時候你不讓他做,你想讓他們做的時候,抱歉,他不會做了。

有個阿姨前幾天跟我媽哭訴,她心疼了20年的兒子被她疼成了白眼狼。

阿姨前一段胃病住院,醫生交代只能吃流食。

恰逢老公出差,他就想讓兒子給她煮碗粥。

沒想到,兒子卻推三阻四,早上說自己不能早起,中午說夏天煮粥太熱,被阿姨再三催促之後,卻只去超市買了一箱牛奶回來,然後就玩起了消失。

阿姨後悔不迭,可為時已晚,她心疼孩子,從不捨得使喚,孩子也就習慣了索取,不知感恩。

每一個白眼狼都是被一口一口餵出來的。


10歲的河南女孩王心怡她每天都給父母做飯送飯,因為看到爸爸媽媽每天開公交車辛苦;

6歲的信兒洗菜,切菜,炒菜,可以一氣呵成,因為媽媽蔡少芬說,柴米油鹽也是一種修行,從小就鍛鍊她做飯;

所以,到底幾歲的孩子開始做家務才不算小?

沒有最合適的年齡,只有最明智的媽媽,當下就是最好的年齡,可以及時的開始。

有個「懶」媽媽,是孩子的幸運


4

可能是受媽媽的影響,以前的我,哪怕做事不麻利,卻還是想著包攬孩子的所有事情。

可是隨著老二的到來,家務越來越多,我幾乎每天淹沒在做不完的家務中,常常感覺內心超級煩躁,壓制著怒火無處發洩。

有一天,我一邊收拾滿屋子一邊大聲呵斥亂扔玩具的孩子,我忽然感覺這畫面似曾相識,不就是我記憶中媽媽的樣子嗎。

我知道,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學會去做一個「懶」媽媽。

孩子能做的,讓她自己去做,孩子不會做的,一點點教她做。

六歲的大女兒,我要求她自己收餐具,洗襪子,晾曬洗好的衣服,收拾玩具和繪本。

每次她自覺主動地去做這些事情,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

「我看到你今天自覺收餐具了,做得不錯」。

記得剛開始洗襪子的時候,她試了幾次,很沮喪地告訴我:「媽媽,我不會搓」。

我就手把手教她,兩隻手如何來回交叉搓洗。哪怕她洗的不太乾淨,我趁她不注意,偷偷返工,但還是讓她把習慣堅持了下來。

我對她說:「襪子洗的越來越乾淨了,這就是熟能生巧,你做得越來越好了」。

第一次晾衣服的時候,她說夠不到晾衣架,我啟發她想辦法,自己做不到,可以藉助工具。她很快發現可以搖動手柄降低晾衣架或者踩在凳子上完成。

當她把衣服晾好,發現自己又get了新技能,開心地手舞足蹈。

我也高興地說:「我女兒可以自己晾曬衣服,太好了,媽媽可以坐下來休息,有個能幹的女兒太棒了!」

當她把玩具和繪本擺放地特別整齊,我就會說:「你下次想玩什麼玩具,想看哪本書,肯定可以很快找到,是不是很棒的體驗?」

她欣喜地一陣猛點頭。

當然,她也會偶爾抗拒,或者想犯懶。

我就會跟她一起完成,一是告訴她不能半途而廢,該完成的時候必須完成;二是用陪伴來表示對她的支持,給她力量。

孩子聽到這些表揚和鼓勵,知道自己有了進步,自我價值得到肯定,特別開心,幹勁十足。

她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更加乖巧,而我也能獲得片刻喘息,心中的怨氣消散,她感恩,我欣慰,親子關係比以前更加融洽。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鍛鍊了動手能力,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得到真正的成長。

