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業洗稿,知識付費拆書

2020-12-25 芥末堆

羅振宇又因為跨年演講的問題成為眾矢之的了,順帶著他的得到APP知識付費模式再一次被拖出來,被人批判了一番。

批判知識付費的理由已經屢見不鮮。此前公眾號「混沌巡洋艦」在《知識付費的悖論與解藥》這篇文章裡提到了這樣一段話——知識分成三層:見聞,技能,思維。

現在的知識付費,大多停留在見聞層面,是古代聽書的高效版,只能看做是智識的娛樂方式。真正的技能和思維沒辦法通過「聽」和「簡單的看」來完成,它需要專業訓練。我很認可這個觀點。不過,這種批判觀點已經屢見不鮮了。

這篇文章只是想討論一下知識付費這個概念下的一些亂象——拆書。

上個月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名叫「如何通過寫作賺錢?」。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慨知乎現在淪落到這種地步的時候。當然也覺得有些好奇,想看看下面的高贊回答到底說了什麼東西,其中一個名為「星辰」的97年大四學生講述了自己的經驗。連結如下,感興趣的可以仔細看看。

大概意思我總結下。這個學生寫了自己如何拆書給樊登讀書會、有書這些平臺供稿賺稿費的問題,並且還在教給其他人,甚至還希望藉此開培訓班,教其他人怎麼賺稿費。

他的用詞很準——「拆書」。

所謂「拆書」的意思,也就是把出版社的書,大概瀏覽一遍,寫成聽書稿。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就是把文章的精華內容提取出來寫給讀者,為用戶節省時間看書。就跟說書一樣,和拆書稿的區別就是要求語言口語化,稿費一般在2000左右」。

他現在就是在有書寫拆書稿,對自己的評價是,「算是古代的一個伴讀小書童」。

他在一個月內,把理想國出版社出版的《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一戰中東1914-1920》拆成了7篇文章。格式也很明晰,他在自己的公眾號文章《1000塊錢一本的拆書稿到底是什麼鬼?》裡有介紹概念和格式。

這裡直接放他的原圖吧。

正好我家裡有這本書,於是從書架上把它拿來稍微掃了眼:這本書整整500頁。英國歷史學家尤金·羅根解讀了奧斯曼帝國的衰亡歷程,以及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遠影響,並對現在中東政治政權民族等問題的根源性探索。

這書算得上是個大部頭了。理想國M系列的歷史類書籍我常閱讀,按照正常閱讀速度,這本書應該要讀7-10天,如果再加上周邊資料閱讀、課程觀看的話,真正用拓展性閱讀的方式把這個問題了解個七七八八,可能要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再去「有讀」平臺上看了眼被拆解的《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一戰中東1914-1920》,售價4.99元,賣了6700份——銷售額其實也不高,只有三萬多塊。

我很難相信英國歷史學家寫的這本大部頭在一個天天搞寫作賺錢教學課的大四學生手裡能有多少準確無謬誤的拿捏與解讀。他或許靠拆書真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不少見解,而且還賺到了稿費。對一個大四學生而言,這是某種意義上的成長。

但是對讀者和出版社來說呢?「拆書」型的知識付費恐怕不是那麼回事。

不知道一線城市中產白領們在知道自己天天是在被一個專職賺拆書稿費的大四學生那裡看完了這本書,會不會有吃了蒼蠅的感覺。

原本以為可以學習和炫耀的知識,不過是被人流水線上一個大學生狼吞虎咽甚至都還沒嚼碎就扔過來的渣滓。中產的虛假意識恐怕在這一刻被戳得粉碎。

「拆書」本質上是通過包裝成知識付費的反智主義,以犧牲出版社為代價去推銷所謂的錄音+拆書稿。

所以你可以看到,連理想國都不得不開始順應這個潮流,開發看理想APP,去做一些更高階的知識付費。

當然,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種「拆書」——媒體化傳播、經驗化解讀的拆書。

一位朋友在一家投資公司工作,曾經幫助公司CEO解讀《灰犀牛》這本書。他做的事情大同小異,但多了一步——採訪CEO,結合他的投資經寫拆書稿,最後找來講稿人配音。

這本所謂的創業成功者解讀《灰犀牛》的課程最後售價99元。這位朋友介紹,平臺方和課程製作方的分成模式往往根據KOL強勢與否制定,有時候是55開,有時候是64開甚至73開。品控、流程基本會決定內容質量的高低。得到APP相對來說品控還算嚴格,其他平臺課程往往魚龍混雜。

