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領域的會員體系設計

2020-12-2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探討內容變現領域該如何做會員體系的設計。

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是近兩年的熱詞,自媒體平臺讓個人得以發聲,優質IP積累了垂直領域的粉絲群後,如何變現與精耕運維成為了新一輪的聚焦,本文將探討內容變現領域該如何做會員體系的設計。

結構圖

一、 About 內容變現

內容變現通常會經歷以下兩個步驟:

Step1

在垂直領域積累該興趣範圍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群都是因此類內容而聚集的興趣愛好者,比如健身、美食、旅遊、醫療、財經、母嬰等。

Step2

針對該類用戶群體的特徵,進行垂直領域的精耕運營,通過廣告、電商、社群等方式變現。

國外內容變現相對成熟,在YouTube上搜blogging,會有很多博主教你如何make money with blogging。國外知識版權相對更受重視,許多有意思的博主會寫博客、錄視頻,在自己愛好的領域耕耘出一片田地,比如瑜伽教練在YouTube上傳自己的瑜伽教學視頻,積累了一定粉絲,通過優質瑜伽用品的推薦、Amazon等第三方渠道引流等方式獲得收入來源,做個在自己愛好領域內的自由職業者。

商業模式

內容變現的商業模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1. 廣告收入:在內容中插播廣告,為第三方平臺引流,為品牌撰寫軟文等等。
  2. 內容付費:為IP提供的內容本身付費。比如知乎Live的專家解答,得到的專欄訂閱、QQ閱讀的電子書,網易雲課堂的課程付費等等。
  3. 電商/新零售:電商是目前使用得較多的,在公眾號裡開微店,在有贊電商平臺開實物商城,通過售賣該垂直領域的產品獲取收入。

在電商領域的創意已陷入瓶頸的時候,更具體驗感的線下概念店可以是新的突破點。圍繞IP和垂直領域用戶,打造產品+服務的線下體驗店,VR/AR、3D裸眼屏、可穿戴設備、智能貨架……線下體驗店從陳設到產品到體驗與服務還有許多挖掘空間。

同道大叔這位星座界的大IP開了線下的星座咖啡館,與良品鋪子開了星座體驗館,從店面裝修,到售賣的產品,都是以星座為特色。

IP變現的產品/服務比較容易跨界,星座+咖啡廳,星座+生活用具,星座+家裝,星座+旅館……只要圍繞星座愛好者這個特定人群,結合IP特色,就可以衍生出該類用戶群體的生活場景、各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相反,行業品牌,比如服飾品牌韓都衣舍,是以品牌來構建產品體系,跨界提供產品就沒有那麼靈活了。

4)社群運營:線上線下的活動付費。比如組織書友會分享、社區跑等活動。

用戶的精耕運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那麼如何用會員體系來貫穿內容付費、電商/新零售,以及線上線下的社群運營呢?接下來挑選內容領域的付費會員制案例來解析,平臺是如何通過讓用戶以會員付費的形式來享受在內容、產品、活動上的權益的。

二、內容領域的付費會員制案例分析

  • 視頻付費領域:愛奇藝的會員制設計
  • 音頻付費領域:喜馬拉雅FM的會員制設計
  • 知識付費領域:得到的會員制設計

(一)會員矩陣

以前稱為會員等級,現在覺得其實說會員矩陣可能更合適。如今的會員等級劃分早已不止鑽金銀,而是以消費價值、社交影響力、個性標籤來立體化切分,形成多維度的分層矩陣。

愛奇藝、喜馬拉雅FM、得到的會員體系基本可概括為垂直和水平結構的會員矩陣。

  1. 垂直維度以會員付費來分層;水平維度以豐富的興趣、話題等標籤來劃分群組。以層級+圈子的模式形成會員矩陣
  2. 內容付費領域的垂直分層較為簡明,主幹等級數量一般都不超過2個(不同於遊戲化的多個層級設置),突出的是非會員與會員的差異,並用鮮明的會員權益來形成會員專屬的資源壁壘。
  3. 作為內容領域的特色,水平維度的劃分有利於平臺中內容的定向分發,精準粉絲群內互動。比如在愛奇藝中進入琅琊榜2風起長林的圈子,可以看到圈內的互動,以及該主題下的視頻聚集。