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我和她,各得其所。

其實,孩子的能力和父母的能力是此消彼長的,父母越能幹,孩子越無能。

父母適當的學會裝弱小,創造機會,孩子才會更強大。

把動手的權利還給孩子,最終也會收穫一個積極獨立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育兒專家付小平老師更是直言:「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斥責孩子,甚至直接進行了棍棒教育。 但是這只能引起孩子們的不服氣。
  • 做個懶媽媽,孩子卻更加優秀
    鑑於自己隨時當機的情況,我跟七七解釋說:「七七,媽媽今天事情太多,太累了,今天實在是不能帶你念太久書了,一會兒媽媽陪你讀兩本,我們就去休息好不好?」七七一愣,說:「媽媽,那你陪我讀一下英文的,然後中文我自己讀吧。」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就是媽媽太勤勞的話,會養成孩子的惰性,太關注孩子的學習,Ta會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所以,只有媽媽們學會偷懶,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稻盛和夫:做「懶媽媽」的孩子有多幸福?
    當寶寶開始蹣跚走路,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是做個「勤快」的媽媽,一個箭步衝上去把他扶起來好言安慰,還是做個「懶」媽媽,忍住心疼鼓勵他自己站起來,來得容易呢?當小朋友開始學習畫畫時,是做個「勤快」的媽媽,不停地指點他畫多長的線、塗什麼顏色,還是做個「懶」媽媽,讓他自由發揮,在紙上和手上都塗滿誰也看不懂的&34;,來得容易呢?
  • 「懶」媽媽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
    大家都誇我的朋友教子有方,我纏著她,請她談談自己成功的教子秘訣。她笑著說,哪有什麼秘訣,我只是比較會偷懶罷了。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一、懶得接送很多孩子上學了,作為家長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要催促他們起床,晚上要陪他們寫作業。家長們還經常調侃: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每天累得像條狗。
  • 為什麼媽媽要懶一點,孩子才會更聰明
    有的媽媽非常勤快,從孩子出生起,小到餵奶,餵飯,大到教養,學習,全部親力親為,為孩子準備得非常周到細緻。孩子呢,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不用做,本不富裕的家庭,偏偏養了個小太子,富二代。這肯定不是媽媽們的初衷。那到底怎麼做才能養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聰明孩子呢?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所以,我們不妨學學那些「懶」媽媽,學會放手,塑造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將會變得非常優秀,一個有主見以及有獨立自主能力的人,更容易在事業有良好的發展。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有人說: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媽媽太無私,太勤快,太操心,太喜歡攀比了。我的同事,和我一樣的一個二胎媽媽,兒子讀書特意申請學校調動,為了孩子上小學期間能更好的照顧到孩子。每天早上準時九點五十分,接熱水,熱十分鐘牛奶,給兒子送上去。我說沒必要吧,一個班50幾個學生,除了你,還有哪個家長給這麼伺候著。她說,等你小孩上學你就知道了。
  • 懶媽媽如何養出勤快的寶寶?
    想想同齡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掌上明珠。不指望5歲的孩子能主動體恤父母,能乖乖的坐著玩玩具,不給父母添亂已經很難得了。同樣做生意的我非常深有體會。我家隔壁店鋪的老闆們總是因為有客人來買東西,就趕走在店裡坐著的孩子,讓他們一邊玩去,別打擾買賣進行。所以孩子們總是巴不得遠遠離開父母,跑出去玩……可怕的是等大人忙完後,又開始批評孩子不懂事、不幫忙,把孩子數落的一文不值。而我家只要是顧客來購物,我都會想辦法讓兒子牛牛參與進來。
  • 媽媽越「懶」,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你贊同嗎?
    如果做不到像外國媽媽那樣不吃就餓一頓,至少可以允許他晚一點吃,而且儘量在孩子正餐前少餵零食。父母要懶得袒護小區裡有個業主把鳥籠掛在外面,有個男孩看鳥時,不小心放飛了鳥。男孩媽媽並沒有袒護兒子,而是讓兒子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賠給人家。
  • 有一種教育叫「偷懶式」教育,媽媽做到身懶心不懶,孩子更優秀
    在家裡我們也可以適當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自己偷偷懶,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很大幫助。王菲帶孩子的「懶」,體現在,孩子在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王菲懶得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喜歡什麼就去學什麼。前提條件就是,孩子是認真考慮過的。