在他看來,「拆書」這門生意無可厚非,因為「創業者、CEO沒有時間來傳授經驗,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節省時間」。他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通過採訪的形式,把精華內容留下來,做媒體化的傳播。

從這個維度來看,《財經》雜誌總編何剛說「不服羅振宇的媒體人還是虛心點吧」,其實話還是有幾分道理——因為知識付費某種意義上還做了媒體付費沒做成的事情。

但另一個維度再看,我們並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拆書」終究是一種工業化的生產模式,這種生產模式中的問題必須直視。

說到這裡大家基本可以知道目前大部分知識付費平臺的「拆書」生產模式:

1、找兼職學生或撰稿人閱讀出版社的大部頭書籍,拆解成適合口語說出的文字稿;

3、找來講稿人,大多數播音系專業的學生,以大咖的口吻去念稿;

3、找來KOL作為背書,審核文字稿,作為品牌背書和流量大咖位產品引流。

實際上,大咖只不過是所謂知識面前的一個吉祥物,一個念稿人。最多只是個把關者,保證這些內容是正確的廢話而已。

都市白領在平臺上看到這些所謂的知識付費內容時,往往會以為解讀這些內容的是大咖,這些內容真的是靠大咖們多年鑽研最終呈現在公眾面前的研究成果。

說白了,這是一個極度考量成本和利潤的生意模型。

在這個模型之中,有KOL作為品牌背書,有平臺方作為流量基礎,有拆書、講稿的周邊服務。平臺要保證利潤,就不得不節約KOL的時間,降低拆書、講稿的成本,把宣發的生意做足。

最後完全就是看平臺是否良心,品控是否過關而已——我不否認得到APP、喜馬拉雅都有一些相對質量較高的內容。

但大多數平臺,其實最後都淪為了「養豬流」的流量經營,絲毫不管產品質量。

此前NBE遊戲工作室有過這樣一篇文章——《遊戲公司與玩家,只不過是一場養豬遊戲》。文章中說:

長期的數值激勵模式刺激下,在不斷的市場洗腦氛圍中,在層出不窮的VIP服務坑裡,在漫長的市場畸形的大環境下,「豬」與「養豬者」都已經進入了近乎無意識狀態。

知識付費的情況其實也大同小異,它根本就是用戶作為「豬」,平臺和KOL作為「養豬者」的流量生意。

最後「拆書」成了這個畸形市極致流量經營的最佳方式。「拆書」有拆得好壞之分而已,和拆得是否負責。

「內容創業有洗稿,知識付費靠拆書」這句話雖然有點絕對,我實際想表達的意思是:洗稿,是把別人的原創內容篡改、刪減,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的。

有些知識付費平臺,現在幹的事情其實和洗稿差別不大,一本書刪刪減減變成上萬字說出來就給人「讀」了,製造飽腹感,內容還不一定準確,甚至可能會出現偏差與誤讀。

我很反感這種「拆書」模式,但不得不說,知識付費平臺找個大學生拆書,對一線城市白領來說這個是詐騙,道德上存在問題,但是販賣給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卻不是問題,這就是個邏輯正常、模型合理的生意。

作為新型娛樂節目去看,它甚至和當年的央視「百家講壇」一樣,會有一定的人生啟迪作用,至於之後能不能過好這一生,它當然完全不承擔這個責任。

我之前在《「聽」出來內容消費升級與消費分級》這篇文章就提到說,知識付費模式本質上就內容消費的子集,這和你聽音樂、看電影一樣更多是個娛樂需求。

如果你把大部分知識付費真的當成知識去看,它大概率是被高估了。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它作為娛樂化的消費產品去看,它其實和電視劇、綜藝、電影一樣,沒那麼稀奇。

對沒有自我學習能力的人來說,這種「拆書」的模式當然是OK的。但對有自我學習能力的人來說,與其花錢去購買「拆書」的內容,還不如自己動動手,在搜尋引擎上自己尋找想要的內容。

甚至,我們的大學教育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拆書」——我自己作為中文系學生,在上比較文學、現代文學這些課程時,也從來都沒好好看過一本原著。

從這個維度來看,知識付費甚至都不承擔大學基礎教育的功能,「拆書」,尤其是拆得好的書,似乎也沒什麼錯誤,甚至還起到了社會大學「編教材」的作用。

羅振宇在《十三邀》第一季裡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們都在大廳中,選擇一扇門排隊。只有他,不加入任何隊伍,而只是用上一分鐘的時間,打開任意一扇門給大家看。任何願意看過來的,都能有所收穫。