(二)會員權益

權益通常和等級相輔相成,內容付費領域的權益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會員的專屬資源,內容付費的優惠、增值服務體驗、限額活動,以及會員尊貴標識類等其他內容。

1)資源壁壘在視頻付費領域較為普遍,會員享有豐富的資源片庫,而非會員只能觀看有限的電視劇、影片;會員可以搶先看幾集。

2)內容付費上的優惠。與專屬資源不同,這項權益所針對的資源是面向大眾的,即會員/非會員都可以看到或者購買,只是價錢不同,會員有優惠,比如會員有免費書目、內容商品特價等等。付費優惠是視頻付費、音頻付費、知識付費中較為普遍的會員權益,付費優惠也可以拓展至實物商城中的產品,例如會員優享線上線下商城產品的特殊折扣。

3)定製化的增值服務、線上線下的會員活動是會員權益池未來有潛力的拓展方向,例如為會員提供定製的產品+服務組合、線上線下的限額活動的入場券等。愛奇藝的會員活動權益就既體現了平臺特色又針對了用戶人群,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演唱會門票,這些對於影視娛樂行業愛好者應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一般會員制設計還有積分機制,不同於快消/零售/航空/酒店,內容付費行業積分玩得不多,更側重簡單明了的會員-權益。愛奇藝的成長值,喜馬拉雅FM的喜點是類似互動積分的機制,前者可以獲得點播券、代金券之類的禮包,後者可以用於購買音頻、反哺內容付費。

三、以巴九靈為例的會員體系設計探索

接下來以一個具體的案例——巴九靈來說明會員制如何輔佐內容變現,貫穿內容付費、電商/新零售、以及社群運營。

(一)ABOUT 巴九靈

巴九靈的主體是吳曉波頻道,專注於泛財經、泛商業領域的新媒體,擁有200+萬用戶,同時,它也與馮侖風馬牛、秦朔朋友圈、酒業家、德科地產等自媒體公眾號組成自媒體矩陣,用戶總數量超過千萬。目前巴九靈運營的平臺包括:

  • 大頭頻道:愛奇藝上的泛財經視頻節目,聚合財經媒體界的名人,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式,評說時下熱點話題。
  • 大頭商學院:聯合不同領域的專家,以線上線下聯合培訓的模式,面向企業家和管理者們提供商業智慧課堂。
  • 美好的店:匯集了優選商品、匠心工藝的精品電商

(二)人群定位

目標人群:新中產

由吳曉波頻道聯合新浪財經、央視研究等機構聯合發布了2017年的《新中產報告》,通過一年收集2萬+份有效問卷,深度剖析了新中產人群的特徵,這裡提煉部分內容來介紹。

新中產的基礎特徵:80後,大多來自一二線城市,接受過高等教育

  • 新審美:有清晰的、符合當代商業美學的審美趣味,既不人云亦云,也不盲目崇洋媚外
  • 新消費: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自我修養提升上,消費支出中與體驗有關的商品、服務越來越多。
  • 新連接:善於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等工具,從物理空間走出去,找到價值觀、審美觀、消費觀類似的同好者,進入到相應的圈層中。

(以上圖片來自《新中產報告》)

新中產投資篇

銀行、股票、基金、債券、網際網路理財、投資性房產是最受歡迎的新中產投資理財配置品;理財知識上,願意付費學習的:30%家庭財務的整體規劃,29.5%對市場政策的動態信息了解; 21.5%投資理財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原理;14.6%具體的買入、賣出操作執行方法。

新中產消費篇

更偏好體驗類的消費,自我提升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多,喜歡自由行,出國旅遊比例增高,買車偏好20萬-30萬的經濟適用車,重視品質消費,青睞質量、性價比、工匠品藝,而非一味地壕。