  •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看完太有共鳴了!
    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百分百的愛根本換不來一百分的孩子。為什麼呢?一次電視採訪中,一位培養出清華高材生的媽媽的對話,完美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她談到自己的育兒心得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她的優勢竟在於做「懶」媽媽,長年對孩子堅持半糖主義!什麼是半糖主義呢?
  • 勤快媽媽難養優秀娃,有時候媽媽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這並不是中國家庭中的個例,很多媽媽都有齊媽媽這樣的脾氣,幫孩子規劃好他們的人生,就以為是為他們好,可實際上,孩子們只會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後徹底爆發。過度愧疚的媽媽過度愧疚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總想盡方法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她們或許是因為沒有條件給孩子最好的,或者只是因為自己年齡很大才生下他們,這些原因都能成為媽媽對孩子愧疚的原因。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一個手巧又勤勞的媽媽,多半有一個手拙懶散的孩子;一個能說會道的媽媽,往往有一個木訥膽小的孩子。媽媽「太勤快」,反而教不出好孩子嗎?勤快的媽媽什麼都替孩子做,結果往往是讓孩子變懶、變笨,變得喜歡依賴,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社會淘汰!你不忍心放手,生活遲早會對他下手!
  • 【師說育人】為什麼說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用24小時圍著老公孩子轉,完全可以不用把家務都攬在自己身上,我們可以試著讓老公分擔一下,讓孩子學會獨立。而且,偶爾「偷個懶」,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輕鬆,還會讓婚姻家庭更幸福。會偷懶的媽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強勤勞的媽媽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多大,在她們眼裡都是小孩,從頭髮絲到腳趾頭都要照顧得妥妥噹噹才放心。這樣的媽媽,時時刻刻都很忙很累。而且,媽媽太勤勞,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依賴性。
  • 媽媽在這幾方面很「懶」,才能讓你的孩子生活的更幸福
    憤怒也會大動肝火,同時孩子也會非常傷心,如何懷一個孩子,幸福的童年和生活更加美滿,媽媽應該在這幾方面很懶才行。如果在這幾方面很懶,那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第1個懶得念叨,很多人都會念叨,孩子到了上班或者上學的時間,要趕快起床念叨孩子,但其實無需念叨,因為我們只需要教一兩次就夠了,孩子上學是必須的,到了時間點也必須要去上學,但是我們只需要將他叫起來,不要再總是囉裡八嗦的說其他的事情。
  • 媽媽在這些方面越「懶」,孩子將來才更有出息,不然可能會被養廢
    文|西紅柿媽媽朋友小璇子是一個幹練而精緻的女子,在單位是銷售經理的崗位,做事說話中總是透露著高效與果斷。但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我決定立志要做個懶媽媽」。孩子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人生,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能力的提升,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媽媽可以嘗試讓孩子學會去獨立面對這些。因為,孩子未來的路很長,需要強大自己。
  • 「孩子,你真幸運,攤上個好媽媽呀!」
    都說孩子在出生前都會從天上選媽媽,我相信這個說法。老公看到我與孩子相處的點滴,經常感嘆「孩子,你真幸運,攤上個好媽呀!」我有隊友說的那麼好嗎?真沒有!我只是在無條件地接受孩子,很愛孩子罷了,只是遇到育兒問題會想用對孩子好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發洩情緒。同樣,我也很幸運,因為閨女很愛我,選擇我,溫暖我!
  • 娘勤兒女懶,媽媽適當地「偷偷懶」,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會更優秀
    文/蘭媽談育兒前幾天,聽到這樣一段話:「娘勤女兒懶,娘一勤快兒女就全懶了,母親懶一些兒女全勤快了」,仔細琢磨這段話發現其中的道理頗為深刻,就拿以前和現在來說,是不是現在的子女們都變得越來越懶了?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都被遺棄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越來越懶、不願意動手地過分依賴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