這句話其實定位基本準確。老古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知識付費,你如果只是把它當成是一扇門,門後的世界自己探索,靠自己的自學能力構建起知識架構,或許才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幾度」。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深幾度;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深幾度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知識付費創業項目怎麼做?普通人如何操作知識付費課程項目
    現在就進入進入的主題:知識付費創業項目怎麼做?普通人如何操作知識付費課程項目普通人如何操作知識付費創業項目知識付費項目就是一種「賣服務」,創造知識,打造課程,出售給有需要學習的人。比如你是做ps軟體教學,或者賣小吃技術,這些都可以是知識付費項目,因為這些都是通過教學、講課來解決用戶的需求,教導他們如何使用ps,製作小吃,解決他們的疼點,你就是在做「賣服務」了!也就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變現!
  • 打開「洗稿」工具網站,一鍵生成「偽原創」文章
    市場規模日漸發展,類似會員制「洗稿」、「搬運」短視頻、「聲」搶讀物等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卻制約了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亟待各方合力整治。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門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自媒體、短視頻、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成為重點集中整治對象,網絡誠信氛圍有望逐步強化。
  • 我們是保定拆書幫大家庭
    為什麼這麼多人對拆書和拆書幫感興趣呢?讓我來告訴大家:拆書是一種學習方法論,適用於以提升能力、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成人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要把知識關聯學習者的經驗、規划具體的運用。拆書分為個人學習的拆書法和組織學習的拆書法:個人學習的應用是便籤法,讓人讀一本書就能達到參加同主題培訓的效果;組織學習的應用是一位拆書家拿一本書加工出一場學習,引導和促進一群人把知識拆為己用
  • 不會講課也可以做的知識付費創業項目賺錢方法
    知識付費目前是行業的風口項目,很多草根創業者都匯集在知識付費這個領域。其特點往往是他們具備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者技能,亦或者他們有著比較高的表達水平和口才。知識付費這個項目看上去離普通創業者還有一定的距離。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不懂專業知識同時又缺乏表達能力的創業者從事知識付費領域,並且能打造出個人的IP形象呢?
  • 「差評」風波反思:要消滅洗稿,還得靠內容平臺
    差評「洗稿」風波,鬧得沸沸揚揚。2016年,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抄襲不可恥,相對於洗稿而言》,對「洗稿」這個內容行業的毒瘤進行了持續關注。洗稿是介於抄襲和原創之間的行為,它將他人的原創內容的立意、創意、思想、素材、文字、論據、結論、結構等等複製到自己的內容中,對外不註明來源,同時也會擁有原創屬性。與抄襲直接複製不同,洗稿會讓新內容與原內容有所不同,不同程度越高,洗得愈發乾淨。
  • ...內容付費板塊最大風口——專訪廣發證券傳媒網際網路首席分析師曠實
    但喧囂過後,5年後的今天,內容付費逐步成為傳媒行業各細分板塊的核心邏輯支撐。本周做客《紅周刊》的曠實表示,「中產焦慮+消費升級」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消費升級對付費知識的需求是行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內容的升級則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曠實看來,內容付費未來至少是幾百億的市場規模。
  • 知識焦慮依舊 知識付費涼涼?
    2014年,就「創業」話題,知乎從500萬用戶的問答內容中甄選、編輯,出版了一本《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這是國內不多見的網際網路出版先鋒實驗,知乎踐行並驗證了克萊·舍基在《認知盈餘》中所揭示一個理念:享有較高學歷的人們的自由時間是個「集合體」,一種「認知盈餘」,它可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 人民日報調查自媒體「洗稿」工具:一鍵生成偽原創,盜播他人錄音
    市場規模日漸發展,類似會員制「洗稿」、「搬運」短視頻、「聲」搶讀物等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卻制約了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亟待各方合力整治。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門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自媒體、短視頻、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成為重點集中整治對象,網絡誠信氛圍有望逐步強化。
  • 北初老師說:網際網路時代最好的零成本創業項目——知識付費!