(三)會員權益設計

與愛奇藝、喜馬拉雅等垂直視頻/音頻領域的權益設置不同——專注於視頻/音頻等娛樂領域的聚焦,吳曉波作為財經領域的IP,吸引的是新中產階級用戶,權益的設置並不局限於垂直的財經領域,而是以新中產的生活工作為中心,輻射他們的各種生活場景,從而設計相應的權益類別。

Step1:

根據新中產人群的喜好、特徵,從他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出發,輻射吃、喝、住、行,旅遊、學習提升、娛樂、運動健身、醫療保健、理財投資的場景。確定主場景後,以新審美、新消費、新連接貫穿,細化子場景。

(圖中藍色部分)

Step2:

結合新中產對體驗類消費的偏好與權益的類別,開腦洞設計權益項目,並將Step1中的權益資源池根據權益類別分門別類填寫。其中付費優惠中的商品可以對應到電商/新零售中的產品售賣,專屬資源和增殖體驗類權益更多地對應到平臺提供的內容頻道以及相關的服務,限額活動可以對應到社群組織的活動類別。

(圖中黃色部分)

Step3:

結合平臺資源,在上面的權益菜單中分揀,形成最終的權益列表,並設計等級的分發機制。在權益較多的情況下,需要根據用戶的喜好,當下的場景去做權益分發,包括內容推送、會員權益的頁面呈現、權益溝通等。愛奇藝的圈子,就是一種定向精準分發內容的方式。對於巴九靈,當用戶走到各類場景中,推送當前場景的權益,當用戶有興趣標籤時,按照興趣標籤和用戶屬性來推送權益,將TA最可能喜歡的權益呈送至前,能達到更好的用戶招募與留存效果。

(四)會員矩陣設計

根據權益的分發需求,結合內容付費特點,根據垂直維度和水平維度劃分會員矩陣。

  • 垂直維度,簡明了當地區分非會員與會員,以較為親民的價格,以及專屬資源、付費優惠、增值服務體驗等權益類別吸引用戶付費。在此之上,也可以再區隔一層,將高價值會員單獨區分開,並用限額活動、高級的專有資源和高端增值服務類權益來reward用戶。
  • 水平維度,用興趣圈來區分,四大類標籤,從用戶屬性,在電商端/線下零售實體店消費過的產品,參加過的社群活動、訂閱的專欄內容來實現精耕運營,同時指引內容的分發和權益的分發等。

總結

以會員制貫穿內容變現領域——內容付費,電商/新零售,社群活動,是以用戶為中心,從他們所處的場景出發,提供他們所需的產品與服務組合,免去讓用戶自己到其他的電商、活動平臺上去找各類產品、服務的繁瑣,將一攬子組合都準備好,為他們打理好生活與工作的周身。

 