    【北初老師說】如今賺錢不單單是靠賣實體產品了,我們可以賣一種虛擬的產品或者是一種服務,一種知識或者是一種經驗,一種思想或者是一個夢想,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帶給人們思維的轉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設計自己的賺錢模式,打造自己的產品,比如你會跳舞,你會健身,你會唱歌,你會書法,會編織手工藝品,你對茶道有研究,等等等等。
  • 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領域的會員體系設計
    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是近兩年的熱詞,自媒體平臺讓個人得以發聲,優質IP積累了垂直領域的粉絲群後,如何變現與精耕運維成為了新一輪的聚焦,本文將探討內容變現領域該如何做會員體系的設計。結構圖商業模式內容變現的商業模式通常有以下幾種:廣告收入:在內容中插播廣告,為第三方平臺引流,為品牌撰寫軟文等等。內容付費:為IP提供的內容本身付費。比如知乎Live的專家解答,得到的專欄訂閱、QQ閱讀的電子書,網易雲課堂的課程付費等等。
  • 內容良莠不齊、誇大宣傳?知識付費不能靠「忽悠」
    資料圖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知識付費市場蓬勃興起。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在線學習成為常態,一些知識付費平臺用戶增長很快。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92億元,是5年前的20多倍。知識付費市場的興起,使人們在學校等特定教育機構之外也能獲取優質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便利性。然而,知識付費市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內容良莠不齊、誇大宣傳、講師資質差、發放無效證書等問題。
  • 新手如何操作知識付費項目?月賺3-5萬的網際網路知識付費搬運賺錢項目運營解讀
    大家看標題《新手如何操作知識付費項目?月賺3-5萬的網際網路知識付費搬運賺錢項目怎麼運營》,就知道今天說的網賺項目就是知識付費項目,一個以前的虛擬資源賺錢類項目升級版!以前還是比較小眾,這類型項目以前就存在,只要網際網路還在的話,,未來也會一直存在。按項目評級,知識付費項目可以說是36D、5A星級項目,虛擬資源,一次生產,終生出售,這是知識付費課程項目的魅力。
  • 「拆書幫」引糾紛兩被告被判賠
    書揚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稱,其依法享有第19360850號「拆書幫book」註冊商標專用權,核定使用的商品和服務類別為第16類、第41類。新青出版社未經許可,出版發行由大禹公司編寫的涉案圖書,並將「拆書幫」作為圖書名稱在封面上突出使用,華夏公司未經許可銷售了涉案圖書,上述行為均侵犯了書揚公司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故訴至法院。
  • 普通人不會講課怎麼做知識付費?解密兩種網際網路虛擬課程賺錢知識付費項目
    目前知識付費是今年的一個創業風口,許多內容創業者正在知識付費領域聚集。他們的特點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技能,或者具有較高的表達能力和才能。知識付費項目看似與普通人格格不入,真實情況是這是一個普通人都能參與進去的一場盛宴!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疑惑,究竟普通人怎麼參與進去知識付費這個領域呢?
  •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用一句話來概括知識付費眾籌:
  • 從內容帶課到經驗帶貨,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
    行業規模持續擴增,如何實現「內容為王」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學習用戶中88.8%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46.8%的知識付費用戶每月花費500-2000元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在線學習用戶以80後和90後為主,主要分布在一線和二線城市;86.1%的月收入在
  • 知識付費漸趨冷靜理性 花哨套路讓路優質內容
    數據來源/寧波日報 製圖/馮曉娜微信朋友圈裡每天充斥著各種大人孩子的付費英語打卡信息;好幾年沒完整讀過一本書的人,可以侃侃而談眾多暢銷書,全因加入了某一收費讀書平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甘願為網際網路知識付費課程掏腰包,這一市場也從最初的衝動火爆消費,到漸趨冷靜理性選擇,各種花哨套路最終讓路於優質內容。
  • 知乎周源首次英文演講:知識付費創業是種什麼體驗
    知識本身也正在變成商品,變成可以付費的服務。用戶也在重新定義他們想要的知識是什麼樣子的。周源公布了知乎Live的數據: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27 萬人次參與了知乎Live ,講者時薪平均過萬元。「未來我們消費的知識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工具來生產這些知識?每每想到這些,我腦子就會浮現起,電影《黑客帝國》的一個情景:「我需要直升飛機的駕駛程序!」
  • 如何操作網際網路知識付費項目?如何搭建完整的知識付費項目盈利運營體系?
    如果每個人都是受眾,那麼你的產品意味著對於每個人都是無用的,知識付費產品也是一樣。定位好一個領域趣做,為某個群體中提供價值,你的內容變現也更加容易。二、傳統的知識付費和網上的知識付費玩法:傳統的知識付費玩法非常單一。如果你寫了一本好書,去出版社出版一本書,費用由你自己承擔,或者由出版商為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