本文由 @指尖墨痕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操作網際網路知識付費項目?如何搭建完整的知識付費項目盈利運營體系?
    如果每個人都是受眾,那麼你的產品意味著對於每個人都是無用的,知識付費產品也是一樣。定位好一個領域趣做,為某個群體中提供價值,你的內容變現也更加容易。二、傳統的知識付費和網上的知識付費玩法:傳統的知識付費玩法非常單一。如果你寫了一本好書,去出版社出版一本書,費用由你自己承擔,或者由出版商為你解決。
  • 愛奇藝欲推出網球付費會員,這項人氣運動能夠流量變現嗎?
    在這個時間節點,愛奇藝似乎決定將網球流量變現——生態圈注意到,他們推出了愛奇藝網球會員,中網期間宣傳的預售價格為350元,這將是第一家在網球網球領域進行付費運營的國內新媒體。  而在2017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博士曾表示,未來,網絡內容付費領域也將從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全面拓寬至網球體育賽事、動漫、少兒、紀錄片等在內的各領域的頭部內容,都將進入付費分帳體系。  不過當我們問及是否考慮在商業變現時,耿聃皓告訴生態圈:「我們的付費模式正在測試和討論,接下來我們肯定會提供更好的內容,逐步探索商業變現。」
  • 變現「慢半拍」的知乎能靠會員反超嗎
    變現「慢半拍」的知乎能靠會員反超嗎  「會員」似乎成了知乎的新法寶。3月18日,知乎宣布推出全新會員服務體系「鹽選會員」,而在十天前,知乎才剛剛與京東PLUS合作推出「京知聯名會員卡」,實現京東PLUS會員與知乎讀書會員權益互通。
  • 「知識付費」中西有別,變現難該如何破局
    待業兩個月的小王點開微信上的小紅點,翻到底下,又是一款付費課程。原價199,限時99!買,還是不買?中國在知識付費領域似乎走在了世界前列。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在中國爆發期間,有63.1%的知識付費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主要以職場技能類內容為主。
  • 內容型產品中,付費會員功能如何設計?
    舉例來說,內容型音頻產品中按內容質量來劃分,將暢銷的火熱的書籍或者超高音質的內容音頻做成付費的,用戶額外付費後才有資格獲取。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的營收方式誕生了,即付費會員,平臺不但可以通過賣內容還可以通過會員費來實現營收。而付費會員功能設計的關鍵就是如何劃分平臺中的商品,再將其打包出售給用戶。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以知識付費、廣告和會員體系作為商業化的變現手段;現在,也在拓展直播、小藍星推薦和圈子等新業務。「鹽選會員」覆蓋多領域的專業內容,在用戶有需求的時候給他們足夠好的內容和解答。同時把會員內容,有機融入到問答場景,付費會員制既可以幫助會員獲得有信賴、高質量的內容,同時也能發現深度用戶培養付費習慣。第二、付費課程目前的付費課程包括「鹽選專欄」「Live講座」「讀書會」等等,價格也從9.9至數百不等,部分課程可在會員身份下免費觀看,這一點提高了課程的使用頻率。
  • 一篇講清VIP會員付費的邏輯和秘密
    成熟的線下會員體系 事實上,會員制度不是一個新鮮東西,大概在線下出現了快100年了。而線下的會員服務顯然要比線上歷史更久,發展更完善,所以先從線下的模式入手,反推線上可能會更好的理解如何做會員。實踐下,會員服務到今天已經非常明確了,大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積分返利,一種是通卡折扣。
  • 社群領域知識付費常見的形式有哪些?
    知識付費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種社群變現模式。知識付費的商業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現階段盛行於教育、文化、藝術、網際網路等領域。 社群領域知識付費常見的形式為課程、問答、提煉三大類。
  • 抖音知識付費新格局, 抖音知識付費帳號如何變現?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總體上工作崗位在不斷減少,因此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粉絲對於學習新知識的欲望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願意為知識付費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在抖音上做知識類或是教程類的內容帳號也更容易變現。
  • 知識付費創業項目怎麼做?普通人如何操作知識付費課程項目
    比如你是做ps軟體教學,或者賣小吃技術,這些都可以是知識付費項目,因為這些都是通過教學、講課來解決用戶的需求,教導他們如何使用ps,製作小吃,解決他們的疼點,你就是在做「賣服務」了!也就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變現!
  • 近10種變現方式向所有創作者開放申請,今日頭條變現體系全面公布
    頭條創作者變現體系升級,全方位助力「行家」作者獲得回報 經過幾年的建設,今日頭條目前向創作者提供近10種變現功能,形成了豐富完善、成長路徑清晰的創作者變現體系。過去一年今日頭條為創作者總共創收76億,其中月薪過萬元的作者達到9359人,年收入超1000萬的作者有45人。
  • 豆瓣入局內容付費,文化內容付費市場會迎來第二春嗎?
    在內容變現方面,豆瓣很早就進行過相關嘗試,比如豆瓣FM的會員模式、豆瓣閱讀的付費電子書,還有付費的專欄。不過,彼時內容付費這件事情還未成氣候,不論是支付工具還是版權體系,以及用戶的付費習慣,都還沒有今天成熟。今天「豆瓣時間」入局內容付費市場,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從文化內容市場切入付費是劍走偏鋒說到內容付費,我們首先會想到去年興起的知識付費產品。
  • 付費會員體系賺議價權,良性商業閉環
    * 約1278個字,閱讀3分鐘一說起品牌會員體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會員等級、權益、積分、兌換、成長等相關的話題,估計這就是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會員體系形象吧。其實,這個會員體系設計及運作是沒有問題的且挺好的,存量經濟時代設計會員體系時候,不能完全照搬過去的流量經濟時代會員體系方案,而要考量「內容為王、文化至上」新命題下的新設計方案,才能順應客戶精細化運營的需求。
  • 深度解讀:付費會員的意義、實現以及未來
    而付費會員,無論是早期的QQ會員還是現在的視頻會員,主要的目的就是實現流量變現,為公司帶來收益。由於這種付費會員為用戶提供的是虛擬服務與內容版權,會員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只要用戶量提升,就可以為公司實現盈利。比較特殊的是電商的付費會員,由於電商會員的每一項權益背後都是實打實的成本(每張優惠券背後是對毛利的削減,每次免運費背後是物流體系的龐大開銷),用戶邊際成本高昂。
  • 喜馬拉雅的音頻生意,成就野心的不只是付費會員
    音頻+知識+付費:交叉領域前景廣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加之愛奇藝(IQ US)與騰訊音樂(TME US)的成功上市,視頻網站會員制度和數位音樂專輯的成熟標誌著免費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網際網路用戶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內容付費已經成為繼廣告、電商之後,網際網路行業最重要的變現方式之一,前景廣闊。
  • 知識付費也有坑,知乎、喜馬拉雅、蜻蜓FM的會員服務有何不同?
    6月6日,知乎正式對外宣布原來的知識市場升級為知乎大學。升級後的「知乎大學」由「課」+「書」+「訓練營」三套內容體系組成,為用戶提供涵蓋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等維度的綜合知識服務。同時,知乎還推出了定價348元的超級會員服務,用戶購買後可在一年內享受包括但不限於知乎Live、私家課、讀書會音頻、付費電子書在內的各種付費服務。對於尚在萌芽階段的知識付費市場,知乎宣布的這兩件事足夠重磅了。知乎大學代表了知識付費市場條理化、系統化的時代來臨,超級會員服務則預示著知識定價體系已趨於完善。
  • 知識變現的底層邏輯到底在哪兒?
    出於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在選擇跟隨一個大牛,為其付費之前,你一定是對其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有所了解並為之折服,對生活方式有所了解並為之吸引,你才會有十分強烈的付費欲望。在行——線上約,線下見面的一錘子買賣現在的得到,已經有點生態系統的意味,產品類型眾多,體系完善,本次我們只分析它最高階的內容形態:付費訂閱。得到增加訂閱專欄的速度很慢,質量很高。
  • 古詩和遠方如何變現?「西窗燭」要從工具社區切入市集電商與會員付費
    而在「快娛樂」大行其道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專注「慢文化」領域的創業,例如36氪此前報導過的柴扉、飛地。本文要講的西窗燭是古代詩詞垂直領域項目,從詩詞工具切入創作社區,並在今年加入市集,也將試水會員付費等變現方式。西窗燭成立於2016年6月,通過搭建共計百萬條的古詩詞庫,沉澱垂直用戶,搭建中國傳統文化社區,開設了語音、寫字、繪畫、原創、日賞、配圖、音樂、日賞等板塊。
  • 從KFC親子卡會員出發,聊聊付費會員設計
    付費會員是指用戶需要付費購買會員身份的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中,根據平臺制定的會員方案,用戶交完會員費後,可以獲取專屬權益。付費會員在各個行業領域都在快速發展,而且衍生出了多種付費類型。為什麼會付費會員發展如此迅速?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設計關鍵?文章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 快手、抖音、B站(BILI.US)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一門好...
    「過去一年有近2000萬人在B站學習」、「快手教育短視頻作者超過99萬,累計生產量達2億」、「教育內容已成為抖音內容生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看到,各家平臺紛紛發力知識教育領域,並進行了相應的變現探索,其中「知識付費」便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隨著各大平臺開始紛紛涉足知識內容賽道,且有不少達人通過知識付費實行變現。